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站在时代琴弦上的放歌者 “铁马秋风、战地黄花,楼...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站在时代琴弦上的放歌者

“铁马秋风、战地黄花,楼船夜雪,边关冷月,这是一个战士的风花雪月。唱红岩,唱蓝天,你一生都在唱,你的心一直和人民相连。是一滴水,你要把自己溶入大海;是一树梅,你要让自己开在悬崖。一个兵,一条路,一颗心,一面旗。”他,就是被评为2015年度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之一的著名文学家、词作家、剧作家阎肃。

1930年5月,阎肃生于河北保定。1950年,20岁的阎肃来到西南青年文工团,并于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成为一名文艺兵。从艺65年,他创作了1000多件作品,而且每个时代都有经典问世,是我国文艺界的一棵常青树。从一部荡气回肠的《江姐》开始,一发而不可收地创作《红灯照》《忆娘》等一部又一部的红色剧作;从一首传唱至今的《我爱祖国的蓝天》,到《军营男子汉》《长城长》《敢问路在何方》《雾里看花》等脍炙人口的歌曲,这些都成为留驻几代人心底的集体记忆。

“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应该经常反思自己的作品是不是走在时代前面,是不是符合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是他65年艺术生涯的真诚告白。“要让好歌成为时代前进的号角。”铁肩担道义,传播正能量,他扛起了一个艺术家的使命和责任。

1962年,国家刚刚经历3年困难时期,许多人困惑:新中国该往哪里去?共产党、社会主义好不好?阎肃受小说《红岩》启发,决定创作《江姐》,为我们的党提一提气,为人民鼓一鼓劲。伏案l8天,阎肃完成《江姐》初稿。拿回团里讨论,许多人感动得落泪。他又怀揣剧本,和编导人员几下四川,与江姐原型江竹筠烈士的20多名亲属和战友座谈,并多次采访小说《红岩》的作者,终于创作出经典之作《江姐》。《江姐》掀起了全国上下火热的“红梅旋风”。从1964年9月起,它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连演257场。几乎全国的剧团都在排《江姐》,仅在上海,就有6个剧团在同一时段同城演出。到今天,5次复排1000多场,创造了中国歌剧史上的奇迹。而它歌颂的“雪压不弯、风吹不倒,信念不变、矢志不移”的“红梅精神”,影响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

改革开放初期,人们感觉军装掉价了、军人贬值了,他用《军营男子汉》的响亮歌声告诉人们,天下最棒的男人是军人;长期和平环境下,人们的国防意识渐渐淡化,他创作的一首《长城长》,唤醒了多少赤子情怀;社会上有一阵子恶搞红歌、歪曲主旋律,他站出来坚决抵制,并在歌坛发起“大唱红歌、抵制恶搞”的倡议,还连续3年担任中国红歌会评委;面对海峡两岸的融冰之旅,他用《故乡是北京》《前门情思大碗茶》等京腔京韵的歌曲,呼唤着多少海外游子思念祖国母亲的心。

从革命年代走来,编过样板戏的阁肃对流行文化却毫不排斥,还可以说是个“时尚老头”。很多跟阎老接触过的人都知道,他爱听周杰伦的《菊花台》《青花瓷》《千里之外》,他还喜欢李宇春并自称“老玉米”,他创作的《雾里看花》《北京的桥》也充满了时尚元素。“《江南style》、《小苹果》……阎老对一切新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不仅跟随潮流,还去探究背后流行的原因。”空政文工团创作室的舒楠介绍,2008年,自己创作电视剧《十万人家》的主题曲时遇到瓶颈,阎肃建议他将歌写成“周杰伦式说唱音乐”,结果效果非常神奇,“阎老太超前了”。

“阁老是最能把握时代脉搏的一个作家。回顾他的作品,不论是立意,还是创作手法,都是紧跟着时代又具有引领效果的。”著名作曲家温中甲如此评价。

不仅如此,阎肃还始终以培育新人为己任,关怀爱护、积极推介年轻人,并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和教育青年演职人员。

“当我看到好的作品,就会有一种冲动,想把它推出去,让人们都知道它,都欣赏它。《常回家看看》就是这样被我推上春晚舞台的。”阎肃说,“那年,歌手陈红拿着这首歌找到我,当时我一看就觉得是首好歌,就推荐给总导演陈雨露。歌曲一经推出,反响强烈,感动了很多人。这样的事,几乎在我策划的每届春晚都会发生。”

“阎老常对我们年轻人说‘不要看你演了多少,而要看你留下了多少;不要看你留下了多少,而要看别人记住了多少。”’空政文工团演员、第五代江姐扮演者的王莉说,“阎老对我们小辈的关心体现在点点滴滴,他抽烟,但是从来没有在我眼前抽过一根烟,这是对声乐演员的保护”。

“当年我演唱的《变脸》也是阎老创作的歌词,他不厌其烦地改动歌词,使这首歌达到最好的艺术效果。这首歌后来获得了很多荣誉,也被全国很多的变脸演员所使用。后来,他跟我说:‘我们不要他们的版权费,这首歌是公益性的歌曲。’他那种博大胸怀也深深感染了我。”空政文工团副团长的歌唱家陈小涛回忆道。

作为一名德高望重的艺术家,阎肃平易近人,非常谦逊,从不要大牌,也不摆老艺术家架子。担任众多比赛和评奖活动的评委时,他是出了名的“只认作品不认人”,并且还告诫其他评委不要搞小圈子。耄耋之年,担任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文艺晚会的首席策划和首席顾问时,每次开策划会他都是第一个来,每次排练节目他总是最后一个走,13次节目审查他次次都是提前到场。

如今,一代艺术大师忠魂陨落。2016年2月12日凌晨三时,他平静地离开了尘世。“文坛泰斗满腹经纶巨笔生花花鲜秀中华,时代楷模一腔赤诚大德流芳芳馨沁人间。”34字的挽联诠释了他一生一片丹心、一腔热血、一身正气,一辈子为信仰而歌、为时代放歌、为强军高歌的炽热情怀。

(摘编自《光明晚报》)

相关链接:

①除了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外,阎肃在幕后也做出了很多贡献,他参与策划了《祖国颂》《回归颂》《长征颂》《复兴之路》等100多场影响深远的重大文艺活动,还先后为20多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青歌赛出谋划策,被公认为“智多星”、“点子王”。

(凤凰网《您走了,歌还在》)

②阎宇说,父亲没教过什么大道理,但一直在示范着一件事,那就是与人为善,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出门不管遇到什么人,阎肃总是主动先向对方微笑上身大声打招呼。

1.

A.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阎老都有代表性的作品问世,可谓我国文艺界的一棵常青树,他的所有作品都深受大家喜爱。

B.阎肃创作了许多至今传唱不衰的军旅歌曲,如《我爱祖国的蓝天》《军营男子汉》《长城长》《前门情思大碗茶》。

C.阎肃认为,艺术家应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作品要走在时代前面,符合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D.阎肃虽然是从革命年代走过来的,但是对一切新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对流行文化毫不排斥,有时还会在自己的作品中积极吸纳一些时尚元素。

E.阎肃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了工作中,对子女照顾和教育的时间较少,但他相信身教重于言教,儿子阎宇从他身上学到了要与人为善,尊重每一个人。

2.文章开头引用感动中国人物栏目组给阎肃的颁奖词有何作用?

3.从艺65年,阎肃在艺术领域做出了哪些贡献?请简要概括。

4.阎肃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极富人格魅力。这种人格魅力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1.DC(D项3分,C项2分,A项1分。 2.①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进而引出传主。②高度概括和评价了阎肃一生的主要成就和精神品质,使读者大体把握阎肃的形象。③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可信性。 3.①作品丰富。一生创作了1000多件作品,且每个时代都有经典之作。②作品富有时代精神,影响深远。无论是剧作还是歌曲,都紧跟时代又具有引领效果,影响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 ③始终以培育新人为己任。关怀爱护、积极推介年轻人,并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和教育青年演职人员。④在幕后也做出了很多贡献。他参与策划了100多场影响深远的重大文艺活动,还先后为20多届央视春晚、青歌赛出谋划策。 4.①富有使命感和责任感。②与时俱进,善于接受新事物。③真诚爱护、积极推介年轻人。④对待工作认真严谨。⑤胸怀博大,不计个人私利。⑥为人正直,坚持原则。⑦平易近人,与人为善。 【解析】 1. 试题分析:A项,“所有作品”不太准确,应该是“他创作的许多作品”;B项,《前门情思大碗茶》并非军旅歌曲;E项,“对子女照顾和教育的时间较少”在文中缺乏依据。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2】 试题分析:开头语段在文中的作用一般有:①点明主旨,领起下文。②设置悬念,吸引读者。③蓄势(张本、铺垫),引出下文的观点或具体某方面的内容。④为下文的叙事、说明或抒情奠定感情基础。这道题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做出回答。这段话从内容上概括了阎肃的成就和精神,在结构上引出了下文对阎肃事件的叙述,起到总领后文的作用。 考点:把握文章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3】 试题分析:概括阎肃在艺术领域的贡献,要结合文中的具体事例,从文艺创作的成就和影响、培养人才、担任评委或策划顾问等方面来进行分析。在回答的时候,要先进行概括,从事件中总结出在哪些方面做出了贡献,然后再用具体事例来证明,做到“概括+分析”,条理清晰。 考点: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4】 试题分析:题目要求回答阎肃的人格魅力,应该注意分析阎肃在艺术领域的贡献以及这些贡献与他做人方面的关系,要注意文中总结性的句子,注意作者的直接评价和他人对传主的评价。如“铁肩担道义,传播正能量,他扛起了一个艺术家的使命和责任”、“编过样板戏的阁肃对流行文化却毫不排斥,还可以说是个‘时尚老头’”、“阎老对我们小辈的关心体现在点点滴滴,他抽烟,但是从来没有在我眼前抽过一根烟,这是对声乐演员的保护”、“他那种博大胸怀也深深感染了我”、“阎肃平易近人,非常谦逊,从不要大牌,也不摆老艺术家架子”等句子,学生从这些内容里面提取概括信息,分条作答即可。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康熙字典

梁晓声

集市,即便在小镇,也还是热闹的。

少年面前的地上铺一张白纸,特白,闪着好纸的光芒。那是旧挂历的一页,是在集市上花一角钱买的——他自然舍不得花一角钱买,但馄饨铺的老板娘无论如何不肯白给他。

“都是去年的挂历了,你就扯给我一张,也不是什么损失。”

“不是什么损失?损失大了!你看那明星,结婚了,息影了。息影,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就是再也看不到她演的影视剧了!一册挂历上全是她一个人,有收藏价值的。扯一张给你,就不完整了。不完整了还有屁价值!”老板娘从挂历上扯下那一页时,表现得十分不情愿, 仿佛真吃了极大的亏。

午后三点多,集市的热闹像戏剧的高潮过去一般退去了。少年仍蹲在那页白纸旁。白纸正中,摆着一部纸页破损、颜色像陈谷子似的字典。1949 年后,全中国再没有任何一家出版社出版过那种字典。它已没了原先的封皮,后贴上去的封皮上写着“康熙字典”。笔迹工整又拘束,是少年写上去的。

他的左边,是卖肉的摊位,从上午到此刻,买肉的人络绎不绝,卖肉的汉子忙得不亦乐乎。右边,是卖油条的,生意也不错。农村人一年四季自家是炸不了几次的,跟着大人们赶集的小孩子,十之八九要央求大人给买了吃。城乡差别,至今仍明明白白地体现在细微处。而且,越是体现在细微处, 越使农村的少男少女们做梦都想成为城里人。

这少年也有那样的梦。

真的梦是无逻辑的,人生的梦却须循着某种规律。

少年凭着刻苦学习的一股韧劲考上县重点高中,那是他实现自己人生之梦的关键一步。拮据的家庭负担不起住校费用,为了圆梦,他想买辆旧自行车骑车上学,尽管每天要走几十里的路有些辛苦。可他靠卖废品才存下二十元,要拥有旧货店中那辆状况还算好的自行车,得先卖掉这部《康熙字典》。父亲病故了,母亲已去南方打工,他清楚妈妈挣钱的辛苦,不忍向妈妈要。并且他也清楚,妈妈正省吃俭用地攒钱,以备他将来考上大学的花费。

集市渐渐冷清,卖肉的和炸油条的,在他的巴望之下先后离去。他和那页旧挂历纸的存在,总算是比较显眼了。炸油条的摊位那儿,留下了几块烧过的炭,他捡起一块,在纸上写出一个大大的“卖”字,那是他上学以来写得最大的字。

天已傍晚。

终于有四个人围住了少年。其中一人三十六七岁,是隔街走过来的,左腿一瘸一拐,看上去较有文化,他对字典的兴趣挺大,拿在手中翻看良久,少年将希望寄托在他身上。

不料他说:“这字典其实没什么收藏价值,是1949年以前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学生字典而已,至今民间仍多的是。而且,显然做了手脚,把最后一页撕掉了,最后一页肯定印着出版年份什么的……”

“没做手脚!”

少年愤怒了。他确实撕掉了最后一页,但不是为了骗人,而是由于最后一页太破了……

少年的辩解已无济于事。他用半页挂历纸包起字典离开小镇时,天已黑下来。

“那孩子,过来,帮帮我!”

他听出是那个坏了他事的男人的声音。原来那人的左腿有半截是假肢。他因为躲一辆卡车而摔倒,假肢的关节处摔坏了,站都站不起来。他的处境无疑很危险,路那么窄,不被压到才怪呢!

少年尽管恨他,但还是站住了。

他是县重点中学的一位数学老师。开学后,任班主任的他手持点名册点名时,意外地看到那卖《康熙字典》的少年应声站在他面前,他愕然了……

下课后,老师将他引到无人处,表示感谢,问:“字典卖掉了吗? ”

学生摇头。

“我收回我的话,因为老师说的不对,那字典其实很有收藏价值……”

学生将目光望向别处,不言语。

“卖给我吧,我出两百元。 ”

“我不能和老师做交易! ” 学生说罢,转身跑了。

过了几天,老师旧话重提,学生还是说不能和老师做交易。

“老师都和你说过几次了,你都不给老师一点儿面子吗?你本来就是想卖的,不是吗?有收藏价值的东西应该由知道它价值的人来收藏,对不对? ”

最后一次,老师有些生气了。

于是,老师得到了《康熙字典》,学生得到了一辆自行车,新的。

三年弹指一挥间,少年考上了上海交大。临行,送给老师一张字条,上面写着:“老师,我明白您为什么非要买我那本《康熙字典》,也明白了某些东西的真正价值是什么。 ” 每每看到它,老师心里就漾起一股暖意。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买肉和油条的人络绎不绝,而少年的《康熙字典》却无人问津,这种鲜明的对比说明当地人的物

质生活虽已富足,但精神追求严重缺失。

B.少年撕去字典最后一页的行为被“老师”误会后,他很愤怒,为了维护自己的人格,他极力地向围观的人解释,想澄清事实。

C.小说强调少年用炭写下的“卖”字“是他上学以来写得最大的字”,意蕴丰富,表明少年要成为城里人,缩小城乡差距的决心巨大。

D.小说中关于赶集孩子和农村少男少女城市梦的描写,使少年的生活境遇和人生梦想超越了个例而成为一种典型,成为农村少年生活的一个缩影。

E.这篇小说以“康熙字典”为线索,运用插叙和倒叙的手法,描写了留守少年卖《康熙字典》的曲折经历,避免了平铺直叙,使行文曲折有致。

2.小说中的少年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

3.小说多处写到“白纸”“旧挂历纸”,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小说中的“老师”先说“这字典其实没什么收藏价值”,后来又高价收藏了《康熙字典》。小说这样写,有人认为很巧妙,有人认为不太好。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查看答案

请补写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1)鹰击长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________________,不仁;失其所与,不知;__________ 不武。(《烛之武退秦师》)

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_____________________(《荆轲刺秦王》)

又前为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灞上(1)秋居

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2)久,何年致此身(3)

】(1)灞(bà)上: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西安东,因地处灞陵高原而得名,为作者来京城后的寄居之所。 (2)郊扉:郊居。 (3)致此身:意即以此身为国君报效尽力。

1.这首诗中哪两个字最能抒发诗人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2.你认为这首诗的颈联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公讳尧臣,伯庸。天圣五年举进士第一,为将作监丞、通判湖州。召试,以著作佐郎直集贤院,知光州。岁大饥,群盗发民仓廪,吏法当死,公曰:“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乃请以减死论。其后遂以令,至今用之。郭皇后废,居瑶华宫,有疾,上颇哀怜之。方后废时,宦者阎文应有力,及后疾,文应又主监医。后且卒,议者疑文应有奸谋。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以天下之疑。事虽不行,然自文应用事,无敢指言者,后文应卒以恣横斥死。

元昊反,西边用兵,以公为陕西体量安抚使。公视四路山川险易,还言某路宜益兵若干,某路贼所不攻,某路宜急为备,至于诸将材能长短,尽识之,荐其可用者二十余人,后皆为名将。是时,边兵新败于好水,任福等战死。今韩丞相坐主帅失律,夺招讨副使,知秦州范文正公亦以移书元昊不先闻,夺招讨副使,知耀州。公因言此两人天下之选也,其忠义智勇,名动夷狄,不宜以小故置之,且任福由违节度以致败,尤不可深责主将。由是忤宰相意,并其他议,多不行。明年,贼入泾原,战定川,杀大将葛怀敏,乃公指言为备处,由是始以公言为可信,而前所格议,悉见施行。

初,宦者张永和方用事,请收民房钱十之三以佐国事。下三司,永和遣人以利动公,公执以为不可。

京师数为飞语,及上之左右,往往谗其短者。上一切不问,而公为之亦自若也。

公在政事,论议有所不同,必反复切劘,至于是而后止,不为独见。在上前,所陈天下利害甚多,至施行之,亦未尝自名。

公为人纯质,虽贵显不忘俭约。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有文集五十卷。将终,口授其弟纯臣遗奏,以宗庙至重、储嗣未立为忧。天子愍然,临其丧,辍视朝一日,赠左仆射,太常曰文安。

节选自欧阳修《王尧臣墓志铭》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后遂以                著:显著。

B天下之疑                释:消除。

C不行                    格:搁置。

D永和遣人以利动公          阴:暗中。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

C储嗣即储君,我国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尧臣军事才能杰出。西北边境因元昊作乱发生战争时,王尧臣通过实地考察,对兵力部署、要塞防卫等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B王尧臣在陕西体量安抚使任上,当现今的韩丞相因好水之战指挥失当致使任福等人战死而被贬官时,

敢于仗义执言。

C王尧臣居官任职期间,处理政务遇到意见不一致时,一定与大家反复讨论,直到取得共识为止,从

不固执己见。

D王尧臣一生历任多职,为国为民,临终仍挂念国事。皇帝亲自参加他的丧礼,并且停止朝政一天以

表达哀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乃请以减死论。

(2)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①李白、杜甫那样的伟大诗人的出现是有原因的。春秋时期的诗歌总集《诗经》尤其是《国风》和战国时期的楚国诗歌尤其是屈原的《离骚》开创了中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风格的诗歌传统的先河。后来曹操父子的大力提倡声韵调分析方法的引进南北朝诗人在声韵格律上的讲究和艺术经验的积累等都为李白、杜甫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准备了必要的条件。李白和杜甫都是站在前人搭好的台子上的诗歌巨人。

②李白、杜甫生活的时代由唐太宗奠定的文艺政策是无比宽松的。诗人们写什么、怎么写朝廷不加任何限制没有任何要求。讥讽皇家奢靡、批评朝政、批判制度、揭露社会黑暗、鞭挞官吏贪婪都不会惹祸上身。唐代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众多皇帝后妃王公将相加入作诗者的行列、诗歌是唐朝最重要的文艺娱乐样式等文化环境因素使得诗人能够成为当时社会耀眼的明星给予他们必要的成就感和荣誉感。成就感和荣誉感可以源源不断地转化为诗歌创作的动力。唐朝对外开放外国商人、文化人云集长安使得诗人们眼界开阔心胸广大;价值观念多元化审美理念国际化这些又使得诗人们的作品更加大气隽永传之久远。太平日久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空前富足“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这使得包括李白、杜甫在内的唐代诗人少年时代就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青年时代能到处游历接受自然山水之美的熏陶广交朋友增长见识切磋诗歌艺术丰富内心精神世界。

③个人方面杜甫学习诗歌的刻苦精神广为人知。有诗为证“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就是给许多人留下潇洒飘逸印象的李白在诗歌艺术上也是有远大志向、下过苦工夫的。从《古风其一》中可以略见一二“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

④当然原因远不止这些但是李白、杜甫只有两个。理论充其量只是产生李白、杜甫的可能性而不是产生李白、杜甫的必然性。

⑤当今中国有十几亿人口数量是唐朝全盛时期的二十余倍许多方面的条件例如交通、旅游远比唐朝要好但仍然未能出现像李白、杜甫那样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超一流成就与地位、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学家确实值得我们深入反思。

1.下列对于“李白、杜甫那样的伟大诗人”在唐代出现的客观条件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春秋战国时期的《诗经》与《离骚》以来历朝各代诗歌创作与理论的积累都为李白、杜甫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B唐代文艺政策非常宽松朝廷对诗人的创作没有任何要求和限制他们可以自由地表达思想批判现实而不必担心惹祸上身。

C诗赋既是唐代科举取士的依据又是重要的文艺娱乐样式诗人凭借写诗也可以成为耀眼的明星从而产生巨大的创作动力。

D个人的努力是不可或缺的杜甫学习诗歌的刻苦精神是广为人知的潇洒飘逸的李白在诗歌艺术上也有远大志向下过苦工夫。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李白、杜甫继承了中国诗歌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传统受到了魏晋南北朝诗歌的影响就取得了远高于前人的艺术成就。

B唐代的诗歌大气隽永传之久远这和唐朝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得益于诗人们眼界开阔价值观念多元化审美理念国际化。

C许多唐人的诗句反映出唐代社会太平日久、经济发展、生活富足的社会现实这些为诗歌的发展与诗人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D唐代诗人能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游历四方接受自然山水之美的熏陶能广交朋友增长见识切磋诗歌艺术丰富内心的精神世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杜甫的诗歌创作取得巨大的成就其中的原因可以从艺术积累、时代环境和个人努力等诸多方面来解释。

B李白、杜甫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综合的但这些原因充其量只是产生李白、杜甫的可能性而不是必然性。

C当今中国人口数量是唐朝全盛时期的二十余倍交通、旅游等条件远比唐朝时要好应该说具备了出现杰出诗人的物质条件。

D当今中国未能出现在文学史上有超一流成就与地位、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学家原因恐怕主要得从文学传统、政治环境等方面去寻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