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对《荷塘月色》一文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写了荷塘月色美丽的景色,含蓄而又...

下列对《荷塘月色》一文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写了荷塘月色美丽的景色,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为后人留下了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

B.散文具有“文眼”,它往往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以及确定文章的中心。如《小狗包弟》的文眼是“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荷塘月色》的文眼是“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C.朱自清先生把水乳交融、浑然一体的“荷塘月色”细分为“月色下的荷塘”与“荷塘上的月色”两部分。这样划分,使景物描写得以细腻地进行。

D.朱自清具有很强的语言驾驭能力。他的语言看似普通,不做惊人之语,但实际上是经过作家的精心锤炼的。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泻”字紧扣比喻,写出月光照耀,一泻无余的景象。

 

B 【解析】 试题分析:《荷塘月色》的文眼是“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题有题眼,文有文眼。所谓文眼,就是文中最紧要的语言。比如一个人,人没有眼睛,就不能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反过来,他人读你的眼睛,就能读到你的内心世界。所以,文眼,就是最能揭示主题思想、透露作者感情的传神语句。清代刘熙载曰:“揭全文之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此即文眼之说。所以读一篇文章,要注意文眼的把握。朱自清先生善于设置文眼。本文写于1927年7月,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教书,住清华圆西院。文章里描写的荷塘就在清华园。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作为正直的知识分子,朱先生自然倍感苦闷彷徨。他是民主战士,爱国分子,但对社会的参与意识不够强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对《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和《小狗包弟》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用词简练准确,意味隽永;造句明快流畅,情感浓郁。全文对参观者语言着墨不多,最典型的两个字是——“够了”,这一句临近文章结尾,点到为止却感情丰富,余音不绝。

B.《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作者罗森塔尔巧妙地将对比、象征、多样化修辞、散文式笔调等文学叙事手法借用于新闻写作,使客观事实的描述投影着主观的印象。

C.《小狗包弟》第一段描述了艺术家邻居的狗为了艺术家而忍受棒打脚踢,甚至不食而死之事,突出了狗的忠诚。

D.《小狗包弟》给人的印象如同听述一个故事,因为它恰当合理地使用典雅华美的语言,准确简洁地表达了作者所要表达的一切。读者读了本文受到感动,与本文语言的魅力是分不开的。

 

查看答案

对《记念刘和珍君》一文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一开始就写“我独自在礼堂外徘徊”,表现出鲁迅悲愤难遣的心情。实际上鲁迅同刘和珍不仅是师生关系,而且是同一营垒中的革命同志。

B.鲁迅在本文中通过对刘和珍等死难烈士的悼念,深刻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相互勾结屠杀爱国群众的滔天罪行,有力地痛斥了帮凶文人的卑鄙行径,歌颂了中国妇女的勇毅不屈。

C.文章第二节中“真的猛士”指的是刘和珍、杨德群烈士,“直面”“正视”都表示正面注视、不回避之意,“惨淡的人生”指当时反动派统治下人民群众所过的非人生活。

D.作者反复提到“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但却屡屡表示“无话可说”。但这样的语义逻辑矛盾,恰恰暗含了作者内心冷静的理性与热烈的情感的交错,从思维变化的角度来看并不矛盾。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今年74岁的山东师范大学退休返聘老教授王万森由于看错课表而意外旷课,他对自己的行为深表歉意并在课堂上当众念读检讨书,还要把检讨书张贴出来,并提出因为自己无故旷工要求停发自己本学期的退休补贴。王老得知自己“旷课”后,一度落泪。“底线很重要,作为老师责任感就是底线。”王老认为,看错课表不是偶然,纠其根本还是自己的教学态度有问题,所以要从检查自己的不足开始,认真地做学问,认真地教学。

王教授的言行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看法。要求:全面理解材料,自定文体,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中国要发展还是要环保?几十年来, ,相伴随的则是环境破坏触目惊心。 官方一直宣传要“经济与环境一把抓” ,而事实证明 。那么,我们有没 有可能痛下决心, ?在经济放缓带来的弊端与环境恶化带来的弊端之 间,想好到底承受哪一个了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啸,是一种介于呼叫与歌唱之间的声音。                 ,如徐干《情诗》“啸歌倚华楹”里以啸呼唤爱情,曹植《杂诗七首(其三)》“悲啸入青云”中以啸来表达青云之志难以实现的悲凉。从魏晋开始,啸歌与清谈、饮酒、服药、弹琴等一样,成为名士风度的象征。                   ,据记载,阮籍之啸可“闻数百步”,南朝还有“嵇琴阮啸”的美誉。                    ,与其沉默寡言的个性、有苦难言的境遇有关,也和他常与善啸高人切磋,其人其事得六朝以来文史家的关注有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