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感恩节的荆棘花束 迎着十一月的寒风,推开街边一家花...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感恩节的荆棘花束

迎着十一月的寒风,推开街边一家花店大门的时候,珊德拉的情绪低落到了极点。一直以来,她都过着一帆风顺的惬意生活。但是今年,就在她怀孕4个月的时候,一场交通事故无情地夺走了她肚子里的小生命。紧接着,她的丈夫又失去了工作。这一连串的打击令她几乎要崩溃了。

“感恩节?为什么感恩呢?为了那个不小心撞了我的粗心司机?还是为那个救了我一命却没能帮我保住孩子的气囊?”珊德拉困惑地想着,不知不觉中来到一团团鲜花面前。

“我想订花……”珊德拉犹豫着说。

“是感恩节用的吗?”店员问,“您一定想要那种能传递感激之情的花吧?”

“不!”珊德拉脱口而出,“在过去的五个月里,我没有一件事是顺心的。”

“我知道什么对您最合适了。”店员接过话来说。

珊德拉大感惊讶。这时,花店的门铃响了起来。“嗨,芭芭拉,我这就去把您订的东西给您拿过来。”店员一边对进来的女士打着招呼,一边让珊德拉在此稍候,然后就走进了里面的一个小工作间里。没过多久,当她再次出来的时候,怀里抱满了一大堆的绿叶、蝴蝶结和一把又长又多刺的玫瑰花枝——那些玫瑰花枝被修得整整齐齐,只是上面一朵花也没有。

珊德拉狐疑地看着这一切,这不是在开玩笑吧?谁会要没有花的枝子呢!她以为那顾客一定会很生气,然而,她错了。她清楚地听到那个叫芭芭拉的女人向店员道谢。

“嗯,”珊德拉忍不住开口了,声音变得有点结结巴巴的,“那女士带着她的……嗯……她走了,却没拿花!”

“是的,”店员说道,“我把花都给剪掉了。那就是我们店里的特别奉献,我把它叫做感恩节的荆棘花束。”

“哦,得了吧,你不是要告诉我居然有人愿意花钱买这玩意吧?”珊德拉不理解地大声说道。

“3年前,当芭芭拉走进我们花店的时候,感觉就跟你现在一样,认为生活中没有什么值得感恩的。”店员解释道,“当时,她父亲刚刚死于癌症,家族事业也正摇摇欲坠;儿子在吸毒,她自己又正面临一个大手术。我的丈夫也正好是在那一年去世的,”店员继续说道,“我一生当中头一回一个人过感恩节。我没有孩子,没有丈夫,没有家人,也没有钱去旅游。”

“那你怎么办呢?”珊德拉问道。

“我学会了为生命中的荆棘感恩。”店员沉静地答道,“我过去一直为生活当中美好的事物而感恩,却从没有问过为什么自己会得到那么多的好东西。但是,这次厄运降临的时候,我问了。我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才明白,原来黑暗的日子也是非常重要的。”

正在这时,又有人走了进来,是一个头顶光秃的矮个子胖男人。

“我太太让我来取我们的感恩节的荆棘花束——12根带刺的长枝!”那个叫菲利的男人一边接过店员从冰箱里取出来的用纸巾包扎好的花枝,一边笑着说。

“这是给您太太的?”珊德拉难以置信地问道,“如果您不介意的话,我想知道您太太为什么会想要这个东西。”

“哦,不介意……我很高兴你这么问,”菲利回答道。“四年前,我和我太太差一点儿就离婚了。在结婚四十多年之后,我们的婚姻陷入了僵局。但是现在,我们总算把问题给解决了,我们又和好如初。这儿的店员告诉我,为了让自己牢记在荆棘花束里学到的功课,她总是摆着一瓶子的玫瑰花枝。这正合我意,因此就捎了些回家。”

“我诚挚地向你推荐这一‘特别奉献’!”菲利一边付账,一边对珊德拉说。

“我实在不知道我能不能够为我生命中的荆棘感恩。”珊德拉对店员说道,“这有点儿……不可思议。”

“嗯,”店员小心翼翼地说,“我的经验告诉我,荆棘能够把玫瑰衬托得更加宝贵。人在遇到麻烦的时候,会更加珍视上帝的慈爱和帮助,我、芭芭拉,还有菲利夫妇,都是这么走过来的。因此,不要恼恨荆棘。”

眼泪从珊德拉的面颊上滑落,她抛开她的怨恨,哽咽道:“我要买下这样一束带刺的花枝,该付多少钱?”

“不要钱,你只要答应我把你内心的伤口治好就行了。这里所有顾客第一年的特别奉献都是由我免费赠送的。”店员微笑着递给珊德拉一张卡片。

珊德拉打开卡片,上面写着:我的上帝啊,我曾无数次地为我生命中的玫瑰而感谢你,但却从来没有为我生命中的荆棘而感谢过你。请你教导我关于荆棘的价值,通过我的眼泪,帮助我看到那更加明亮的彩虹……

眼泪再一次从珊德拉的脸颊上滑落。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珊德拉遭遇了一场交通事故,失去了自己的孩子,她的丈夫也失去了工作。因此,她到花店买花,想要使自己的心情好起来。

B不幸的遭遇使店员懂得了生命中荆棘的价值,于是她开始售卖荆棘花束。为招揽生意,她决定第一年向顾客免费赠送。

C荆棘能够把玫瑰衬托得更加宝贵,这朴实无华的话语,却道出店员对人生的深刻领悟,令人深思。文中类似的语言描写不止一处。

D尽管店员一直向珊德拉推荐这种感恩节特别奉献的荆棘花束,芭芭拉和菲利夫妇的经历也证明了花束的意义,但珊德拉始终将信将疑。

E卡片上的玫瑰与前文生活当中美好的事物遥相呼应,而荆棘则象征着生活中遇到的麻烦、挫折、不幸和苦难等等。

2)小说以感恩节的荆棘花束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在刻画店员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4)小说的主人公,有人认为是珊德拉,有人认为是店员。你同意哪一种看法?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1)答C给3分,答E给2分,答B给1分;答A.D不给分。 (2)①它是贯穿全篇的线索,串联起小说中四个人的生活经历,也见证了珊德拉由困惑、怨恨到落泪、感恩的心理变化过程;②突出了小说对生命中的荆棘感恩这一主题,昭示了苦难对于人生的意义;③制造悬念,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3)①乐于助人(真诚善良)。热情主动地帮助那些遭遇不幸的人,不仅仅只是为了赚钱;②勇敢坚强。面对人生中的不幸,不抱怨,不逃避,乐观面对生活;③懂得感恩。不仅为生活中的美好感恩,更为生活中的不幸而感恩;④思想深刻。饱受苦难之后,拥有对生命深刻的领悟,富有哲理。 (4)珊德拉。①珊德拉这一人物贯穿小说始终;②小说是从珊德拉的视角来叙述故事,展开情节;③她的遭遇及心理变化的过程,集中体现了小说的主题;④小说对珊德拉的正面描写尤其是心理描写特别突出。 店员。①店员是联系小说其他三个人物的纽带;②她对自己人生遭遇的思考以及对别人的帮助,最能体现小说的主题;③情节方面,正是店员的帮助,才使珊德拉等人走出了人生的困境;④她别出心裁地用带刺的玫瑰花枝来抚慰遭遇不幸的人,还有她富于哲理性的语言,是小说的亮点。 【解析】 (1)试题分析:这类题一般是对文章内容、手法、风格的综合考核的题目,文章内容有文章细节和人物性格概括,细节可参考论述类问题阅读进行答题,人物性格分析要注意准确性,此题都是涉及文章细节的题目。A项“想要使自己的心情好起来”无中生有。B项招揽生意并非店员的主要目的,她是想要帮助别人治好内心的伤口。D项“一直向珊德拉推荐”错;“始终将信将疑”不准确,结尾处珊德拉已经不再怀疑。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本题属于综合题。文学类文本阅读5选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对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情感、人物的心态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此题的选项A就是对文本内容的表述不当,选项B则为对文本内容理解不当,选项D则是曲解文意。因为是文学作品的阅读,不同的人可能会读出不同的的内容,因此在命制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主要从以下几点加以思考、判断。比如:结构上,一般是小说的线索作用;内容上,结合小说的主旨;技巧上,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等方面加以分析即可。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本题是考查学生的鉴赏能力。答题的思考角度有:技巧上、内容上、结构上等几方面。交代主要的人物形象。概括小说主要事件。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具有象征意义。揭示小说主旨,深化主题。寄托作者情感。展开情节,前后呼应。如本题它是贯穿全篇的线索,串联起小说中四个人的生活经历,也见证了珊德拉由困惑、怨恨到落泪、感恩的心理变化过程。 (3)试题分析:分析人物形象,需要注意:从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入手,赏析人物形象。人物描写的方法,①正面描写,一般包括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②侧面描写。本题从文本中有关叙写中加以概括即可得出答案,注意结合文中对父亲叙写的相关句子加以分析即可。本题中,可以组织答案的内容有:店员通过售卖“感恩节荆棘玫瑰”,告给顾客“荆棘能把玫瑰衬托得更加宝贵,人就会更珍视命运的慈爱和帮助”,有很多顾客在她的帮助下走出了困境;店员没有了丈夫,没有孩子,没有家人,也没钱去旅游,但她明白黑暗的日子也很重要,勇敢地面对了人生中的不幸;店员不仅为生活中的美好而感恩,更为为生命中的挫折和苦难而感恩。(如果答“善于经营”“善解人意”,也可酌情给分。)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分析人物形象,往往要从这样一些方面来把握:①从情节的发展变化中把握人物性格。情节往往是人物性格形成发展的过程;②从矛盾冲突中认识人物性格。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往往反映得最充分最深刻;③从描写手法中认识人物性格。作品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都是为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服务的;④从社会环境、活动场景及人物关系中认识人物的典型意义。形象的典型意义往往要根据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来思考,而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所、人物之间的关系等,往往也与其典型意义有关;⑤借助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把握人物基本特征,包括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具体到本题,应注意从首先从文本中画出与这个人物言行相关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可以组织答案的有主要内容是:店员和顾客之间的关系,以及店员自身经历等。 (4)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需要注意把握“主人公”的定义:“主人公是文学作品的主要人物,即作者所着力刻画的一个或几个在作品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中心人物。作品的矛盾冲突和故事情节紧紧围绕主人公展开,其他次要人物的出现及其活动,也以主人公及其活动为中心,并对主人公起一定的映衬作用”。此题要判断珊德拉是小说的主人公,还是店员才是小说的主人公,只要结合文本,根据以上内容中有关叙写加以分析即可,但应考虑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作分析。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这类题目看似很自由,可以任意谈论自己的观点,但无论是从作者的角度来答题,还是从自身的观点入手,答案的依据都应在文中或者仅仅围绕文本,同时本题要求有创意的解读,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解析时既要紧扣文本内容,又要根据要求联系现实谈出自我的感悟,探究时应注意自圆其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篇名句默写

(1)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用“                                。”二句描写了时序交替中的景物,并暗示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

(2)《诗经·氓》中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是:               

(3)《沁园春.长沙》中作者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第文后各题。

秋夜独坐(节选)                       夜深

唐•王维                             宋•周弼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1.请从动静角度赏析“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八大山人,明宁藩宗室,号人屋。“人屋”者,“广厦万间”之意也。性孤介,颖异绝伦。八岁即能诗,善书法,工篆刻,尤精绘事。尝写芙蕖一枝,半开池中,败叶离披,横斜水面,生意勃然;张堂中,如清风徐来,香气常满室。又画龙,丈幅间蜿蜒升降,欲飞欲动,若使叶公见之,亦必大叫惊走也。善恢谐,喜议论,娓娓不倦,常倾倒四座。父某,亦工书画,名噪江右,然喑。哑不能言。

甲申国亡,父随。人屋承父志,亦喑哑。左右承事者,皆语以目,合则领之,否则摇头。对宾客寒暄以手,听人言古今事,心会处,则哑然笑。如是十余年,遂弃家为僧,自号曰“雪个”。未几病颠,初则伏地呜咽,已而仰天大笑,笑已,忽跿跔踊跃,叫号痛哭;或鼓腹高歌;或混舞于市。一日之间,颠态百出。市人恶其扰,醉之酒,则颠止。岁余,病间,更号曰“个山”。既而自摩其顶曰:“吾为僧矣,何可不以驴名?”遂更号曰“个山驴”。数年,妻、子俱死。或谓之曰:“斩先人祀,非所以为人后也,子无畏乎?”个山驴遂慨然蓄发谋妻子,号“八大山人”。其言曰:“八大者,四方四隅,皆我为大,而无大于我也。”

山人既嗜酒,无他好。人爱其笔墨,多置酒招之,预设墨汁数升、纸若干幅于座右。醉后见之,则欣然泼墨广幅间,或洒以敝帚,涂以败冠,盈纸肮脏,不可以目。然后捉笔渲染,或成山林,或成丘壑,花鸟竹石,无不人妙。如爱书,则攘臂搦管,狂叫大呼,洋洋洒洒,数十幅立就。醒时欲求其片纸只字不可得虽陈黄金百镒于前勿顾也其颠如此。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醒时欲求其/片纸只字不可/得虽陈黄金百镒/于前勿顾也/其颠如此

B.醒时/欲求其片纸只字不可得/虽陈黄金百镒/于前勿顾也/其颠如此

C.醒时欲求/其片纸只字不可得/虽陈黄金百镒于前/勿顾也/其颠如此

D.醒时/欲求其片纸只字不可得/虽陈黄金百镒于前/勿顾也/其颠如此

2.下列与文中划线字相关的文化常识的解说,有错的一项是()

A.江右: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江东称江左,江西称江右。

B甲申:这是中国历法上的纪年方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甲、乙、丙等十个符号叫天干,子、丑、寅等叫地支。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周而复始。

C.卒:古人身份等级不同,死亡的指称也不一样,天子死为“崩”、“驾崩”或“薨”,大夫死为“卒”或“填沟壑”,一般官员死称“逝”,士死曰“不禄”,庶人(平民)死曰“死”。

D蓄发:佛教僧人剃度,要削掉头发,去除了烦恼和骄傲怠慢之心,去除一切牵挂,一心修行,如果中途还俗,又可以蓄发,文中的蓄发,指的是八大山人还俗。

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八大山人颖异绝伦。幼年就能诗能书特别擅长绘画曾经画一枝荷花,在衰残破败的荷叶中欲开还闭,非常有生气。

B.八大山人嗜酒,不管什么人,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以酒招待他,准备好笔墨纸砚,就可以得到他的画。

C.八大山人患颠病时,或痛哭,或大笑,或高歌,或混舞,疯疯癫癫,其实,在疯癫的外表下,更多的是国破父死的悲痛。

D.妻子孩子死后,八大山人因他人劝说,不想断了宗嗣,又准备还俗娶妻子了。

4.翻译。

(1)对宾客寒暄以手,听人言古今事,心会处,则哑然笑

(2)八大者,四方四隅,皆我为大,而无大于我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我们大都记不起2到3岁以前的事,此后几年发生的事即便记得一些,但也相当模糊。科学家们将这种现象称为“幼年记忆缺失”。可是,幼儿的学习能力是很强的,在人生的最初两年里,幼儿掌握了许多复杂的、终生受用的技巧,例如走路、说话和识别人的脸,但幼时记忆怎么就忘得一干二净了呢?科学家们研究发现,2-3岁的幼儿并非没有记忆,但那种记忆很微弱,且容易消失。为什么会这样呢?早期的研究一直认为这仅仅是因为人们在幼儿时期没有形成构建记忆和描述事件的能力。但是近年来研究有了新突破。

美国科学家帕特里夏·鲍尔认为人大脑中的海马体有巩固和强化记忆的作用,它把人们在经历中产生的记忆转变成长期记忆。在那个区域中有一个很小的被称为“齿状回”的地方,那里的成熟要待人们长到4-5岁以后才会最终完成。齿状回的作用很像一座桥,来自周围结构的信号只有通过它才能抵达海马体的其他地方。因此,在这个部分尚未发展完善以前,人们的记忆便无法转变成长期记忆。

英国科学家马克·豪的观点是,“幼年记忆缺失”现象需要等待人们出生18-24个月以后自我意识出现才会消失。这时,幼儿们开始意识到了“我”的独特性,自我意识帮助我们组织记忆,并使我们更容易唤起记忆,许多记忆开始被“固定”下来。

不过,科学家又发现,在有了自我意识以后的相当时间里,我们的记忆依然是模糊不清的,这说明自我意识并不能完全使我们的记忆变得清晰起来,一定还有其他的因素。新西兰哈琳·海恩是研究儿童和青少年记忆能力的科学家,她认为,这个因素是语言。她邀请一些2-4岁的幼儿玩一种特制的玩具,并记录下了一些在玩这种玩具时能说出词汇和能够理解词汇的幼儿。6个月以后,她再次和这些孩子谈论那次“往事”。结果发现,孩子们都记得那次游戏并再次描述了那次经历。海恩由此得出结论,“孩子们描述一件事情的能力是与发生那件事时他们的语言发展程度相关联的。”也就是说,我们最早期的记忆有赖于我们最早期的语言去固定它。海恩和她的同事们还做了另外一次实验,他们记录了一些孩子在2-4岁时与他们母亲之间的语言交流。在那些交流中,有的母亲使用了“详尽”的描述和“重复”的述说,而另一些母亲则只是简单的叙述。10年以后,那些在幼年期与他们的母亲经历过“详尽”和“重复”的语言交流的孩子能明显地记得更早一些时候发生的事。这个实验说明,在孩子年幼的时候,与孩子的说话方式影响了他的早年记忆。

现在,一个很令人感兴趣的问题是,人们逝去的早年记忆是否能够被唤回呢?目前可以肯定的是,幼儿是有短期记忆的,而且能记住不少东西,但这些记忆很脆弱,并且有科学家认为它们不可能被贮存,因而也不能被唤回;但另一些人对唤回早年记忆并没有失去信心,他们认为,人的早年记忆并没有真正离去,只是我们无法接近它。根据这种观点,人类的早年记忆就是一些经历中的感觉“快照”,当人们成年后,有了语言,有了自我意识和其他概念性的知识,人们便能唤醒它或者接近它。但这需要找到正确的路径,这些路径也许是语言,也许是图像,也许是气味和音乐,总之,我们需要找到正确的方法通过某些东西唤醒我们封尘的记忆。假若这些科学家是对的,那么我们终将找到一种方式把我们逝去的早年记忆重新找回来。

——选编自《百科知识》

1.下列关于原文“幼年记忆缺失”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幼年记忆缺失的原因与幼儿学习能力的高低没有必然关系,也不全是因为人们在幼儿时期没有形成构建记忆和描述事件的能力。

B.由于海马体,这个为人类巩固和强化记忆的大脑生理结构,要在4-5岁后才成熟,所以之前的记忆无法变成长期记忆储存下来。

C.有的科学家认为人类“幼年记忆缺失”是因为人在18-24个月大以前没有自我意识,所以许多记忆无法被“固定”下来。

D.新西兰科学家哈琳·海恩认为,即使有了自我意识,孩子的早期语言发展程度影响着孩子最早期的记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哈琳·海恩的一次实验表明:孩子们如果能在游戏时更好的理解说出一些词汇,那么一段时间后也就能够更好的复述这件事。

B.虽然人类幼年记忆缺失了,但是并不能说明幼儿没有记忆,只是幼儿的记忆是短期的,而且也很脆弱,容易消失。

C.来自周围结构的信号只有通过齿状回才能抵达海马体的其他地方,并经海马体巩固和强化转换成长期记忆。

D.科学家的实验说明:只要在孩子早期时母亲越详尽的与孩子交流,就越能使孩子记住更早些时候发生的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近年来对“幼年记忆缺失”原因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又有了三种新的观点:器官没有发育成熟;没有形成自我意识;语言发展程度不够。

B.一些科学家认为由于记忆不能被储存,所以一旦被忘记就不可能被唤回,所以幼年缺失的记忆也不可能找回来。

C.还有一些科学家认为随着人长大,有了自我意识,语言能力提高,就能接近甚至唤醒幼年缺失的记忆。

D.我们可以肯定幼儿的记忆虽然很脆弱,但他们是有短期记忆的,其中自我意识和语言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1664年,米开朗基罗的雕塑《大卫》,在意大利展出后,震惊了整个欧洲。大卫英姿飒爽地站立着,双目炯炯有神凝视前方,仿佛随时准备投入战斗。大卫,被称为欧洲文艺复兴的最牛雕塑。

记者问:“您是如何雕出大卫的?”

米开朗基罗答:“我去了趟采石场,看到了一块巨大的大理石,在它身上,我看到了大卫。于是,我凿去多余的石头,只留下有用的,《大卫》就诞生了。”

然后,米开朗基罗说了一句名言:“美就是净化过剩的过程。”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