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柳虬,字仲盘,河东解人也。虬年十三,便专精好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柳虬,字仲盘,河东解人也。虬年十三,便专精好学。时贵游子弟就学者,并车服华盛,唯虬不事容饰。遍受《五经》, 略通大义,兼涉子史,雅好属文。孝昌中,扬州刺史李宪举虬秀才,兗州刺史冯俊引虬为府主簿。樊义为扬州刺史,乃以虬为扬州中从事, 加镇远将军。非其好也,并弃官还洛阳。属天下丧乱,乃退耕于阳城,有终焉之志。

大统三年,冯翊王元季海、领军独孤信镇洛阳。于时旧京荒废人物罕存唯有虬在阳城裴诹在颍川信等乃俱征之以虬为行台郎中诹为北府属并掌文翰。时人为之语曰:“北府裴诹,南府柳虬。”时军旅务殷,虬励精从事,或通夜 不寝。季海常云:“柳郎中判事,我不复重看。”四年入朝,周文帝欲官之,虬辞母老,乞侍医药,周文许焉。又为独孤信开府从事中郎。信出镇陇右,因为秦州刺史,以虬为二府司马。虽处元僚,不综府事,唯在信左右谈论而已。因使见周文,被留为丞相府记室。追论归朝功,封美阳县男。

虬以史官密书善恶,未足惩劝,乃上疏曰:“古者人君立史官,非但记事而已, 盖所为鉴诫也。伏惟陛下则天稽古,劳心庶政,开诽谤之路,纳忠谠之言。” 事遂施行。除秘书丞。旧丞不参史事,自虬为丞,始令监掌焉。 迁中书侍郎,修起居注。时人论文体者,有今古之异。虬又以为时有古今,非文有古今,乃为《文质论》。

虬脱略人间,不事小节,弊衣蔬食,未尝改操。人或讥之。虬曰:“衣不过适体,食不过充饥,孜孜营求,徒劳思虑耳。”恭帝元年冬卒,时年五十四。赠兗州刺史,谥曰孝。有文章数十篇,行于世。

(选自《北史·柳虬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时旧京荒/废人物罕存/唯有虬在阳城/裴诹在颍川/信等乃俱/征之以虬为行台郎中/诹为北府属/并掌文翰/

B.于时旧京荒/废人物罕存/唯有虬在阳城/裴诹在颍川/信等乃俱征之/以虬为行台郎中/诹为北府属/并掌文翰/

C.于时旧京荒废/人物罕存/唯有虬在阳城/裴诹在颍川/信等乃俱征之/以虬为行台郎中/诹为北府/属并掌文翰/

D.于时旧京荒废/人物罕存/唯有虬在阳城/裴诹在颍川/信等乃俱征之/以虬为行台郎中/诹为北府属/并掌文翰/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经》是儒家典籍《诗经》《尚书》《大学》《周易》《春秋》的合称。

B.史官是记录和编纂历史的官员,职责是记录国家大事、人物生平和帝王言行等。

C.“陛”有时特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在文中是对皇帝的尊称。

D.元年,可以指帝王即位的第一年,也可以指帝王改换年号的第一年,还有其他含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柳虬崇尚简朴,不慕高官厚禄。他不注重打扮,也不追求车马衣服华丽整齐;他进入官场,却非其所好,弃官回了洛阳。

B.柳虬办事尽职尽责,得到赏识。他应对繁忙的事务,勤于职守,得到元季海的夸赞;他在独孤信手下得到重用,被其封为美阳县男。

C.柳虬积极建言,广开言路。他认为设立史官是为了借鉴警戒,朝廷应该发挥史官的作用;他希望皇上关心政务,广纳忠言。

D.柳虬为人洒脱,坚守节。他做事率性而为,不拘小节;面对别人的讥笑,他坚持自己的主张,始终穿破衣吃粗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属天下丧乱,乃退耕于阳城,有终焉之志。

(2)周文帝欲官之,虬辞母老,乞侍医药,周文许焉。

 

1.D 2.A 3.B 4.(1)当时正值天下动乱,于是抽身隐退在阳城种田,有在此安身终老的志向。 (2)周文帝准备任命他担任官职,柳虬以母亲年老而推辞,并请求回家侍奉母亲医药,周文帝应允了他。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首先结合语境理解划线句的意思,“于时旧京荒废/人物罕存/唯有虬在阳城/裴诹在颍川/信等乃俱征之/以虬为行台郎中/诹为北府属/并掌文翰”,解答此句,应先结合文本理解其大意,“当时这个旧京城之地已经荒废,有名望的人才已经很少了,只有柳虬在阳城,裴詉在颖川。独孤信等人于是将他们都征召前来,任用柳虬为行台郎中,裴谶为都督府属,一起典管信札文书”;可以抓专有名词“虬”“阳城”“裴诹”“颍川”“信”“行台郎中”“北府属”;其中“荒废”是词组,不能断开,排除AB两项;“虬为行台郎中”“诹为北府属”,这是对二人的任命;后面“并掌文翰”,是说二人共同长官书信等文字材料,排除C。原文标点为“于时旧京荒废,人物罕存,唯有虬在阳城,裴诹在颍川。信等乃俱征之,以虬为行台郎中,诹为北府属,并掌文翰。”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和谓语的确定。一般情况下,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须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特别注意“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2. 试题分析: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A项,《大学》应为《礼记》。《大学》为四书之一。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备考时要积累名著、名篇作者、时代、国别、文学形象、作品主题等文学常识。解答此道题目,需要逐项审读,按照自己积累的有关知识,判断相关内容,是否正确;要注意各项表述中有关作品同作者、年代是否一致。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B项,“他在独孤信手下得到重用,被其封为美阳县男”错,他不是被独孤信封为美阳县男的。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选项B源自文章第二段,文中的表述是“因使见周文,被留为丞相府记室。追论归朝功,封美阳县男”,意思是“因为任使者入朝见周文帝,被留下任丞相府记室参军。追加评论他归附朝廷的功劳,被封为美阳县男”。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第一句中,属,正值;终,安身终老;志,志向;“焉”,兼词,于此。第二句中,官,名词作动词,任命担任官职;辞,以……为托词推辞;焉,代词,他。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柳虬,字仲盘,是河东郡解县人。柳虬十三岁时,便专心一志爱好学习。当时贵家子弟从师学习的人,都是车马衣服华丽整齐,只有柳虬不注重仪容服饰。他遍读《五经》,粗通要旨,另外也涉猎诸子著述和史书,平素喜欢写作。北魏孝昌年间,扬州刺史冯俊举荐柳虬任他的刺史府主簿。樊义任扬州刺史时,就任用柳虬为扬州中从事,加位镇远将军,这不是柳虬的爱好,一并放弃官职回到京师洛阳。当时正值天下动乱,于是抽身隐退在阳城种田,有在此安身终老的志向。 西魏大统三年,冯翊王元季海、领军独孤信镇守洛阳。当时这个旧京城之地已经荒废,有名望的人才已经很少了,只有柳虬在阳城,裴詉在颖川。独孤信等人于是将他们都征召前来,任用柳虬为行台郎中,裴谶为都督府属,一起典管信札文书。当时的人为他们编了两句话:“北府裴诹,南府柳虬。”当时军队事务繁忙,柳虬振奋精神勤于职守,有时甚至整夜不睡觉。元季海常常说:“柳郎中办理的文书案件,我不再重新审查。”大统四年,入京朝见,周文帝准备任命他担任官职,柳虬以母亲年老而推辞,并请求回家侍候母亲医药。周文帝应允了他。后来又任独孤信的开府从事中郎。独孤信出京镇守陇西,又兼任秦州刺史,任用柳虬都督府和刺史府司马。柳虬虽居幕僚之职,但不具体管理两府事务,只在独孤信身边交谈议论而已。因为任使者入朝见周文帝,被留下任丞相府记室参军。追加评论他归附朝廷的功劳,被封为美阳县男。 柳虬认为史官秘密书写善事恶行,尚不足以贬斥坏人奖励好人。于是上奏疏说:“古代君主设立史官,不只是记录事实而已,而是为了借鉴惩戒。希望陛下能效仿上天,考察古代事迹,关心国家各种政务,开通让人指斥朝政的道路,接纳忠诚正直的言论。”事情就按照他的建议施行,柳虬被任命为秘书丞。以前秘书丞不参与修史事务,自从柳虬担任秘书丞,才让秘书丞监管修史。升任中书侍郎,编修起居注。当时讨论文章体裁的人认为,文章体裁有古今的不同。柳虬又认为只是时间有古今之别,不是文章有古今之别,于是就写了《文质论》。 柳虬在人群中不受拘束,不拘小节,穿破衣服吃粗饭,未曾改变操守。有人讥笑他。柳虬说:“穿衣服不过是合身,吃饭不过是为了充饥。刻意不倦地去经营追求,是空费心力去思索考虑啊。”西魏恭帝元年冬天去世,享年五十四岁。追赠为兖州刺史。谥号是孝。有文章数几十篇流传于世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家信

乔显德

这是三十年前的一个故事。那时候,我刚刚当兵,当时部队里没有外线电话,更没有手机,遇到急事,就到邮电局发封电报。平时,想和家人或亲朋好友交流交流,只能通过书信这种方式来表达,书信成了我们每个当兵人盼望得到和寄托思念的唯一方式。

三个月的新兵连生活很快就过去了。刚下到连队,我们这些个新兵就急着给父母、未婚妻、同学、亲朋好友写信,一晃十几天过去了,新兵们陆陆续续收到了家里的来信,只有王成森毫无动静,躲在一边发呆。我问他:“怎么了?是不是想家了?”他已涨红了脸,鼓起勇气说:“想家是有一点儿,但主要愁自己不会写信。”我听了怔,眼前的战友是一位很帅气的小伙啊,平时夸夸其谈,怎能不会写信呢?连信都不会写的人,是怎么当上兵的呢?

一向口若悬河的他嗫嚅地说道:“咱俩是同年入伍的好兄弟,你帮我写封信吧,说说这里的情况,问问家里怎么样?”看他那十分难堪的表情,我当即答应了他:“行,连队如果没有别的安排,今晚就写。”这天晚上,我帮他写了好几封信,给父母的、未婚妻的、亲朋好友的……第二天盖上“军人免费”三角章就发出去了。

王成森终于收到来信了。这天,他到连部通信员那里取回了写着“王成森”字样的两封信,一蹦三个高地向我跑来。他的意思我明白,是在恳求着我帮他读信。我也觉得挺难为情,但念及他识不了多少字,也就为他代劳了。我打开信封,一封是父母写的,上面就是歪歪扭扭的几行字,内容是家里一切都好,不要挂念,在部队要好好干,等等。一封信是他女朋友写来的,信纸折叠得新颖别致。打开信一看,一手娟秀的钢笔字恰到好处地躺在红格字信笺上,我问王成森:“你女朋友什么文化程度?”他回答说:“高中毕业。”我问:“干什么工作?”他说:“民办教师。”我问:“当兵之前,你女朋友知道你不会写信吗?”王成森说:“当兵前经人介绍,我们刚刚认识,相互都不太了解,说到了部队加强通信联系,她问我什么文化程度时,我红着脸说是初中毕业。”我开始为他读信,读着读着,我就感觉不对,他女朋友在信中质问:“是不是把我给忘了?为什么三、四个月才给我写信?假若我不配,我也不高攀,你可以找个比我更好的!”读到这里,王成森惊慌失措,心仪的女朋友提出分手,心里只有一线希望,那就是求我帮他继续写信,不让他女朋友知道他不会写信的事。我劝他说:“纸里包不住火,你不能瞒她一辈子,不如趁早分手,也别耽误了人家的前程。”这时,王成森胆量大了起来,说:“你只管继续替我写信,等我在部队混好了,也就对得住她了。”

不觉到了第二年,部队接到上级命令,赴云南前线执行战斗任务,我和王成森都写了请战书,到前线去了。为了不让他女朋友知道我们上了前线,我就把他的家信套在信封里,让住在内地营房的战友盖上内地的邮戳发出去,做得都天衣无缝。

在前线的时间里,王成森表现的异常突出,部队换防前,军区表彰了一批在前线作战的优秀士兵,我和王成森都荣立了三等战功。

王成森高兴得一夜没睡好觉,第二天就追着我给他女朋友写信。我问怎么写?他说:“报喜呗。”我说:“你又没跟人家说去了前线,她怎么会相信你立了三等战功?这回可真露馅了,她猜测你在欺骗她,要是把以前瞒着她的事都抖搂出来,就不好收拾了!”王成森大胆地说:“不要管这么多,估计她一定会高兴的,何况我们家乡有政策,凡是荣立三等战功的战士都安排正式工作!”我按照王成森需要表达的意思,给他女朋友洋洋洒洒写了五页纸,王成森看也没看就发出去了。

半个月后,王成森收到了女朋友的来信,信封鼓鼓囊囊的,打开信一看,竟写了八页信纸,信里一口一个“亲爱的”叫着,写得特别暧昧。我也不好意思全读出来,有些过于暧昧的词就跳过去了,信的落款“爱你的萍”。王成森听着信,心里美滋滋的,抿着嘴笑。

第二年十月,经过刻苦学习,王成森已经认识三千多个字了。这时,正好有一批三等功荣立者需要复员,王成森报了名,部队首长批准了他的要求。临行前,我为他送别,他感激地说:“要不是你给我写信,我的媳妇早吹了,谢谢你!”我说:“要谢!就谢你自己吧。”

后来,听说王成森顺利地安排了工作,和他的萍愉快地结了婚,建立起幸福美满的家庭。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小说运用回忆的手法开篇,扼要介绍书信在当时通讯中的重要地位,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又为故事的展开做了铺垫。

B.“平时夸夸其谈,怎能不会写信呢!连信都不会写的人,是怎么当上兵的呢?”这段心理描写,表现了我对王成森鄙夷不屑的态度。

C.“信纸折叠得新颖别致。打开信一看,一手娟秀的钢笔字恰到好处地躺在红格字信笺上。”这些描写侧面衬托了王成森女友的形象美。

D.“你只管继续替我写信,等我在部队混好了,也就对得住她了。”王成森的这句话表现了他的政治上进心和折服未婚妻的坚强决心。

E.小说以“家信”为线索,运用第一人称叙述故事,通过正面描写王成森的形象、语言、心理和行动,再现了特殊时期的一段社会生活。

2.“我” 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小说中的王成森是个怎样的艺术形象?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矢志建设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艾思奇

毛卫平

1937年,艾思奇从上海来到延安。在欢迎会上,毛泽东同志说:革命要靠枪杆子,也要靠笔杆子。把枪杆子和笔杆子结合起来,有文有武,文武结合,革命的事业就能胜利。来到延安,由于对哲学共同的重视和喜好,艾思奇与毛泽东同志有不少交往。毛泽东同志将年轻的艾思奇视为知音和益友,经常邀请他探讨哲学问题。有时毛泽东同志到艾思奇的住处,有时艾思奇到毛泽东同志的窑洞,两人促膝长谈,相互切磋。艾思奇写的书和文章,毛泽东同志都仔细阅读,还做了不少批注和摘录。

1937年初,毛泽东同志亲自组织哲学研究会,由艾思奇负责辅导,每周一个晚上,在毛泽东同志家里开会,主要是学习辩证唯物主义。艾思奇起草学习提纲,并由他和另外几个同志分头讲解,然后讨论。大家结合实际,畅所欲言,学习空气很浓厚,最后由毛泽东同志作总结发言。毛泽东同志根据哲学研究会的学习心得,起草了《辩证唯物主义大纲》,供广大干部学习。

1938年,在毛泽东同志提议下,延安成立了“新哲学会”,由艾思奇与何思敬负责。为了满足大家学习哲学、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武装自己的需要,艾思奇编写了荟萃延安新哲学著作的《哲学选辑》,其中包括艾思奇写的《研究提纲》。毛泽东同志对《哲学选辑》批读了3遍,特别是认真阅读了艾思奇的《研究提纲》,并作了不少批注。

1939年初,毛泽东同志组织了一个哲学小组,艾思奇等人参加,每周活动一次,地点就在毛泽东同志的窑洞。每次总是由毛泽东同志提出问题,让大家准备,然后一起讨论。讨论的主要内容是《实践论》和《矛盾论》中的哲学问题。在讨论中,艾思奇发言最多。毛泽东同志对大家在讨论中提出的问题和意见总是认真听取,并在讨论的基础上对这两篇哲学著作进行认真修改。

在毛泽东同志的影响和推动下,党中央机关的高级干部及其他人学习哲学的兴趣也愈加浓厚起来,延安纷纷成立哲学小组,艾思奇都尽量参加他们的活动。中共中央宣传部成立了以张闻天为组长的学习哲学小组,艾思奇担任学习辅导员,写学习提纲,作学习辅导,并在讨论会上作总结发言,为推动形成学哲学的热潮发挥了重要作用。

1942年2月,毛泽东同志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作了《整顿党的作风》的报告,又在延安干部会上作了《反对党八股》的报告。此后召开了一个小型座谈会,提出编写“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思想方法”学习材料的设想,并将此项任务交给艾思奇当时所在的中央研究院中国思想文化研究室来完成。艾思奇等人接受任务后,苦战近两个月,编写出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思想方法论》一书,为当时的学习和整风提供了重要辅导材料。

作为延安文化工作的领导人之一,艾思奇创办了由他担任主编的陕甘宁边区第一个大型综合学术期刊《中国文化》。在创刊号上,毛泽东同志发表了《新民主主义政治与新民主主义文化》一文。艾思奇为该刊撰写了《论中国的特殊性》《抗战中的陕甘宁边区文化运动》《当前文化运动的任务》《抗战以来几种重要哲学思想的评述》等文章,发挥了重要而广泛的影响。

1943年1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加强《解放日报》第四版,调艾思奇任该版副刊部主任,毛泽东同志亲自起草了《解放日报》第四版征稿办法。1944年1月8日,艾思奇在《解放日报》发表文章,评论《逼上梁山》一剧说:中央党校新编评剧《逼上梁山》是评剧改革后大有成绩的一部作品。1944年3月17日,艾思奇在《解放日报》发表《群众自己的秧歌队》,并写了一篇社论《从春节宣传看文艺的新方向》,指出文艺工作要面向群众,同时谈到了文艺的普及和提高等问题。

1944年5月,歌剧《白毛女》上演后,引起较大争议。艾思奇得知后说,《白毛女》的创作是很不容易的,虽有些缺点,戏是好的。在一次副刊会议上,艾思奇从方向、思想、艺术诸方面肯定了这部戏剧的重要意义。《白毛女》最终成为群众喜爱的歌剧,并荣获斯大林文艺奖,成为不朽之作。

抗战时期的延安,物质生活非常艰苦,但精神生活很活跃、很充实。艾思奇在多条战线勤奋工作,充分发挥了宣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巨大作用,为共产党人精神家园建设,为中国人民最终战胜日本侵略者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文以平实的笔调,通过艾思奇积极推动学习哲学活动和领导革命文化工作中的事略,展现了他在建设共产党人精神家园中的贡献。

B.毛泽东将年轻的艾思奇视为知音和益友,经常邀请他到自己的住处探讨哲学问题,这些材料意在突出毛泽东对艾思奇的爱护与培养。

C.新哲学会在延安成立后,为满足大家学习哲学、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武装自己的需要,艾思奇积极负责,表现了敢于担当的精神。

D.中共中央宣传部成立了学习哲学小组,艾思奇担任学习辅导员,拟定学习提纲,作学习辅导,为推动学习得学运动起到了决定作用。

2.艾思奇在建设共产党的精神家园中做出了哪些重要贡献?请简要回答。

3.本文在为艾思奇作传时,为什么用了大量篇幅记述毛泽东的一些事略?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秦汉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后,继承先秦诸子“君权至上”、“天下一统”的思想,从儒家的“天下”观念中汲取相关要素,在郡县以外的边疆民族地区建构朝贡制度,并延伸到周边国家地区。国外学者多从近代条约体制取代朝贡体制的角度入手,认为中国古代朝贡制度的属性是东亚世界的国际关系体制。尽管日本学者注意到朝贡体制源于西周朝贡制度,认为秦汉时期周边地区的朝贡制度,是当时君臣关系向外延伸的结果,但更强调这种朝贡体制是中国王朝与周边国家的国际秩序。

秦汉以来,中原王朝在边疆民族地区,以建立、维护和发展边疆民族与中原王朝的政治隶属关系为中心,开展了各种朝贡、册封、互市等活动。这就是说,中国古代还存在另一种施行于边疆民族地区的朝贡体系。从事这种朝贡活动的边疆民族或分布于郡县以外,或居住在王朝设置于边地州郡内外的羁縻建置之内,二者的比例在不同王朝有所不同。“羁縻建置”是指在不触动少数民族原有社会组织与风俗文化的前提下设立建置,对依照该族习惯法产生的头目、酋长授予官职或封号,官不入品阶,无俸禄;民不入王朝户籍,不按人头课税兵役。在朝贡制度下,由该族酋长贡纳少量土产,王朝征兵时,助军众寡,各从其便。中原王朝为维系、规范和发展“朝贡活动”而制定的规则与制度,性质不同于在周边国家实行的朝贡制度。2000多年间,边疆民族的朝贡制度与邻国的朝贡制度,各自向“相似多于差别”和“差别多于相似”两条路径发展,最后走向不同结局:前者被边疆民族地区行政建置取代,后者被近代国际条约体系取代。围绕历代王朝的边疆经略、治边政策、边疆统辖机构、边疆民族与中原王朝关系等问题,中国学者已发表大量论著。有学者将历代王朝对边疆民族的统辖制度(其主体是朝贡制度)称为“藩属制度”,认为该制度属于国家政体范畴,是秦汉以来历代王朝处理与边疆民族乃至周边政权关系的一种体制或方法。然而不可忽视的是,目前国内外学界居主流地位的观点认为,中国王朝经营、发展的朝贡制度是一种国际秩序。这种观点忽视或否认边疆民族朝贡制度的存在,将两种有重要区别的朝贡制度混为一谈,对于人们客观认识中国古代国家的结构、中央王朝与边疆民族的统属关系,以及中国王朝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带来种种困惑。

秦汉以来,中国王朝经历了多次统一与分裂,然而无论在统一时期,还是分裂时期;在汉人为统治者的王朝时期,还是少数民族为统治者的王朝时期,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始终被传承下来,边疆民族朝贡制度也随之延续下去。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央集权制向边疆地区推进(中间曾出现倒退现象)的过程中,统治者维护和发展边疆民族朝贡制度的政治思想既有同一性又有差异性,这不仅导致边疆朝贡制度出现不同形式,而且也决定了边疆朝贡制度的最后归宿。深入探讨中央王朝建构、经营、发展边疆民族朝贡制度的理论和思想,对全面客观认识中国古代的朝贡制度,澄清因相关研究造成的模糊认识,是有裨益的。

摘编自(程妮娜《边疆朝贡制度的理论依据与思想特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汉时期继承先秦诸子思想,从儒家的“天下”观念中提取相关要素,建构了朝贡制度。

B.这种朝贡制度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郡县以外的边疆民族地区,另一种在周边国家地区。

C.国外学者,不包括日本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朝贡制度的属性是东亚世界的国际关系体制。

D.中国古代边疆民族地区的朝贡体系,维护和发展了边疆民族与中原王朝的政治隶属关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

A.秦汉以来,中原王朝在边疆民族地区,以建立、维护和发展边疆民族与中原王朝的政治隶属关系为中心,开展了各种朝贡、册封、互市等活动。

B.从事这种朝贡活动的边疆民族或分布于郡县以外,或居住在王朝设置于边地州郡内外的羁縻建置之内,二者的比例在不同王朝有所不同。

C.中央集权制向边疆地区推进的过程中,边疆朝贡制度形式不同,与统治者维护和发展边疆民族朝贡制度的政治思想差异性有关。

D.目前国内外学界与主流地位的观点认为,中国王朝经营、发展的朝贡制度是一种国际秩序。这种观点忽视和否认边疆民族朝贡制度的存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针对目前国内外学界在关于中国朝贡制度研究方面,居主流地位的观点存在的偏差,作者从滨江朝贡制度的存在入手,继而对此深入探讨。

B.中原王朝为维系、规范和发展“朝贡活动”而制定的规则与制度,与在周边国家实行的朝贡制度的不同点,在于两者的性质有所不同。

C.秦汉以来,中国王朝虽然经历了多次统一与分裂,但是边疆民族朝贡制度没有中断,它随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始终是被传承而得以延续下去。

D.作者认为,深入探讨中国边疆朝贡制度的理论与思想,有益于全面客观认识中国古代的朝贡制度,澄清因相关研究造成的模糊认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年轻人苦着脸来拜访大师:“大师,我很苦恼。在人生前进的路上,每当面对巨大的困难或障碍时,我就会心生胆怯,失去跨越它的勇气和信心。”大师问:“为什么非要跨越它呢?”年轻人:“不去跨越它,怎么往前走呢?”“知道风是怎样翻过高山的吗?”大师问。“不就是从山头翻过去的么?”“为什么非要去翻那山头呢,从山谷间钻过去,从山腰边绕过去,是不是同样能翻过高山呢?很多情况下,风就是这样翻过高山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面是《中国居民文化消费基础性调研报告》的部分数据,请根据图表,写出两条结论,不超过75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