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答韦中立①论师道书(节选) 柳宗元 二十一日,宗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节选)

柳宗元

二十一日,宗元白:

辱书云,欲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患在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矣。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吾子行厚而辞深,凡所作皆恢恢然有古人形貌;虽仆敢为师,亦何所增加也假而以仆年先吾子,闻道著书之日不後,诚欲往来言所闻,则仆固愿悉陈中所得者。吾子苟自择之,取某事,去某事,则可矣;若定是非以敎吾子,仆才不足,而又畏前所陈者,其为不敢也决矣。吾子前所欲见吾文,既悉以陈之,非以耀明於子,聊欲以观子气色,诚好恶如何也。今书来言者皆大过。吾子诚非佞誉诬谀之徒,直见爱甚故然耳苟亟来以广是道,子不有得焉,则我得矣,又何以师云尔哉?取其实而去其名无招越蜀吠而为外廷所笑则幸矣。宗元复白。

【注】①韦中立:潭州刺史韦彪之孙。曾写信要求拜柳宗元为师,并不辞道远,从长安到永州去拜访求教。②仆:自称谦词。③吾子:对人相亲爱的称呼,可译作“您”。④卜:估量。⑤增与:加给,此处有渲染的意思。为:编造。⑥屈子赋:指《九章·怀沙》。⑦仆来南: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中途又被贬为永州司马,故说来南。⑧病:诟病,辱骂。⑨苟亟(qì)来以广是道:如果我们经常往来交谈,以扩充发挥作文之道。亟来:常来。是道:指作文之道。

1.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注音和释义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辱书云,欲             相:xiāng,互相

B虽常好言论,文章         为:wéi,写作

C人之患在为人师           好:hǎo,美好

D如是者                  数:shù,多次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人患在好为人师                  学者必有师

B.因抗颜为师                      小学大遗

C.愈是得狂名                      作《师说》贻之 

D.至无雪                        今其智反不能及

3.对本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柳宗元在这封回信中,反复强调“不敢为人师”,他虽赞扬韩愈“奋不顾流俗”“抗颜面为师”的精神,但又主张“取其实而去其名”,即不必讲求为师之名,应该注意为师之实;师生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B.本文在阐述道理的同时,对于反对师道的人,不论从形象和用词上,都无不透露出批判的锋芒,把他们比作庸蜀吠日、南越吠雪的狗,他们的群怪聚骂,如“越蜀吠日”等等,都见出其批判的尖锐和力量。

C.为了说明拒绝“欲相师”的道理,他首先说“仆道不笃,业甚浅近”“未见可师者”,言自身条件差,够不上资格当老师,这也是他拒绝“欲相师”的真正原因。

D.从全文来看,这篇文章在论述时人不重师道的弊端时辛辣幽默,在答复韦中立时则婉转平易,表现出长者之风。

4. 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不吠

5.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吾子行厚而辞深,凡所作皆恢恢然有古人形貌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B 2.A 3.C 4. 非 独 见 病/ 亦 以 病 吾 子/ 然 雪 与 日 岂 有 过 哉 /顾 吠 者 犬 耳/ 度 今 天 下 不 吠 者 几 人 /而 谁 敢 炫 怪 于 群 目 /以 召 闹 取 怒 乎 5. (1)您的品行敦厚,文辞高深,凡是您作的文章,都气魄宏大,有古人的风貌。 (2)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没有过错了。 【解析】 1. 试题分析:A.表示动作偏指一方;C.hào,喜欢;D.shuó。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两个“之”都是助词,相当于“的”。B.连词,表示方式或状态/连词,表示转折,相当于“却、但是”。C.介词,“因为”/表示后一行动是前一行动的目的。D.副词,“才”/副词,表示情理相悖或事出意外,“竟然”。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C.这 不过是文章大家的谦虚之辞,并不是真正原因。文中从历史根源、现实情况、社会风气诸方面谈到真正的原因是他“不敢为人师”。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做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一般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的充当的成分,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如此题注意并列的谓语和人称的转换。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 (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小题。

脚步声

陆文夫

①我走过湖畔山林间的小路,山林中和小路上只有我;林鸟尚未归巢,松涛也因无风而暂时息怒……突然间听到自己的身后有脚步声,这声音不紧不慢,亦步亦趋,紧紧地跟随着我。回过头来一看:什么也没有,那声音来自于自己的脚步。

②照理不应该被自己的脚步声吓住,因为在少年时我就在黑暗无人的旷野间听到过此种脚步声。那时我住在江边的一个水陆码头上,那里没有学校,只有二里路外的村庄上有一位塾师在那里授馆,我只能去那里读书。我常常在黎明前黑暗中走向两华里之外的学塾,周围寂静无声,却听到身后有沙沙的脚步声,好像是谁尾随着我,回头看时却又什么也没有。

③不过,因为近年来我很少在黑暗的旷野中行走,也很少听到自己的脚步声。

④是的,我听不到自己的脚步已有多年了,多年来在繁华的城市里可以听到各种各样奇妙的声响:有慷慨陈词,有窃窃私语,有无病的呻吟,也有无声的哭泣……喧嚣,轰鸣,什么声音都有,谁还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

⑤要想听到自己的脚步声,好像必须是在寂寞的时候,在孤苦的时候,在泥泞中跋涉或是穿过荒郊与空林的时候,这时候你才能清晰地听到自己的脚步声:那么沉重,那么迟疑,那么拖沓而又疲惫;踯躅不前时你空有叹息,无故狂奔后又不停地喘息。那种脚步声能够清楚地告诉你,你在何处,你是从哪里来,又欲走向何处?那脚步声还会清楚地告诉你,它永远也不可能把你送到你心中的目的地。

⑥在都市的喧嚣声中,凡夫俗子们不可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你一出门、甚至不出门便可听到整个世界有一种嗡嗡的轰鸣,分不清是哭是笑是哽咽,分不清是胡言乱语还是壮志凌云,分不清那事物到底是假是真……弄到最后你自己也分不清自己了。人人都好像不是用自己的脚在走路,而是被一种看不见的力量在往前推。很难听见自己的脚步声了,只听得耳边呼呼风响,眼前车轮滚滚,你不知道是在何处,忘记了是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行动就是一切。

⑦偶尔回到空寂的林间来,又听到了自己的脚步声。听到这种声音的时候,似乎觉得有一股和煦的风,一股清洌的水穿过了心头。我从乡间走来,迈过泥泞的沼泽,走过碧野千里,那脚步还是存在着,还是和我紧紧相随,有这一点也就聊以自慰。我不希望那脚步会把我送到我心中的目的地,那个目的地是永远也不会到达的,如果我能到达的话,后来者又何必去跋涉?

⑧心中的目标虽然难以达到,脚步却也没有白费,每走一步都是有收获的,痛苦是一种收获,艰难是一种收获,哭泣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体验,要不然你怎么会知道欢乐、顺利和仰天大笑是什么滋味?能走总是美好的。我不敢多走了,在湖边的岩石上坐下来,想留下前面的路慢慢地走,不必那么急匆匆地一下子就走完。

⑨太阳从不担心明天的路,一下子便走到了水天相接处,依偎在一座青山的旁边。我向湖中一看,突然看见有一条金色的光带铺在平静的湖水上,从日边一直铺到我面前,铺到我脚下的岩石边,像一条宽阔的金光大道,只要我一抬脚,就可以沿着这条金光大道一直走到日边,走到天的尽头,看起来路途也不遥远,走起来也十分方便。这种景象我见过多次了,它是一种诱惑,一种人生的畅想曲,好像生活的路就是一条金色的路,跃身而下就可以走到天的尽头,走到你心中设想的目的地。可你别忙,你只须呆呆地在岩石上多坐片刻,坐到太阳下沉之后,剩下的就只有一片白茫茫的湖水,你没有金光大道可走,还得靠那沉重的脚步老老实实地挪向前。

(选自《散文·海外版》略有删节)

1.结合全文看,第一段有什么作用?

                                                               

2.谈谈你对文中第段画线句的理解。

                                                                

3.请赏析第段画线句的表达特色和作用。

                                                                

4.文章中的“脚步声”有哪些含义?试结合全文探究。

                                                                

 

查看答案

仿照下面的小诗,以“春笋”和“春天”(或“雪花”和“冬天”)为一组关系体,另写一首。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句式、字数不要求与示例完全相同。

雷雨

夏天是强盛的

一踏进它的疆界

就听见隆隆的车马

奔驰在夜的长街

 

查看答案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内容,不超过20字。

日前,微软、雅虎、AOLEarth Link四家公司联合举行了一次记者招待会。AOL执行副总裁兰德尔在会上指出:“我们要宣布一个史无前例的决定,这次大规模起诉是我们各家公司发现和跟踪垃圾邮件制造者的成果展示,下一步就是让他们彻底失去发送垃圾邮件的能力。”Earth Link副总裁莱斯也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我们联合起来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消灭垃圾邮件,垃圾邮件正在毁灭我们最为重要的通信工具。”微软发言人则认为对所有的被告进行处罚实行起来有些困难,这其中存在一些技术上的难题。在对有的垃圾邮件跟踪后发现,它们甚至来自阿根廷、印度、立陶宛、俄罗斯、南非等国家。不过雅虎所起诉的几个被告都是非常确定的。公司律师马特称他们将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专家表示,随着反垃圾邮件工具的普及,进入用户邮箱内的垃圾数量将逐渐下降,一些垃圾邮件发送者将因为压力沉重、回报减少而不得不罢手。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师不必贤于弟子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学而              B.不如登之博见也         

C是故益圣,益愚      D.假舆马者,非足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