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杨惟中,字彦诚,弘州人。金末,以孤童子事太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杨惟中,字彦诚,弘州人。金末,以孤童子事太宗,知读书,有胆略,太宗器之。年二十,奉命使西域三十余国,宣畅国威,敷布政条,俾皆籍户口属吏,乃归,帝于是有大用意。

皇子阔出伐宋,命惟中于军前行中书省事。克宋枣阳、光化等军,光、随、郢、复等州,及襄阳、德安府,凡得名士数十人,收伊、洛诸书送燕都,立宋大儒周敦颐祠,建太极书院,延儒士赵复、王粹等讲授其间,遂通圣贤学,慨然欲以道济天下。拜中书令,太宗,太后称制,惟中以一相负任天下。

定宗即位,平阳道断事官斜彻横恣不法,诏惟中宣慰,惟中按诛之。金亡,其将武仙溃于邓州,余党散入太原、真定间,据大明川,用金开兴年号,众至数万,剽掠数千里。诏会诸道兵讨之,不克。惟中仗节开谕,降其渠帅,余党悉平。

宪宗即位世祖以太弟镇金莲川得开府专封拜乃立河南道经略司于汴梁奏惟中等为使,俾屯田唐、邓、申、裕、嵩、汝、蔡、息、毫、颍诸州。初灭金时,以监河桥万户刘福为河南道总管,福贪鄙残酷,虐害遗民二十余年。惟中至,召福听约束,福称疾不至。惟中设大梃于坐,复召之,福不得已,以数千人拥卫见惟中,惟中即握大梃击仆之。数日福死,河南大治。迁陕右四川宣抚使。时诸军帅横侈病民,郭千户者尤甚,杀人之夫而夺其妻,惟中戮之以徇,关中肃然。语人曰:“吾非好杀,国家纲纪不立,致此辈贼害良民,无所控告,虽欲不去,可乎?”

岁己未,世祖总统东师,奏惟中为江淮京湖南北路宣抚使,俾建行台,以先启行,宣布恩信,蒙古、汉军诸帅并听节制。师还,卒于蔡州,年五十五。

(节选自《元史•杨惟中传》)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宪宗即位/世祖以太弟镇金莲川/得开府/专封拜乃立河南/道经略司于汴梁/奏惟中等为使

B.宪宗即位/世祖以太弟镇金莲川/得开府/专封拜/乃立河南道经略司/于汴梁奏惟中等为使

C.宪宗即位/世祖以太弟镇金莲川/得开府/专封拜乃立河南道/经略司于汴梁/奏惟中等为使

D.宪宗即位/世祖以太弟镇金莲川/得开府/专封拜/乃立河南道经略司于汴梁/奏惟中等为使

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崩”指帝王和王后的死。而诸侯死曰薨,大夫曰不禄,士死曰卒,庶人曰死。

B.“称制”指君主制时代在嗣君年幼、无法亲自听政的时候,由皇后、皇太后或太皇太后等女性统治者代理皇帝执掌国政。

C.“仗节”是手执符节的意思,古代在大臣出使或者大将出师的时候,皇帝授予他们符节,以此作为凭证和权力的象征。

D.“屯田”是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通过这种形式朝廷可以取得一些军饷和税粮。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惟中有胆有才,深受朝廷器重。他二十岁即被派往西域,圆满完成使命;晚年担任江淮京湖南北路宣抚使,蒙、汉军队将帅都归他指挥管辖。

B杨惟中保护文脉,重视文化建设。元军占领宋朝枣阳等地后,他搜罗当地名士和儒学著作,为宋代大儒周敦颐立祠,建立太极书院,弘扬儒学。

C.杨惟中惩恶保民,决不姑息迁就。河南道总管刘福贪婪残酷,残害百姓,杀人之夫而夺其妻,杨惟中将其处死,河南由此清明安定了。

D杨惟中大智大勇,善于招降安抚。金朝余党大肆作乱,朝廷会集各道的兵力征讨却没能取胜,他前往劝谕,劝降了他们的首领,余党都被平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延儒士赵复、王粹等讲授其间,遂通圣贤学,慨然欲以道济天下。

(2)吾非好杀,国家纲纪不立,致此辈贼害良民,无所控告,虽欲不去,可乎?

 

1.D 2.A 3.C 4.(1)(杨惟中)邀请儒士赵复、王粹等在书院讲学,他于是通晓圣贤之学,慷慨激昂地想用圣贤之道助益国家。 (2)我并非喜欢杀戮,国家没有法纪,致使这种贼人残害良民,(百姓们)无处控告,即使我不想除掉他们,行吗?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宪宗即位世祖以太弟镇金莲川得开府专封拜乃立河南道经略司于汴梁奏惟中等为使”,本题主要注意动词的变换。句意:宪宗即位,世祖以太弟的身份镇守金莲川,有权设立衙署和任命官员。于是在汴梁设立河南道经略司,奏请任命杨惟中为经略使。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A项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这反映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严格的等级制度。君王至高无上,享有种种特权,连“死”也有专称,除“崩”外,还有“山陵崩”、“驾崩”、“晏驾”、“千秋”、“百岁”等。一般官员和百姓死亡,则称“殁”、“殂”、“千古”、“殒命”、“捐生”、“就木”、“溘逝”、“作古”、“弃世”、“故”、“终”等。父母死后。孩子们则讳称“孤露”、“弃养”,长辈去世则婉称“见背”。佛道徒之死,说法更多,如“涅般”、“圆寂”、“坐化”、“羽化”、“示寂”、“仙游”、“登仙”、“升天”、“仙逝”等。“仙逝”现也可用于被人尊敬的人之死。平时需要注意积累。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C项结合文本内容“时诸军帅横侈病民,郭千户者尤甚,杀人之夫而夺其妻,惟中戮之以徇,关中肃然”可知,“杀人之夫而夺其妻”的是郭千户而不是刘福。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C项结合文本内容“时诸军帅横侈病民,郭千户者尤甚,杀人之夫而夺其妻,惟中戮之以徇,关中肃然”可知,“杀人之夫而夺其妻”的是郭千户而不是刘福。 4. 试题分析:主要重点词语的翻译:(1)补充句首主语“杨惟中”,固定人名字保留“赵复”“王粹”,“延”译为邀请,“通”译为通晓,“济”译为助益。(2)“好”译为喜欢,“虽”译为即使,“去”译为除掉。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延”“通”“虽”等词语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 【参考译文】 杨惟中字彦诚,是弘州人。金朝末年,以孤儿的身份侍奉太宗,懂得读书,有胆略,太宗器重他。他二十岁的时候,奉命出使西域三十多个国家,宣扬国威,发布政令,让他们都登记户口设置属官,然后才返回,皇帝于是有重用他的意图。 皇子阔出征伐宋朝,命令杨惟中在军中行中书省事。攻克宋朝枣阳、光化等军,攻克光、随、郢、复等州,以及襄阳、德安府,共获得名士数十人。收集程颢、程颐的著作送往燕都,建立宋朝大儒周敦颐的祠堂,建立太极书院,邀请儒士赵复、王粹等在书院讲学,杨惟中于是通晓圣贤之学,慨然想以圣道助益国家。杨惟中任中书令,太宗去世,太后临朝听政,杨惟中一人以宰相的身份负担天下大事。 定宗即位,平阳道断事官斜彻横行不法,皇帝诏令杨惟中代皇帝前去宣扬政令,安抚百姓,杨惟中审讯之后将其处死。金朝灭亡后,金朝将领武仙在邓州溃败,余党逃散于太原、真定之间,占据了大明川,使用金朝开兴年号,人数达到数万,抢掠数千里。皇帝诏令会集各道的兵力进讨,没有战胜。杨惟中执符节前往劝谕,其首领投降,其余党全部平定了。 宪宗即位,世祖以太弟的身份镇守金莲川,有权设立衙署和任命官员。于是在汴梁设立河南道经略司,奏请任命杨惟中为经略使,让他在唐、邓、申、裕、 嵩、汝、息、亳、颍等州屯田。刚灭金时,由监河桥万户刘福为河南道总管,刘福贪婪残酷,欺压残害金朝的遗民二十多年。杨惟中到任后,召刘福来听训,刘福称病不来。杨惟中在座位上放了大木棒,又召他,让人对刘福说:“你不听命令,我就要以军法来处治。”刘福不得已,有数千人护卫着来见杨惟中,杨惟中便手握大棒将他打倒。几天后刘福死了,河南由此清明安定。杨惟中改任陕右四川宣抚使。当时各部队的将领横行奢侈,侵害百姓,有个叫郭千户的尤其厉害,杀人之夫而抢夺其妻,杨惟中将其处死示众,关中于是秩序安定。杨惟中对人说:“我并非喜欢杀戮,国家没有法纪,致使这种贼人残害百姓,百姓们无处控告,就算我不想除掉他们,行吗?” 己未年,世祖统率东路军,奏请任命杨惟中为江淮京湖南北路宣抚使,让他建立行御史台,因在世祖之先启行,宣布朝廷的恩泽信誉,蒙古、汉军的各部队将领都听从他的节制。部队返回时,杨惟中在蔡州去世,时年五十五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冯前

孙犁

在朋友中,我同冯前,可以说相处的时间最长了。

一九四五年,我回到冀中,在一家报社认识了他。他说,其实我们在一九三九年就见过了。不过那时他还只有十七岁,没有和我交谈罢了。

冯前短小精悍,爽朗、热情,文字也通畅活泼。我正奉命编辑一本杂志,他是报社编辑,就常常请他写一些时事短评之类的文章。

这家报纸进城以后,阴错阳差,我也成了它的正式工作人员,而且不愿动弹,经历了七任总编的领导。冯前进城以后,以他的聪明能干,被提拔得很快。他是这家报纸的第三任总编。

我原以为,我们是老相识,过去又常请他看作品,会很合得来,比起前几任总编,应该更没有形迹。其实,总编一职,虽非官名,但系官职之培基。谁坐在这个位置上,也不能不沾染一些官气。

我体会到这一点以后,当众就不再叫他冯前,而是老冯,最后则照例改为冯前同志了。

不久,就来了“文化大革命”。七月间,大家在第一工人文化宫心惊肉跳地听完传达,一出会场,我看见人们的神情、举止、言谈,都变了。第二天,集中到干部俱乐部学习。传达室的人告诉我:冯前同志先坐吉普车走了,把他的卧车留给我坐。当时,我还很感激,事到如今,还照顾我。若干年后,忽然怀疑:当时,他可能是有想法的。他这样做,使群众看到,在机关,第一个养尊处优的不是总编,而是我。

在机关,我是第一个被查封“四旧”的人。我认为,这是他的主意。当时的“文化大革命”,还是在“御用”阶段,主事的都是他的亲信。查封以后,他来到我的屋里看了一下,一句话也没说。也好像是来安慰我。当天晚上,又派人收去了我从老区带来的一支手枪。

不管怎么样抛我,我总不是报社的当权派。他最后还是成为斗争的重点,被关了起来。后来,我也被关了起来,有传说,是他向军管会建议的。不过,他的用意只是:我太娇惯了,恐怕到了干校,生活不能适应,先关在这里,锻炼锻炼。如果是这样,是情有可原的。何况,在我去干校之时,一大捆行李,还是他替我背到汽车上去的。

每逢见到他在会场上挨打,我心里总是很难过。而他不仅毫无怨言,也毫无怨容。有一次,造反派叫我们在报社大门上安装领袖大像,冯前站在高高的梯子上操作,我在下面照顾过往的行人。梯子颤颤悠悠,危险极了,我不禁大声喊:“冯前,当心啊!”

他没有答言,手里的锤子,仍在当当地响着。他也许认为我这样喊叫,是多余的,是不合时宜的。

每逢批判我的时候,造反派常叫他作重点发言。当着面,他也不过说我是遗老遗少——因为我买了很多古书。架子很大,走个对面,也不和人说话。

我听过他的多次检查,都忘记了。印象最深的是他谈到他的升官要诀:一、紧跟第一书记;二、对于第一书记的话,要能举一反三。

在运动后期,我们一同进了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学习期间,不断开批判会,别人登台发言,不过是在结尾时喊几句口号。他发言时,却别出心裁:事先坐在最后一排,主席一唱名,他一边走,一边举手高呼口号,造成全场轰动,极其激昂的场面,使批判会达到出乎意料的高潮。

在互相帮助时,我曾私下给他提了一点意见。他没有说话,恐怕是不以为然。这也是我最后一次给他提意见。

他也曾向我解释:“运动期间,大家像掉在水里。你按我一下,我按你一下,是免不掉的。”

我也没有答话。我心想:我不知道,我如果掉在水里会怎样做。在运动中,我是没有按过别人的。

运动后期,他被结合,成为革委会的一名副主任。我不常去上班,又在家里重理旧业,养些花草。他劝告过我两次,我不听。一天,他和军管会负责人来到我家,看意思是要和我摊牌。但因我闭口不言,他们也不好开口,就都站起来,这时冯前忽然看见墙角那里放着一个乡下人做尿盆用的那种小泥盆,大声说:“这里面有金鱼!”

不上班和养花养鱼,是“文化大革命”中他们给我宣传出去的两条罪状。军管人员可能认为他这样当场告密有些过分,没有理他就走了。

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冯前留给“我”的最初印象不错,那个阶段的他具有年轻人身上的活力和热情,但后来的冯前沾染了一些官气。

B.小说前两段的作用有两个:一是交代“我”和冯前的关系,说明我们是相处最久的关系很好的朋友;二是与下文冯前对待“我”的态度形成对比。

C.“我”和冯前在一个报社工作后,对冯前的态度有了明显的变化:开始时“我”以老相识的身份直呼其名,但因冯前做总编后的表现“我”疏远了他。

D.冯前是一个典型的政客,他在政治风暴中紧跟形势,虽然也被政治风暴吹倒,但他从来不抱怨、不退缩,也绝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往上爬的机会。

E.只露一面的军管会负责人看似闲笔,但从他对冯前当面告密的不理不睬可以看出:过分的告密取荣为人所不齿。

2.请简要概括小说中“我”的性格特征。

3.关于“文化大革命”中冯前对“我”做的事情的原因,你如何理解?请结合文本简要探究。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马尔克斯,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人

陈众议

马尔克斯走了。然而,只要我们还记得他的名字,就会不断地询问:他留下了什么?他留下的当然是作品,但又不仅仅是作品。

《百年孤独》上市不足一周后,马尔克斯走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街头,忽然听到有人像发现了奇迹似的大声嚷嚷起来:“瞧,他就是《百年孤独》的作者!”书刚上市就被人认出自己,那天,马尔克斯生平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于是,马尔克斯成了这个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人之一,各种文化出版机构争相邀请。同时,他又矛盾地成了这个世界上最孤独的人之一,只有到了这时他才真正懂得:做个凡人是多么幸福!从此往后,他的一举一动都在人们的关注之下,他将不得安宁。他们怀着各自的目的,毫不客气地侵占他的时间,把他变成了歌星一样的公众人物。

这样的情况在他1982年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又一次达到高潮。面对各色不速之客,马尔克斯不得不“退避三舍”。1983年初至1985年中,他离群索居,在卡塔赫纳一个面向大海的书房里,按照自己惯常的时间表工作:从周一到周六,从早晨8点到下午3点。如果因事致使工作被耽误,他总设法在第二天予以弥补。一分灵感,九分汗水;持之以恒,锲而不舍,这正是马尔克斯成功的秘诀。

马尔克斯热情谦和、平易近人,是难得的古道热肠。他与巴尔加斯· 略萨(201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拉美文豪)的恩怨情仇曾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然而,他从未在略萨走向诺贝尔文学奖的道路上使绊。2007年,适逢《百年孤独》诞生40周年、自己80岁生辰,他主动向略萨示好,请后者为新版《百年孤独》作序。

上世纪50年代,他曾流亡巴黎,寄居在一家小客栈的阁楼中。当时他穷困潦倒,不仅付不起房租,就连一日三餐也无法保证。后来,当他不得不离开巴黎、流亡墨西哥时,房东放了他一马。万万没想到,这个一文不名的穷书生30年后会带着一大沓钱连本带息加倍地专门回来补交房租。当时,房东已经过世,房东太太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接待了马尔克斯这个唯一记得来补交房租的人,并说她不想也不能收这个钱,因为她被来者的诚信感动,同时也要替天上有知的丈夫做一件大事:对世界文学尽一份力!

1982年,他辗转联系上心仪已久的嘉宝。嘉宝是电影史上的“默片女皇”,他青年时期的偶像,但那时已然是个无人问津的孤独老妪。马尔克斯的造访使她喜出望外,他们促膝长谈。见马尔克斯不断用手揉他的眼睛,嘉宝便戴上老花镜、取来放大镜。原来是一根睫毛掉进眼睛里了。

马尔克斯从文60余年,屈指算来,大约有十几部长篇小说、数十篇中短篇小说和各色脚本、随笔、评论及新闻稿若干。这么一个作家,从地球的另一端旋风般进入中国,不仅风靡一时,而且落地生根。这不可谓不魔幻。上世纪80年代,中国读者对马尔克斯没有理解得那么深,他们更关注他作品的形式,比如结构、技巧。直到90年代,人们才开始注意到拉美文学更为本质和深层次的精神诉求:《百年孤独》及其所代表的拉美文学在借鉴西方现代文学形式技巧的同时,并没有放弃民族大道;没有放弃替一个民族,甚至整个美洲大陆代言的责任感、使命感。这种使命感触动了中国作家。中国受马尔克斯和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影响的作家何止莫言、阎连科或阿来、陈忠实,其中尤以“寻根派”为甚。

然而,当终于有中国出版方斥百万美元巨资买下了《百年孤独》的版权时,它同时也成了中国不少年轻人“死活读不下去的作品”。年轻读者正渐行渐远,他们不再关注马尔克斯及其所代表的伟大的文学传统。除了《百年孤独》,其实马尔克斯的其它作品,甚至中短篇小说也乏人问津。

斯人已矣。文学的伟大传统呢,如今安在?作家的丰富遗产呢,也许只是聊作谈资、偶尔被人一提罢了。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文中称马尔克斯),1927年出生于哥伦比亚,在波哥大大学攻读法律期间开始文学创作。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2014年4月18日,病逝于墨西哥城,享年87岁。

②略萨与马尔克斯可以说是一生的朋友和敌人。早年略萨与马尔克斯是亲密无间的好友,但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期,两人开始决裂,决裂的原因也一直被认为很诡异。1976年马尔克斯到墨西哥参加电影首映时巧遇略萨,马尔克斯上前打招呼,略萨一记老拳将马尔克斯打倒在地。2007年,两人和好。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马尔克斯的作品进入中国后风靡一时,对中国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先是作品的形式被关注,后是作品的精神本质被关注。

B.流亡巴黎时,马尔克斯穷困潦倒,房东放了他一马。30年后,马尔克斯回去报恩,房东太太没有接受,但大为感动。

C.198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马尔克斯声名鹊起,门庭若市,为躲避各色不怀好意的拜访者,他不得不离群索居,寻找安宁。

D.在中国,除了主流作家或年纪较大的读者外,年轻读者对《百年孤独》不感兴趣,更有甚者认为此书是“死活读不下去的作品”。

2.材料说“他留下的当然是作品,但又不仅仅是作品”,除作品外,他留下了什么?请简要分析。

3.作者说马尔克斯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人之一,同时又是这个世界上最孤独的人之一,两者是否矛盾?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中国文化一个最首要的也是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性情化”。什么意思呢?就是中国人和中华民族在性情和情感方面是最发达的。性情是属于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之间的而情感是属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当然有时我们并不严格区分两者。

性情乃是由心而发由“心性”而生。这种性情是独立的、自我欣赏的、悠闲自得的,然后外化为各种自然的事物上使这种性情显得更加精微、更加深刻。例如只有中国人才有“梅兰竹菊”这样精致高雅的性情的外化物梅之凌霜傲骨、兰之清逸雅致、竹之高风亮节、菊之淡泊不拘无不对应着中国人独立的性情人格。中国的诗是抒情的中国的画是写意的 中国的琴是直达心灵的。梅兰竹菊自有其精神琴棋书画自有其性情。中国人的饮食也是最丰富和最讲究的中国人讲究色、香、味、形的完美统一。中国人饮茶叫“品茗”而西方人却是“喝茶”。只有带着性情才能是“品”而满足生理就只能叫“喝”了。中国的陶瓷之所以精美是因为它和制作者的情感是一一对应的是带着性情、带着神韵的。中国之所以有精致的刺绣也是因为其中蕴涵有中国人精致的情感。中国的景观、建筑、亭园无不对应着中国人精微雅致的性情和情感。中国人的审美观是性情化的 当一个事物和一个人的性情、 心性和心灵相通的时候便产生了中国式的美,也只有这时才产生中国式的美。

如果我们把中国文化的这种“性情化”放到世界文化中去比对就可以看得更加清楚了。就世界文化而言可以分别以西方、印度、中国为标志基本上划分为三大类型它们反映的文化特性分别是“物性”、“神性”和“人性”。

西方文化将“物性”表现得非常极致他们的物质文化可以非常发达而物质文化的手段——科技也相应的可以非常发达。西方设计的许多制度特征也是“物性”的尽量排除人的情感因素。西方所说的“自由”是指人身及其行为的自由而中国人的自由更多是“心性”的自由。西方文化的“物性”更多的是满足人的生理上的需求。

印度文化则将“神性”表现到了极致。这里的神性指的是人的“精神”上的最高程度。佛教就是在印度诞生的。但西方也有宗教如基督教为什么我们只把印度文化称为“神性”的呢? 因为只有佛教才要求将人的精神提高到最高的境界要求人抛弃世间的一切俗念那就真的是“纯精神”的了。印度文化的“神性”满足人的精神和信仰上的需求。

中国文化则将“人性”表现到了极致。我们经常说“人性化”其实真正的人性化就是人的心情和情感达到最愉悦的状态。中国文化的“人性”是性情化的它从根本上满足了人的心理上的需求。而且中国人似乎也最追求这种情感和心理上的需求。这种情感和心理需求是和生活紧密相连的同时又高于生活,但没有到达印度神性文化中超脱世俗的、纯精神的层面。

选自《人民文摘》

1.下列关于“中国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人和中华民族在性情和情感方面是最发达的,中国文化最首要也是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性情化”。

B.中国文化中的诗、画、琴分别是抒情的、写意的和直达心灵的,琴棋书画自有其性情梅兰竹菊自有其精神。

C.中国文化最大程度地表现了“人性”而真正意义上的人性化的标志就是人的心情和情感达到最愉悦的状态。

D.中国文化中性情化的“人性”从根本上满足了人的心理上的需求,中国人向来最追求这种情感和心理上的需求。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性情与情感并不相同性情是属于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之间的而情感是属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但我们有时分不清彼此。

B.中国人对饮食讲究色、香、味、形的完美统一。中国人带着性情饮茶谓之“品茗”,而西方人则是为了满足生理需要而“喝茶”。

C.世界文化可按照它们分别反映的“物性”、“神性”和“人性”的文化特性分别以西方、印度、中国为标志基本划分为三大类。

D.中国人性情化的情感和心理需求既和生活紧密相连又高于生活,但是还没有到达印度神性文化中超凡脱俗的、纯精神的层面。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人有“梅兰竹菊”这样精致高雅的性情的外化物梅、兰、竹、菊各自的风格特点对应着中国人独立的性情人格。

B.中国的陶瓷精美是因为陶瓷和制作者的情感是一一对应的,中国有精致的刺绣也是因为其中蕴涵有中国人精致的情感。

C.性情由“心性”而生且是独立的、自我欣赏的、悠闲自得的因此外化之物能使这种性情显得更加精微、更加深刻。

D.我们只把印度文化称为“神性”是因为只有佛教才要求将人的精神提高到最高的境界。而佛教就是在印度这个国家诞生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日,某大学组织了一项“中学生文学名著阅读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偏爱阅读漫画小说、网络作品,而非传统的文学名著。即使读名著,也不为兴趣,而为考试。调查中,一些学生反映:“虽然也想阅读名著,但实在读不下去。名著虽然传承了优秀的民族文化,但离我们时代太远,我还是喜欢反映当下、接地气的作品。”

针对以上情况,你有何看法?请综合材料内容,联系实际作文,阐述你的思考与观点。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B.不如因而厚遇之

C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D.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