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青霞先生文集》序 【明】茅坤 青霞沈君①,由锦...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青霞先生文集》序      【明】茅坤

青霞君①,由锦衣经上书诋宰执,宰执深疾之。方力构其罪,赖明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当是时,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已而君累然携妻子出家塞上。会北敌数内犯,而帅府以下束手闭垒,以恣敌之出没,不及飞一镞以相抗。甚且及敌之退,则割中土之战没者与野行者之馘②以为功。而父之哭其子,妻之哭其夫,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无所控吁。君既上愤疆埸之日弛,而下痛诸将士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也。数呜咽欷歔,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以泄其怀,即集中所载诸什是也。

青霞沈炼君,以锦衣卫经历的身份向皇帝上书斥责宰相。宰相因此非常忌恨他,正当宰相要极力罗织罪名陷害他时,幸亏皇帝仁慈圣明,特地减轻他的罪罚,只把他贬谪到塞上。当时,君直谏的声名传遍天下。不久,君满怀郁懑,携带家小,迁居塞上。正逢北方的敌人多次侵犯内地,而帅府以下的各级官员都束手无策,关闭城垒,任由敌人往来出没,连向敌人发一支箭来抵抗都做不到。甚至等到敌人退走以后,他们就割下在战争中阵亡的中原士兵和在郊野中赶路的人的耳朵来当作军功。而百姓中父亲哭儿子、妻子哭丈夫、哥哥哭弟弟的,到处都是,怨愤之情无处可诉。君既对上愤慨于边疆防务的日益懈怠,对下又痛心于将士们肆意残害百姓、欺骗国家。他多少次为之哭泣哀叹,于是就将他满腔郁愤表现在诗歌文章中,从而抒发他的情怀,文集中所载录的各篇就是他这类的作品。

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君既没,而中朝之士虽不敢讼其事,而一时阃寄 ③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又未几,故宰执之君者亦报罢。而君之门人给谏君,于是裒辑④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而其子以敬,来请予序之首简。

沈君本来就因为敢于直谏而为当世人所敬重,而他所作诗文又多所讥刺,稍一传播,上下都感到震惊恐慌,于是他们就竭力造谣、陷害,而大祸也就落到了沈君头上。沈君遇害之后,那些曾身居军中要职、一同陷害沈君的人,不久也都因罪被罢官。又过了不久,原来仇视沈君的宰相也被罢官。而沈君的门人、给事中兼谏议大夫俞君,就搜集编纂了沈君生前的著述若干卷,并加以刊刻流传。沈君的儿子沈以敬,来请我为文集作这篇序文。

茅子受读而题之曰:若君者,非古之志士之遗乎哉?孔子删《诗》,自《小弁》之怨亲,《巷伯》之刺谗而下,其忠臣、寡妇、幽人、怼士之什,并列之为“风”,疏之为“雅”,不可胜数。岂皆古之中声也哉?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犹曰“发乎情,止乎礼义”,“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焉耳。予尝按次《春秋》以来,屈原之《骚》疑于怨,伍胥之谏疑于胁,贾谊之疏疑于激;叔夜之诗疑于愤,刘贲之对疑于亢,然推孔子删《诗》之旨而裒次之,当亦未必无录之者。君既没,而海内之荐绅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呜呼!集中所载《鸣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他日国家采风者之使出而览观焉,其能遗之也乎?予谨识之。

我拜读了沈君文集后,题写道: 像沈君这样的人,难道不就是古代那些志行高尚的一类人吗? 孔子删定 《诗经》,从怨恨亲人的 《小弁》、讽刺奸谗的《巷伯》 以下,那些忠臣、寡妇、隐居之士、愤世嫉俗者的作品,一概被列入“国风”,并入 “小雅”,这样的作品不可胜数。难道这些都是古代的合乎音律的诗歌吗? 然而孔子之所以不轻易删掉它们,只是怜悯那些受谗害的人,彰显他们的志向,他还说过“这些诗歌都是发自真情实感,都合乎礼义的要求”,“说话的人没有罪,听的人完全可以把它作为借鉴”。我曾依次考察了自《春秋》 以来的作品,发现屈原的 《离骚》 好像是在发泄怨恨,伍子胥的劝谏像是在进行威胁,贾谊的奏疏很激切,叔夜的诗歌又像是在抒发愤恨,刘蕡的对策像是在表现亢直的个性。然而按照孔子删定 《诗经》 的原则而收集、编辑它们,应该是未必没有值得收录的。沈君已经辞世,然而海内的官员大夫到现在谈到他,没有不鼻子发酸流下眼泪的。唉! 文集中所载的 《鸣剑》、《筹边》等篇,假使让后人读了,那么它们完全可以使奸臣胆寒心折,令守边将士战马腾跃,振奋起同仇敌忾的义愤,这是必然的。今后,国家负责采诗的官员看到这些诗篇,难道会把它们给遗漏掉吗? 在此,我怀着一片恭谨之情记在这里。

(文章引自《<古文观止>名家精译》,有删节,中华书局2007年版)

【注】①君:沈炼,即文题中的青霞先生,明嘉靖年间名臣。 ②馘(guó):被杀者的左耳。 ③阃寄:被委以军事重任。④裒(póu)辑:搜集、编辑。

1.对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书宰执            诋:斥责

B.以敌之出没         恣:任凭

C.然孔子不遽之者      遗:留下

D.而作之            忾:愤恨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炼为人刚直,被权臣构陷,曾遭遇贬谪而携带家小远赴塞上,但他仍然为国事担忧,关心民生疾苦。

B.沈炼死后,他平生所作诗文被门人刊刻传布,本文作者茅坤应沈炼儿子的请求为青霞先生的文集作序。

C.沈炼以直谏闻名,以诗文抒发悲忧天下的情怀,他的诗文也对黑暗的社会现实多有讥刺,最终引来杀身之祸,

D.茅坤将沈炼的遗作与屈原的《离骚》等著作相提并论,认为沈君的文章符合古人“中声”的要求,给予了极高评价。

3.下列划线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行无过矣         小学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B师道不传也久矣                               不知东方既白

C苏子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客亦知夫水月乎

D不赂者赂者丧                                 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又未几,故宰执之君者亦报罢。

(2)君既没,而海内之荐绅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

5.试列举沈炼远赴塞上所见的诸多乱象。

 

1.C 2.D 3.B 4.(1)又过了不久,原来仇视沈君的宰相也被罢官。(定语后置句式1分,报罢1分,意思通顺1分) (2)沈君已经辞世,然而海内的官员大夫到现在谈到他 ,没有不鼻子发酸流下眼泪的。(没、荐绅、流涕各1分,意思通顺1分) 5.①将领们面对敌人的内犯束手无策;②有将领割下阵亡者和“野行者”的左耳邀功请赏;③到处是百姓因亲人失去痛哭的惨状;④百姓们没有可以控诉呼吁的地方。 【解析】 1. 试题分析: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 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C项,“然孔子不遽遗之者”中的“遗”应解释为“舍弃”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 然而孔子之所以不轻易删掉它们”。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D项,“认为沈炼的文章符合古人‘中声’的要求”说法法有误;文章最后一段的原句是“岂皆古之中声也哉”,这是一个反问句,意思是“难道这些都是古代的合乎音律的诗歌吗”,由此可以知道选项的说法有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A项前一个连词,递进关系,后一个转折关系;B项均为主谓间取独;C项前一个介词“跟、和”的意思,后一个连词“和”的意思;D项前一个介词,“因为”的意思,后一个介词,“用、凭”的意思。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第(1)句中的定语后置句式,报罢;第(2)句中的没、荐绅、流涕。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试列举沈炼远赴塞上所见的诸多乱象”,这是考查学生筛选概括的能力。可以到文中找到答题的区域,筛选出相关的内容,然后用自己的话概括或者翻译。第一段有提示性的句子“已而君累然携妻子出家塞上”,可见所见的乱象应在第一段。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文言文翻译】 沈君青霞,以锦衣卫经历的身份,上书抨击宰相,宰相因此非常痛恨他。正在竭力罗织他罪名的时候,幸亏皇帝仁慈圣明,特别减轻他#from 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www.gkstk.com,全国最大的高考网站End#的罪责,把他流放到边塞去。在那段时期,沈君敢于直谏的美名已传遍天下。不久,沈君就拖累着妻子儿女,离家来到塞上。正巧碰上宣府镇、大同镇一带频频传来敌人入侵的告急警报,而帅府以下的各级将领,都束手无策,紧闭城垒,任凭敌寇出入侵扰,连射一支箭抗击敌人的事都没有做到。甚至等到敌人退却,就割下自己队伍中阵亡者和在郊野行走百姓的左耳,来邀功请赏。于是父亲哭儿子,妻子哭丈夫,哥哥哭弟弟的惨状,到处都是,百姓们连控诉呼吁的地方都没有。沈君对上既愤慨边疆防务的日益废弛,对下又痛恨众将士任意残杀人民,蒙骗朝廷,多次哭泣感叹,便把他的忧郁表现在诗歌文章之中,以抒发情怀,就成为文集中的这些篇章。沈君原来就以敢于直谏,受到时人的敬重,而他所写的诗歌文章,又对时政多所讽刺,逐渐传播出去,朝廷上下都感到震惊恐慌。于是他们开始竭力进行造谣陷害,这样沈君的大祸就发生了。沈君被害死以后,虽然朝中的官员不敢为他辨冤,但当年身居军事要职、一起陷害沈君的人,不久便因罪撤职。又过了不久,原来仇视沈君的宰相也被罢官。沈君的老朋友俞君,于是收集编辑了他一生的著述若干卷,刊刻流传。沈君的儿子沈襄,来请我写篇序言放在文集前面。 我恭读了文集后写道:像沈君这样的人,不就是古代有高尚节操的那一类志士吗?孔子删定《诗经》,从《小弁》篇的怨恨亲人,《巷伯》篇的讥刺谗人以下,其中忠臣、寡妇、隐士和愤世嫉俗之人的作品,一起被列入“国风”、分入“小雅”的,数不胜数。它们难道都符合古诗的音律吗?然而孔子所以并不轻易删掉它们,只是因为怜悯这些人的遭遇,推重他们的志向。还说“这些诗歌都是发自内心的感情,又以合乎礼义为归宿”,“说的人没有罪,听的人完全应该引为鉴戒”。我曾经按次序考察从春秋以来的作品,屈原的《离骚》,似乎有发泄怨恨之嫌;伍子胥的进谏,似乎有进行威胁之嫌;贾谊的《陈政事疏》,似乎有过于偏激之嫌;嵇康的诗歌,似乎有过分激愤之嫌;刘蕡的对策,似乎有亢奋偏执之嫌。然而运用孔子删定《诗经》的宗旨,来收集编次它们,恐怕也未必不被录取。沈君虽已去世,但海内的士大夫至今一提到他,没有一个不鼻酸流泪的。啊!文集中所收载的《鸣剑》、《筹边》等篇,如果让后代人读了,它们足以使奸臣胆寒,使边防战士跃马杀敌,而激发起同仇敌忾的义愤,那是肯定的!日后假如朝廷的采风使者出使各地而看到这些诗篇,难道会把它们遗漏掉吗?我恭敬地记在这里。 至于说到文采辞藻的精美不精美,以及与古代作家为文的宗旨是否符合,那不是评论沈君大节的东西,所以我就不写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解说最贴切的一项是

A.要有统观全局的眼光,否则容易导致处事失当。

B.双方观点争执不下,最无辜的是争论中心的“牛”

C.人生总是存在这样的怪圈,谁先谁后没有固定标准。

D.实践才能出真知,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

 

查看答案

下列对联,搭配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上联:飞阁排云入           下联:垂杨夹道生

B.上联:山光扑面经新雨       下联:历尽艰难好做人

C.上联:几家深树碧藏楼       下联:一壶清茶知真味

D.上联:花开阴影浓           下联:花谢白玉落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组是

①全美房价崩跌导致丧失赎回权的房产数目创新高,不良资产尾大不掉,一些金融机构因受拖累而濒临破产倒闭。

②在词的发展史上,苏轼和辛弃疾是别开生面的大家。他们的创作实践,极大地提高了词的地位,使之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一朵奇葩。

③对甘地的许多观点,泰戈尔不仅不赞一词,而且苛评有加。然而,他对甘地的品格却极为钦佩。我们从他们的友谊中看到了什么是伟大情怀。

④《康熙秘史》已经在三大卫星频道播出多日了,夏雨饰演的康熙也大热银屏,影帝演皇帝入木三分,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

在今年5月的“成都别车门”中,一名姓送宋的出租车司机因为出手相助而受伤,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平和淡然地说:“没什么的,这点伤势不足挂齿。”

对于明明是“中国制造”,却因为在国外注册一个听起来洋味十足的品牌名称就自我鼓吹“高大上”的产品,公众的态度是既嗤之以鼻,却也无可奈何。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查看答案

王国维在论及诗歌境界时,指出诗歌意境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且言“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下列诗句,不属于“无我之境”的一项是

A.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B.杨柳岸,晓风残月

C.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D.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最美学生的表彰大会上两个孩子的老师也接受了主持人的采访当老师走出来时台下的掌声雷鸣般地响了起来。

B一国货币定价最终取决于该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在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背景下人民币仍将是较强势的货币。

C这个皮影戏剧团选剧考究演员唱腔圆润在当地名气很大剧团每次外出演出许多附近的老人孩子都跑来看。

D那年夏天带着振兴家乡经济、帮扶邻里乡亲的想法我们的“新农村合作社”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中热热闹闹地开张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