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教 授 【美】兰斯顿•休斯 七点整,一辆大型轿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美】兰斯顿•休斯

七点整,一辆大型轿车在布克蒂华盛顿旅馆前面停了下来,一个穿制服的白人司机从车里走了出来,向大门走去,打算向服务台询问有没有一位名叫布朗的黑人教授住在这里。其实这位教授正坐在门厅里。

司机一进来,教授就迎了过去。“是钱得勒先生的汽车吗?”他带点踌躇地问道

“对,先生,”白人司机对这位穿戴整齐、身材矮小的黑人说,“您是布朗博士吗?”

“我就是。”教授微笑着稍稍欠身说。司机给布朗博士打开了临街的大门,他们上了车。汽车驶过一条长长的黑人街。坐在轿车里的教授对于黑人区的大街总是呈现同样的低劣的、讨厌的景象感到很遗憾。教授移开了目光不再去看这种又贫穷又邋遢的典型黑人大街的令人不愉快的情景。

钱得勒一家在中西部和南方都很有势力,是美国巨富之一。现在这位钱得勒先生和他的夫人就要邀请布郎教授到他们的住宅来吃晚饭。

教授坐在这辆又宽大又暖和的轿车里,在美丽的林荫大道上迅速地前进,黑人贫民区已经远远地落在他们后面了。

教授叹了口气,望着汽车外边宽广的草地和好看的住宅,这些住宅里面住的都是白人。过了一会儿,汽车转进一条郊区道路,只见一些吊着常春藤的围墙,修得很整齐的灌木,还有黄杨木等,这些都表明这里不仅仅有住宅,还有庞大的庄园。不久,汽车穿过充满了喷泉和树木的园林,开到了一座像旅馆一样大的私人住宅前。一盏挂在高大门廊上的巨大吊灯,散发出柔和的光线,直照在轿车镀有铬合金的黑色车身上。白人司机跳下车来,恭恭敬敬地为黑人教授把车门打开。男管家领着教授走进一间大客厅。

这时钱得勒先生和他的夫人走上前来,一一同教授握了手。他们又介绍了另一位将和他们一起进晚餐的客人布尔威克博士。

“很高兴认识您,”布尔威克博士说,“我跟您一样,也是社会学家。”

男管家送来一大银壶雪利酒。他们都坐下来,开始有礼貌地谈了起来,布尔威克博士开始问起布朗教授的那本书——《偏见的社会学》,问他认为黑人问题是否能有解决的一天。

布朗博士亲切地说:“我们是在前进。”这句话是他经常说的,虽然他老是感到自己是在说谎。

布尔威克博士说:“没有一所为黑人办的大学——虽然这儿的人口有将近百分之四十是黑人。我们又不能把他们当作本校学生收下。这个在目前是不可能的,太不幸了。”

“确实,确实。”钱得勒先生说,“但是,等你们黑人有了发展——我们希望他们将来有所发展,我们委员会计划帮助他们发展——那时候他们的系将由像您这样的人来主持。”

“您说得很对。”布朗博士圆滑地答应着,他想到他们会捐赠一个社会学的讲座,他自己将成为讲座的第一任教授,也许每年可以收入一万元。但是他的脑子里忘不了刚才坐车经过的黑人区大街,满街的肮脏、悲惨景象,还有那热水总是冰冷的只住黑人的旅馆,那个他讲课的黑人教堂,以及其他所有隔离黑人、歧视黑人的待遇——从来就没有对黑人有过平等的待遇!

“饭已经好了’。”男管家说。

他们站起来,走进餐厅,边喝汤边轻松地交谈。

“您的《偏见的社会学》,”布尔威克博士说,“在结束处有一段话是我非常赞成的。”

布朗博士不住地点着他的黑脑袋,心里想的却是有了一年一万元的收入,夏天他可以把他的一家带到南美洲去,在那儿他们就可以有三个月的时间不当黑人。

钱得勒说:“现在我们再谈谈您的学院——大学吧,我相信您称它为大学。要使它成为第一流的大学,您需要的是?”

“我们需要”布朗博士说起来了。眼前来了黄金机会,这工作可能变成一年一万元的职位,他本人可以有足够的钱,至少能带领他的一家到南美洲去旅行,在那里他们就可以不当黑人了。“我们需要,钱得勒先生”

布朗博士的小学院所需要的东西在钱得勒夫妇的眼里都算不上一回事。布朗博士这种明智的、稳健的提出要求的方式使钱得勒夫妇的慈善心肠大为高兴。在适当的时候布朗博士起身要走了。汽车叫来了,他与布尔威克博士和钱得勒夫妇一一握手。这些白人对布朗博士感到满意,于是他们就鞠躬送别。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中的钱得勒夫妇对黑人布朗教授极其尊重,因而专门派了一位穿制服的司机准时到达旅馆去接布朗教授用晚餐。

B.布朗教授坐在车上经过黑人区的时候,看到黑人区的景象感到很遗憾,这是因为他自责没有为黑人种族争取应有的权力和地位。

C.小说在塑造布朗教授这个人物形象时,揭示了他的自私、虚伪和软弱,让读者在冷冷的轻蔑中又分明感受到一种沉重。

D.小说通过语言、心理等描写从正面突出了钱得勒先生的形象特点,又通过对其居住环境的描写从侧面说明了钱得勒先生的身份和地位。

E.这篇小说里没有大肆渲染的夸张,没有反差强烈的脸谱,更没有令人捧腹的喜剧效果,在冷静客观的叙事中蕴含着深刻的主旨。

(2)小说的第二段是如何刻画布朗这个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用运了对比手法,请指出三处并简要分析。

(4)有人说布朗这个人物形象是十分矛盾的,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1)答C给3分,答E给2分,答A给1分;答BD不给分。 (2)①“司机一进来,教授就迎了过去”运用动作描写,表现布朗教授行动快捷,折射出他迫不及待地主动趋迎的心态。②“‘是钱得勒先生的汽车吗?’他带点踌躇地问道”运用语言描写,表现布朗教授语言犹豫,揭示了他面对白人时的胆怯和自卑。③通过对人物一“迎”一“问”的简单勾勒,透视出布朗教授被遮掩着的整个灵魂,既简单又含蓄,既直观形象又内蕴丰富。 (3)①黑人和白人居住环境的对比。“又贫穷又邋遢的典型黑人大街”,与白人那边“宽 广的草地和好看的住宅”构成对比,显示出不同种族在物质形态上的强烈鲜明的反差。②布朗教授的头衔和地位的对比。布朗是教授,和布尔威克博士一样是社会学家,但布朗在他们面前却唯唯诺诺。他的“教授”“社会学家”的头衔,与他在这个社会所处的可怜地位构成对比,丰富了人物形象,揭示了社会现状。③布朗的身份与他的表现的对比。布朗教授是黑人社会学家,本应为黑人谋福利,但他却自私自利,在与钱得勒等人交谈时一心想着“一万元”等私利。 (4)同意。布郞是一个矛盾的角色:理由:①他的内心却只想为自己谋福利,虚伪、自私却要去见钱得勒夫妇为黑人学校寻求帮助; ②他既贪恋已经获得和将要获得的比同肤色大多数人要优越的社会地位和物质享受,又不断地为黑人在这个国家受到的不公平待遇感到气恼和痛苦。③他渴望清除种族歧视,对穷苦黑人的可悲处境怀有同情,但又对斗争的前景信心不足,向现实妥协。 不同意:布朗不是一个矛盾的角色。①布朗教授去见钱得勒夫妇是为黑人学校寻求帮助,看起来是在为黑人谋福利,但他的内心却只想为自己谋福利。②他不断地为黑人在这个国家受到的不公平待遇感到气恼和愤怒,是因为他害怕失去已经获得和将要获得的比同肤色大多数人要优越的社会地位和物质享受,③他渴望清除种族歧视也是出于同样的理由。 【解析】 (1)试题分析:文学类文本阅读5选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对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情感、人物的形态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A项从小说开头来看,钱得勒夫妇对布朗教授是有一定尊重的,但从全文来看,钱得勒夫妇内心对黑人还是存在歧视的。B项“这是因为他自责没有为黑人种族争取应有的权力和地位”说法错误,布朗教授此时并没有自责心理,而是对黑人区的景象感到厌恶。D项小说没有对钱得勒先生的“心理”进行描写。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根据题干要求,明确答题区间为“第二段”,分析的角度是“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有很多,如正面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和侧面描写,同时还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第二段共两句话,第一句中“迎”是动作描写,第二句中“问”是语言描写,难点在于透过一“迎”一“问”分析出其表达效果。表达效果可以从人物性格的刻画和主题的揭示等方面思考。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试题分析:题干已经明确要求分析小说中的“对比”点,而且限定了答案点的数量。考生可以从环境与环境、人物与人物、人物与自身等多方面去思考其具有对比性的地方,并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和主旨,分析其表达效果即可,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本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考生可以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对人物性格进行分析,着重在人物性格的矛盾性上多做思考。答题时,先要亮明观点,再分点说出自己的理由。寻找作为理由的依据时,可重点把握人物行为和心理上的矛盾或可笑之处。作为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探究应建立在对事理的尊重,对规律的肯定的前提下。文本往往是客观事实的浓缩,它表现了对客观规律的认知,之所以要探究,是因为对事实规律的认知可能有不全面、不科学的地方,有时需要从不同角度作辩证的认知。依据原文思路,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熟悉作者的情感态度,这是答好探究题的第一步。所以要搞清作者写了一个什么事,通过这个事体现了作品中人物的什么性格,表现了什么主题。例如本题,考生可以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对人物性格进行分析,着重在人物性格的矛盾性上多做思考。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                                             ”两句强调了自省的意义。

(2)苏轼在《赤壁赋》中用“                                                ”从侧面写出洞箫声的魅力和吹奏效果。

(3)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描摹当地风俗画卷,赞美古老乡土文化的一联是“                                   。”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各题。

乌夜啼

李白

黄云城边枝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

机中织锦秦州女①,碧纱如烟隔窗语。

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空房泪如雨。

①秦州女:唐代李善注引《纤锦回文诗序》曰:“窦韬,符国秦州人。被徙沙漠,其妻苏氏。韬临去别苏,誓不更娶,苏氏织锦,作回文诗以赠之。”

1.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黄云城边枝欲栖”一句在诗中起来什么作用?

2.这首诗是如何突出表现织锦秦州女的情感的?请就其中两点作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陈庆之,字子云,义兴国山人也。幼而随从高祖。高祖性好棋,每从夜达旦不辍,等辈皆倦寐,惟庆之不寝,闻呼即至,甚见亲赏。

大通元年,隶领军曹仲宗伐涡阳。魏遣征南将军常山王元昭等率马步十五万来援,前军至驼涧,去涡阳四十里。庆之欲逆战,韦放曰:“贼之前锋必是轻锐,与战若捷,不足为功;如其不利,沮我军势,不如勿击。”庆之曰魏人远来皆已疲倦须挫其气必无不败之理于是与麾下五百骑奔击破其前军魏人震恐。庆之还与诸将连营而进,据涡阳城,与魏军相持。自春至冬,数十百战,师老气衰,魏之援兵复欲筑垒于军后。仲宗等恐腹背受敌,谋欲退师。庆之杖节军门曰:“须虏围合,然后与战。若欲班师,庆之别有密敕。”仲宗壮其计,乃从之。魏人掎角作十三城,庆之陷其四垒。九城兵甲犹盛,乃陈其俘馘,鼓噪攻之,遂奔溃。武帝嘉焉,手诏慰勉之。

庆之麾下悉著白袍,所向披靡。魏将尔朱荣等众号百万,挟魏帝来攻元颢。颢据洛阳六十五日,凡所得城一时归魏,庆之渡河守北中郎城,三日十一战,伤杀甚众。荣将退还,时有善天文人刘灵助谓荣曰:“不出十日,河南大定。”荣乃为筏济自硖石,与颢战于河桥。颢大败,走至临颍被禽。庆之马步数千结阵东反,荣亲自来追,军人死散。庆之乃落须发为沙门,间行至豫州,州人程道雍等潜送出汝阴。至都,仍以功除右卫将军,封永兴侯。

大同二年,豫州饥,庆之开仓赈给,多所全济。州民李升等八百人表请树碑颂德,诏许焉。五年十月,卒,时年五十六。赠散骑常侍、左卫将军。谥曰武。

庆之性祗慎,每奉诏敕,必洗沐拜受。俭素不衣纨绮,不好丝竹。射不穿札,马非所便,而善抚军士,能得其死力。

选自《南史·陈庆之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庆之曰/魏人远来/皆已疲倦/须挫其气/必无不败之理/于是与麾下五百骑奔击/破其前军/魏人震恐。

B庆之曰魏人/远来皆已疲倦/须挫其气/必无不败之理/于是与麾下五百骑奔/击破其前军/魏人震恐。

C庆之曰/魏人远来皆已疲/倦须挫其气/必无不败之理/于是与麾下五百骑奔击/破其前军/魏人震恐。

D庆之曰/魏人远来/皆已疲倦/须挫其气/必无不败之理/于是与麾下五百骑奔/击破其前军/魏人震恐。

2.下列对文中方框内的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一般是古人成年时所取,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与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B大通是梁武帝萧衍的年号。年号是汉武帝首创,有些皇帝所用年号不止一个。

C除有任命、授予官职之意。表示授予官职的词语还有征、辟、领、拜、封等。

D谥即谥号。大臣的谥号是朝廷赐予的;赐谥一般由礼部主持,需得到皇帝的同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庆之事君恭敬谨慎,梁武帝下棋通宵达旦,随从中只有陈庆之不睡,一听到呼叫就立即到达。每次接诏书敕令,一定先洗澡再拜受。

B陈庆之智勇双全,每战必胜。涡阳之战,他准确分析敌我形势,巧用计谋,打破敌军。与尔朱荣之战,他连战连捷,以数千人大败敌人百万之众。

C陈庆之关心民生疾苦。豫州饥荒,庆之开仓放粮,赈济灾民,救活了不少人。百姓感念他的恩德,上表朝廷要求为他树碑颂德。

D陈庆之生活节俭朴素,体恤士兵。他不穿绫罗绸缎,不贪图歌舞享乐,只骑一般的战马,善于安抚军士,士兵们都愿意为他拼死效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庆之杖节军门曰:“须虏围合,然后与战。若欲班师,庆之别有密敕。

(2)荣乃为筏济自硖石,与颢战于河桥。颢大败,走至临颍被禽。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对生死存亡的重视、哀伤,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喟叹,从建安直到晋宋,从中下层直到皇家贵族,在相当一段时间中和空间内弥漫开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曹氏父子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人亦有言,忧令人老,嗟我白发,生亦何早”(曹丕);阮籍有“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王羲之有“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他们唱出的都是这同一哀伤,同一感叹,同一种思绪,同一种音调。可见这个问题在当时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上具有重要的位置,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一个核心部分。

这个核心便是在怀疑论哲学思潮下对人生的执著。在表面看来似乎是如此颓废、悲观、消极的感叹中,深藏着的恰恰是它的反面,是对人生、生命、命运、生活的强烈的欲求和留恋。而它们正是在对原来占据统治地位的奴隶制意识形态——从经术到宿命,从鬼神迷信到道德节操的怀疑和否定基础上产生出来的。正是对外在权威的怀疑和否定,才有内在人格的觉醒和追求。也就是说,以前所宣传和相信的那套伦理道德、鬼神迷信、谶纬宿命、烦琐经术等等规范、标准、价值,都是虚假的或值得怀疑的,它们并不可信或无价值。只有人必然要死才是真的,只有短促的人生中总充满那么多的生离死别哀伤不幸才是真的。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不抓紧生活,尽情享受呢?为什么不珍重自己生命呢?所以“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说得干脆、坦率、直接和不加掩饰。表面看来似乎是无耻地在贪图享乐、腐败、堕落,其实,恰恰相反,它是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深刻地表现了对人生、生活的极力追求。

生命无常、人生易老本是古往今来一个普遍命题,魏晋诗篇中这一永恒命题的咏叹之所以具有如此感人的审美魅力而千古传诵,也是与这种思绪感情中所包含的具体时代内容不可分的。从黄巾起义前后起,整个社会日渐动荡,接着便是战祸不已,疾疫流行,死亡枕藉,连大批的上层贵族也在所不免。“徐(干)陈(琳)应(玚)刘(桢),一时俱逝”,荣华富贵,顷刻丧落,曹丕曹植也都只活了四十岁……既然如此,而上述既定的传统、事物、功业、学问、信仰又并不怎么可信可靠,大都是从外面强加给人们的,那么个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就突现出来了,如何有意义地自觉地充分把握住这短促而多苦难的人生,使之更为丰富满足,便突现出来了。它实质上标志着一种人的觉醒,即在怀疑和否定旧有传统标准和信仰价值的条件下,人对自己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

这是一种新的态度和观点。正因为如此,才使那些公开宣扬“人生行乐”的诗篇,内容也仍不同于后世腐败之作。而流传下来的大部分优秀诗篇,却正是在这种人生感叹中抒发着蕴藏着一种向上的、激励人心的意绪情感,它们承受着不同的具体时期而各有不同的具体内容。在“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底下的,是“烈士墓年,壮心不已”的老骥长嘶,建安风骨的人生哀伤是与其建功立业“慷慨多气”结合交融在一起的。在“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后面的,是“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企图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去找寻人生的慰藉和哲理的安息。其间如正始名士的不拘礼法,太康、永嘉的“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陆机)、“何期百炼刚,化为绕指柔”(刘琨)的政治悲愤,都有一定的具体积极内容。正由于有这种内容,便使所谓“人的觉醒”没有流于颓唐消沉;正由于有人的觉醒,才使这种内容具备学术深度。《十九首》、建安风骨、正始之间直到陶渊明的自挽歌,对人生、生死的悲伤并不使人心衰气丧,相反,获得的恰好是一种具有一定浓度的积极感情,原因就在这里。

(节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这种对人生短促及生死存亡的慨叹是魏晋文学作品内容的重要特点。

B对人生的短暂易逝的感慨在魏晋诗文中反复出现,这种对人生的群体性慨叹反映了魏晋时期社会心理的特点。

现代文阅读答案 对生死存亡的重视、哀伤,对人生短促的感慨现代文阅读答案 对生死存亡的重视、哀伤,对人生短促的感慨

C怀疑论哲学思潮怀疑和否定的对象包括以前所宣传和相信的那套伦理道德、鬼神迷信、谶纬宿命、繁琐经术等等规范、标准、价值。

D意识到死亡必然降临,意识到人生短促而且充满生死离别哀伤不幸,意味着人的觉醒,正是这种人的觉醒促成了对外在权威的怀疑否定。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表面上表达出的是对人生的无耻享乐,但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所表达的正是诗人对人生、生活的极力追求。

B魏晋时期文学作品虽然题材狭窄,千篇一律,但是内涵深刻,对人生短暂的伤感背后,表达的却是对人生的眷恋,内容上与后世的腐败之作有本质区别。

C魏晋诗篇当中对人生的咏叹是和时代背景分不开的。社会动荡、战祸不已、疾疫流行、死亡枕藉凸显了人生易老、生命无常这一根本困境。

D“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都是自爱怀疑和否定旧有传统标准和信仰价值的条件下,对自己人生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与追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安风骨的人生爱尚与其建功立业“慷慨气多”并不矛盾,正因为有人生短暂易逝感叹,才有不负人生建功立业的慷慨。

B《兰亭集序》中王羲之表达了人生短暂的哀伤,而在《兰亭诗》“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中,又表达了如何安顿自己人生的积极思考。

C以生命无常、人生易老为命题的魏晋诗篇之所以具有如此感人的审美魅力而千古传颂,是因为他们对既定的传统、事物、学问、信仰的否定,对“人生行乐”的公开宣扬。

D《十九首》、建安风骨、正始之间直到陶渊明的自挽歌,对人生、生死的悲伤并不使人心衰气丧,相反能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当前,放眼各新闻网站、微博、App及公众号等平台,“痛感新闻”扑面而来。

31岁的富士康员工在结束iPhone装配线的夜班工作后跳楼自杀;32岁的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英语教师刘伶利因患癌症被学校开除后不治身亡;18岁的南京邮电大学女生徐玉玉,接到诈骗电话被骗走9900元学费后心脏骤停离世……

有人说,这些新闻,会让我们失去对社会的信任,无益于正能量的传播;也有人说,正是这些新闻,让我们对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还有人说,社会本身就是包罗万象的,应该淡定面对才是。

面对“痛感新闻”,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