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古文完成下列小题 郑鲜之,字道子,荥阳开封人。初为桓伟辅国主簿。宋武帝起...

阅读下面古文完成下列小

郑鲜之,字道子,荥阳开封人。初为桓伟辅国主簿。宋武帝起义兵,累迁御史中丞。性刚直,甚得司直之体。外甥刘毅权重当时,朝野莫不归附,鲜之尽心武帝,独不屈意于毅,毅甚恨焉。以与毅舅甥,制不相纠,使治书侍御史丘洹奏弹毅辄宥传诏罗道盛。时新制,长吏以父母疾去官,禁锢三年。山阴令父疾去职,鲜之因此上议曰:“今省父母之疾而加以罪名,悖义疾理,莫此为大。谓宜从旧,于义为允。”从之。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与帝言,要须帝理屈,然后臵之。帝有时惭恧变色,感其输情,时人谓为“格佞”。十二年,武帝北伐。以为右长史。及入咸阳,帝遍视阿房、未央故地,凄怆动容。前至渭滨,帝叹曰:“此地宁复有吕望邪”鲜之曰:“昔叶公好龙而真龙见,燕昭市骨而骏足至。明公以旰食待士,岂患海内无人”及践阼,迁太常、都官尚书。时傅亮、谢晦位遇日隆,范泰尝众中让诮鲜之曰:“卿与傅、谢,俱从圣主有功关、洛,卿乃居僚首,今日答飒,去人辽远,何不肖之甚!”鲜之熟视不对。鲜之为人通率,而隐厚笃实,赡恤亲故。游行命驾,或不知所适,随御者所之。尤为武帝所狎。上曾内殿宴饮,朝贵毕至,唯不召鲜之。坐定,谓群臣曰:“郑鲜之必当自来。”俄而外启尚书郑鲜之诣神兽门求启事,帝大笑引入。景平中,徐、傅当权。出为豫章太守。时王弘为江州刺史,窃谓人曰:“郑公德素,先朝所礼,方于前代,钟元常、王景兴之流。今徐、傅出以为郡,抑当有以。”元嘉三年,弘入为相,举鲜之为尚书右仆射。四年卒。

(节选自《南史•郑鲜之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

B.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

C.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

D.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帝是皇帝谥号,“武”是褒扬皇帝生前德行之词,有“威武睿智”之意。

B.吕望即姜子牙,他与文王相遇渭滨,因功封于吕地,后来代指辅佐国君的贤才。

C.尚书原指掌管文书及群臣章奏的官;南北朝时期,事实上为最高行政长官。

D.景平,年号。年号是皇帝用来纪年的名号,也可以用作表示年份,如景平、元嘉、贞观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鲜之性格刚直,极尽官责。他的外甥刘毅权重当时,擅自赦免人;按制度规定,鲜之不能弹劾刘毅,他便让治书侍御史丘洹奏表弹劾刘毅。

B郑鲜之敢于犯颜,直论是非。与皇帝交谈,他总是驳难,一定要让皇帝理屈词穷,才肯罢休;皇帝有时感到惭愧,但还是感激他能诚心相待。

C郑鲜之被人讥诮,不作分辩。范泰当众讥讽他虽功劳不下傅亮、谢晦,而地位和恩遇远不及傅、谢;他只是看着范泰,并没有回应。

D郑鲜之隐厚笃实,赡恤亲故。他出游,有时也不知要去何处,任驾车的人随意去哪;皇帝举行宴会故意不请他,他来奏事,最终也参加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省父母之疾而加以罪名,悖义疾理,莫此为大。

(2)郑公德素,先朝所礼,方于前代,钟元常、王景兴之流。

 

1.A 2.C 3.D 4. (1)现在探望父母的疾病却被加上罪名,违背道义伤害事理(的事情),没有比这更严重的了。(“省”、“悖”、“疾”、“莫”、“大”5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郑公道德纯朴,是先朝礼遇的人,好比前代钟元常、王景兴等人一样。(“素”、判断句、“礼”、“方”、“流”5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帝”指武帝,“事”是动词,在这里是“从事”的意思,“戎旅”指军队生涯,“事戎旅”“不经涉学”的主语都是“帝”,因此“事戎旅”中间不能断开,可排除C项和D项。“人皆依违不敢难”“鲜之难必切至”意思相对,所以“人皆依违不敢难”不能断开,据此可确定答案为A项。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常用的断句方法有:①根据文意断句。②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③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④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 2. 试题分析:C项不正确。尚书是一种官职,比如南北朝设尚书省都官曹长官,即都官尚书(或称尚书),属于三品;文中“弘入为相,举鲜之为尚书右仆射”意思是王弘入京为宰相,举荐郑鲜之担任尚书右仆射。说明当时的尚书之上还有宰相。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文化常识的考核的题目,在大纲卷中出现后一直是课标中的必考题。重点突出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合乎当今国学热的趋势,以后还会坚持。文言的选文是人物传记,那主要的常识是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 3. 试题分析:D项先用“隐厚笃实,赡恤亲故”来概括郑鲜之为人和性情,后面用乘车出游和参加宴会两件事进行分析;但按原文的意思,坐车出游这件事体现他为人隐厚笃实;参加宴会这件事则体现他与皇帝关系的亲近,不能体现他为人隐厚笃实,所以D项的概括与分析不能对应。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把握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在文意的理解,一般没有赏析的内容。解答时要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语句,一一对应。选项的叙述或分析的错误一般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有:个别实(虚)词故意译错;人物的事迹张冠李戴;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错位;人物性格陈述不恰当;凭空添加,无中生有;强加因果关系。答题时注意“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差别和重点词语的翻译,还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一般文言中经常省略主语,所以注意辨析省略主语,区分“人物”,总体关照段首的“时间”、“地点”,区分“事件”表述是否错误等。本题就属于人物和事件不对应。 4. 试题分析:本题解答时要注意直译,尤其要注意重点实词、虚词和句式的翻译。(1)“省”,探望;“悖”,违背;“疾”,伤害;“莫”,没有什么;“大”,严重。(2)“素”,纯朴;“郑公德素,先朝所礼”,判断句,郑公道德纯朴,是先朝礼遇的人;“礼”,动词,礼遇;“方”,好比;“之流”,一类人。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最基本的方法就是“留”“删”“调”“换”“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古代是单音节词语现代是双音节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地名、人名、器物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删”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删”,对省略的内容要补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参考译文】 郑鲜之字道子,荥阳开封人。起初做桓伟的辅国主簿。宋武帝兴起义兵后,他多次升官,做了御史中丞。他性格刚直,很合乎司直的职务特点。他的外甥刘毅在当时权力很大,朝野人士无不归附,郑鲜之尽心于 武帝,唯独不肯屈从刘毅,刘毅非常愤恨。因为他和刘毅是舅甥关系,制度规定不能互相弹劾,他便让治书侍御史丘洹奏表弹劾刘毅擅自赦免传召的罗道盛。当时的新制度规定,长吏因为父母的疾病离职,三年内不准做官。山阴令由于父亲生病探望而离职,郑鲜之因此上奏说:“现在探望父母的疾病却被加上罪名,违背道义伤害事理的(的事情),没有比这更严重的了。我以为应该依从旧章规定,在理义上才恰当。”朝廷采纳了他的建议。武帝少年时就从军了,不曾涉猎学问,等做了宰相,很羡慕风流文采。有时谈古论今,人们都是顺着他的意思说,不敢辩驳。而郑鲜之总是要驳难,而且一定切中要害,不曾放松宽容他。与武帝说话,一定让他理屈词穷,然后才罢休。武帝有时惭愧变了脸色,但还是感激他能诚心相待,当时的人们称赞他是“纠正谄媚的人”。义熙十二年,武帝北伐,以他为右军长史。等入了咸阳,武帝遍看了阿房宫、未央宫故地,凄怆动容,前行走到渭水旁边,武帝又慨叹说:“此地难道还会有吕望么?”郑鲜之说:“从前叶公好龙而真龙出现,燕昭买骨而骏马到来。明公您只要以诚恳态度待士人,还用担忧海内没有人才前来吗?”武帝登基以后,他升任太常、都官尚书。当时傅亮、谢晦的地位和恩遇日益隆盛,范泰曾经当众讥讽郑鲜之说:“您与傅、谢都跟随圣主在关中、洛阳立功,您还位居首席幕僚,今天不振作,距离别人那么远,多么无能啊!”郑鲜之一直看着他,并不回答。郑鲜之虽为人通达直率,但他敦厚实在,对亲朋故友都能赡养抚恤,乘车出游,有时自己也不知要去何处,任随驾车的人走向哪里。他特别被武帝亲近。皇上曾在内殿设宴饮酒,朝廷显贵全都到了,唯独不请郑鲜之。众人坐定以后,武帝对群臣说:“郑鲜之一定会自己跑来。” 果然,过一会儿,外面禀报尚书郑鲜之来到神兽门请求奏事,武帝大笑引他进入宴席。景平年间,徐羡之、傅亮当权,把他调出京城任豫章太守。当时王弘为江州刺史,私下对人说:“郑公道德纯朴,受先朝礼遇,如同前朝钟元常、王景兴等人一样。现在徐、傅调他出京为郡官,或许当有原因。”元嘉三年,王弘入京为宰相,举荐郑鲜之担任尚书右仆射。元嘉四年去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美国】佩里·萨罗

我伸展着双腿坐在起居室的桌前,随手拿起一封信看起来,这是一封来自玛递尔百货商店的信,信中说:我们欠他们一百七十五元钱。我愣住了,这肯定是误会了,因为我和詹妮特从来没有花过这样一笔钱,因为我们俩人已合计好,存钱付买房的首批付款。我又端详了一下账单,走进卧室,看见妻子詹妮特正蜷缩在床上津津有味地看一份杂志,我对她说:“玛递尔百货商店给我们寄来了一份一百七十五元的欠账单,肯定是搞错了,会不会是十七点五元呢?”妻子没有回答,她只是慢慢地把杂志放到胸前,平静地说:“这件事我想暂时先不要管它好吗?”

我突然意识到:妻子可能花了这些钱,我两眼紧紧地盯着她,好像现在开始,我才认识她,妻子微笑地对我说:“我到时去支付这些钱不就得了。”“不,我想知道的是:你究竟用这些钱买了什么东西,我并没有看到家中添置什么新东西啊!”妻子垂下眼睑,低声说:“巴尼,这是我自己想买的东西,我不想告诉你。”我听到这更加迷惑不安了。这笔钱的花销,意味着我们将要推迟一个月买房了,更糟的是:我能够再信任她吗?她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呢?我厉声对她说:“你不要兜圈子了,我想知道你究竟花钱干了些什么,我有权知道。”

妻子轻轻地碰了碰我的胳膊温和地说;“不要生气,好吗?你最近很辛苦,但是你的情绪似平太激动了,这样很不好。”听到这些话,我更生气了,但是妻子也开始变得尖锐起来,她对我说:“我同你结婚,并不意味着我失去拥有私人秘密的权利。”忽然,我想起来一件事,肯定是那条该死的貂皮围巾引起的。卡洛尔在两个月前曾买了一条貂皮围巾,妻子看了满眼羡慕之情,就在玛递尔百货商店,一个星期六的下午,她那欣赏貂皮围巾的情形又一幕幕地出现在眼前……

我对妻子说:“你耍了一个小把戏吧!我知道你买了什么,我真想用诅咒的方式来阻止你的行为。你是一个挥霍者,还以为我是一个大傻瓜呢!”妻子对我说的这番话感到气愤,她立即跳下床,两脚踏在地毯上,“难道你想象中我就是这么一个人吗?”她喊着,看到她开始气呼呼的样子,我顿时溢出了一点莫名的满足感。妻子对我的积怨像洪水迸发一股脑地向我涌来:“你知道爱情是什么吗?我想,你还得花很长时间去寻找它吧?我要乘出租车去我母亲那里,你不要用电话来干扰我,我再也不想看到你了。”这时,我才发觉,问题开始变得严重起来了,但我没有向她让步,我想她应该知道我为什么会对她生这么大的气,我可不是那种可以让人任意摆布的人。

第二天早晨,在办公室里,我埋头工作,没有与人攀谈,也没有一个人注意到我的情绪。当用完午餐返回办公室时,碰见了比尔·汉姆瑞,他向我展示了一套新的高尔夫球用品,于是,我有了一个想法,如果我也买一套最钟爱的高尔夫球用品,那么不是和妻子的矛盾就扯平了吗?

这天下午,我去了高尔夫球俱乐部,并把用品拿回了家。我在家里地板上挥杆击球,一个球骨碌碌地从起居室滚动到卧室,钻进了妻子半开的壁柜中。这壁柜很大,里面很黑,妻子的很多衣物还挂在这里。我弯腰在里面摸索着找球,手上忽然碰到一个硬东西。原来这是一个大盒子,里面竟然放着一套漂亮的高尔夫球用品,比我见的那些都要好,从盒上的标牌上可以看出,这些全部购自玛递尔百货商店。忽然,我记起来一件事,我们的结婚纪念日将在这个星期二,细想起来,我竟没有能为妻子买点什么礼物,妻子想用她的爱心给我一个惊喜,然而,我却是多么的愚蠢可笑啊!

我想,我有一件事情必须立即去做,那就是:明天立即买一条漂亮的貂皮围巾,悄悄地把它放在我的壁柜里。

(选自《外国微型小说三百篇》)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两项是    

A“我”对玛递尔百货商店一百七十五元的欠账单疑惑不解,而詹妮特却在床上津津有味地看杂志,因为她知道这笔钱的底细。

B“我”认为一百七十五元钱被詹妮特挥霍掉致使我们要推迟一个月买房,这正是“我”当时觉得不能够再信任她的原因。

C“我”明白了妻子用一百七十五元钱为“我”买高档高尔夫球用品后,准备为她买一条漂亮的貂皮围巾,这样就不欠她人情。

D詹妮特说“我同你结婚,并不意味着我失去拥有私人秘密的权利”是由“我”态度恶劣引起的,她以此来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E这篇小说借助人物的对话揭示了矛盾冲突,并且层次清晰地表现了詹妮特对“我”的态度由平和、耐心到不满,怨愤的变化。

2.小说中的“我”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布鞋院士”李小文,一蓑烟雨任平生

因为一张光脚穿布鞋作报告的照片,名遥感学家、地理学家、中科院院士、北师大教授李小文被推到聚光灯下。“布鞋院士”、“扫地僧”的称呼在网络上迅速流传开。2015年1月10日下午,噩耗传来,这名莫测高深的“扫地僧”李小文院士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68岁。

貌不惊人,神功盖世。这是很多人认为李小文像《天龙八部》里扫地僧的理由。

在北师大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教授谢云看来,李小文是国内遥感界泰斗级的专家。但第一次见面让谢云很意外。当时,为了让学院在遥感领域进一步发展,领导邀请了在中科院遥感所的李小文,“那时他才53岁,已经有那么多成果了,在我们眼里那就是偶像。”

一天,谢云下楼时,发现迎面上楼的男子穿着白衬衫黑裤子,手里拎着上世纪80年代流行的半圆形黑包,脚上是一双布鞋,“特别土,我还想这人来我们这儿有什么事,别人告诉我才知道,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李小文。”

偶像的这身装扮,让谢云很意外。他后来听同事讲,李小文第一次到学院报到,就因为这身装束,被门卫挡在了外面,以为他是来推销的农民。

李小文在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做所长,白天在研究所上班,晚上回北师大做课题。地遥学院晚上11点关门,李小文经常忙到很晚,每次回来都要叫值班室帮忙开门。李小文去找系主任,“咱不是要办成国际一流大学吗?你在美国时,看哪个国际一流大学晚上11点钟就把门锁了?”后来院里把钥匙分给了李小文一把,再也不影响他忙到半夜了。

李小文说:“我做课题的原则就是能够交差。”但身边师生都知道他对科研有多严谨审慎。学生胡容海说老师的“能交差”,指的可是把项目申请时下的承诺全部完成。他审阅学生的报告,勘误是逐字逐句的。学生的小组汇报做完,他说,“公式是不是再好好推一推”,抠出每一个符号的疏漏。李小文的研究论文被广泛引用,波士顿大学地理系主任Strahler教授曾评价,李小文是遥感基础研究领域最顶尖的两三位科学家之一。

李小文的快乐来自学生。有人曾问李小文喜欢带什么样的学生,李小文的观点是“有教无类”,“只要愿意跟我念书的,我都愿意带。”

他经常用古诗词解释复杂的遥感理论。谈到遥感的优势,李小文引用苏东坡《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讲到自己的成名作“遥感几何光学模型”,他说其实就是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诗中的“草色遥看近却无”,春草直生,远看绿色浓郁,但站到近处看,绿色就没有那么浓密了。

李小文喜欢和学生打赌,学生们也知道,老师和自己打赌另有用意。有一次,一名学生在实验观测中发现,太阳可以从东北方向升起、西北方向落下。李小文起初认为这有悖于人们的常识,为了给学生一个发现真理的机会,他就和这个学生打睹。师生俩分头查阅资料,仔细论证。最终,学生赢了老师。他曾在博客里提到“老师合格的标准”:让学生做自己的“掘墓人”。

李小文在中国科学院做讲座的一张照片走红网络,照片里,蓄着胡须的李小文穿着黑色外套,没穿袜子的脚上蹬着一双布鞋,不经意地跷着二郎腿,低头念着发言稿。山村老人形象与院士身份形成的强烈反差,让很多人惊叹,“一派仙风道骨,完全就是古龙笔下的侠士”。“李小文”作为关键词,迅速排在了搜索引擎的第一位;他在科学网开设的博客,点击量迅速超过了400万次。媒体蜂拥而至,有时,他会在电话里赔笑,“理解一下,理解一下”;有时,他会用商量的语气说:“再等等,等这波热点过去吧。”他希望赶紧出个新闻,为自己那张被热炒的照片降降温。

一名博友说,李小文有文人的风骨,而这种风骨,就是现在学术界缺少的真性情,是学者本分的回归和做学问应有的那种心态。

(摘编自《新京报》2015年4月29日

相关链接

①李小文(1947~2015),遥感、地理学家,1985年获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地理学博士学位,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所长。

(摘自中国科学院学部与院士网)

②汶川地震后第二天,李小文在自己的博客上“道歉”,说大家都关注汶川的灾情,“但到现在我们还出不了一幅图”。看见时任总理温家宝去灾区,在飞机上工作的照片里看的还是地图,而不是遥感出的现势图,李小文说,“我们搞遥感的,真是恨不得打个地洞钻下去,就算地震殉国算了。”(摘自杨三喜《微观中国:再无“扫地僧”》)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用“扫地僧”来称呼李小文,兼有“貌不惊人”“神功盖世”两方面的考虑,文章围绕这个形象展开却又不止于此,还介绍了李小文身上的真性情。

B文章写的是李小文院士,却先写谢云教授的印象,目的是以谢云的意外反衬李小文的形象,使其更显与众不同,引起读者注意。

C学生的小组汇报做完,李小文说“公式是不是再好好推一推”,是因为他发现公式还有较大问题,又不想直接说出来影响学生的积极性。

D李小文去找系主任,希望不要在晚上11点就把地遥学院的大门锁了,既是不想麻烦值班室人员,自己出入方便以更好工作,更是希望形成学术研究之风。

E山村老人形象与院士身份形成的强烈反差让李小文的照片在网络上迅速走红,原本不问世事的学者被广泛关注,连他自己也始料未及。

2.文中说“李小文有文人的风骨”,这种风骨在文中有哪些体现?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題。

古代女子以黛画眉,故称黛眉。宋词中对于眉毛的描写非常多,《全宋词》中“眉”字出现的次数达到一千五百零九次。从审美学上来看,眉毛在人的面庞上的作用不容忽视,往往起到画龙点睛之作用。在一首诗词作品中,对于眉黛的描写,能体现女子的美貌动人。“层波潋滟远山横,一笑一倾城”(柳永《少年游》)描写了一个漂亮的歌女,眉毛像远山一样,眼波流转,千娇百媚。“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晏几道《生查子》)也是通过描写远山眉、细柳腰,向读者展示出了女子的美貌。

宋人认为,眉毛是很好的表现情感的工具。通过对眉黛的描写,还可以表现委婉细腻的情感。宋代词人陈三聘在《鹧鸪天》中写道“春愁何事点眉山”,把女子画眉和春愁结合在了一起。同样用眉黛来表示愁情的,还有如“金缕歌中眉黛皱。多少闲愁,借与伤春瘦”(石孝友《蝶恋花》)以及“眉黛只供愁,羞见双鸳鸯字”(贺铸《忆仙姿》)。可以看出,宋词中关于眉的描写,很多时候都和“愁绪”这个意象联系在一起。眉黛代表女子,以眉而写愁绪,体现了古代女子的惆怅心理和孤苦命运。 欧阳修的《诉衷情•眉意》中有这样的词句:“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远山”指的是北宋时期十分流行的一种眉形画法——“远山眉”,即眉毛细长而舒扬,颜色略淡。古人常以山水来表达离别之意,歌女画眉作“远山长”,表明了她内心的凄苦之情,因为她“自有离恨”,故而将眉毛化作远山之形。

“花黄”也称“花子”“额黄”,是古代妇女面部的一种额饰。它用彩色光纸、绸罗、云母片、蝉翼、蜻蜓翅乃至鱼骨等为原料,染成金黄、霁红或翠绿等色,剪作花、鸟、鱼等形,粘贴于额头、酒靥、嘴角、鬓边等处。《木兰辞》中描写木兰得胜归家,换回女儿装的场景为“对镜贴花黄”,说明南北朝时期,在脸上贴装饰物,已然成为一种风尚。宋代上层妇女也继承前代遗风,在额上和两颊间贴金箔或彩纸剪成的“花子”。这种“花子”背面涂有产于辽水间的呵胶,用口呵嘘就能粘贴。晚唐词人温庭筠的《菩萨蛮》中描写道“小山重叠金明灭”,一说即指女子额前的装饰物有所脱落而造成的或明或暗的效果。这些装饰物,使得词人笔下的女子更添妩媚动人之态。

“梅妆”也是宋代较为流行的一种贴面妆容,“梅妆”即“梅花妆”。这种妆扮相传始自南朝,宋武帝的寿阳公主在正月初七醉卧于含章殿下,一朵梅花落在她的额上粘住,三天后才落去,因而作“梅花妆”。陈允平的《绛都春》中有“梅妆欲试芳情懒,翠颦愁入眉弯”两句,这里词作者专门提到“梅妆欲试”,体现了这种妆扮在当时的流行性。妆容虽美,但是却“芳情懒”,欲画而未画,说明这位女子心事重重,自己提不起兴致也更因无人欣赏,故无须白白画这妆容,更能体现出女子内心的孤寂。

(摘编自梁牧原《妆容与服饰在宋词中的作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词中对于眉毛的描写非常多,一是因为眉毛在面庞上有外在的审美作用,二是因为眉毛能表现人的内心情感。

B.细长而舒扬的“远山眉”是北宋时期十分流行的一种眉形画法,在宋代词人的笔下,它常常能体现女子的美貌动人。

C.以眉而写愁绪,能体现古代女子的惆怅心理和孤苦命运。因此宋词中的“愁绪”很多时候都用对眉的描写来表达。

D.宋词中往往用眉黛代表女子,对眉黛的描写,能表现她们的春愁、孤苦和离恨等细腻丰富的内心情感。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花黄”作为古代妇女面部的一种额饰,制作原料丰富、色彩鲜艳、形状多样,这些装饰物,使得词人笔下的女子更妩媚动人。

B.早在南北朝时期,妇女在脸上粘贴装饰物,就已经成为了一种风尚。《木兰辞》中描写木兰得胜归家,换回女儿装的场景中就有“对镜贴花黄”。

C.晚唐词人温庭筠的《菩萨蛮》中,一句“小山重叠金明灭”可以说全是在写女子的妆容。“小山”即“小山眉”,“金”指女子额前的装饰物。

D.“梅花妆”是由南朝宋武帝的寿阳公主首创的一种贴面妆容,她因醉卧时一朵梅花偶然落在额上粘住,从而受到启发而作“梅花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词中无论是描写女子的眉黛,还是刻画她们的贴面妆容,都有助于体现她们的美貌动人,表现其委婉细腻的情感。

B.“远山眉”“花子”和“梅妆”都曾是宋代流行的妆容,因而被宋代词人写入词作中借以表现女性的形象或思想感情。

C.“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与“眉黛只供愁,羞见双鸳鸯字”中都写到“眉黛”,其作用都是为了表现女子的愁绪。

D.“梅妆欲试芳情懒,翠颦愁入眉弯”和“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都通过描写女子神情慵懒,无心画妆容,体现出她们内心的孤寂。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6年7月23日,两名游客未遵守八达岭野生动物世界猛兽区严禁下车的规定,擅自下车,导致一死一伤。惨剧为何会发生?谁应该为此事承担责任?一时间,议论纷纷。有人说,规则就是用来遵守的,不守规则就会受到惩罚。有人说,老虎吃人是常识,不懂常识很可怕。也有人说,动物园没有采取及时有效的救助措施,游客违规不等于园方无责。

请结合材料内容,依据你的理解,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子贡问孔子怎样与朋友相处,孔子说:“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自辱焉。”(《论语·颜渊》)请在理解原句的基础上谈谈你的看法。字数50——8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