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西海固少年 季栋梁 前不久,与朋友有约,走了一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西海固少年

季栋梁

前不久,与朋友有约,走了一趟西海固。那是夏日,干旱正无情地折磨着这块土地。车窗两边的土地上罩着一层薄薄的蝉翼般透明的浅绿,看不到农人,甚至看不到牛羊,看久了就感到沉重与沧桑来。有几声花儿①吼过来,也是干涩僵直。

车到黑城附近,路上忽然横出一个人来,他站在路中央,扬起的手臂如展开的鹰翼一般,使劲地摇动着,那架势很有剪径者②的气派,仿佛在说:停!只有停,否则休想过去。

车停了,挡车人走上来时我才看清是一个少年。他提着一个破旧的帆布提包,上面有许多油渍。一双老式的褐色牛皮鞋很笨重地套在夏天的脚上,穿一件单衫,上面印有一只展翅的老鹰,下身穿一件已经很旧很破很脏的牛仔裤。

司机显然给他挡车的姿势惹火了,恶恶地说不要命了,挡车有这样挡的?

那少年瞪着一双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司机,司机终究有些不想惹事,他一定是怯于少年那目光,便不再言语。车启动了,少年依然站在那里盯着司机看,许久,这才向着座位走了过来。他扫视着车上,不回避这车上任何一双眼睛。他的目光甚至带有挑衅的意味。他走到了我的旁边,将包放到了行李架上,然后盯着我看了足足有半分钟,直到我本能地将屁股往里挪挪,他才坐了下来。

我对他没有什么恶感,甚至喜欢他坐到我的旁边来,只是有点不习惯他看人时的眼神。他坐了下来,坐得有些僵硬,给人的感觉是一块石头落在了座位上。他摸出一支烟点着,深深地吸了一口,然后悠悠地吐出来。他吸烟的姿势十分的老练而潇洒,应该至少有三年的烟龄了吧。那是一种低价烟,烟味很是呛人。

他吸着烟,那神情仿佛在思考着什么,又仿佛什么也没有思考,他的眼睛确实放射着鹰眼的光芒。“少年心事当拏云”③,如此贴近,如此深刻,是谁的诗句我记不清了,但这句诗我却牢牢记着,因为我曾经年少过,而且这句诗也是在少年时期读的,此时此刻面对他,我又想起了这句诗。

我很想与他对话,他让我看到了我少年时期的影子,然而,他显然没有要和我对话的意思,他甚至坐下后连看我一眼都不曾有过,两眼只是一味地注视着前方——漫漫长路,仿佛我以及车上所有的人都不存在一样。

他吸完了那支烟,连过滤嘴的味儿都吸出来了。我掏出烟来递给他一支,他疑惑地看了我一眼,然后接过烟拿到鼻子上嗅了嗅,这才对我笑笑,十分的真诚。

我替他点了,自己也点了一支,这才问道:“今年多大了?“

“十六!”

“要出远门么?”

“出去闯闯!”

“怎么一个人出去?”

“一个人出去不好么?”

我不知道如何回答他,连点头或摇头的动作都做不出来。

他看看我又说:“一群人出去有啥意思,唧唧喳喳地像一群麻雀。”

我说:“去省城么?”

他摇摇头说:“省城有啥意思,太小太穷。”

我有些惊讶于他的这种说法,便问:“那你要去哪里?”

他甩了一下头上的长发说:“去南边,深圳、海南、云南……那边才有闯头!”

我笑笑问:“你知道深圳、海南、云南在哪里么?”

他说:“在南边。”

我说:“南边是很大的。”

他吐出一个烟圈来说:“这我知道,它有美国大么?说个不怕你笑话的话,美国我也找得到!”

我笑了,他说:“你不信?”

我点点头说:“我信。”

他就笑了。

我说:“那地方是有钱,可那地方的钱不好挣。”

他说:“钱多的地方不好挣也总比在钱少的地方好挣要强得多。”停了一下他又说:“那地方有钱的人很多,可谁一开始就是有钱的呢?”

看着少年,这个因对外面世界陌生与无知而充满自信与希望的少年,想到我的第一次出门,觉得他比我有一种更深刻的东西。

我要下车了,我想对他说几句什么,却又不知道该对他说些什么。车上正放着《祝你平安》。我想权且作为我对他的临别的赠言吧。

下车时,我掏出剩下的半包烟想递给他,可想到他还是个孩子,不应该吸烟的。我又装了进去,握握他的手,他的手虽然稚嫩,但憨实有劲。

车扬起一道灰尘,向远方疾驰而去。

(本文有删改)

【注】①花儿:流行于甘肃、青海、宁夏等广大地区的一种山歌。

②剪径者:抢劫的人。

③少年心事当拏(ná)云:言少年人应有高远的理想。拏云:高举入云。

1.文章第一段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2.“西海固少年”是个什么样的人?文章又是怎样来刻画的?请作简要分析。

3.文中 “想到我的第一次出门,觉得他比我有一种更深刻的东西”一句中的“更深刻的东西”指的是什么?

4.结尾部分,作者说到“我想对他说几句什么,却又不知道该对他说些什么”。结合全文谈谈“不知道该对他说些什么”的原因有哪些?

5.“少年心事当拏云”,相信少年的你也曾经读过这方面的文章书籍,也或曾经有过如“西海固少年”般的想法甚至做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两点成长感悟。

 

1.①渲染环境的荒凉沉闷,贫瘠静寂;②为下文作铺垫,突出少年出现的突兀,点明他出去闯荡的原因。(4分,每点2分,答完整满分。) 2.形象:是一个饱受生活磨砺的贫苦人家的孩子,看上去桀骜固执,倔强自信,刁野机警,实则天真单纯,渴望美好生活。描写手段:①神态描写 ②对话描写 ③动作描写 ④外貌描写 ⑤细节描写。 (4分。形象2分,写出2点即可给分;结合课文内容分析2分, 写出2点即可给分。) 3.①虽然对外面世界陌生与无知但充满着自信与希望。②比我年轻的时候更独立、更执著、更有闯劲。(4分,每点2分,答完整满分) 4.①少年对前路盲目无知,我有心提醒但不忍打击其自信心; ②少年的自信与闯劲震撼了我,使我自叹弗如;③少年独立张扬,任何提醒与劝解的话都是那么苍白无力;④与少年相比,曾经也这样的我,如今虽成熟却保守世故,因此无言以对;⑤我与少年只不过是陌路人(5分,每点2分,回答出其中3点即可得满分) 5.①成长并非一帆风顺,有美好的理想也有无奈的现实;②年轻人是需要有闯劲的,应该有自信执著的精神。③做事情还得考虑周全,不能盲目更不能固执;④敢于打拼,同时也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识。(5分,这是一道开放题,上述说法只做参考,1点且能结合文本得2分,2点得满分。如有其他说法,只要合乎文意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 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渲染故事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暗示社会环境,深化小说主题。本题中第一段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以从以下两点回答:渲染环境,为下文做铺垫。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和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2】 试题分析: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以及写作手法。分析人物形象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以及侧面烘托、对他人的影响、他人的评价。在文中找到具体的句子,组织答案时要用文中的具体事例对性格进行分析。在刻画人物形象时使用了多种手法,对少年的穿着打扮、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进行了详细的描写。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理解句子含义要把句子放在文本中理解,联系文本内容,结合上下文分析。一个十六岁的少年敢于一个人出去闯,到自己认为有钱的南方去闯,当“我”好心给他提醒的时候,他一点也不对未来胆怯;而且喜欢一个人出去闯,不喜欢结伴扎堆。这就写出了少年虽然对外面世界陌生与无知但充满着自信与希望。比“我”年轻的时候更独立、更执著、更有闯劲。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及分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解答此题要结合文本的主旨,思考作者的写作目的,作者刻画的形象的特点来思考。 考点: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5.5】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开放式试题,答案不是唯一的,结合文本内容只要能够自圆其说即可。在回答时要从两个方面作答,既要肯定少年的精神,也要指出存在的不足。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被称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究竟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我看到的一个方面是互联网对于人类社会话语权的影响——说到这里我不得不描述人类社会话语权的发展历程。人类社会的早期,话语权掌握在代表世俗权威的“君”和宗教权威的“神”手中。无论是出于维护自身的统治或其他什么样的目的,“君”和“神”都决不会放弃对于话语权的掌控,这个时代姑且称之为话语权的“君神时代”。非官办媒体出现之后,话语权扩散到了世俗和宗教统治者之外的媒体手中,更多的人有了自己的话语权,几乎任何人都可以以向媒体“投稿”的形式行使自己的话语权,但是话语权始终没有泛滥,是因为“编辑”作为话语权的“签证官”控制了拥有话语权的人的数量,这个时代我们可以称之为话语权的“编辑时代”。互联网出现之后,话语权没有了“编辑”的控制,从此流失到每个人的手中,一股“投稿赤潮”(亦称“红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由海藻等微小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和高度密集所引起海水变色的有害生态现象)顿时湮没了整个网络,任何一个能够连接到互联网上的人都能够最便捷地把自己的话语传播给其他的人,话语权被无限度分散,造就了这个话语权的“滥言时代”。

“滥言时代”注定是“话语暴民”的时代。正如民主选举会发展到竞选人比赛谄媚民众一样,被极度分散的话语权为了扩大其影响必然也会谄媚其他的话语权拥有者以换取几声廉价的喝彩。当一个话语权的拥有者以谄媚为发展手段的时候,在事实上必定成为理性的敌人、成为秩序的破坏者,从而堕落成为“话语暴民”。

秩序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话语暴民”是话语秩序的终结者。当我们访问任何一个网上“群言堂”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所有偏激的、狂妄的话语总是有无数的喝彩者,相反,理性的声音在那里却显得无比微弱。邪说在这里找到了滋生的土壤,如同经济学上的“劣币排斥良币”一样,邪说的“赤潮”在这里到处弥漫,真理和公正被亵渎。无论是“君神时代”还是“编辑时代”,话语权都是具有理性意识的集团的话语权,从而也就使这个话语权成为维持秩序的工具。而当话语权纯粹成为个体的话语权之后,个体理性的不能保证也就使话语权的理性尽丧,成为具有更大随意性的个体的玩具、成为破坏秩序的刀斧。话语权的个体化就是“政出私门”的肇端,也是一个社会混乱的充分条件。

1.下列对“话语暴民”所作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A.“话语暴民”造就了话语权的“滥言时代”。

B.“话语暴民”是话语权个性化的必然结果。

C.“话语暴民”占据了网上“群言堂”,这里只出产邪说,排斥真理与公正。

D“话语暴民”是话语秩序的破坏者,是当一个话语权的拥有者发展到以谄媚为手段、以理性为敌人时堕落而来的。

2.下列对“话语暴民是话语秩序的终结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话语暴民以偏激狂妄的话语换取无数的喝彩,动摇了理性的权威。

B.话语暴民是话语权纯粹个体化的结果,是一个社会混乱的充分条件。

C.话语暴民的理性不能保证,使得个体话语权的理性尽丧。

D话语暴民把话语权作为个体的玩具,这种随意性破坏了话语秩序。

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有关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第四媒体空前扩大了个体的话语权,使网上“群言堂”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发展态势。

B.话语暴民破坏了话语秩序,因此互联网上不存在任何真理和公正的话语。

C.话语权的理性意识和集团性才能有效维持话语秩序。

D互联网是话语暴民的盛筵,可以通过全力遍罚,让法律把“暴民”完全变成“良民”。

 

查看答案

近几年,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下面是关于杭州和全国城市化的调查数据。

表:全国与杭州城市化率(国家统计局)

城市化率(%)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全国

499

513

526

537

548

杭州

733

739

743

746

750

从以上数据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请写出两条。

 

查看答案

仿照下面画线的语句,仿写两句话。要求:仿写的内容要以一位作家和他的作品为陈述对象。语意连贯,形象生动,至少用一种修辞。

例句:假如文学是一座园林,鲁迅就是园中一株劲松,他的《呐喊》就是在怒吼的狂风中的阵阵松涛。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本报这次开展的讨论,              之强烈出乎意料。

(2)你们这样对待远道而来的客人,              太不礼貌了吧。

(3)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国海监船进入钓鱼岛海域活动            

A.反映    不免    无可非议

B.反应    未免   无可非议

C.反映    未免    无可厚非

D.反应    不免   无可厚非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作为全新的行业,不仅电子商务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更冲击了传统商业的模式。

B.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有着重大意义。

C.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就必须深化人才体制改革,完善人才的培养、任用、激励机制,着力造就一批高素质的现代化建设人才。

D.他的学习成绩起起伏伏,这是由于他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所决定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