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幅漫画,请自拟标题,并简要写明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字数不超过60字。
根据下面一段文字,筛选信息,准确概括内容填写在下列方框内,每个短语不超过6个字。
六安瓜片,是国家级历史名茶,《茶经》就有“庐州六安(茶)”之称,大文学家曹雪芹旷世之作《红楼梦》中竟有80多处提及,特别是“妙玉品茶(六安瓜片)”一段,读来令人荡气回肠。它采自当地特有绿茶品种,经扳片、剔去嫩芽及茶梗,通过独特的传统加工工艺制成的形似瓜子的片形茶叶。色泽翠绿有光,香气清高,滋味鲜醇,回味甘美,汤色清澈晶亮,叶底嫩绿。六安瓜片是所有绿茶当中营养价值最高的茶叶,因为生长周期长,茶叶的光合作用时间长,茶叶积蓄的养分多。
答: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我有垂钓的技巧,像我的同伴们一样,又天生有垂钓的嗜好,一再促使我钓鱼去。
②近年来我一再地发觉,我每钓一次鱼,总觉得我的自尊心降落了一些。
③我尝试又尝试。
④可是等到我这样做了,我就觉得还是不钓鱼更好些,我想我并没有错。
⑤无疑问的,我这种天生嗜好是属于造物中较低劣的一种,然而我的捕鱼兴趣每年都减少了一点儿,而人道观点,甚至于智慧却并没有增加,目前我已经不再是钓鱼人了。
⑥这是一个隐隐约约的暗示,好像黎明的微光一样。
A.②①③⑥④⑤
B.②③①④⑥⑤
C.①⑤②④③⑥
D.①②③④⑤⑥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北大中文系教授温儒敏谈到今年的高考语文改革时说,语文基础题除了历来常见的字、词音、病句挑错等考题之外,有可能增加语感或者语用是否“得体”的考查。
B.好看的故事要有精彩的情节,既能引人入胜又能出其不意,否则情节不精彩,无论多么有深意的主题都无法吸引读者。
C.随着这本图书的畅销,“断舍离”成为了时尚新词,意思是“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弃多余的废物,脱离对物品的迷恋”。如今,不仅“断舍离”成为一种摆脱心灵阴霾的人生哲学,更成为一种现代生活的新理念。
D.离高考还有半年的时间,当大多数学生还在奋力拼搏的时候,南京有一群“学霸”已经被国外顶尖名校录取了。其中一名小姑娘既没有参加物理化竞赛,也没有花大量时间恶补课业,而是通过自学国外大学的网络公开课,就拿到了耶鲁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香港各界对外国干涉势力说不。香港是中央人民政府管辖的行政区,香港特首普选绝对属于中国内政,事实清楚明白,外国势力________。
(2)近日,有网络媒体报道,安阳师院学生宿舍楼走廊安装摄像头,引发部分学生不满。然而,多数网友认为,为了学生安全,学校这一行为________,应该表示理解。
(3)网络用语是语言文化在网络时代的发展结果,但井喷很容易鱼龙混杂。这些生造词,既不是社会生活的需要,也无益于人际交流,最容易产生网络对文化的负面效应,所以,必要的规范和禁止________。
A.无可厚非无可非议不容置喙
B.不容置喙无可厚非无可非议
C.无可非议无可厚非不容置喙
D.不容置喙无可非议无可厚非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周汝昌:65载红楼情
京梅
1918年,周汝昌降生。先生自幼聪慧,少年时就常听母亲讲《红楼梦》的故事,后来又从母亲手里看到古本《石头记》。然而,真正使他步上“研红”之路的,是著名学者胡适先生。
1947年,一次偶然的机遇,周汝昌在燕京大学图书馆发现了曹雪芹好友敦敏的诗集,并根据其中六首吟咏曹雪芹的诗,写下了第一篇红学文章,发表在当年的《民国日报》上。已是名家的胡适见到后,主动给他写了一封信。从此,两人有了交往。1948年,周汝昌向胡适借阅他收藏的极为珍贵的“甲戌本”(《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胡先生慨然允诺。当年暑假,周汝昌将这部书带回老家,花费两月时光,用墨笔和朱笔工楷把书抄录一遍,并向胡先生提出建议:应当依据《甲戌本》,加上《庚辰本》以及有正书局的《戚序本》,整理核订出一部接近曹雪芹原著的版本,不要再宣扬、散布那种被伪续者大肆删改的《程乙本》了。见到周汝昌的信,胡先生当即回复说:“这是笨重的工作,故二十多年来无人敢做。你若肯做此事,我可以给你一切可能的便利与援助。”
正是从那一天起,周汝昌开始了他长达60多年的“红楼”之旅,一直到他生命的尽头!历经种种曲折,直到2004年5月1日,一部10卷本的《石头记会真》(对11种《红楼梦》古抄本的汇校勘本,堪称当今红学版本研究之最)才正式出版。
一愿已酬,然此时距他当初慷慨激昂向胡先生提出建议已历56年矣!周汝昌百感交集赋诗道:“五十六年一愿偿,为芹辛苦亦荣光。”
周汝昌出版的第一部红学专著,是40万字的《红楼梦新证》,其时(1953年)他正在四川大学任教,后来听说此书在当时的北京文代会上差不多人手一册。《红楼梦新证》后来也成为毛泽东的枕边书。毛在他自己的文章《评读五部经典小说》中,有两处提及该书。
周汝昌是一位博学、勤奋的真学者,其治学初以语言、诗词理论、笺注、赏析和中外文翻译为主,国学基础博厚,一生著作可谓等身,自1959年出版《范成大诗选》后,又连续出版《白居易诗选》《杨万里选集》《诗词赏会》《岁华晴影》等古典文学和诗词的研究专著数种,而他自己也极善诗词,所作诗词曾得到著名学者钱钟书的赞叹。此外,周汝昌的书法也极有造诣,自谦“不是书法家”的他,自幼研习欧楷笔法,20岁后深研“兰亭”,所写瘦金体,刚风俊骨,墨采焕然。只是受视力所限,70岁后便极少动墨,这也是周汝昌书法作品存世稀少的原因。周先生还擅长京剧,据说当年燕大舞台上,“周氏小生”曾经倾倒过无数“粉丝”。
有人说,曹雪芹痴,写《红楼梦》用了10年;周汝昌更痴,研究《红楼梦》用了65年!从青年时起,周汝昌双耳便逐渐失聪,戴助听器还得别人在他耳边高喊。1975年他的左眼又因视网膜脱落失明,右眼则需将两个高倍放大镜叠在一起才勉强可以看书写字。此后的岁月,他几乎每天就是趴在一张简易的旧折叠桌上,凭着仅存的一丝视力,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写在小纸片上,由他女儿将它们誊写在稿纸上、敲击到电脑中。近年,他的双目已完全失明,仅剩余些许听力,写作也只好改成了口述的方式……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老人才思泉涌,后又出版了《谁知脂砚是湘云》《红楼真本》等数部专著。
《红楼梦》对广大读者有着巨大的魅力。时至今日,这魅力之后则是无数巨大的商机。近年来,围绕《红楼梦》研究,不知不觉间已形成了一条巨大的商业产业链,从出版、影视、旅游,到各种文化活动、学术会议……据估算,一本《红楼梦》产值已达数十亿!《红楼梦》正迅速成为很多人眼中的“金楼梦”。而被公认为中国红学三泰斗(胡适、俞平伯、周汝昌)之一的周先生,却一直蛰居在一幢小楼内,过着在常人看起来俭朴至极的晚年生活。周先生只是很快乐地沉浸在他的研究中。他说:“我心中常有几段妙曲,几幅佳画,几声入耳之言,几处动人之色,又何须外求乎?”
“百读红楼百动心,哪知春夜尚寒侵。每从细笔惊新悟,重向高山愧旧琴。只有英雄能大勇,恨无才子效微忱。寻常言语终何济,不把真书换万金。”这便是这位泰斗级学者——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最值得骄傲的精神写照。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周汝昌先生一辈子痴心于研究《红楼梦》,成为中国红学三泰斗之一,既与胡适的影响密不可分,更是其母亲引导的结果。
B.《红楼梦新证》在当时的北京文代会上差不多人手一册。后来也成为毛泽东的枕边书。这说明《红楼梦》大受欢迎。
C.《石头记会真》是周汝昌先生历经56年的研究而完成的《红楼梦》古抄本的汇校勘本,是当今红学版本研究之最。
D.本文基本上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周汝昌先生痴迷于《红楼梦》研究的事迹,赞美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精神。
E.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如《红楼梦》巨大的商业价值和周汝昌俭朴的生活,周汝昌和胡适研究《红楼梦》的不同方法等。
(2)周汝昌先生的博学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说明。
(3)文章最后说“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最值得骄傲的精神写照”。纵览全文,周汝昌先生身上体现了哪些“最值得骄傲的精神”?请简要概括。
(4)周汝昌先生身体不便,生活俭朴,却“很快乐地沉浸在他的研究中”。请联系文章内容,就“苦和乐”这一话题谈谈你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