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林语堂先生说,中国的诗歌通过...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林语堂先生说,中国的诗歌通过对大自然的感情,医治人们心灵的创痛。                ?年华如水静流,中国人是多情的、善感的。虽然我们不都是诗人,可总会在人生的某种时刻,忽然间诗情上涌:            。那就让我们从寻找中国诗歌的意象开始,从一草一木,从春花秋月开始起程,沿着诗歌的通幽曲径,抵达我们的心灵深处。

①总会有那样一个节点,我们品味人生,心绪万千

②成年跌宕时,我们谁不曾在诗酒中流连

③我们谁不曾登高看水阔山长?我们谁不曾渴望逃离喧嚣,寻访静谧的田园

④我们谁没有经过春来秋往的涤荡?我们谁没有经历日月交叠的轮转

⑤总会有那么一个契机,我们想寻找真实的自己

⑥少年飞扬时,我们谁不曾向往长剑狂歌的豪侠倜傥

A.⑥②④③⑤① B.⑥③②④①⑤

C.④②⑥③⑤①   D.④③⑥②①⑤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既考查句子的连贯性。①⑤为陈述句,可知是第二组句子,依据后文“那就让我们从寻找中国诗歌的意象开始”,抓住关键词“寻找”可知前文应为①⑤,故而排除A和C。第一组中,依据句式结构和时间“少年”“成年”应为⑥②,也可排除C;依据句式“谁不曾”可知②③⑥应相近,但③中的“寻访田园”不能在⑥的“少年”后,排除B;依据结构可知④“谁没有”置于最前,后接“谁不曾”,由后文“年华如水静流”可知⑥②应在前与之衔接,故答案为D。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本题属于语句排序(选择题)。首先要分析语段结构,把握语段话题(陈述对象)。然后分析选填部分在原文中的结构位置,并从内容上对语句分组,并做组间排序。结合语境,分析前后语句的逻辑关系,结合段落结构和关联词语,对组内语句排序。参照供选答案,试填验证。本题中,可以根据标点符号把备选句子分成两个部分,即④③⑥②这几句应放在前面,因为是问句,①⑤应放在后面,应先品味人生,再到寻找真实的自己,排除AC两项;④③是说自然,⑥②从少年到成年,由此可以确定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依次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对于明明是“中国制造”,却因为在国外注册一个听起来洋味十足的品牌名称就自我鼓吹“高大上”的产品,公众的态度是既                 ,却也无可奈何。

②再怎么优秀也会遇到对你           的人,再怎么不堪也会碰上对你青睐有加的人,所以说,做人不必纠结于世间纷纭,只管尽心力,守本分就好。

③在今年5月的“成都别车门”中,一名姓送宋的出租车司机因为出手相助而受伤,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平和淡然地说:“没什么的,这点伤势            。”

A.不屑一顾    不足挂齿    嗤之以鼻

B.嗤之以鼻    不足挂齿    不屑一顾

C.不足挂齿    不屑一顾    嗤之以鼻

D.嗤之以鼻    不屑一顾    不足挂齿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徐乾清:清水徐徐洒乾坤

1月9日上午11点15分,我国著名水利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徐乾清,静静地走了,悄然离开了他牵挂一生的水利事业。

徐乾清的离去,带给人们的是无尽的哀思,而他心系水利,为我国大江大河的治理倾注的大量心血,也深深感染着每一位水利工作者。

徐乾清1925年出生于陕西城固,汉中人。汉中位于汉中盆地。汉水自西而东横贯于汉中盆地,建于秦汉的众多水利工程和灌区,真实反映了汉中盆地稻作农业的繁荣景象。1949年9月初,23岁的徐乾清从国立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被选派到泰州苏北行署水利处,开始了其一生的水利生涯。

此后,从苏北到上海再辗转到北京中央水利部,他当过工程技术人员,担任过部专家工作室技术组组长并兼任苏联专家组组长的助手,在水利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工作过……到后来担任水利电力部计划司副司长、水利部副总工程师。

60余年的水利生涯,从长江到黄河,从松花江、辽河到淮河、海河、珠江流域,徐乾清跑遍了祖国的各大江河湖泊,推动参与了全国主要江河流域规划的编制、修订、审查工作,参与了长江三峡、南水北调等重大水利建设项目的论证和审查工作,先后担任“黄河治理”“长江防洪”“西北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国家科研项目的专家组长,为我国大江大河的治理倾注了大量心血。

20世纪80年代以来,徐乾清几次从宏观角度指出我国水资源短缺给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带来的严重影响,提出了明确的对策。

当“八五”攻关即将结束之时,徐乾清又敏锐地将视野投向了水资源短缺、生态脆弱的西北地区,提出要尽快开展西北地区生态需水研究。在他的积极倡导下,“西北水资源合理利用及生态保护研究”被列为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重点项目。该项目的及时设立和成果产出,为20世纪末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

了解徐乾清的人都知道,他一生出席的大小会议无数,但每次话都很少,却句句铿锵有力。无论是“赞成”还是“反对”,事先他都会进行充分的论证。

“徐院士的科学作风十分严谨,从他嘴里说出来的每句话、每个词都非常准确。他告诫我们,对任何事情,哪怕是一个数据都不能含含糊糊。”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胡春宏对此深有感触。

徐乾清做人做事求真务实,在全国水利系统是出了名的。徐老总结他一生的治水经验,希望能将其精华传授给后人,而这精华,就是要实事求是,要尊重科学,要遵循客观规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好治水安邦的大业。

对年轻学者的请教,徐乾清是从来不吝啬的,但他也有自己的原则。

平时,经常有年轻的水利科研人员在评职称、报奖等方面请徐乾清帮助推荐,而他立了三个“门规”:一是被推荐的人及其所做的工作必须是他所熟悉的;二是草拟的材料必须提前送去,他认真看完及时通知对方结果,并注明“可以签”“做修改后再签”“能否请其他专家推荐”等意见;三是凡他签过字的材料,必须给一份复印件留存。

“徐老开会发言语气十分平和,且都围绕着‘指出问题、提出建议’展开,从不以专家身份凌驾于别人之上。”同事有两个深切感受:一是“实”,徐乾清向来没有空话和套话;二是“有收获”,言之有物,从不漫无边际。

大家都说,徐乾清一生把名利看得很淡很淡。徐乾清一辈子不要奖,谁给他个荣誉证书,他都要着急。直到2009年9月,被评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这也是他平生唯一接受的个人荣誉。

“我只能算是一个平庸的水利科技工作者,根本够不上‘专家’的称号。这一生辛勤劳累有余而业绩成效甚微,不能不说是终生遗憾。”徐乾清在日记里这样概括自己的一生,“但我尽了我的一切能力,做了我力所能及的工作,无负农民给我的饭,工人供我的衣和生活用品;一生未做对不起社会和周围同志及亲朋好友的事。大概还算是一个可以问心无愧地度过这一生的普通劳动者。”

斯人远去,魂系水利。徐乾清走了,而他为我国大江大河治理倾注的大量心血,将永留史册。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文依次写出了徐乾清“情系江河献身水利”“做人做事求真务实”“为师为学不计名利品范人生”三个方面事迹,为我们呈现了一位魂系水利的水利专家形象。

B.徐乾清的家乡位于汉中盆地,那里有许多古老的水利工程和灌区,这使他从小就对水利工程有了感性认识。

C.徐乾清献身水利60余年,跑遍祖国江河湖泊,不仅向国家提出针对水资源短缺的对策,也为解决西北地区水资源合理利用及生态保护提出了明确的对策。

D.徐乾清强调做人做事求真务实,开会发言言之有物,实实在在。他强调治水要遵循客观规律,这也是做好治水安邦大业的前提。

E.本文记叙、描写、议论相结合,详略得当,有传主语言的引用,也有传主朋友语言的引用,也有作者议论性的语句,语言生动形象,文学性强。

(2)徐乾清为我国大江大河治理倾注的大量心血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3)常言道“做事先做人”,当代大禹徐乾清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结合材料概括分析。

(4)徐乾清总结自己的人生“辛勤劳累有余而业绩成效甚微,不能不说是终生遗憾”,请结合材料谈谈这句话给你哪些启示。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轻松从容大败曹军的诗句是                     

(2)韩愈在《师说》中以孔子为例,指出古代圣人重视师道的事迹,由此得出基于“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结论是“                                 ”。

(3)辛弃疾在《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上片中,用“                                 ”直接咏怀三国时期英雄人物,间接抒发自己到老年的壮心不已和无奈感慨。

(4)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出场是,迟疑不决,不愿露面演奏的句子是:                   

(5)杜甫在《登高》中感叹自己白发日多、因病戒酒的名句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各题。

和上官伟长芜城①晚眺  【宋】严羽

平芜古堞暮萧条,归思凭高黯未消。

京口②寒烟鸦外灭,历阳③秋色雁边遥。

清江木落长疑雨,暗浦风多欲上潮。

惆怅此时频极目,江南江北路迢迢。

【注】①芜城:扬州的别称。②京口:今江苏镇江。③历阳:今安徽和县。

1.首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2.《沧浪诗话》认为诗歌的高妙之处在于“言有尽而意无穷”,请结合尾联加以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蒋贵,字大富,以燕山卫卒从成祖起兵。积功至昌国卫指挥同知。从大军征交阯及沙漠,迁都指挥佥事,掌彭城卫事。

宣德二年,四川松潘诸番叛,充右参将,从总兵官陈怀讨之。募乡导,绝险而进,薄其巢。一日十数战,大败之。进都指挥同知,镇守密云。七年复命为参将,佐怀镇松潘。明年进都督佥事,充副总兵,协方政镇守。又明年,诸番复叛,政等分道进讨。贵督兵四千,攻破任昌大寨。会都指挥赵得、宫聚兵以次讨平龙溪等三十七寨,斩首一千七百级,投崖坠水死者无算。捷闻,进都督同知,充总兵官,佩平蛮将军印,代政镇守。

英宗即位,以所统皆极边地,奏增军士月粮。正统元年召还,为右都督。阿台寇甘、凉,边将告急。命佩平虏将军印,帅师讨之。贼犯庄浪,都指挥江源战死,亡士卒百四十余人。侍郎徐晞劾贵,朝议以贵方选军甘州,势不相及。而庄浪乃晞所统,责晞委罪。置贵不问。

明年春,谍报敌驻贺兰山后。诏大同总兵官方政、都指挥杨洪出大同迤西,贵与都督赵安出凉州塞会剿。贵至鱼儿海子,都指挥安敬言前途无水草,引还。镇守陕西都御史陈镒言状,尚书王骥出理边务,斩敬,责贵立功。贵感奋,会朵儿只伯惧罪,连遣使入贡,敌势稍弱。贵帅轻骑败之于狼山,追抵石城。已,闻朵儿只伯依阿台于兀鲁乃地,贵将二千五百人为前锋往袭。副将李安沮之,贵拔剑厉声叱安曰:“敢阻军者死!”遂出镇夷。间道疾驰三日夜,抵其巢。阿台方牧马,贵猝入马群,令士卒以鞭击弓韣惊马,马尽佚。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会任礼亦追敌至黑泉,阿台与朵儿只伯以数骑远遁,西边悉平。十四年正月,贵卒,年七十。赠泾国公,谥武勇。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

B.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

C.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

D.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

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迁”在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升迁。也指贬谪,放逐,如“迁谪” 指贬官远地,“迁客”指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

B.原文“宣德二年”中的“宣德”是年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文中的年号还有“英宗”。

C.“明年进都督佥事”中,“明年“指“第二年”,而在现代汉语中,“明年”指“今年的后一年”,古今意义不同。“进”在文中指“晋升”“提拔任用”。

D.文中“谥武勇”的“ 谥”是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一种褒扬的评价,也有表贬抑的评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蒋贵出身低微,作战勇猛。他以燕山卫一名士兵的身份随从成组起兵,因为作战勇猛,不断累积军功,从昌国卫指挥同知一路升官,曾经升至总兵。

B.蒋贵身经百战,深受朝廷信赖。阿台侵犯庄浪时,侍郎徐晞为了推卸自己的责任而弹劾了蒋贵,但是朝廷明察秋毫,追究了徐晞,并没有问责蒋贵。

C.蒋贵身处高位,心系士兵。因为所管辖的都是非常偏远的地方,所以他向英宗皇帝奏请增加军士的月粮。英宗很生气,于是他被召回担任右都督。

D.蒋贵智勇双全,立功边塞。在征讨阿台时,他不仅分兵为两翼,而且还派一百名骑兵登上高处布为疑兵迷惑敌人,迫使敌人远遁,从而平定西部边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充右参将,从总兵官陈怀讨之。募乡导,绝险而进,薄其巢。

(2)间道疾驰三日夜,抵其巢。阿台方牧马,贵猝入马群,令士卒以鞭击弓韣惊马,马尽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