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古有柳敬亭,今有袁阔成”,袁阔成先生将《三国》讲活了,他那____的讲解将人们带进了那个波澜壮阔的历史时代,也带进了他细腻丰富的内心世界。
②演员必须自己内心冷静,才能表现所扮角色的热烈情感,他先得学会不“动于衷”,才能____,才能把角色的喜怒哀乐生动地“形之于外”。
③许昌春秋楼关圣殿正中为高13米、号称亚洲最大的室内关羽神像,关公手捋长髯,徽合二目,夜读《春秋》,宝相庄严,____。
A.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 绘声绘色
B.绘声绘色 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
C.栩栩如生 惟妙惟肖 绘声绘色
D.绘声绘色 栩栩如生 惟妙惟肖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梦里不知身是客
清心
长长的静默,风吹叶落。1973年3月6日,81岁的美国作家赛珍珠带着满腔遗憾和对中国无与伦比的思念与眷恋,永远闭上了双眼。自此,她倾情热爱的第二故乡——中国,与她天各一方。
1972年5月,收到拒绝她访华的回信时,赛珍珠衰老孤独的身体如同深秋的雨布,顷刻瑟瑟成薄凉。只是,误会也好,曲解也罢,甚至连那些常人难以接受的人身攻击,亦不能动摇她的“中国心”。她对中国的感情如同种子发芽生根,早已渗透到骨子里。
赛珍珠一生中的前40年,除去回美国上大学的4年和读硕士学位的两年,均在中国度过。她自小跟一位姓孔的先生学习“四书五经”,说中国话,写中国字。童年的赛珍珠最喜欢听奶妈讲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这些口头文学,对她以后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9岁那年,父亲安排她回美国读大学。在康奈尔深造时,她主修的是英文,论文却洋洋洒洒地写了《中国与西洋》。硕士毕业后,赛珍珠再次返回中国。在土地贫瘠的宿州生活了三年。其间,她接触到许多目不识丁、辛勤劳作的中国农民,亲眼目睹了他们如何在贫穷困苦以及天灾人祸中不屈不挠地挣扎和拼搏。最可贵的是,她还尽可能深入中国民间,四处走访,跟老百姓交朋友。因此,她对中国历史和现状的认识甚至不亚于许多中国作家。赛珍珠写中国,纯粹是出于对中国人民的关心、同情甚至是感恩。她曾说过:“我早已学会了热爱中国农民,他们如此勇敢,如此勤劳,如此乐观而不依赖别人的帮助。长久以来,我一直致力于为他们讲话。”就这样,赛珍珠怀揣一颗赤诚之心,为了表达对中国兄弟姐妹的挚爱深情,她主动承担起“为民请命”的角色,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国文化的“发言人”。
1919年,赛珍珠与丈夫来到金陵大学任教,在学校分配的一所小洋楼的阁楼上,她面向群山,文思泉涌,几乎完成了后来为她赢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全部作品,这座洋楼现在仍然静静地立在南京大学北园的西墙根旁。
1931年,她以中国农民为题材的长篇巨作《大地》在纽约出版,引起轰动,她也在一夜之间名声大振。1932年,《大地》荣获普利策小说奖。1938年,她又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赛珍珠一生共创作了近百部文学著作。
接受诺贝尔文学奖时,赛珍珠在题为“中国小说”的演说中,向西方文化知名人士宣告:“虽然我生来是美国人,但恰恰是中国小说而不是美国小说决定了我在写作上的成就。”接着,她如数家珍地阐述了中国小说的起源与发展演变及其特征,又详细介绍了中国小说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和《红楼梦》,最后,她由衷地说:“我想不出西方文学中有任何作品可以与它们相提并论。”
另外,在创作《大地》之余,她还花费5年时间,翻译了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 虽然迄今为止已有多种国外译本,但赛珍珠翻译的《四海之内皆兄弟》无疑是最为准确、最有影响力的。
赛珍珠的文学创作不仅呈现给世界一个真实的中国,并且她亦是第一个把中国农民放 在跟西方人同等地位来描述的外国作家。这样的言论,对现在而言,似乎没什么大不了。然而,在当时那个对东亚充满偏见的年代,却可谓石破天惊。正如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瑞典 文学院的颁奖词所言:“赛珍珠的作品,为西方世界打开了一条路,使西方人用更深的人性 和洞察力去了解一个陌生而遥远的世界。”
赛珍珠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至今不衰,不仅源于她的文学成就,还在于她创立了世界首家无种族收养机构“欢迎之家”,为成千上万名儿童提供了生活保障与资助。
由于各种原因,自1934年回到美国后,赛珍珠再没踏上过中国这片令她日思夜想的故土。虽然她被称作“大地之女”,然而她热爱的大地却不在脚下,而只能萦绕在梦里。梦里不知身是客,读大学时,籍贯一栏她填的是“中国镇江”。病逝后,按其遗愿。她的墓碑上没有任何称谓,只镌刻着自己手书的3个汉字:赛珍珠。
(选自《读者》2011年18期,有删节。)
相关键接:
①假如我不按自己完全非正式的方式也提到中国人民,我就不是真正的我了。中国人民 的生活多年来也就是我的生活,确实,他们的生活始终是我的生活的一部分。我自己的国家和中国这个养育我的国家,在许多方面有相同的见解,首先是在共同热爱自由这方面相同。今天比以往更是如此,这是真的,现在全体中国人民正在从事最伟大的斗争——争取自由的斗争。当我看到中国空前地团结起来反对威胁其自由的敌人时,我感到从没有像现在这样钦佩中国。就凭着这种争取自由的决心——在深刻的意义上是天性的基本美德,我知道中国是不可征服的。(摘自赛珍珠诺贝尔文学奖受奖演说)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即使受到误会、曲解甚至人身攻击,赛珍珠也没有动摇“中国心”,因为她认为自 己的一生都属于中国。
B.赛珍珠热爱中国农民的勇敢、勤劳、乐观而不依赖别人的帮助的精神品质,因而承 担起“为民请命”的角色。
C.在现在仍立在南京大学北园的西墙根旁的小洋楼的阁楼上,赛珍珠完成了赢得诺贝 尔文学奖的全部作品。
D.赛珍珠是第一个把中国农民和西方人一视同仁的外国作家。这在当时充满偏见的时 代,具有石破天惊的作用。
E.虽然赛珍珠被称为“大地之女”,但是自1934年回美国直到去世,她再也没有踏上中国这片令她魂牵梦萦的故土。
(2)赛珍珠对中国无与伦比的“倾情热爱”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3)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赛珍珠在中国生活的40年间,哪些经历为她取得的卓越文学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中说赛珍珠的作品“为西方世界打开了一条路”,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明月寺
叶弥
“山上有一座明月寺,寺里头就只有住持夫妇两人。两人本是城里人,七零年春天来的, 不知道为什么要来。来了快三十年了,从来不见有亲戚来看他们……男的叫罗师傅,女的叫薄师傅。两个人虽说是寺院住持,但从来就是俗家打扮,一直夫妇相称。你说奇怪不奇怪?”因了这话,我走进了竹林掩映里的明月寺。
这是一座小庙,进了门,眼前一黑,过了片刻才看清室内的陈设。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摆在屋子正中的木龛里。
薄师傅从木龛后面走出来。一看见她,我就知道这是薄师傅。她是个清瘦的老妇人,薄薄的身体,薄薄的头发,皮肤是暗白的,带着一点灰,与这幽暗的屋子很相配。她的眼神很特别,清而亮。她看人的时候,眼神专注,让人感到里面仿佛有许多要紧的内容,但仔细一看,里面什么都没有。
她看了我一眼,说道:“要不要求签?”又补充了一句:“我这寺里的签,和别处不一样,不分上中下签。只要签上说的话对你有些用处,那就是上签。”于是我在观音面前焚香,磕头,在竹筒里抽了一支签,上面说道:
海市蜃楼
过眼云烟
落花流水
浮生若梦
我突然无可抑制地感到悲戚。
薄师傅又注意地看我一眼,说:“求签就像读书,在信与不信之间,最好。”
我问她: “那到底是信还是不信?”
她索白的脸上略略有些笑容了,她说:“这个我说不清楚。”又说,“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也像你这样喜欢泾渭分明。”
我突然有个感觉,薄师傅以前可能是个教师,如果她是个教师的话,她一定是语文老师,我立刻把我的感觉对薄师傅说了。我看见她先惊后喜,喜悦之色在脸上一掠而过,代之以淡淡的悲戚。
当我陷入无言的时候,薄师傅却说话了: “我领你看我种的花去。”
薄师傅对我说,大部分是她从山上移下来的。譬如这种花,叫“剪春罗”。
她特地用手指向我指示。
我对薄师傅说:“哦,我知道了。‘剪春罗’里面有个‘罗’字, ‘罗’,就是罗师傅——这花是你为了罗师傅种的。”
她蹲在菜地里,不看我,脸冲着一地的菜笑了。她笑得十分真心,脸有些红了。看见她 的笑容,我知道她平时不大笑的,凭她窈窕的身影,我又可以断定,她年轻时就是一个人人 宠爱的大美人。
罗师傅在院子里扫地,薄师傅走过他的面前,也不看他,像自言自语地说:“小囡说, ‘剪春罗’是我特地为你种的。”罗师傅也像是自己咳嗽一声似的说:“我说也是。”
他俩已经默契得用不着神色和眼光交流了。
我们三个人就在厨房里的小桌子上吃晚饭了。“小囡。”薄师傅叫我了,她那如水的眼波看着我,“吃菜。”她对我说。
罗师傅说:“你莫叫人家老是吃。你叫人家看看窗子外边的云。”
厨房的西墙上有一面窗子.窗子外面是满山的姹紫嫣红,姹紫嫣红的上面——天空上, 有更绚丽的颜色。只是一天的结束,天空却像再也不回来似的.拼足了力气灿烂地谢幕。于 是我们就看到了这些美丽的云霞.甜甜的.甜得怅惘。
我说:“罗师傅这么浪漫,怪不得薄师傅给你种‘剪春罗’呢。”
两个人都看着我微笑。
第二天早晨下山,罗师傅送我。温暖的纯金色的阳光照着满山的露珠,我走了老远,还 能看见簿师傅站在庙门口朝我们张目眺望的身影。
罗师傅送我到山脚下,郑重地问:“你什么时候再来?”
我说:“一个月,或者两个月吧。”
他又说:“我和薄师傅等你来。”
一个月、两个月弹指一挥。春天过去了,夏天过去了,秋天轰轰烈烈地开始,我这才突
然想起我的许诺。
在山路上就看见明月寺被脚手架包围着,许多匠人在脚手架下忙碌。
我预感不妙。我说: “那罗师傅和薄师傅呢?”
匠人头领说:“薄师傅死了有两个月了,罗师傅走了也有一个月了。薄师傅是病死的, 一个劲地瘦,瘦得像掉在地上一个冬天没烂的树叶子。罗师傅到孤郎岛上的香花寺正式出家 了,法名慧尘。”
往事里的往事,我已无可猜测。他们到底是谁?有着什么样的秘密?没人知道。
明月寺不会说话。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小说第一段借他人的一番话,交代了两位主人公的离奇身世、故事发生的缘起及时代,开篇设置悬念,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我”对签上所说感到悲戚,薄师傅却说出“信与不信之间,最好”及年轻时喜欢泾渭分明的话,对比之下,表现出她经历世事变幻后的大彻大悟。
C.小说以“我”的所见所感为线索,描写明月寺中罗师傅和薄师傅的俗家生活,观察细致,语言平淡舒缓而又生机充盈,不动声色却又自然真实。
D.下山时,薄师傅和罗师傅盼望“我”再来的情节,暗示二人其实并不想隐遁在明月寺,渴望有人来发现他们,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
E.罗师傅和薄师傅的爱情是一种逃遁在外的爱情,看似世外桃源,其实却仍然承受着俗世的痛苦,而对他们痛苦的谜底,“我”也无法揭破。
(2)小说中的薄师傅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划线部分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作品以“明月寺不会说话”为结尾有何用意?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杜甫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决心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次北固山下》表现作者无限乡思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文后各题。
和子由渑池怀旧①
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题②。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③。
【注】①嘉佑八年(1061年),作者赴任陕两路过渑池。其弟苏辙送至郑州,然后返回京城开封,写了《怀渑池寄子瞻兄》寄赠。作者遂作此和诗。②据苏辙所注·兄弟二人昔日一同应举,过宿渑池县寺舍,曾在老僧奉闲的僧房壁上题诗。③苏轼自注“往岁.马死于二陵,骑驴至渑池”。
1.诗歌最后两句回忆往昔路过渑池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宋诗富于理趣,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首诗是怎样说理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徐坚,西台舍人齐聃子也。少好学,遍览经史,性宽厚长者。圣历中,车驾在三阳宫, 御史大夫杨再思、太子左庶子王方庆为东都留守,引坚为判官,表奏专以委之。方庆善《三 礼》之学,每有疑滞,常就坚质问,坚必能征旧说,训释详明,方庆深善之。又赏其文章典 实,常称曰:“掌纶诰之选也。”再思亦曰:“此凤阁舍人样,如此才识,走避不得。”坚又与给事中徐彦伯等同修《三教珠英》,诸人依竖等规制,俄而书成,迁司封员外郎。
神龙初,再迁给事中。时雍州人韦月将上书告武三思不臣之迹,反为三思所陷,中宗即令杀之。时方盛夏,坚上表曰:“月将诬构良善,故违制命,准其情状,诚合严诛。但今朱夏在辰,天道生长,即从明戮,有乖时令。谨按《月令》: ‘夏行秋令,则丘隰水潦,禾稼不熟。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致伤和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伏愿详依国典,许至秋分,则知恤刑之规,冠于千载;哀矜之惠,洽乎四海。”中宗纳坚所奏,遂令决杖,配流岭表。
时监察御史李知古请兵以击姚州西贰河蛮,既降附,又请筑城,重征税之。坚以蛮夷生梗,采得同华夏之制:劳师涉远,所损不补所获。独建议以为不便。睿宗不从,令知古发剑南兵往筑城,将以列置州县。知古因是欲诛其豪杰,没子女以为奴婢。蛮众恐惧,乃杀知古,相率反叛,役徒奔渍,姚、嶲路由是历年不通。
坚妻即侍中岑羲之妹,坚以与羲近亲,固辞机密,乃转太子詹事,谓人曰:“非敢求高, 盖避难也。”及羲诛,坚竞免坐累。坚多识典故,前后修撰格式、民族及国史等,凡七入书府,时论美之。十七年卒,年七十余,赠太子少保,谥曰文。
(节选自《旧唐书·徐坚传》)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即从明戮,有乖时令 乖:违背、不和谐。
B.哀矜之惠,洽乎四海 哀矜:怜悯慎重。
C.遂令决杖,配流岭表 决杖:处以杖刑。
D.坚多识典故 典故:典制掌故。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致伤和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
B.陛下诞鹰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致伤和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
C.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致伤和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
D.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致伤和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坚博识多闻,富有才华。他年少时博览经史,担任判官时被委以起草表奏的重任;他参与修撰格式、氏族以及国史等,七次进入书府,受到时论赞美。
B.徐坚为人正直,敢于进谏。当时韦月将因得罪武三思受其诬陷而被皇上下令处死,徐坚上表进谏,认为皇上在夏季行刑不合时令,皇上最终采纳了他的表奏。
C.徐坚思虑周全,很有远见。李知古出兵攻打姚州西贰河蛮,等到他们归降以后,又修筑城池,征收重税。徐坚认为不妥,后来果然李知古被杀,蛮众反叛。
D.徐坚洁身自好,主动避嫌。他的妻子是当时侍中岑羲的妹妹,但他没有因此而求取高位,而是坚决辞去机要职务;后来岑羲被杀,他也避免了大灾难。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有疑滞,常就坚质问,坚必能征旧说,训释详明,方庆深善之。
(2)坚以蛮夷生梗,未得同华夏之制;劳师涉远,所损不补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