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近日,中通快递董事长赖梅松接受“...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近日,中通快递董事长赖梅松接受“风云浙商面对面”电视栏目专访,为大家揭开中通快递             背后的真正答案。

②我们必须             地维护安定团结的大好形势,反对一切破坏安定团结的言论和行动。

③遇事必详为考虑,而后与部下商议,            

④青浦地区江河纵横,海上贸易自古繁盛。建于唐代作为舟船航行之航标的泖塔,是朱家角日趋繁荣的见证。自上海建县后,朱家角即             ,蔚然兴盛,一跃成为商贾云集、烟火千家的贸易集镇。

A.后来居上 锲而不舍 见贤思齐 因势利导

B.青出于蓝 锲而不舍 择善而从 因势利导

C.青出于蓝 坚持不懈 见贤思齐 因利乘便

D.后来居上 坚持不懈 择善而从 因利乘便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青出于蓝”和“后来居上”,两者都有后人超过前人的意思。青出于蓝多用来指学生超过老师,徒弟胜过师傅、后辈超过前辈。后来居上则不限于指人,可以泛指一切后来的超过先前的现象和事物。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坚持不懈:坚持到底、毫不放松。见贤思齐: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要向他看齐。择善而从:指采纳正确的建议或选择好的方法或好的制度加以实行。因利乘便:凭借着有利的形势。因势利导: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向有利于实现目的的方向加以引导。解答此类题目应结合具体的语境、修饰的对象、词语的感情色彩进行分析。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司马清衫    遗笑大方    鸡豚狗彘    美人觚

B.秋夜春风    环佩空归    坚难苦恨    不更事

C.瓮牖绳枢    钿头银篦    沸反盈天    罥烟眉

D.弃甲拽兵    嬴粮景从    一夫挡关    隳名城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A.畏     dòu      cán  zàn  

B.鱼     dí      tuò        tuò

C.数          máng   shàn  bèi

D.xiáo   xiáng  chì   sǔn   tāo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钱学森传》序

【美】张纯如

1914年,钱家举家从杭州搬迁至北京。耳濡目染京城恢宏雄伟的宫殿高墙,绚烂夺目的奇珍异宝,不可避免地在他心中打下以北京为傲的烙印,这种骄傲与他的自信合二为一,成为影响他终生人格的一部分。

钱学森在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度过了几年愉快的时光。在同班同学的记忆中,钱学森是个极为聪颖的小男孩,叠的纸飞机比谁飞得都快都高。“他叠得非常精细,让机身严格对称,折痕又光又平。这样,当纸飞机掷出时,就可以很稳定地飞很远,”多年以后,钱学森的朋友张维这样回忆道,“尽管年纪还小,但他做事已经习惯于周密思索……”

1929年秋天,钱学森直奔上海交通大学。“当时,钱学森以身为班级上成绩最好的学生而闻名。”一位校友回忆道,“我们都知道他的成绩,他总是第一。”他很少说话,也很少和别人一起做功课。看上去,他所要的只是独处和沉默——一个可以安安静静思考与做自己的事的环境。

1935年,钱学森远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就读。他的学习成绩依然保持着自幼一贯的优异出众,但是,麻省理工学院所重视的除了考试和开创新理论,还有动手实践的能力。而在这一点上,钱学森就全然无助了。很明显,实验室操作令钱学森心生畏惧,而在车间工作则令他疲惫万分。与麻省理工学院一样拥有类似项目的学校只有加州理工学院,非常重要的是,在加州理工学院主持古根海姆航空实验室的冯·卡门以秉承德国式的理论思辨传统而著称。这里强调的是纸和笔,而不是动手实践的经验。1934年,钱学森转投航空学领域的学术巨擘冯·卡门门下,在加州理工学院攻读研究生课程。这里,也成为钱学森通往一个辉煌灿烂的职业生涯的起点。第一学年,他收集了可能找到的全世界所有与航空学有关的研究资料,系统性地加以阅读。他每天花在读文献上的时间平均超过10小时。

冯·卡门曾在自传中写到:“钱学森虽然不过是一个年轻的学生,但在解决一些相当难的问题时,他却帮助我理清了不少思路。”钱学森来到加州理工学院之时,正是冯·卡门和其他一些学者携手开创理论天体物理学新纪元的关键时刻,天时地利令钱学森得以参与到这个创造过程中。

1944年,已经博士毕业的钱学森为空军和海军军官讲授特殊课程。钱学森会用细小而工工整整的板书将整块黑板逐渐填满,“没有擦写涂改,也不会更改哪怕是一个符号。”韦伯斯特·罗伯茨回忆道,“他总能正好在一堂课结束前给出正确的答案。”

在课堂上,钱学森的评语切中要害但又非常冷酷。有一次,一个学生举手发问道:“我不明白第二块黑板上的第三个等式。”钱学森根本就不予回答。另一位学生问道:“喂,你不回答他的问题吗?”钱学森只是说道:“那是个事实陈述,不是一个问题。”另一次,一名学生问道,钱学森刚刚提出的方法是否“万无一失”。钱学森冷冷地瞪了他一眼,然后刻薄地答道:“只有傻子才需要万无一失的方法。”

“学生们都害怕他的严厉古板,他看上去就像个中国皇帝。”汉斯·利普回忆道。

然而,钱学森却对那些他认为智力上有潜质的人毫不吝惜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钱学森不耐烦的根源来自那些他认为不合格的学生。“在钱学森眼中,愚蠢就是最大的犯罪。”钱学森的朋友安德鲁指出。

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毅然回到中国,中国的空间研究开始高速发展。只要看一眼中国20世纪50年代之后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速度和提升幅度,就会明白钱学森的领军地位到底有多么重要。中国科技协会副会长庄逢甘说:“钱学森从无到有地开创了中国的火箭事业。”1991年10月,中国政府将中国科学家的最高荣誉——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的称号颁与钱学森。

(选自张纯如《蚕丝——钱学森传》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纯如导师库里顿的一个朋友苏珊是一家出版社的图书编辑,她在1990年的一次学术会议上听到钱学森的故事后,觉得他的生平颇有可写之处。纯如说,因为她的中国背景和科学写作能力,库里顿把她推荐给苏珊。

在北京时,纯如有机会采访了钱学森的秘书以及一些政府高官和军方人士,开始他们以为纯如会按照他们的想法撰写这本传记,然而,纯如清楚地向他们表示,她必须收集到所有的资料,整理出来,然后从实描述。张盈盈《张纯如——无法忘却历史的女子》

②关于钱学森留美那20年中发生的事,资料并不匮乏:在美国政府和大学的档案、公开出版物和学术杂志中,可以找到大量文献记录。美国国家档案馆也能找到大量有关他的文件。钱学森在美国的同事和学生都很愿意提供关于他的口头历史记录。钱学森回国后,也有大量关于他的新闻报道。

(张纯如《钱学森传·序》)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在北京生活的15年,对钱学森影响巨大。无论恢宏雄伟的宫殿高强,还是绚烂夺目的奇珍异宝,都深深影响着钱学森,形成了他骄傲与自信的双重人格。

B对自己厌恶的学生严厉古板,对自己欣赏的学生则毫无保留地付出。钱学森截然相反的态度引起了一些学生的不满,有人刻薄地称呼他为“中国的皇帝”。

C钱学森获得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的称号当之无愧。中国火箭事业的从无到有,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都说明了他对中国科学的巨大贡献。

D美籍华人张如听到钱学森的故事后,深深地被他吸引,于是决定利用自己的中国背景和科学写作能力书写传记来记录他的传奇。

E关于钱学森的资料,无论是留美期间的,还是回国以后的,都可以通过许多途径找到;他在美国的同事和学生也都愿意提供口头历史记录。

(2)钱学森在求学期间的治学精神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有人说,《钱学森传》是迄今为止关于钱学森的最客观公允的一部传记。作者本人也说要“从实描述”。本文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客观公允的?请简要分析。

(4)除了自身的治学精神外,你认为钱学森能通往“辉煌灿烂的职业生涯”的原因还有哪些?请结合材料说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烤饼里的深情

王举芳

(1)林子拿出一块烤饼递给我说:“有一家新开的烤饼店,老板的促销方式真新颖,他说饼要是与妈妈一起吃,拍张合照给他,可以返还一半钱。”

(2)我无辜地望着林子:“拜托,我还不到妈妈级别呢。”林子给了我一个漂亮的白眼:“你想得美,我是让你尝尝饼的味道。我要回家和我妈一起吃饼、拍照了,我好久都没和妈妈拍过合照了呢。”

(3)看着烤饼,我的心里充满了好奇,轻咬一口仔细品味儿,除了面的香味、油盐的香味、星星丝丝的花椒味儿,没有什么特别。

(4)路过烤饼店,长长的一队人排着等买饼,熙熙攘攘,好不热闹。闲来无事,我也加入了排队的行列。

(5)“老板,我妈妈非常喜欢吃你烤的饼,看,我和妈妈的合照,我发给你。”

(6)“好,返还你的钱是用饼代替还是给您现金呢?”

(7)“饼,另外您再给我来三个饼。”

(8)“好嘞。”

(9)就在这样的重复节奏里,半个小时后,终于轮到我,我仔细打量着老板:洁白的卫生帽下露出鬓角的霜白,笑纹满脸都是岁月的痕迹,看上去是个接近六旬的老人了。我说我要两个饼,他说记得与妈妈一起吃,拍张合照给我,返还一半钱。我点点头。拿着饼往家走,突然有些难过,他不知道,在一年前,我的妈妈病逝了。

(10)一个人吃着烤饼,想念和妈妈在一起的时光,有些伤心,也有些美好。

(11)再去买烤饼,老板问拍没拍照片,我低低地说我母亲已经去世了。他说,和别人的合照也行,比如和你的婆婆、姑姑、姨妈等,她们都是母亲。

(12)老板如此做生意真让人摸不透,一定会亏本,除非他卖的价高,是暴利,可是他的烤饼价格本来就是很低的。这是精明的林子的演算结论。

(13)一个阴雨绵绵的下午,路过烤饼店,店里没有顾客,老板一个人坐在那里,望着满墙的照片发呆。那些照片都是顾客和妈妈的合影。我走了进去。他立即起身招呼我。

(14)“带照片了吗?”他问。

(15)我没有回答他的问题,在凳子上坐了下来。我说我妈妈一年前去世了,我没有妈妈了。我的声音有些哽咽。他端了一杯热白开水放在我面前,在我对面坐下来。他说是啊,妈妈没有了,就再也没有妈妈了。但妈妈不会远离,她一直在。

(16)有雨的天气,适合诉说一些往事。他轻缓地说,我童年的时候,日子穷啊,一家的白面没有多少,只有过生日时,妈妈才会给我做烤饼吃。那一年爸爸病逝,欠了很多债,生日别说是吃烤饼了,连口干粮都没有。妈妈抱着我欲哭无泪。前邻居知道那天是我的生日,我和她家的孩子是同一天生日,特意送来了一个烤饼,还有一点白糖。白糖在热热的饼上融化,黏黏的,甜甜的,真香。长大后远离家乡,常想起那带着糖的烤饼。现在做梦都觉得嘴巴甜甜的。他的脸上溢满幸福。

(17)临走,他给我两个饼,执意没收钱。

(18)我对林子说,从没见过这样做生意的。

(19林子说:“我摸查了这个老板的底细,他在A城拥有很大的公司,现在交给他儿子打理了,根本不差钱。要是这烤饼能白送就好了。我妈妈特别喜欢吃。”

(20)我白了林子一眼:“想得美!”

(21)还真让林子美着了。没过几天,老板又推出新的促销方式,说只要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每天光顾该店的前十名顾客,凭身份证免费赠送烤饼,此前的优惠继续。

(22)一个敢于做亏本买卖的老板,图的是什么呢?我百思不得其解。更让我想不到的事情还在后面。(23)一个星期后,老板又出新花样,说只要在吃烤饼时,与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分享,拍一张照片传给他,就可以享受优惠。这是嫌赔得不够多吗?

(24)我终于忍不住,对老板说:“您这样做生意很快会把店赔掉的。”

(25)“我开烤饼店本来也不是为挣钱。”看我疑惑的样子,他继续说:“妈妈最喜欢把自己做的烤饼分给左邻右舍,看着别人喜欢,她就欢喜得不得了。90岁的妈妈,手把手教我做烤饼。几天后,我独自成功制作出了烤饼,妈妈尝了一口说和她做的味道一样。那晚她睡得很安详,再也没有醒来……今天,是她去世后三个星期。”他的眼里蓄满了泪水。

(26)我也禁不住泪光盈动。一个个烤饼,是一个儿子对母亲最深情的缅怀,更是传播爱的最好方式。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烤饼店老板以独特新奇,富于变化的营销手段,抓住了顾客的购买心理,凭借口口相传,在开张初期就广受好评,生意也逐渐红火起来。

B小说开始林子给我一个漂亮的白眼,说我“想得美”,与后面小说中我白了一眼,说林子“想得美”,这两处情节都是为了表现我与林子的亲密关系。

C这篇小说写店老板卖烤饼送烤饼,本不是什么惊天动地、扣人心弦的大事,但是构思十分巧妙,连续设置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D小说中写林子摸查了老板的底细,希望老板能够白送,既表现了林子喜欢打听八卦消息和爱占便宜的性格特点,也反衬出了我与小林的不同。

E小说题为“烤饼里的深情”,这深情二字既包括了烤饼店老板对母亲的深情,也包括我们对母亲的深情,还包括了作者希望分享爱、传播爱的深情,意蕴丰富。

(2)小说中的烤饼店老板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3)小说⒅至⒇段写我和林子的交谈,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小说中烤饼店老板说:“妈妈没有了,就再也没有妈妈了。但妈妈不会远离,她一直都在。”请结合全文和现实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看法。

 

查看答案

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师说》中“            ”的观点与《荀子·劝学》指出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是相近的。

(2)多情不羁的北宋词人柳永的《雨霖铃》一词中,                      两句传达出与知己分别之际难舍难分却又相对无言的无限伤感。

(3)在《念奴娇大江东去中》,苏轼用                          的描写,传神地展现了周瑜在战场上克敌制胜的潇洒风姿。

(4)《过秦论》中描写陈涉起义,天下纷纷归附,响应他的句子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