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等一个人 王 溱 你知道那条著名的高速公路吧?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等一个人

你知道那条著名的高速公路吧?像条大蛇蜿蜒爬过好几个村庄。

其中一个入口就在我们村——拐进一条被杂草占领的小道,绕过一个池塘,穿过被大蛇吞掉一半的玉米地,喏,入口就在那高高的芦苇后面。

你不能怪它们挡道,是这条大蛇入侵了它们的领地,自然要铆足了劲,能遮的遮,能挡的挡。

如果你刚好在这附近找不着路,来找我吧,我天天都骑着摩托车在那路口等你。真的,我的职业就是带路。

你别找别人,我是最专业的,人称“路王”。这方圆几公里内,哪条路走多少米就有个坑,哪条路走完会满脚泥,都在我的视力地图里记着呢。你看,我连“带路”二字,都是用墨水端端正正写在木板上的,不像其他人,弄点油漆歪歪扭扭涂在纸箱皮上。

这生意还不赖,城市是贪吃蛇,这里吞那里并的,很多人都找不到路了。

你问我年纪轻轻怎么甘做这个?

行行出状元嘛!好吧,我说实话,其实——我在等一个人。

等谁?

还真不好说,总之,是个有钱人吧。

这天,路口来了个“番客【注】”,看装扮是东南亚一带的富商,他精明的小眼睛在我们几个身上轧过一轮之后,果断走向我。

有眼光!我把摩托车踩得轰轰响,以此宣告我的胜利。我很想接他的生意,这小眼睛番客看着就面善,更重要的是,他打量我们的时候,手里还扬着好大一沓钱。

“我想去层金村。”富商说。

我乐了,“太巧了啊,我就是层金村的人咧。你想去层金村哪里?”

他摊开一张纸,碧绿的田野就蹦了出来,一只小羊羔正在田里偷吃穗子。正中央赫然是一个简陋的小瓦房,还有一朵形状独特的云飘在瓦房上方。

到这儿,他说。

我为难了,没有地址,只有这幅画,怎么找?

况且,那应该是很久以前的画了吧,那时候,层金村还真是一个村,那时候,我还是个光着腚到处逮蛐蛐的娃,那时候,确确实实还有田野。后来,层金村就只剩个洋葱芯了,也不知道被城市剥去的那一层层,是否真是金。

幸好我这“路王”的称号不是吹的,愣是从那块田的形状找到了线索。层金村的田大多是长条形的,只有一块是三角形的,小时候我经常躲在角旮旯里边斗蛐蛐,印象深刻。

可是富商来迟了,现在那里已经没有田,竖着的,是一根大烟囱,没有白白的云,只有黑黑的烟。

反复确认位置没错之后,富商叹了口气,那曾经是我的家呢。忽然,他做了个决定——把这大烟囱买下来。

工厂的负责人当然不依,没了烟囱怎么生产?

富商生气了,干脆把整个工厂买了下来,反正他有钱。

我心里暗暗高兴,这讨厌的工厂,终于要关门啦。就是它,害得我们这边的池塘都没有鱼呢。小时候我一头扎进湖里,总有鱼惊恐地躲着我;后来我一头扎进湖里,却惊恐地躲着垃圾;现在我没机会一头扎进湖里了,那个湖早被填了,上面立起了一排排厂房。

有钱就是好办事,烟囱推倒了,小瓦房建起来了,就跟画上的一样。

农田也好办,刨刨土,插上秧苗,几天就绿油油。村里有的是干农活的好手,没了田地以后个个都手痒着呢。

富商说,还得有一只羊。

村里“小绵羊”摩托不少,真正的羊可就难办了,我挨家挨户找,所幸一个老人家家里还幸存一只。我花了五块钱,让老人把羊抱到田里吃穗子,可羊执拗地不肯吃,也难怪,穗都还没长好。老人家恼了,狠狠拍了羊一下,羊猛地一跳撞倒了老人,它嗷地叫了一声,羊咩咩咩闹起来,远处的山传来回音,嗷——咩咩咩——,嗷——咩咩咩——

富商点点头,说,这田终于活了。

可是富商还不满意,天空太灰了,他说。我安慰他,总会有变蓝的一天吧?

可是等了一天又一天,天还是不肯换颜色。

他执拗地说,反正,我就是要找回我的家,跟照片上一模一样的。

我灵机一动,找人做了好大好大的一块背景板,涂成蓝色的,竖立在房子后面。

富商说,还有云呢!

我又叮嘱画上云,可那朵云的形状很特别,工人怎么画都画不像。我叹道,那样子的云,怕是再也找不着了。幸好富商并不计较,他给了我很大很大一笔钱,算是酬劳。

你觉得这个故事很荒谬?

好吧,我承认这是我编的,压根就没什么东南亚的富商。这一切不过是我的虚构,哦,或者说愿望。但有件事是真的,我还在路口干着带路的行当。我在等,那个人迟早会来的

【注】〔番客〕南方沿海一带方言,指侨居外国的华侨或华人。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开头把高速公路比作大蛇,一种莫名的恐惧感已经悄然来袭,而大蛇与芦苇的交锋,为下文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

B.“我”作为“路王”,在木板上用墨水端端正正地写着“带路”二字,这表明“我”工作态度端正,做什么事都是一板一眼的。

C.小说中写到富商来迟了,往日的田园风光已被大烟囱冒着黑烟的景象所取代,深化了作者关于生态问题的思考及寻觅精神家园的主题。

D.关于富商在“我”的帮助下恢复家园的描写生动而富有情趣,传达了“我”的快意感觉,强化了小说所表达的家园被毁的悲凉感。

E.综合全文来看,富商的“执拗”,说明他有钱且任性,一方面对找回原来的家固执己见,另一方面对复原天然环境坚信不疑。

(2)小说以“等一个人”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小说用“你觉得这个故事很荒谬?”来提醒读者,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试作简要分析。

(4)“我在等,那个人迟早会来的”这句话,既是理解“我”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1)答A给3分,答C给2分,答B给1分;答D.E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 (2)①等一个人作为一项职业,暗含着“我”的生活状态。②等一个人隐含着“我”与那个人的特殊关系。③等一个人意味着心中存在着一种念想。④等一个人作为一种行为,蕴含着“我”的期盼,也包含着“我”的无奈。(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3)①用对话的方式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强调故事写得虽荒谬,却是赤裸裸的现实问题。③与下文“这是我编的”呼应,引发读者深入思考。(每点2分) (4)“我”的层面:①用这句话来回应读者的疑虑,由此能感受到“我”的真诚和执着的性格特点。②东南亚富商的故事是虚构的,但“我”在路口带路的事是真的,由此能体会到“我”心中的愿景。(每点2分)小说主旨层面:①“迟早会来”流露的是一种希望,希望社会觉醒、民众自觉。②随着城市盲目扩展,土地流失、环境破坏的社会问题日益严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们参与到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空间和环境资源的行列中。(每点2分)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解答此题,可从小说人物形象、文章结构、小说主题等角度分析作答。B.“我”对工作招牌书写端正,表明做事一板一眼,而说“工作态度端正”就有些言过其实。D.“强化了小说所表达的家园被毁的悲凉感”分析有误,文中传达出的应该是一种快意,而绝无“悲凉感”。E.“对复原天然环境坚信不疑”分析有误,从原文看,富商有“固执”的一面,但没有“坚信不疑”的一面。 【考点定位】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首先应根据小说的三要素把握小说的故事梗概,比如有哪些人物,主人公是谁;主要情节是什么,写了谁干什么事,体现了人物什么特点,表现了什么主旨;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中,使用了哪些方式,是正面还是侧面,选项中如有误涉及这些方面,就应该到文中找一找,看是否有这种描写方式,以及对这些描写方式的分析是否有问题;有无环境描写,这些环境描写又什么作用。文学类文本阅读5选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对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情感、人物的形态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BE两项对人物形象分析有误,D项,对文本主旨的分析有偏差。 (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小说以‘等一个人’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是考查小说标题的寓意。从文中来看,“等一个人”表面是指“我”所做的职业,为人带路;“等”又不仅仅是“我”的职业,寓含着“我”的期盼,心中存着的念想,还有“我”的无奈。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标题类题目要关注四个方面:①标题本身内容,艺术特点。②标题与文本的联系:情节、人物、主旨、环境。③对于标题意蕴(含义),特别要关注表层义(字典义或常用义)、深层义(语境义)、指代义、双关义、象征意义、比喻义。比如本题中,“等一个人”可以先从表面意入手,即文本中“我”的职业,然后再从行为入手分析,分析其中蕴涵的情感态度。 (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小说用‘你觉得这个故事很荒谬?’来提醒读者,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试作简要分析”。这是考查句段的作用。一般从从容和结构上回答。“你觉得这个故事很荒谬?”,这是一个问句,从手法技巧上来看,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你”第二人称以及对话的方式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从内容上来看,说明前面所写的故事虽然看似很荒谬,但是却是很现实的问题;从结构上来看,这与下面的“好吧,我承认这是我编的,压根就没什么东南亚的富商。这一切不过是我的虚构”呼应。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小说的情节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内容上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为表现主题服务,为情节发展服务;二是结构上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呼应标题、设臵悬念、照应文段、为后面情节作铺垫、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等等。比如本题中,“你觉得这个故事很荒谬?”就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分析其作用。 (4)试题分析:题干中问的是“‘我在等,那个人迟早会来的’这句话,既是理解‘我’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我在等,那个人迟早会来的”,从题干来看,先从理解人物形象的角度分析,这是人物的行为,主要为体现人物的性格、心理、情感等,“等”“迟早”表明“我”执着的性格特点,同时也表达了“我”内心的愿望。从主旨来看,“迟早会来”,这是一种希望,希望社会能认识到土地流失、环境破坏等问题日益严重,希望更多的人能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理解语句的含意时,首先要能把握整篇小说的情节结构和作者的思想脉络,然后把将要理解的句子归到适当的类别中。1.情感复杂、矛盾、变化较多的句子。应该多加揣摩人物的情感,要注意小说中人物的情感往往通过动作、神态、语言、环境描写含蓄地传达出来。2.表达作者情感态度的中心句、主旨句。注意和小说的主题相联系,要扣住小说的主题来回答。3.体现文章行文脉络的总起句、过渡句和总结句。梳理小说的思路,根据语句所在的位置加以回答即可。4.含蓄蕴藉、意味深长的修辞句、象征句。应作多方面的考虑,既要联系其表层含意即字面意义,也要联系其深层含意即在一定的语境中的临时意义。这些句子不仅有比喻义、象征义,有时还有在抽象层面的含意,如在精神层面、文化层面以及情感层面的含意等,要尽可能地分析清楚。答题步骤:把握基本含意,吃透深层意义,联系内容和主旨,指出语句在文本架构、人物塑造、情感表达、主题呈现等方面的作用。本题中,题干已经指出答题的方向——既是理解“我”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这就提示学生应从人物形象和主旨的角度分析这句话的含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使至塞上》中王维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雄奇壮美的塞外风光,其中               ”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2)《赤壁赋》写作者与友人于扁舟举杯共饮的句子是                             

(3)《饮酒》诗人对永葆清高,正直的情操的原因的解释的句子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明词,完成后面各题。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注】①〔杨慎(1488—1559)〕明代中叶文学家,一生命运蹭蹬,老年境况凄凉。 ②〔渚〕水中小块陆地。

1.本词开篇两句起笔不凡,请联系全词的思想内容赏析其妙处。(5分)

2.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相比,本词在艺术手法和思想感情上有何异同?(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淑,字阳源,少有风气,年数岁,伯父湛谓人曰:“此非凡儿。”至十余岁,为姑夫王弘所赏,博涉多通,不为章句学。文采遒艳,从横有才辩。彭城王义康命为司徒祭酒。义康不好文学,虽外相礼接,意好甚疏。从母兄刘湛欲其附己,而淑不为改意,由是大相乖失。元嘉二十六年,累迁尚书吏部郎。其秋大举北侵,从容曰:“今当席卷赵、魏,检玉岱宗,愿上《封禅书》一篇。”文帝曰:“盛德之事,我何足以当之。”出为始兴王浚征北长史、南东海太守。淑始到府,浚引见谓曰:“不意舅遂垂屈佐?”淑答曰:“朝廷遣下官,本以光公府望也。”还为御史中丞。淑喜夸,每为时人所嘲。始兴王浚尝送钱三万饷淑,一宿复遣人追取,谓为使人谬误,欲以戏淑。淑与浚书曰:“闻之前志曰,‘七年之中,一与一夺,义士犹或非之’,况密迩旬次,何其裒益之亟也!窃恐二三诸侯,有以观大国之政。”迁太子左卫率。劭将为逆,其夜淑在直,呼淑及萧斌等,流涕告以“明旦当行大事,望相与戮力”。淑、斌并曰:“自古无此,愿加善思。”劭怒,斌惧曰:“谨奉令。”淑叱之曰:“卿便谓殿下真有是邪?殿下幼时尝患风,或是疾动耳。”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劭左右引淑衣曰:“此是何事,而可言罢。”劭因起,赐淑等裤褶,又就主衣取锦,裁三尺为一段,又中裂之,分斌与淑及左右,使以缚裤褶。淑出还省,绕床至四更乃寝劭将出已与萧斌同载呼淑甚急淑眠终不起劭停车奉化门催之相续徐起至车后劭使登车辞不上劭命左右杀之于奉化门外槐树下。劭即位,追赠太常。孝武即位,赠侍中、太尉,谥曰忠宪公。

(节选自《南史·袁淑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绕床至四更乃寝/劭将出/已与萧斌同载/呼淑甚急/淑眠终不起/劭停车奉化门/催之相续/徐起至车后/劭使登车/辞不上/

B.绕床至四更/乃寝劭/将出已与萧斌/同载呼淑甚急/淑眠终不起/劭停车奉化门/催之相续/徐起至车后/劭使登车/辞不上/

C.绕床至四更乃寝/劭将出/已与萧斌同载/呼淑甚急/淑眠终不起/劭停车/奉化门催之/相续徐起至车后/劭使登车/辞不上/

D.绕床至四更/乃寝劭/将出已与萧斌/同载呼淑甚急/淑眠终不起/劭停车/奉化门催之/相续徐起至车后/劭使登车/辞不上/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章句是“离章辨句”的省称,指分析古书章节句读,古人用章句讲经,大都支离烦琐。

B.司徒祭酒是古代学官名,为国子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与现在国立大学的校长相当。

C.封禅是指封泰山、禅梁父的祭祀天地活动,而《封禅书》指记述皇上祭祀等礼制。

D.“褶”是一种骑服,北方民族善于骑射,故多上穿褶,下着裤,合称为“裤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袁淑少时风度翩翩,涉猎广博,通晓文学,词采遒劲华丽,议论纵横,富有辩才,深受他伯父袁湛和姑父王弘的喜爱与赏识。

B.袁淑深思熟虑,为宋文帝攻赵、魏献策,规劝文帝在泰山封禅,但文帝认为封禅是盛德的事情,自己没有足以担当大任的能力。

C.袁淑喜欢说大话,常被人捉弄。刘浚曾赠钱三万给袁淑,过后又追回,袁淑对这种戏弄很不满,还以此上纲上线,一时被人嘲笑。

D.袁淑坚守朝纲底线,正气凛然。在他担任太子左卫率的时候,刘劭要弑君篡位,他先是严正劝告,再是断然拒绝,最后至死不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母兄刘湛欲其附己,而淑不为改意,由是大相乖失。

(2)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一位新锐设计师受梵高名画《星空》的启发,设计出一条“夜光自行车道”,路面上镶嵌着成千上万颗发着蓝绿色微光的小石头,如同银河洒落人间,令人叫绝。设计师认为,技术不应是坚硬麻木的存在,而应“以一种更具交互性和诗意的方式强化我们的感受能力”。

的确,技术并不只具有实用价值,亦可以是审美价值的摇篮。中国的陶瓷闻名遐迩,丝绸远销世界,古代建筑令人陶醉,皆因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相得益彰。技术满足人的物质需要,艺术满足人的精神需要,技术与诗意融合,更能熏染出高品质的生活。当我们向科技的诗意一面投去更多关注,就不难发现,技术也可以充满温度和情怀,饱含灵性和魅力。

国内外一些城市,涌现出一种叫做“垂直森林”的新式建筑,层层种下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让绿植充满建筑空间。传统观念里,城市的钢筋水泥风格同绿色自然格格不入,“垂直森林”的建筑设计却成功地让人与自然超越空间局限融合在一起,为“诗意的栖居”创造了无限可能。在南方医科大学人体标本陈列馆,我国现代临床解剖学奠基人钟世镇院士创新标本制作方法,让各类人体铸型标本如珊瑚、水晶般精美,令参观者心情放松,不仅摆脱了对“解剖”的莫名恐惧,更对探索人体奥秘充满了兴趣。

科学同样要有美感,技术创新也能很诗意。如果把科技比作繁茂的大树,效率和性能是其树干,人文要素则近乎于树枝和树叶。没有树干,枝叶无所依存;剥掉树皮,去除叶子,树干不过是根木头。科技不能只有理性思维而缺少“诗性思维”,否则就难免枯燥无趣。以城市规划来说,许多城市的新城区道路宽度、公共广场都唯宽大是从,不仅不讲科学,实际上也诗意无存,既浪费也没有特色。

“技术的诗意”,其实不是铺陈、夸张、搞怪,而是“得天之道,其事若自然”。如同庖丁解牛,始终按照其结构特征用刀,在顺应自然求至善中尽显智慧和技艺。其中凝聚着“真”——尊重规律、以道驭术;凝聚着“善”——简约利物、惠而不费;凝聚着“美”——巧夺天工、出神入化。多些“技术的诗意”,实质正是遵守技术伦理,把创意和人文有机融合,用“人的尺度”统摄技术,给人更多便利感受和美的体验。

为什么有些技术成果缺乏良好用户体验?不是技术创新能力达不到,而是在贪多求快的浮躁心理驱使下主动放弃了对诗意的探求。这提醒我们,无论是规划设计还是科学研究都极具专业性,决策者有必要多咨询专业人士意见,防止“政绩冲动”和“商业驱使”误导决策。一切技术创新的目的都在于提升生活品质,理应多从人文领域寻求灵感启发和精神支柱,在实用和审美并重中释放智慧和技艺。

美是愉悦源泉,美也是巨大竞争力。科技之美,立足于“人的尺度”,内蕴着“技术为体、文化为魂”的规律。让科技的真、善、美可观可触可感,我们才能最大程度地兑现“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望。

(摘编自刘根生《技术也可以“诗意盎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受梵高名画《星空》的启发而设计出的“夜光自行车道”,路面镶嵌着成千上万颗发着蓝绿色微光的小石头,如同银河洒落人间,令人叫绝。

B.中国的陶瓷闻名遐迩,丝绸远销世界,古代建筑令人陶醉,因为它们既有使用价值,又有审美价值,且这两种价值交相映衬,相得益彰。

C.“垂直森林”的建筑设计与传统观念里的钢筋水泥风格格格不入,让人与自然超越空间局限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人的“诗意的栖居”。

D.“技术的诗意”,如同庖丁解牛那样在顺应自然求至善中尽显智慧和技艺,它并不是铺陈、夸张、搞怪,而是“得天之道,其事若自然”。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技术和艺术分别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技术与诗意融合,“以一种更具交互性和诗意的方式强化我们的感受能力”。

B.为了追求高品质的生活,钟世镇院士在标本制作方法上大胆创新,让各类人体铸型标本如珊瑚、水晶般精美,令参观者恐惧顿失,兴趣盎然。

C.“技术的诗意”凝聚着尊重规律、以道驭术的“真”,凝聚着简约利物、惠而不费的“善”,凝聚着巧夺天工、出神入化的“美”。

D.有些技术成果缺乏良好用户体验的原因并不是技术创新能力达不到,而是在贪多求快的浮躁心理驱使下主动放弃了对诗意的探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技术不应是坚硬麻木的存在,当我们向科技的诗意一面投去更多关注,就不难发现,技术也可以充满温度和情怀,饱含灵性和魅力。

B.科技不能只有理性思维,还应该有“诗性思维”,许多城市的新城区道路宽度、公共广场唯宽大是从,既浪费也没有特色。

C.一切技术创新理应遵守技术伦理,把创意和人文有机融合,多些“技术的诗意”,在实用和审美并重中释放智慧和技艺。

D.立足于“人的尺度”的科技之美,是愉悦源泉,也是巨大竞争力,这种美可观可触可感,会使“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望早日实现。

 

查看答案

作文:有人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你对这种说法怎么看?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