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根据语境默写,每句一分,错字、漏字不给分。 (1)在《逍遥游》中,庄周引用《齐谐...

根据语境默写,每句一分,错字、漏字不给分。

(1)在《逍遥游》中,庄周引用《齐谐》中描写大鹏凭借六月息腾飞而起的阔大景象的句子是:                    

(2)《滕王阁序》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                    

(3)引壶觞以自酌,             。倚南窗以寄傲,             

 

(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3)眄庭柯以怡颜,审容膝之易安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抟”、“潦”、“暮”、“眄”、“怡”。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

王维

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

到门不敢题凡鸟,看竹何须问主人。

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

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作老龙鳞。

1.这首诗的首联采用了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2.“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作老龙鳞”,本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畅师文,字纯甫,南阳人。师文幼警悟,家贫无书,手录口诵,过目辄不忘。弱冠,谒许衡,与衡门人姚燧、高凝皆相友善。陈时政十六策,丞相安童奇其才,辟为右三部令史。丞相伯颜选为掾属,从定江南,及归,舟中惟载书籍而已。除东川行枢密院都事,尽心赞画,多所裨益。修府舍,发地得银五十锭,同僚分师文十锭,不受,用以修庙学及传舍,余作酒器给公用。承制改同知保宁路事,治尚平简,反侧以安。

拜监察御史,纠劾不避权贵,上所纂《农桑辑要》书。迁陕西汉中道巡行劝农副使,置义仓,教民种艺法。就佥本道肃政廉访司事,黜奸举才,咸服其公。徙山南道。松滋、枝江有水患,岁发民防水,往返数百里,苦于供给,师文以江水安流,悉罢其役。驸马亦都护家人怙势不法,师文治其甚恶者,流之。大德二年,改山东道,入为国子司业。出为陕西行中书省理问官,决滞狱,不少阿徇。顷之,以疾家居。擢陕西汉中道肃政廉访副使,又以疾不赴。

修《成宗实录》赐钞壹百锭不受时制作多出其手除太平路总管时大旱师文捐俸致祷不数日澍雨大降遂为丰年。当涂人坐杀牛祈雨,囚系者六十余人,师文悯而出之。职田米积之盈屋,曰:“我家几人,能尽食此乎!”呼贫士及细民,恣其取去。廉访分司官前后至者,必先谒师文,称为先生。师文在任未久,境内晏然。

奉旨撰《王勃成道记序》等文,赐银贰铤,不受。考河南乡试归,次襄县,卒于传舍,年七十一。赠资政大夫、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左丞、上护军,追封魏郡公,谥文肃。

(选自《元史·畅师文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修《成宗实录》/赐钞壹百锭/不受/时制作多出其手/除太平路总管/时大旱/师文捐俸/致祷不数日/澍雨大降/

B.修《成宗实录》/赐钞壹百锭/不受时制/作多出其手/除太平路总管/时大旱/师文捐俸致祷/不数日/澍雨大降/

C.修《成宗实录》/赐钞壹百锭/不受/时制作多出其手/除太平路总管/时大旱/师文捐俸致祷/不数日/澍雨大降/

D·修《成宗实录》/赐钞壹百锭/不受时制/作多出其手/除太平路总管/时大旱/师文捐俸/致祷不数日/澍雨大降/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札,表示已经成人,但体魄还未强壮,所以称作弱冠。

B.道:文中指古代行政区划名,在汉朝才开始出现,后各朝代“道”的管辖范围不尽相同。

C.义仓:旧时储粮备荒的一种社会习俗。由国家组织、以赈灾自助为目的的民间储备。

D.公:文中指爵位,是古代君主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春秋时期有五等爵位,分别是公、伯、侯、子、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畅师文喜欢读书,才干受人赏识。他家穷没有书,就手抄口读,他从江南回朝时,船中只带书籍;他因才干被丞相安童征召为右三部令史。

B.畅师文一心为公,不贪私利。他任东川行枢密院都事时,全力谋划;他不接受同僚分给的银子,将这些银子用来修庙学、驿站和制作公用洒器。

C.师文体恤百姓,有政绩。他教百姓耕种之法;他在山南道时,免除了百姓的防水劳役;他在多地任职时展现了突出的治理能力。

D.畅师文乐于助人,受人尊重。他将公家多余的粮食送给贫穷的士人和百姓;廉访分司前后来的官员,必定先拜见他,并称其为先生。

4.把文中画横绒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出为陕西行中书省理问官,决滞狱,不少阿徇。

(2)当涂人坐杀牛祈雨,囚系者六十余人,师文悯而出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乐府,原来是一个音乐机构,秦代开始设立。汉也设立了“乐府”机构,同样做采集民歌、配置乐曲和训练乐工的工作。这些采集来的民歌,汉人称“歌诗”,魏晋人称“乐府”或“汉乐府”。

来自社会底层的汉乐府是“忍无可忍才写的诗歌”。班固《汉书•艺文志》说,“代、赵之讴,秦、楚之风”,都“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乐府”的采诗运动,是继《诗经》以后又一次大规模的采集运动。这些采来的乐府民歌比起《诗经》来,乐府有几个变化:一是乐府民歌中,写女性的题材比例上升。二是口头文学的形式,故事性比《诗经》更强,有的还情节完整,人物性格鲜明,描写刻画细致入微,开创了我国不发达的叙事诗的先河。三是杂言向五言的方向靠拢。这三者结合,就产生了伟大的乐府民歌。被称为“乐府双璧”的《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无论是题材还是艺术,都创造了中国叙事诗的典范。

南朝乐府民歌,像是江南女子专情的歌。歌如眉峰聚,诗是眼波横,六朝都城建业及周边地区的“吴歌”和江汉流域的“西曲”,一言以蔽之,是一个“情”字。今天的江南文化是在南朝乐府民歌里才开始真正奠定成型的。此外,南朝民歌的形式,以五言四句为主,短小的篇幅,含蓄蕴藉的风格,同音双关的运用,假如调一调韵脚或平仄,那就是初唐人的五绝了。

北朝乐府民歌是长期处于混战状态的北方各民族的歌唱,是北方英雄横刀高唱的豪迈之歌。风格质朴刚健,粗犷豪放,自然清新。多数是北魏、北齐、北周时的作品,它们传入南朝,被南朝乐府机关翻译、修改、配音,保留下来。今存七十余首,大部分收在郭茂倩《乐府诗集》中《横吹曲辞》里。今天的研究者以为,北朝乐府民歌是靠流传到南方才保留下来的。因此,其歌辞多少已经过南方汉人的翻译和润饰。

从某种风格特征上说,北朝乐府民歌兼具汉乐府的诗歌精神和南朝乐府的情采;既有汉乐府刚健的底色,又有南朝乐府别致的花纹。因为表面上看,北朝乐府刚健豪放,与南朝民歌的艳丽柔弱迥然不同。但其实,能在那个时代流传下来的乐府民歌,总有它们共同的地方。譬如在语言的节奏上,在质朴纯真的风格上,在心灵绽放的美丽上,南北朝乐府民歌内在的美是相同的。

汉乐府、南朝乐府、北朝乐府民歌的影响和魅力,延伸在历代的文人模拟乐府中。

文人的乐府诗创作,汉代就开始了。发展到建安,形成了高潮。就三曹而言,曹操今存诗歌约二十首全部是乐府诗;曹丕、曹植也大量写作文人乐府。文人乐府题材内容非常广泛。除了为祭祀、宴饮宾客而写的外,大部分涉及行役的苦辛、边塞的遥远、游侠的豪放、人生的慨叹、对生命的忧虑以及男女的相思。诗温以丽,意悲而远,或慷慨,或清绮,风格多样。这些说明,乐府民歌不仅给文人诗歌形式外壳,还遗传了题材、体裁、意象和风格特征。

在艺术形式上,文人乐府既有传统的四言,也有新兴的五言,更有在民歌中诞生的七言。还有杂言、三言、六言等各种体式。由于宋、齐、梁、陈的统治者提倡,使文人乐府创作蔚然成风,他们继承建安,又有了新的发展,达到了新的高潮。

摘编自曹旭《读乐府民歌掇拾》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代与秦代一样也设立了音乐机构,同样做采集民歌、配置乐曲和训练乐工的事情,采集来的“歌诗”,魏晋人称“汉乐府”或“乐府”。

B.汉乐府写女性题材逐渐增多,故事性比《诗经》强,有的情节完整,人物性格鲜明,描写刻画细致入微,开创了我国不发达的叙事诗先河。

C.南朝民歌篇幅短小,风格含蓄蕴藉,语言能运用同音双关,以五言四句为主,这种形式的民歌,假如调调韵脚或平仄,那就是初唐人的五绝。

D.南朝民歌艳丽柔弱,北朝乐府刚健豪放,这种风格特征上的差异,是因为南朝乐府有别致情采,北朝乐府民歌兼具汉乐府的诗歌精神。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班固《汉书·艺文志》所说的“代、赵之讴,秦、楚之风”,都“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这就说明了汉代乐府诗是“忍无可忍才写的诗歌”。

B.汉乐府民歌与《诗经》相比有“几个变化”,这些变化相互结合,就产生了包括“乐府双璧”在内的伟大的乐府民歌。

C.南朝乐府中的“吴歌”和“西曲”如同江南女子专情的歌,体现了一个“情”字,江南文化是在南朝乐府民歌里开始逐步奠定成型的。

D.被南朝乐府机关翻译、修改、配音而保留下来的北朝乐府民歌多数是北魏、北齐、北周时的作品,他们大部分收在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中。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质朴刚健、粗狂豪放、自然清新的北朝乐府民歌被今天的研究者认为是靠流传到南方才保留下来的,因而歌辞有被南方汉人翻译和润饰的痕迹。

B.南北朝乐府民歌虽有某种意义上的差别,可在语言节奏、质朴纯真风格、心灵绽放的美丽上等方面的“内在的美”是相同的。

C.文人乐府诗温以丽,意悲而远,或慷慨,或清绮,风格多样。这说明,乐府民歌不仅给文人诗歌形式,还遗传了题材、体裁、意象和风格特征。

D.文人乐府有传统的四言,也有新兴的五言和在民歌中诞生的七言,还有杂言、三言、六言等各种体式。宋、齐、梁、陈统治者的倡议,使文人乐府创作不断发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612,一段视频在网络上热传。画面中,上海地铁车厢内,几名乘客与一位穿着时髦的女子理论,指责其吃泡椒凤爪并将骨头扔在车厢地上的行为。女子不服,“舌战”乘客,并拿出手机与爆料者对拍。视频迅速传开,网友议论纷纷。据网友爆料,该女子竟然是一名小提琴老师。还有网友爆料,她曾参加过浙江卫视的相亲栏目,并在节目中牵手成功。先是这名女子的各种信息被网友人肉爆料;后有消息称,她迫于压力丢了工作,而她所在公司的业务也受到了影响。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校“荷韵”文学社活动的框架图,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10个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