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面诗词是后人对项羽的评价,对其表示同情肯定的两项是 ( ) ①宜将剩勇追穷寇,...

下面诗词是后人对项羽的评价,对其表示同情肯定的两项是   

①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毛泽东)

②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

③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王安石)

④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D 【解析】 试题分析:①讲的是项羽在鸿门宴上,为了自己的名声放走了刘邦,最后搞得自己自刎乌江.就是说他没抓住有利时机,丢掉了本该属于自己的王位。应是对项羽的批判非对其同情;②中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表达了对项羽的同情;③句中指将士虽在,谁还愿意和你接着干啊,并非指对项羽的同情;④句中李清照认为项羽是有傲气,宁死不屈、铮铮铁骨的一条汉子,死得其所,对其表示敬意。应为对项羽的同情。 【考点定位】体会作者情感。能力层级为C。 【技巧点拨】这几句诗都表现作者对项羽的看法。毛泽东诗句的意思是:项羽在鸿门宴上为求名声,动妇人之仁,放走了刘邦。后来刘邦壮大,灭了项羽,夺了天下,这是对项羽的批判;杜牧的诗是: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是对项羽的同情。王安石的诗以辛辣的口吻明确地表示,即使项羽真的重返江东,江东子弟是不会替他卖力的,没有对项羽的同情;李清照的诗赞扬项羽的傲气,宁死不屈、铮铮铁骨的一条汉子,死得其所,对其表示敬意,同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北向座,张良则为侍坐。从座次可看出双方力量的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B.古代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贴于脚跟。为了表示对人尊重,坐法颇有讲究:“虚坐尽后,食坐尽前。”“尽后”是尽量让身体坐后一点,以表谦恭;“尽前”是尽量把身体往前挪,以免饮食污染坐席而对人不敬。

C.再拜:第二次行拜礼。旧时书信末尾也常用“再拜”,以表示敬意。

D.古代祭祀或重大事件,事先要沐浴、更衣、独居,戒其嗜欲,以示心地诚敬,这些活动叫“斋戒”。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代。《沁园春长沙》中“沁园春”是这首词的词牌,它跟词的形式有关;“长沙”是这首词的题目,它跟这首词的内容有关。

B.《记念刘和珍君》选自《华盖集续编》,作者鲁迅。鲁迅先生一生创作了16本杂文集。另外还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

C.《史记》中本纪记述皇帝,世家记述诸侯王,列传记述各方面的著名人物。项羽虽没做过皇帝,但他打入咸阳,号令诸侯,称霸一时,因此司马迁把他列入本纪。

D.《战国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烛之武退秦师》就选自此书。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的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吾属今为之虏矣——我们很快就会被他俘虏了

B.持千金之资币物——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

C.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于是拿起他的匕首给秦王

D.(沛公)脱身独去,已至军矣——沛公已经脱身离开,回到军营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越国以鄙远”中的“以”相同的一项是( 

A.焉用亡郑以陪邻       B.以其无礼于晋

C.使工以药淬之       D.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济”字的意义和“朝济而夕设版焉”中的“济”相同的一项是(  

A.无济于事  B.济世安民  C.赈灾济贫  D.同舟共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