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仿照文中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个句子,意思前后连贯。 传统文化教育的最终目的...

仿照文中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个句子,意思前后连贯。

传统文化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着做人、学会做人。读《论语》,我们体会仁义礼智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解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抓住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青少年才能建立健康的是非观、义利观。

 

读《庄子》,我们感受道法自然; 读《墨子》,我们学着兼爱非攻;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仿用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揣摩画线“读《论语》,我们体会仁义礼智信”的形式与内涵,然后选用名人作品仿写即可。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空白处填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逻辑严密,前后连贯。

阅读,“不仅会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而且会增加社会的道德力量”,人的精神发展史与阅读史是紧密联在一起的。过去稍有文化的人家多喜欢贴这样的春联:“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家庭、社会、世道,要想长久地传下去,______①_______。忠厚诚信是____②______、处世之基,诗书则是____③_____的灯烛。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注重学英语是好事,同时也要十分重视母语的学习。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美、最富表现力、最有魅力的语言之一。 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发展,学习汉语的国人越来越多,我们自己 应该学好汉语,用好汉语。 某些人以能讲英语为荣,说话时 夹上许多“洋文”,而母语的使用 白字连篇,出尽“洋相”。

A.随着 因此  然而   甚至   却是

B.因为     所以   总要  就会

C.因为      然而   只要  就会

D.随着            总要  却是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最近,教育部正式向社会公布的高考改革方案似乎深受广大学子们所欢迎,因为它即将打破高考“唯分数论”和“一考定终身”的弊端。

B.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中国社会正在由“吃饱”向“吃健康”转变,在这一进程中,能否保证公众的食品安全,让老百姓吃得放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执政水平。

C.春节期间,网络上热传一篇一个上海女孩跟随江西男友回农村过年,在见到男方家庭准备的第一顿饭后便提出与男友分手,并以最快速度返回上海。

D.昨天,在一股较强冷空气的影响下,甘肃和陕西部分地区出现降雪,局地现大到暴雪,同时,气温下降造成道路结冰,对交通造成不利影响。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组是( 

31周岁,对于任何一名游泳运动员而言,都是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年纪,而菲尔普斯克服了这一切,在里约奥运会上仍拿下了4枚金牌,以23枚奥运金牌总数打破前人保持的奥运奖牌纪录,也创造了奥运历史上奖牌和金牌最多的纪录。

小李是我最要好的朋友,经常对我耳提面命,使我在日常的学习与工作中能少犯错误,我非常感激他。

我跟他认识,也有几年了,但除了见面点头,几句寒暄,就没有别的,因此至今还是白头如新

今年暑假,我和几个小伙伴几经艰辛,终于登上了西岳华山绝顶。立于巅峰,放目远眺,天无涯际,我顿觉自己渺小,登高自卑之感油然而生。

泛舟在美丽的漓江上,只见江水浩浩荡荡,两岸丛山叠峰,各具神态,令人目不交睫,身在其中,倍感奇趣横生。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

汪曾祺

先生对学生的影响,课外比课堂上要大得多。他的宿舍里几乎从早到晚都有客人。客人多半是同事和学生,客人来,大都是来借书,求字,谈天。先生有很多书,但他不是“藏书家”’他的书,除了自己看,是借给人看的。联大文学院的同学,多数手里都有一两本先生的书。谁借了什么书,什么时候借的,先生是从来不记得的。直到联大“复员”,有些同学的行装里还带着先生的书,这些书也就随之而漂流到四面八方了。先生书多,而且很杂……兼收并蓄,五花八门。这些书,先生大都认真读过。先生称自己的学问为“杂知识”。一个作家读书,是应该杂一点的。

先生对打扑克简直是痛恨。他认为这样地消耗时间,是不可原谅的。他曾随几位作家到井冈山住了几天。这几位作家成天在宾馆里打扑克,先生说起来就很气愤:“在这种地方,打扑克!”先生的娱乐,除了看看电影,就是写字。他写章草,自成一格。他喜欢写窄长的直幅,纸长四尺,阔只三寸。他写字不择纸笔,常用糊窗的高丽纸。他说:“我的字值三分钱!”从前要求他写字的,他几乎有求必应。近年有病,不能握管,先生的字变得很珍贵了。

先生后来不写小说,搞文物研究了,国外、国内,很多人都觉得很奇怪。熟悉先生历史的人,觉得并不奇怪。先生年轻时就对文物有极其浓厚的兴趣。他对陶瓷的研究甚深,后来又对丝绸、刺绣、木雕、漆器……都有广博的知识。先生研究的文物基本上是手工艺制品。他从这些工艺品看到的是劳动者的创造性。他热爱的不是物,而是人,他对一件工艺品的孩子气的天真激情,使人感动。他有一阵在昆明收集了很多耿马漆盒。这种黑红两色刮花的圆形缅漆盒,昆明多的是,而且很便宜。先生一进城就到处逛地摊,选买这种漆盒。他买到的缅漆盒,除了自用,大多数都送人了。有一回,他不知从哪里弄到很多土家族的挑花布,摆得一屋子,这间宿舍成了一个展览室。来看的人很多,先生于是很快乐。这些挑花图案天真稚气而秀雅生动,确实很美。

先生不长于讲课,而善于谈天。谈天的范围很广,时局、物价……谈得较多的是风景和人物。他几次谈及玉龙雪山的杜鹃花有多大,某处高山绝顶上有一户人家,——就是这样一户!他谈某一位老先生养了二十只猫。谈梁思成在一座塔上测绘内部结构,差一点从塔上掉下去。谈林徽因发着高烧,还躺在客厅里和客人谈文艺。他谈得最多的大概是金岳霖。先生终生未娶,长期独身。他养了一只大斗鸡。这鸡能把脖子伸到桌上来,和金先生一起吃饭。……先生谈及的这些人有共同特点。一是都对工作、对学问热爱到了痴迷的程度;二是为人天真到像一个孩子,对生活充满兴趣,不管在什么环境下永远不消沉沮丧,无心,少俗虑。这些人的气质也正是先生的气质。“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先生谈及熟朋友时总是很有感情的。

文林街文林堂旁边有一条小巷,大概叫作金鸡巷,巷里的小院中有一座小楼。楼上有个小客厅。这小客厅常有熟同学来喝茶聊天,成了一个小小的沙龙。先生常来坐坐。有时还把他的朋友也拉来和大家谈谈。老舍先生从重庆过昆明时,先生曾拉他来谈过“小说和戏剧”。金岳霖先生也来过,谈的题目是“小说和哲学”。这题目是先生给他出的。不料先生讲了半天,结论却是:小说和哲学没有关系。他说《红楼梦》里的哲学也不是哲学。有人问先生为什么搞逻辑,先生说:“我觉得它很好玩!”

先生在西南联大是一九三八年到一九四六年。一晃,四十多年了!

(摘编自汪曾祺《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

相关链接  1923年,沈从文来到北京,他渴望上大学,可是仅受过小学教育,又没有半点经济来源的他,最终只能在北京大学旁听,后来一边打工,一边勤奋写作。他曾写信给郁达夫求助,郁达夫慷慨解囊,救助处于困境中的沈从文,还把他介绍给当时著名的《晨报副刊》的主编。一个月后,沈从文的处女作《一封未曾付邮的信》在《晨报副刊》上发表,几年后沈从文便享誉文坛。

(《郁达夫和沈从文的友谊》)

在那个疯狂的时代,当搞建筑的梁思成忙着写检查,搞社会学的费孝通绞尽脑汁应对大字报,而他们的朋友——早早被划归为反动文人的沈从文,却用一种独特的方式转身:他的后半生投身于文物考古界,潜心研究古镜金锦、器皿书画、陶罐绢纸……前半生写出《边城》的大作家,后半生则将全部的精力投入了文物研究当中。

(《沈从文文物研究心血之作》)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文章开头“沈先生对学生的影响,课外比课堂上要大得多”一句,态度明朗,开门见山,并且总领全文。

B.沈从文借给学生们书,这与他青年时在北京的遭遇有关,郁达夫帮助了他,他也要帮助那些喜欢读书的青年。

C.对作家打扑克,沈从文很气愤地说“在这种地方,打扑克”,是他认为不应该在井冈山这样的地方打扑克。

D.沈从文在西南联大时搞过文物研究,建国后又搞文物研究,但是从研究的出发点看前后却有了一些差别。

E.“沈先生不长于讲课”一句,既照应了开头,也领起后文中所写的沈从文以谈天来教育学生,以补其不足的内容。

2.沈从文搞文物,体现出了怎样的特点?请简要概括。

3.文章写沈从文与朋友的谈论与交往,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作者写沈从文,只写了一些零散的小事,请你就作者的这种写作特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