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玻璃 贾平凹 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玻璃

贾平凹

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去了却没看到他。我决意再等一阵,踅进一家小茶馆里一边吃茶一边盯着电杆。旁边新盖了一家酒店,玻璃装嵌,还未完工,正有人用白粉写“注意玻璃”的字样。

吃过一壶茶后,我回到了家。妻子说王有福来电话了,反复解释他是病了,不能赴约,能否明日上午在德巴街后边的德比街再见,仍是路南第十个电杆下。第二天我赶到德比街,电杆下果然坐着一个老头,额头上包着一块纱布。我说你是王得贵的爹吗,他立即弯下腰,说:我叫王有福。

我把得贵捎的钱交给他,让给娘好好治病。他看四周没人,就解开裤带将钱装进裤衩上的兜里,说:“我请你去喝烧酒!”

我谢绝了。他转身往街的西头走去,又回过头来给我鞠了个躬。我问他家离这儿远吗,他说不远,就在德巴街紧南的胡同里。我说从这里过去不是更近吗?老头笑了一下,说:“我不走德巴街。”

他不去德巴街,我却要去,昨日那家茶馆不错。走过那家酒店,玻璃墙上却贴出了一张布告——

昨天因装修的玻璃上未作标志,致使一过路人误撞受伤。

敬请受伤者速来我店接受我们的歉意并领取赔偿费。

我被酒店此举感动,很快想到王有福是不是撞了玻璃受的伤呢,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既然肯赔偿,那就是他们理屈,何不去法院上告,趁机索赔更大一笔钱呢?我为我的聪明得意,第二天便给王有福打电话,约他下午到红星饭店边吃边谈。

红星饭店也是玻璃装修,我选择这家饭店,是要证实他是不是真的在酒店撞伤的。他见了我,肿胀的脸上泛了笑容,步履却小心翼翼,到了门口还用手摸,证实是门口了,一倾一倾地摇晃着小脑袋走进来。

“我没请你,你倒请我了!”他说。

“一顿饭算什么!”我给他倒了一杯酒,他赶忙说:“我不敢喝的,我有伤。”

“大伯,你是在德巴街酒店撞伤的吗?”

“你……那酒店怎么啦?”

“这么说,你真的在那儿撞的!”

“这……”

老头瓷在那里,似乎要抵赖,但脸色立即赤红,压低了声音说:“是在那儿撞的。”一下子人蔫了许多,可怜得像个做错事的孩子。

“这就好。”我说。

“我不是故意的。”老头急起来,“我那日感冒,头晕晕的,接到你的电话出来,经过那里,明明看着没有什么,走过去,咚,便撞上了。”

“你撞伤了,怎么就走了?”

“哗啦一声,我才知道是撞上玻璃了。三个姑娘出来扶我,血流了一脸,把她们倒吓坏了,要给我包扎伤口,我爬起来跑了,我赔不起那玻璃呀!”

“他们到处找你哩。”

“是吗?我已经几天没敢去德巴街了,他们是在街口认人吗?”

“他们贴了布告……”

老头哭丧下脸来,在腰里掏钱,问我一块玻璃多少钱。

我嘿嘿笑起来。

“不是你给他们赔,是他们要给你赔!”

“赔我?”

“是赔你。”我说,“但你不要接受他们的赔偿,他们能赔多少钱?上法院告他们,索赔的就不是几百元几千元了!”

老头愣在那里,一条线的眼里极力努出那黑珠来盯我,说:“你大伯是有私心,害怕赔偿才溜掉的,可我也经了一辈子世事,再也不受骗了!”

“没骗你,你去看布告嘛!”

“你不骗我,那酒店也骗我哩,我一去那不是投案自首了吗?”

“大伯,你听我说……”

老头从怀里掏出一卷软沓沓的钱来,放在桌上:“你要肯认我是大伯,那我求你把这些钱交给人家。不够的话,让得贵补齐。我不是有意的,真是看着什么也没有的,谁知道就有玻璃。你能答应我,这事不要再给外人说,你答应吗?”

“答应。”

老头眼泪花花的,给我又鞠了下躬,扭身离开了饭桌。

我怎么叫他,他也不回头。

他走到玻璃墙边,看着玻璃上有个门,伸手摸了摸,没有玻璃,走了出去。

我坐在那里喝完了一壶酒,一口菜也没吃,从饭馆出来往德巴街去。趁无人理会,我揭下了那张布告:布告继续贴着,只能使他活得不安生。顺街往东走,照相馆的橱窗下又是一堆碎玻璃,经理在大声骂:谁撞的,眼睛瞎了吗?!

我走出了狭窄的德巴街。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是对地下斗争题材影视作品的模仿,为后文悬念丛生的情节作出铺垫。

B.发现王有福正是受伤的路人后,“我”劝他到法院上告酒店,寻求更多赔偿,因为“我”不仅热心帮助朋友,也有打官司的经验。

C.王有福不情愿承认自己误撞酒店玻璃受伤,主要是因为妻子有病,家庭生活很困难,害怕酒店追究责任,让他赔偿损失。

D.“我”经过照相馆时,见经理面对碎玻璃大骂,这一细节暗示此地这类纠纷不少,王有福担心的“投案自首”之事是经常发生的。

E.玻璃墙伤人事件的背后,交织着伦理观念、法治观念、诚信意识等不同理念的矛盾、困惑与冲突,是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

2.“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的王有福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4.是否状告酒店,“我”与王有福的态度不同。你更认同谁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

 

1.EC(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D给1分,答A.B不得分。注意回答三项或者三项以上不给分。) 2.①讲述故事:小说故事是由“我”叙述出来的,真实可信。②推动情节:“我”是事件的参与者,由于“我”的提议,情节得以发展变化。③衬托人物:小说主人公王有福的性格,由于“我”的存在而更加鲜明。(每答出一点给2分。答对意思即可。) 3.①性情谦卑,甚至有点窝囊:见了晚辈也弯腰鞠躬,说话谦和;②胆小怕事,有些狡黠:撞了玻璃偷偷溜走,别人问起也不敢承认;③有点固执,但不失本分善良:怀疑酒店诚意,承认自己责任,不愿借机发财。(每答出一点给2分。答对意思即可。) 4.观点一:认同王有福的态度。①王有福受伤与酒店管理有关,但他是有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应负一定责任;②王有福害怕赔偿溜走,逃避责任在先,索赔的理由不够正当充分;③王有福害怕被骗而拒绝索赔,在当时情况下,未尝不是理性的选择。 观点二:认同“我”的态度。①酒店失误导致王有福受伤,要求赔偿正当合理;②王有福放弃赔偿是担心被骗,说明他缺乏法律意识,更应进行法律启蒙;③王有福式的宽容是对不良行为的纵容,有害无益。 (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5分,答出三点给8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A项,“‘约好……会面’,是对地下斗争题材影视作品的模仿”错,因为双方不认识,就一个普通的见面地点的约定,不是模仿地下斗争题材影视作品。B项,“因为‘我’不仅热心帮助朋友,也有打官司的经验”错,小说中并未提及“我”有打官司的经验。D项,“王有福担心的‘投案自首之事是经常发生的”不准确。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小说中人物设置及其作用的分析鉴赏能力。题目问到“我”的作用,可根据第一人称的写法对小说所起的一般性作用,结合文本具体内容进行分析。一般来说,小说利用第一人称,可增强故事的真实性现代文阅读 玻璃 贾平凹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阅读答案。再加上这篇小说中“我”是事件的参与者,事件的发展变化是由“我”提议而产生的,所以“我”起了推动情节的作用。而且 “我”主张索赔,小说主人公王有福则放弃索赔,因而这样安排又使“我”起到了衬托人物的作用。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小说人物性格的分析欣赏能力。分析欣赏小说中人物的性格,主要应根据小说对该人物所做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为动作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以及其他叙述性语言进行分析。从小说中王有福说话谦和、见了晚辈也要鞠躬等行为可知他性情谦卑,甚至有点窝囊的性格;从小说中他撞了玻璃偷偷溜掉,别人问起也不敢承认这些是可以看出他胆小怕事、有点狡黠的性格;从小说中他怀疑酒店诚意,承认自己责任,不愿借机发财等行为可看出他有点固执,但不失本性善良的性格。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答案并不唯一的探究性题目,答案可根据自己的理解确定。而且,这道题还暗中考查了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对法律常识的掌握程度,因此这是一道颇有综合考查性质的试题,出得很好。考生如果采取认同王有福的立场,可从揣摩王有福的心理出发,根据小说中的有关内容,结合相关法律为酒店方面寻找理由;考生如果采取认同“我”的立场,可从揣摩“我”的心理出发,根据小说中的有关内容结合相关法律为王有福寻找理由。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4)《滕王阁序》中描写山光水色,被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八声甘州

辛弃疾

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①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②。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①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此处化用杜诗

1.本词上阕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

2.下阕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傅珪,字邦瑞,清苑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弘治中,授编修,寻兼司经局校书。与修《大明会典》成,迁左中允。武宗立,以东宫恩,进左谕德,充讲官,纂修《孝宗实录》。时词臣不附刘瑾,瑾恶之。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正德六年代费宏为礼部尚书。礼部事视他部为简,自珪数有执争,章奏遂多。帝好佛,自称大庆法王。番僧乞田百顷为法王下院,中旨下部,称大庆法王与圣旨并。珪佯不知,执奏:“孰为大庆法王,敢与至尊并书,大不敬。”诏勿问,田亦竟止。珪居闲类木讷者。及当大事,毅然执持,人不能夺,卒以此忤权幸去。教坊司臧贤请易牙牌,制如朝士,又请改铸方印,珪格不行。贤日夜腾谤于诸阉间,冀去珪。御史张羽奏云南灾,珪因极言四方灾变可畏。八年五月,复奏四月灾,因言:“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灾变六十九事。今自去秋来,地震天鸣,雹降星殒,龙虎出见,地裂山崩,凡四十有二,而水旱不与焉,灾未有若是甚者。”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会户部尚书孙交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二人致仕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珪归三年,御史卢雍称珪在位有古大臣风,家无储蓄,日给为累,乞颁月廪、岁隶,以示优礼。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而珪适卒,年五十七。嘉靖元年录先朝守正大臣,追赠太子少保,谥文毅。

节选自《明史·傅珪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B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C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D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B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

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D历史上的“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则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处京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珪进入仕途,参与纂修文献。弘治年间,他兼任司经局校书,参与编修《大明会典》得以升职;武宗继位,他进位左谕德,充讲官,修撰《孝宗实录》。

B傅珪任职礼部,劝谏讲究策略。他担任礼部尚书时,由于屡有争端,上奏增多;番僧因帝好佛求地百顷,他佯作不知皇上自称大庆法王,不理会给地的事。

C傅珪守正不阿,反遭诬蔑报复。每遇大事,他都能坚持己见,不肯随意改易。因而触怒许多人;后因得罪权贵被迫退休,虽有言官请留,他仍坚持离职。

D傅珪为官清廉,死后受到好评。御史卢雍称赞他在位时有古代大臣风范,归乡后家无积蓄,艰难度日,嘉靖元年,他被列为先朝守正大臣,追谥为文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

(2)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有的人在填报高考志愿时选报热门专业 理由是能学以致用    是一种误解。 学以致用的真正含义是将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    不是看什么东西有用才决定去学。屏弃功利性    使人抱着乐观的态度去学习;  有用才去学习会使人产生心理负担   总要担心以后会不会真的有用 抱着功利之心去挑选专业 往往会牺牲自己真正的兴趣    毕业后谋到了不错的职位也不一定就工作得很开心。

 

A

其实这

确定

所以

/

B

这其实

/

认为

因为

即使

C

实际上

/

可能

就是

D

当然

就是

如果

/

虽然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古代中国城市,无论是都城还是州县所在地,与乡村的经济联系,主要是单向性的,        ,广大乡村则在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轨范内生存。国与野、都与鄙、城与乡之间,政治上是前者对后者的压迫与控制,经济上则是后者对前者财富和劳力的供应。这使中国古代城市不仅是政治性的,而且是消费性的,城市手工业基本是为官府服务的官手工业。

A.即乡村向城市缴纳贡赋、提供劳役,一般却较少从城市获得产品

B.即城市一般较少向乡村提供产品,而从乡村征收贡赋、调集劳役

C.即城市从乡村征收贡赋、调集劳役,一般却较少向乡村提供产品

D.即乡村一般较少从城市获得产品,而向城市缴纳贡赋、提供劳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