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杜甫的诗歌风格多样,但其主导风格是“沉郁顿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杜甫的诗歌风格多样,但其主导风格是“沉郁顿挫”,正好和王安石讲李白诗风格的“豪放飘逸”相对应。“沉郁顿挫”见于天宝十三载754年杜甫的《进雕赋表》,他说:“臣之述作,虽不足以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扬雄、枚皋之流,庶可跋及也。 ”这里提出的“沉郁顿挫”并未引起时人的关注。

南宋的严羽在《沧浪诗话》中以“飘逸”和“沉郁”对举评李、杜诗,“飘逸”一词不是专指内容或专指形式的,而是指特定的内容通过一定的形式呈现出的风格特征,那么和“飘逸”对应的“沉郁”就不只是内容问题了。而将“沉郁顿挫”结合起来评杜诗的是清代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李白》,其云:“太白胸怀高旷,有置身云汉、糠秕六合意,不屑为体物之言,其言如风卷云舒,无可踪迹。子美思深力大,善于随事体察,其言如水归墟,靡坎不盈。两公之才,非惟不能兼,实亦不可兼也。杜自称‘沉郁顿挫’,谓李‘飞扬跋扈’,二语最善形容。”这是借用杜甫成句。而将“沉郁顿挫”作为评论杜诗的诗学术语的,似乎是屠隆,《杜诗详注附编•诸家论杜》引屠隆评云:“余谓老杜大家,言其兼雅俗文质,无所不有,是矣。乃其所以擅场当时,称雄百代者,则多得之悲壮瑰丽,沉郁顿挫。”仇兆鳌在《进书表》中直接使用“沉郁顿挫”评杜诗:“以温柔敦厚,托诸变雅变风之体;沉郁顿挫,形于日比日兴之中。”其后诗评家常用“沉郁顿挫”评论杜诗,不绝于耳。

关于“沉郁顿挫”所指的是什么,看法很多。通行的说法是用清人吴瞻泰《杜诗提要》的解释:“沉郁者,意也;顿挫者,法也。”沉郁是指其作品思想内容的博大精深,题材的严肃,感情的深沉、深挚;顿挫是指其表现手法的沉着蕴藉,出语谋篇的曲折,变化的多端,转换穿插的波澜壮阔以及韵律变化等。但是从杜甫提出“沉郁顿挫”后,很长时间并没有进入评杜的视域,清代人喜欢以此评杜诗,但从上下文看,理解确实不同,可以肯定地说没有分得很清楚,至少没有今天“沉郁”指内容、“顿挫”指形式的区分。正如严羽用“沉郁”对“飘逸”,包括了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那么,“顿挫”也是包括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正因为杜甫的诗歌风格是多样化的,“沉郁顿挫”并不能概括杜甫所有的创作。

选自《文艺争鸣》,有删改

1.下列关于“沉郁顿挫”的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杜甫在《进雕赋表》中,拿扬雄、枚皋与自己比较,首次明确了“沉郁顿挫”就是自己诗歌的风格。

B.南宋的严羽认为,杜甫的“沉郁”在具体含义上,如同李白的“飘逸”,不是单单指诗歌的内容问题。

C.一般认为,“沉郁”主要就作品内容、题材、感情进行评价,“顿挫”主要指出语谋篇、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特点。

D.作者认为,“沉郁顿挫”并不能概括杜甫的所有创作,杜甫的诗歌风格是多样化的。

2.下列关于杜甫诗歌主导风格“沉郁顿挫”的演变过程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沉郁顿挫”一词被杜甫提出后就无人关注,直到清代才进入杜诗的 评论领域。

B.“沉郁顿挫”一词自被屠隆明确提出作为评论杜诗的诗学术语后,便被诗评家大规模使用。

C.清代的贺裳应是把“沉郁”“顿挫”结合起来评论杜甫诗歌的第一人。

D.清代的仇兆鳌汲取屠隆的文艺理论,继续将“沉郁顿挫”作为评论杜诗的诗学术语。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时至今日,“沉郁”与“顿挫”也没有分得很清楚,但并不影响“沉郁顿挫”成为杜甫诗歌的主导风格。

B.王安石在使用“豪放飘逸”评价李白诗风格的同时,借用与之相对应的“沉郁顿挫”来评价杜甫的诗风。

C.清代的几位诗词评论家喜欢以“沉郁顿挫”评杜甫诗,但最终也没能把“沉郁顿挫”的具体内容界定到位。

D因为评论者所处的时代不同以及评论时的视角各异,所以作家的创作风格具有不稳定性与多样性。

 

1.A 2.C 3.C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A项,“首次明确了‘沉郁顿挫’就是自己诗歌的风格”的表述不正确,根据文本第一段可知,引文只是强调,在“沉郁顿挫”上,“扬雄、枚皋之流”差不多比得上自己。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如本题,引文只是强调,在“沉郁顿挫”上,“扬雄、枚皋之流”差不多比得上自己。因此A项“首次明确了‘沉郁顿挫’就是自己诗歌的风格”的表述不正确。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项,“无人关注”不恰当,因为南宋的严羽曾经在《沧浪诗话》中使用过部分词语。B项,“明确提出”的说法没有依据,原文只是说“将‘沉郁顿挫’作为评论杜诗的诗学术语的,似乎是屠隆”;另外,“大规模使用”的表述也不准确,文章第二段最后一句说:“其后诗评家常用‘沉郁顿挫’评论杜诗,不绝于耳”这里的“其”代指“仇兆鳌”,而非“屠隆”。D项,“汲取屠隆的文艺理论”的说法属于无中生有。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设置选项误导、迷惑。语言是信息的载体,高考对处理信息能力的考查都要落到语言上,因此高考题设置选项,往往具有误导、迷惑性,进行多种干扰。善于识破选项陷阱,无疑是提高答题准确率的关键。常见的干扰点有: (1)混淆范围。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常夸大事物的范围、作用、程度,或者故意夸大事物实有的能力、功能和效用,或者任意扩大概念外延等。 (2)误划类别。命题者设计选项时,把同类的拆开,或把不同类的归在一起。 (3)因果颠倒。命题者设计选项时,一是把“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的关系;二是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关系。 (4)主次颠倒。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将“主要”的一面和“次要”的一面倒置。 (5)是非颠倒。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将阅读材料中肯定了的事物加以否定,或者将否定的事物加以肯定。 (6)以偏概全。把其中一方面或一部分所具有的某些特点说成是所有同类事物所具有的特点。 (7)张冠李戴。把甲的发明说成是乙的发明,或者把甲的特点说成是乙的特点。 (8)无中生有。命题者设计选项时,故意设置原文中没有的信息。 (9)答非所问。命题者设计选项时,选项与题干毫不相干,答与问游离,完全没有内在的联系。 (10)偷换概念。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将选项中的词语同原文中的词语非等值概念交换,或选项在表述原文意思时漏掉了原文中的一些重要词语,或把原文对中心语的陈述,换成对修饰语的陈述,或有意扩大或缩小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⑾断章取义。命题者设计选项时,不是从全文主旨去理解内容,而是背离主旨,抽取只言片语,组合成貌似正确的选项来误导人。 ⑿已然与未然。命题者设计选项时,故意把“尚未发生的事情”转述为“既成事实”。 ⒀偶然、可然与必然。命题者设计选项时,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说成“既成事实”。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项,“时至今日,‘沉郁’与‘顿挫’也没有分得很清楚”的说法不准确,原文的最后一段说:“清代人喜欢以此评杜诗,但从上下文看,理解确实不同,可以肯定地说没有分得很清楚,至少没有今天‘沉郁’指内容、‘顿挫’,指形式的区分” “可以肯定地说没有分得很清楚”的前提是“清代人”,而非选项中的“时至今日”,断章取义。B项,说王安石借用“沉郁顿挫”来评价杜甫的诗风的说法不正确,原文只是说“王安石讲李白诗风格的‘豪放飘逸’”,他并没有评价杜甫。D项,强加因果,前后句之间不能构成因果关系。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如本题A项,“时至今日,‘沉郁’与‘顿挫’也没有分得很清楚”的说法不准确,原文 “可以肯定地说没有分得很清楚”的前提是“清代人”,而非选项中的“时至今日”,犯了断章取义之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识时务者为俊杰”是人们时常提到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唯一的目的是办成该办的事情 ②作为权谋大师,鬼谷子将这一思想的精华阐释得淋漓尽致 ③很明显,“识 时务者”的一个最为重要的素质就是灵活善变 ④并且采取相应的对策 ⑤鬼谷子认为,世上没有永远显贵的事物,也没有永恒的榜样 ⑥所谓的“时务”就是当前的局势,“识时务”即能够充分了解当前的各种情况

A.③①④⑤②⑥    B.⑥④③②⑤①

C.③①⑥④⑤②    D.⑥③⑤②①④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李克强表示,中国政府一向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为原则发展对日关系,继续克服政治障碍,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

B.近年来,生态保护意识渐入人心,所以当社会经济发展与林地保护管理发生冲突时,一些地方在权衡之后往往会选择前者。

C.市旅游局要求各风景区进一步加强对景区厕所、停车场的建设和管理,整治和引导不文明旅游的各种顽疾和陋习,有效提升景区的服务水平。

D.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许,一场81级强震重创尼泊尔,也严重波及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的10余个边境县。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一个很____①____的机会,在内蒙古的一个农村插队的付晓晓发现了周边古代遗址上散落的瓷器碎片。他结合学习历史、去多地古代窑址____②____的方式,最终____③____这些瓷片为宋元时期定窑、钧窑、龙泉窑等生产的古代瓷片。

付晓晓感叹,宋代是一个充满自信和创造力的年代,宋瓷以温婉含蓄的釉色、风姿绰约的造型、美轮美奂的装饰艺术在市场上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外藏家追捧。

“五大名窑之一的钧瓷以釉色____④____,徇烂奇妙,色彩三分人力,七分天成,绝非世间丹青妙手力所能及, 其色在瓷画中可做天空、海洋;定窑瓷色白质薄,土色如玉,色泽淡雅,文饰秀美,在瓷画中用来做花瓣和衬景;龙泉窑其瓷片在瓷画中用作绿色的青山、草原,仿佛巧夺天工的人造美玉。”付晓晓如数家珍地对各类瓷器的妙处侃侃而谈。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画线词语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内蒙古měng 散落sàn 釉色yòu 风姿绰约

B.内蒙古méng  散落sàn  釉色yǒu  巧夺天工

C.内蒙古měng  散落sǎn  釉色yòu  文饰秀美

D.内蒙古méng  散落sǎn  釉色yǒu  徇烂奇妙

2.文中①②③④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偶尔 考查 断定 致胜

B.偶然 考察 鉴定 制胜

C.偶尔 考察 断定 制胜

D.偶然 考查 鉴定 致胜

3.文中加方框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美轮美奂    B.力所能及

C.如数家珍    D.侃侃而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起“送失物要车费”被称敲诈的事件,在网上引发了热议。当事人之一是四川绵竹一位的哥付世贵。8月27日那天,他拉了一个乘客,对方将一个包遗落在车上。他为了还包先后出了3趟车,因此要求对方按出车里程合计付费120元,经过争吵,最终对方付了65元拿回了自己的包。该乘客把这事以《出租车司机敲诈乘客!行为太恶劣!》为题发到微信上,事件很快在网络上发酵,网友人

肉出“黑心司机”的姓名住址,一时间付世贵遭到很多人的谩骂攻击。也有人认为的哥很冤枉,觉得他的行为算不上是敲诈。还有人认为的哥送还失物是做好事,但收车费就变了味。

对于以上事情(包括网上争论),你怎么看?请给付世贵、乘客或持某种态度的网友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结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惠民”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高中高三语文学科复习计划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