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大 厨 林美兰 大厨早先还不是大厨,因为喜欢,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林美兰

大厨早先还不是大厨,因为喜欢,进了烹饪职业学院。毕业后,应聘来这家还不算小的酒店做厨师。他个头不高,胖墩墩的,但人前一站,骨子里透着一种大将风度。小伙子肯学肯干,只几年工夫,就当上了大厨。

两年前的冬至,是最寒冷的一天,北风呜呜地叫着,落叶裹挟着雪花满天飞扬。就在这一天,老板突然跑路了!

大伙一早上班才知道。下午,大厅里聚集了许多债主。房东、供货商们七嘴八舌凑出了老板欠的债:房租、鱼虾钱、蔬菜钱外加水电煤气费,有100多万,还不算拖欠的两月工资。年轻貌美的服务员小桃气得哭:我们连回家的路费都没着落!小永也急得直顿脚:没路费,咋赶回家结婚呢?

小桃说:“报警吧,法律可是维护我们打工者的。”

小永说:“我给工商打个电话,让他们也想想办法。”

大家纷纷赞同。

不到10分钟,警察就到了。一会儿,工商的也来了。

小桃感觉气氛有异:哦,时常有金点子的大厨一声不吭,坐在角落里,似乎心事重重。

当大厨眉毛翘起时,刚才眯着的小眼睛星光点点:“嘿,天冷得像个笑话,但我们的日子别过得像废话!”话一出,逗得警察和讨债的都笑了。

大厨带人,盘点酒家的固定资产和材料库存。小本子记着:41台空调、桌椅板凳、厨房用具若干。他又打开几个冰柜,让仓管报数字,得知鱼肉、高级配料等,还有3万元左右。然后把目光放在厨师、墩头、跑堂、迎宾、打杂等人身上:“都是大活人不能等死。老板不在,我们为什么不可以自己开张?如果大家愿意,我就来做这个主了。”

“对!我们一个萝一个坑,干活的人都在。”大伙儿回应道。

“至少,我们要把回家的路费做出来嘛。”大厨微笑着说。

一呼百应。警察支持、工商支持。房东支持,供货商也支持,他们与大厨签了协议。

大伙都深知是在为谁拼搏,自然有令人惊喜的姿态。每天用鞭子甩亮黎明,赶着一辆破车,将太阳从东山拉向西山。大厨仍是个大厨,但似乎更像个乐团的指挥家,他汪洋恣肆地挥舞着手中的“指挥棒”,跟伙计们一起演奏着一部力与美的交响曲

一个月很快就过去了,大伙的路费也赚足了。小永要回家结婚,依依惜别说:“只要大伙儿还在,我还会回来的。”

送走小永,大厨回头微笑着对大家说:“干脆把老板欠我们的俩月工资也赚出来吧。”这声音似铜钟与翠竹合鸣的回响,一股暖意漾遍大伙的全身。窗外,雪花纷纷扬扬地落下来,飘到屋顶上。风一吹,飘飘洒洒,像一只只白蝴蝶翩翩起舞。

这段时间,要债的也经常来探听虚实。一天,大厨还处在剥洋葱的 懵懂中,房东过来,拍拍他的肩膀说:“年轻人,不错哟,把酒家经营起来吧,先还清债务再付房租。”小桃说:“懒人有睡不饱的觉,减不下的腰。只要不做懒人,我就相信你准行!”众人也齐声响应。大厨把毛巾往肩上一搭,唱个喏,俨然京剧《智取威虎山》里勇往直前的杨子荣,模样挺潇洒!

年后,讨债人仍不时来“光顾”,但眼光里流露出的更多是欣喜。回家结婚的小永不仅自己回来了,还带来了新婚的妻子。

“也是的,干活的人都在,我觉得酒店的前景还行。”每天,大厨挨桌去敬酒,骄傲地说。老食客一传十,十传百,都很好奇,也是觉得责无旁贷,相继来捧场,也都得到大厨的种种优待。

一年半后的一天,已做大堂经理的小桃莞尔,向大伙宣布:我们已还清了所有欠款,开始盈利了。

大厨还是大厨,但他收获了小桃的爱情。

两年的时间,似乎一眨眼就过去了。

春节又快到了,大雪纷飞。酒店的天井里铺满了雪,雪地里那树红梅傲雪绽放,火红得就像大伙儿的笑脸。酒店的发展急需招聘员工,不辞而别的老板竟回来了,着实叫大伙吃了一惊。大伙怒气冲冲围住老板,愤怒谴责他的不仁不义,只听见老板带着哭声说:让我当个跑堂吧。谁知,大厨把酒店账目点清,大手往外一挥,立马要走人,身后紧跟着女友小桃、小永和五十多名员工。老板慌忙挡道:“当年,没有你,我的酒家可能已经被风吹走,是你救起它。你不能走!”老板差点跪下了,大厨才仍当大厨。

至于后来,听说大厨新开了一家还不算小的火锅店,大伙儿也都跟着他干,生意很是红火呢。但那已是后来的事儿了。

(有改动)

1.下列对这篇小说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讲述了一个老板“跑路”,员工团结一心拯救酒店的故事,生动地塑造了以大厨为代表的普通劳动者群像。

B.得如老板“跑路”的消息,小永首先想到给工商打电话;新婚之后还把妻子带回来一起干,说明他是一个点子多、责任心强的人。

C.小说善于通过动作和语言来刻画人物。如小桃“气得哭”的动作表现了她的脆弱;“懒人有睡不完的觉,减不完的腰”的语言就表现了她的勤劳。

D.小说主要运用对比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如大厨与“跑路”的老板的对比,房东、供货商对大厨前后不同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E.小说的段落大都很短小,还有不少一句一段的形式。这样写使小说叙事节奏紧凑,便于叙事场景的切换,在多场景中刻画人物形象。

2.小说中的大厨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作者以“大厨自主创业成功”作为小说的结尾,这样写有怎样的用意?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1.AE 2.答案示例:①有责任感,有担当;当老板“跑路”,大家都感到无助的时候,他能够站出来,“做这个主”,带领大家一起挣路费、挣拖欠的工资,还老板欠下的债务,这些都说明他是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②自信自强;在困境中他敢于站出来,从他“老板不在,我们为什么不可以白己开张”“至少,我们要把路费做出来”“干脆把老板欠我们的工资也赚出来”等语言中都可以看得出来。③勤劳踏实 ;从他带领大家一起早出晚归地挣路费、挣工资、挣钱还老板欠下的债务一直到还请了债务;从他“做主”之后,没搞任何特殊,还和大家一起劳动,一直都做大厨这些事件都可以表现出他的勤劳踏实。④幽默风趣;从他“天冷得像个笑话,但我们的日子别过的像废话”这样的语言和他“把毛巾往肩上一搭,唱个诺”的动作都可以看出他的幽默风趣。⑤大气仁义,不贪财;面对不仁义的老板归来,他还清点账目,把酒店还给老板,准备白己离开;面对老板的苦劝,他还是留了下来仍然做大厨。这些事件都足见他是一个仁义之人。⑥谦和沉着;从他脸上时时都是微笑的表情,可以看出他的谦和;老板“跑路”留下巨债,拖欠工资,他没有慌张而能沉着应对,一步一步地带着大家走出困境。【评分细则】6点,每点1分,任答出4点即可。 3.①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从人物形象上看,大厨从一个毕业于职业技术学院的普通劳动者形象转变为了一个创业者形象。②使小说的结构更加完整。从艺术结构上看,这是小说在充分铺垫之后,故事发展的合理结局。③深化了小说的主题。从主题表现上,小说不仅是对人物优秀品质的赞颂,更是对大厨这样的普通劳动者创业精神的赞颂,具有更强的时代意义,创业不仅属于那些有着名校学历的人,像大厨这样普通劳动者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创业成功。④情感表达更加丰富。从情感表现上,在赞美大厨这一群普通劳动者优秀品质的同时,还表达了作者对他能创业成功的喜悦和欣慰之情。【评分细则】6分,每个要点2分,要求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意思基本相同即可,任答出3点即可。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五个选项主要考查了人物性格、小说主旨、写作线索、写作特点等,考点较全。B项中“说明他是一个点子多、责任心强的人”推断不能错误,主要是通过他的变化,来衬托饭店生意的红火,以及大厨的形象。C项中 “‘气得哭”的动作表现了她的脆弱”推断错误;D.“房东、供货商对大厨前后不同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述错误,这些人从一开始就是支持态度。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本题属于综合题。考查的范围包括:小说的内容、主旨、情节构思、人物形象以及形象塑造的方法。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①读全文;②抓标题;③辨文体;④找线索;⑤理层次。解答本题,考生要紧密结合文本,抓住文章中细节,判断选项对错。 2. 试题分析:题干问“小说中的大厨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一般按“XXX是一个XXX的人”的格式写。而分析人物形象主要是概括人物的性格和社会地位、身份。分析人物的方法大致可归纳为:通过描写分析人物性格,通过情节、环境补充人物性格,通过侧面烘托分析人物性格。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首先,要分析人物的典型性格。典型人物的典型性如何体现呢?这就需要注意人物的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共性是指典型人物所代表的那一类人的共同性格。其次,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我们需要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故事情节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第三,分析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矛盾冲突是构成情节的基础,是展示人物性格的手段.优秀的小说,总是充分地揭示社会生活本质的矛盾和斗争,在典型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般说来,矛盾冲突展开得越充分,人物性格也就越鲜明。第四,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第五,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探究形成人物命运和性格的社会原因)。第六,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第七,借助作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或联系小说主题分析)。 3. 试题分析:题干 “作者以‘大厨自主创业成功’作为小说的结尾,这样写有怎样的用意?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理解。”对于小说结尾的理解,在做题时一定要建立“情节——人物——环境——主旨”四级循环的答题模式,结尾的作用也要从四个方面来答题。作答此题,首先明确观点,然后从情节——人物——环境——主旨几点,联系文本内容分析即可。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在各地高考真题中,“结尾作用”是小说阅读的重要命题点之一。结尾类型:1.出乎意料型结尾作用2.戛然而止型结尾作用3.悲剧型结尾作用4.喜剧型结尾。作用 :1.突生波澜,震撼人心;照应前文,不突兀。2.留下空白给读者想象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3.深化主题;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令人回味。4.耐人寻味;给人以喜悦欣慰之感;反应美好愿望。答题是要注意结合文章内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千秋家国梦,百年翰墨韵

耿蕾

蒋思豫先生在百岁时写下诗句以为纪念:“少年贫笈弃家乡,煮鹤焚琴六月霜。唾面自干腰不折,尘颜含笑看洛桑”。他还写有“士气峥嵘焉可侮,骨头如鼓作铜声”等联句。其诗其辞,也是老人百年人生,风骨铮铮的生动写照。

1914年的春天,中国大地风起云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星火渐呈燎原之势。宜兴和桥,秀美的江南古镇。蒋思豫,就出生在这里。

蒋姓是宜兴的大姓,蒋思豫的祖辈显赫不凡。他的外祖父徐致靖,是赫赫有名的戊戌“维新元老”,官至二品礼部右侍郎,著名的“二王”书法家。他的远房堂舅便是徐悲鸿。蒋思豫的父亲也是饱读诗书、精于书法。蒋思豫从小便酷爱书法,读小学时临摹柳公权的书法习作便已名列学校第一。 

故园与家族给予的人文影响,让蒋思豫拥有了不凡的眼界和气度,赋予他一颗处变不惊的心。 

6岁那年,父亲病逝,家道中落,小学未毕业的蒋思豫只能辍学跟随大姐去常州生活。

转眼十余年过去,当年的稚童已长成清俊青年。18岁时,蒋思豫独自一人去上海谋生。他当过小报校对,学过铸字技术。1933年,蒋思豫迎来了他人生的最为重要的转折点——进入复旦大学求学。当时的年轻人都有着一腔爱国之心。1937年抗战爆发后,受过良好教育的蒋思豫加入了救国行列,先后在武汉、太原等抗战前线工作,还曾与周恩来、连战的父亲连震东在一个大院共事。 

抗战期间,蒋思豫还身兼《中国青年》编辑,并在《益世报》等担任记者和特约撰稿人,亲身经历了台儿庄战役和武汉保卫战。有一次,他与同事一起赴抗日前线采访,正遇日军进攻,一片枪林弹雨,同事只因稍微抬高了头,立刻被削去半个脑袋。还有一次在重庆工作时,遇到日军飞机空袭,因为来不及躲避,两位同事被炸身亡,他们倒下的地方与蒋思豫只相距数米。“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那时候,蒋思豫的心中便存有一个和平与宁静的梦,哪怕完成这个梦要耗费一生,他也在所不惜、追求不止。

当年在复旦学习期间,他非常景仰于右任先生的道德文章和书法成就,将于右任编著的《标准草书》随身带了近十年,临习不断,立志端正书品,传承右公书法心得。

思豫的品行、书艺得到于右任的认可,经于右任外甥周伯敏的推荐,他有幸成为于右任先生的入室弟子。1947年7月的一天,在南京于右任长子于望德府邸中,33岁的蒋思豫恭恭敬敬地向这位著名的“当代草圣”,磕头行拜师礼。于先生忙拉他起身说:“行个鞠躬礼就行啦!”就这样,蒋思豫得到右公的悉心指导,并渐渐形成了朴茂厚实、简洁凝练、运转持重又大气磅礴的草书风格。

1976年,蒋思豫回到夫人 的故乡——宁波镇海,过起了隐居的生活。在这近40年的时光里,蒋思豫将对书法的热爱发挥得淋漓尽致,与书法为伴的宁静岁月,让老人感到无比幸福。他经常对子女们说:“中国书画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巨大精神财富,延绵数千年的中国书法决不能在吾辈手上中断。”

蒋思豫一生研习“于体”,其草书直追于公笔韵。他还写下洋洋万言的《论于右任标准草书》一至三论,为“于体”书法传承作出了理论贡献。他的篆隶各体,也均有不俗功力:篆书质朴凝练、格调高古;隶书结字工稳、平实古雅。胸襟的开阔与心气的平和,在老人的书法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蒋老气度儒雅,言笑洒脱,又喜以诗言志,创作了不少反映晚年心声的诗歌:“六十年来多祸患,苦中有乐却亦难。九秩望颐老未死,晚向夕阳看落山”。念及故乡宜兴,他曾写下诗:“一别故乡八十年,家 园早碎址难辨。近邻亲友去何处?只有屺山屹巍然。”

蒋思豫在艺术上认真计较,但为人处世上却随遇而安、与世无争。在镇海区的一个老小区巷子里,一间二室一厅六十平方米的旧楼房,就是蒋思豫与夫人徐敏蕾的住所。家什是旧样子,墙面有些泛黄,门板十分轻薄,有一些房间仅用旧棉布当门帘。但眼前这两位老人的风采却让这间简陋狭小的屋子增添了活力与温馨。

蒋思豫的人生在沧桑百年中历经坎坷,始终陪伴老先生的是他最钟爱的笔墨。唯有这件最珍贵的东西,没有在千般风雨中丢失。可以说,书法是蒋思豫一生的主调。

【相关链接】

①在蒋老住宅的门楣上,刻有“窭隐”二字。“窭”是贫穷之意。蒋思豫笑呵呵地说:“我是一个被历史遗弃,或说是被淘汰了的‘闲云野鹤’,一生无所作为的糟老头。”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至尊至贱的世事体验,蒋思豫对人生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旷达洒脱。他说:“不开心是一天,开心也是一天。何不笑看烟霞,落得一身轻松呢。”

(王宣民《蒋思豫:百岁翰墨写春秋》)

②百岁,是一个无上的命令。这年龄包含着生命对于时间的尊严,包含着历史对于个体的温情,包含着专业对于社会的颜面,包含着大地对于生灵的褒奖。一位书法家能享百年之寿,而笔墨未停,又可展示中国书法艺术的健康个体。蒋思豫先生正是一个书法艺术的持久实践者。

(余 秋雨《蒋思豫百岁书法集序》)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蒋思豫能成为于右任先生的入室弟子,除了于右任外甥周伯敏的推荐外,更为重要的是他的品行、书艺得到先生的认可。

B.蒋思豫在艺术上认真计较,使得书法成就颇高,尤其是篆书,质朴凝练,格调高古,隶书结子工稳,平实古 雅,最为出色。

C.传记再现了蒋思豫先生百年的沧桑历程,他虽历经风雨,但始终没有丢弃钟爱的笔墨,是一个书法艺术的持久实践者。

D.本文语言明快流畅,并引用蒋思豫先生的诗歌,增加了文学色彩,使语言在质朴之余更添典雅。

2.文章结尾说“书法是蒋思豫一生的主调”,这一说法在文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概括。

3.蒋思豫先生有哪些人格魅力?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在古代文体学史上,唐宋时期是一个承先启后的时代。唐宋众体咸备,各种文体都获得充分的发展空间,文学文体方面,诗、文、词三足鼎立,新兴的小说、戏曲也崭露头角;公牍和应用文方面,与新创文体竞相发展,迎来了历史上实用性文体发展的高峰。唐宋文体批评层累式地多角度探究,并与当时的文体书写产生互动,让文体写作与批评相得益彰。一言以蔽之,唐宋时期是古今文体骈与散 、简与繁、文与质、雅与俗纠葛转关的枢纽。

唐宋文体学何以呈现出如此特征和面貌?郑骞《宋代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定位》说:“唐宋两朝,是中国过去文化的中坚部分……上古以至中古,文化的各方面都到唐宋作结束。就像一个大湖,上游的水,都注入这个湖;下游的水,也都是由这个湖流出去的。”唐宋文化既恢宏又复杂,既超卓又平易,既多元又开放,属于成功的贯通、通变型文化,其通变特色影响到方方面面,自然包含文体。

唐宋文化学术的集大成、综合性的特征,若用当时人的话,而且是最简洁的话来概括,则朱熹《答姜叔权》里的一句话甚为贴切:“举一而三反,闻一而知十,乃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拈出其中的“融会贯通”,不妨说是宋人概括唐宋文化的最佳注脚。文化的融通特征,对于 唐宋文学、文体的发展、演进,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和深刻的影响。唐宋文体在文化的大视野下,打上了浓厚的“共同体”烙印,表现为分化与综合、限制与超越、对流与融通的复杂多元格局。

唐宋文体学的贯通性,突出地表现在文体间的交流和互动上。古代文体的结构规则并非刻板不变,实具有灵活组装拆卸的机制,其间的结构和功能关系可紧可松,内在亦具有延展性和弹性张力,在一定条件下,其规则会发生位移改变。文体与文体之所以能发生关系,在于它们具有某种同质的因素,例如结构、形式、语言等。假设我们对甲文体和乙文体都很熟悉,但是甲乙的相参相融,却依然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化学反应”,会产生令人兴奋的新奇效果。熟悉与陌生,陈旧与新颖,固有与超越,就在文体间的贯通、参融、相资中实现了奇妙的转化。

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与贯通密切相关,唐宋开始大量使用“文备众体”一词。黄庭坚等宋人用“兼备众体”来赞美唐代大诗人杜甫,这是充分肯定老杜在诗体方面的集大成。更重要的是,宋人开始用类似词形容本朝文人。诸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朱熹等,都得到过类 似“文备众体”的称赞。这种情况在宋以前是没有的。可见唐宋文人的“兼备众体”,成为极为突出的现象。何以文备众体者愈来愈多?这其实是贯通的文化作用于文体的重要表现。

唐宋文人学识渊博,擅长多种文艺者不在少数。多面手、组合拳式的才能,让他们一通百通,有了贯通文艺的资本。高手可以游刃有余地出入各种文体,取长补短,互相交通。尤其当一种文体已发展极充分,内部的各种写作技巧、艺术手法差不多被穷尽时,或许只有“跨界”“贯通”,向其他文体寻求参酌,才有可能打破困局,实现新变。

(选编自谷曙光《解读古代文体的新维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宋时期,诗、文、词三种文学样式三足鼎立,小说、戏曲也开始兴起,公牍和应用文得到了发展,文体写作与批评相得益彰。

B.唐宋两朝是各种文体发展的高峰时期,也是古今文体骈与散、简与繁、文与质、雅与俗纠葛转关的枢纽。

C.郑骞在《宋代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定位》中把唐宋两朝比喻成一个大湖,把上古至中古文化比喻为流进大湖中的上游的水。

D.唐宋文化是成功的贯通、通变型文化,具有恢宏又复杂,超卓又平易,多元又开放等特点,它的通便特色影响着文体的发展。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者借宋朝朱熹《答姜叔权》一文里的一句话,简洁地概括出了唐宋文化的集大成、综合性的特征——“融会贯通”。

B.唐宋文体分化与综合、限制与超越、对流与融通的复杂多元格局的特点,是受具有融通特征的唐宋文化的作用和影响而形成的。

C.唐代只有“诗圣”杜甫称得上“文备众体”,而到宋朝,“文备众体”的文人就越来越多,这是宋朝贯通的文化作用于文体的结果。

D.古代文体的结构规则是灵活多变的,文体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是唐宋两朝文体学的贯通性特点的突出表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古代文体学史上,唐宋时期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代,各种文体都具备并且得到了充 分的发展,影响深远。

B.唐宋文化具有集大成、综合性的特征以及变通的特点,这不仅影响唐宋文体,还深刻影响唐宋文学的发展、演进。。

C.两种文体在结构、形式、语言等方面并不是完全不同的,在文体间的贯通、参融、相资中,两种文体就会互相转化。

D.写作高手不仅熟知多种文体的写法,而且还能将各种文体的写法贯通起来,得心应手地进行运用,并写出新意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孩子,遇见一只猫,他会跟猫交谈。头顶飞过一只乌,他会跟鸟交谈。在一丛花面前,他会跟花交谈。看书的时候,他会跟故事里的各种角色交谈。就算是屋子里什么也没有,他会跟自己交谈。后来,他长大了,他跟朋友交谈.跟同事交谈,跟客户交谈。然而,当他一个人的时候,当他面对一只猫、一只鸟、一丛花、一本书时,却变得沉默无语。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面是我国发行的“全民阅读”邮票中的主体图形,请写出主要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主要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个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如今人们的卫生条件好了,却更容易生病。除了环境的影响,还与我们的生活方式—— 刻意追求无菌环境有关。于是各种名目的杀菌剂轮番上阵,却发现“更安全”条件下的身体反而会被一个小小的感冒病毒击垮。我们不禁反问:    ?其实免疫系统也需要历练,需要一个锻炼后成长强大的过程。对人体免疫系统的“溺爱”,    ,甚至不堪一击。只有让身体适当“任性”,特别是接触些无害细菌,接受环境的适度刺激,    ,身体会更健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