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泊岳阳楼下 杜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岸风翻夕...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泊岳阳楼下

杜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1.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2.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1.本诗颔联描绘了一幅冬夜羁旅图,(1分)停船在岸,舱内,寒灯一盏;舱外,风吹浪翻,夜雪纷飞,营造出萧瑟凄凉的意境,从而抒发了诗人天涯漂泊的愁苦之情(1分)。 2.抒发了漂泊困顿、忧国伤时之情以及匡时济世的鲲鹏之志(2分)。诗中通过“夕浪”“寒灯”“留滞”“艰危”等词略作点染,流露出漂泊愁苦之情和对艰危时局的深深忧虑(2);尽管时局堪忧、前途未料,但诗人的报国豪情饱满高涨,仍期待倾尽才华实现匡时济世的鲲鹏之志(2)。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鉴赏题,鉴赏的对象是“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考生首先应明确鉴赏语言的角度,然后再针对涉及的诗句进行逐句分 析。鉴赏的角度有:修辞角度、感官角度、写景角度、遣词造句角度、描写角度等。本题在题干中已经明确了鉴赏的角度——意境营造。“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 灯”,河岸的风吹卷着夜晚的江浪,小船上冰冷的灯光映照着纷飞落雪。由远及近,由大及小,既是对比,又是承辅,以浩瀚开篇,续写冷风寒灯,一远一近,一大 一冷托衬出别样的悲怆。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两首诗都有漂泊困顿和忧国伤时之感。但本诗中,尽管时局堪忧,前途未卜,但是诗人的报国豪情饱满高涨,仍然期待倾尽才华实现匡时济世的鲲鹏之志。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蔡翛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翛不能用。迁至中书舍人。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兵部尚书。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慧国崇、观法惠奸。”时谓名言。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金人围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而前兵败退堕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是日金人遂登城。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帝兼旬不返傅屡贻书请之。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则以死继之。”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遂从太子出。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于朔廷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C.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D.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2.下列对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进士第又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D.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尚书蔡翛纵论天下大事,劝蔡迅速有所变更,否则必将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B孙傅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后从效用角度高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批评崇、观年间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

C.孙傅舍身取义死后谥为忠定。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傅前往受到守门者劝阻他表示身为太子傅应誓死跟从太子;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廷。

D.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者,并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2) 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中国艺术追求的静寒境界,宁静而渊澄,有一种自然而平淡的美,这与中国人的文化追求有关。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而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不仅是中国人的社会理想,也是一种审美追求。

②静寒境界是片宁静的天地。宁静驱除了尘世的喧嚣,将人们带入悠远清澄的世界中;宁静涤荡了人们的心灵污垢,使心如冰壶,从而归于浩然明澈的宇宙之中。宁静本身就是道,就是宇宙之本,中国艺术追求这种绝对的宁静。比如在中国画中,永恒的宁静是其主要面目。烟林寒树,雪夜归舟,深山萧寺,渔庄清夏,这些习见的画题,都在幽冷中透出宁静。这里没有鼓荡和聒噪,没有激烈的冲突,即使像范宽《溪山行旅图》中的飞瀑,也在空寂的氛围中失去了如雷的喧嚣。寒江静横,孤舟闲泛,枯树萧森,将人们带入永恒的宁静中。如北宋画家王晋卿传世名作《渔村小雪图》,画山间晴雪之状,意境清幽,气氛静寂,画中渔村山体均以薄雪轻施,寒林点缀于石间崖隙,江水荡漾,与远山相应,一切都在清晖中浮动,真是宁静幽寒之极。

③中国画家酷爱静寒之境,是因为静反映了一种独特的心境。画之静是画家静观默照的结果,也是画家高旷怀抱的写照。画家在静寒之中陶冶心灵,以静寒来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同时通过静寒来表达对宇宙的独特理解。

④中国艺术的静寒之境,绝不是追求空虚和死寂,而是要在静寒氛围中展现生命的跃迁。以静观动,动静相宜,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通则,它一般是在静寒中表现生趣,静寒为盎然的生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文嘉自题《仿倪元镇山水》:“高天爽气澄,落日横烟冷,寂寞草玄亭,孤云乱山影。”在静寂冷寒的天地中,空亭孑立,似是令人窒息的死寂,然而,你看那孤云舒卷,轻烟缥缈,青山浮荡,孤亭影乱,这不又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吗!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在这动静转换中全然荡去。

⑤静与空是相联系的,静作用于听觉,空作用于视觉,听觉的静能推荡视觉的空,而视觉的空也能加重静的气氛。在中国画中,空绝非别无一物,往往与静相融合,形成宁静空茫的境界。因此,静之寒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空之寒。中国艺术热衷于创造“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的境界,拒斥俗世的欲望,不介入社会的复杂文化活动,尽量保持“自然的纯粹性”,即以山水面貌的原样呈现,不去割裂自然的原有联系。空山无人,任物兴现,山水林泉都加入到自然的生命合唱中去。

(节选自朱良志《一丸冷月的韵味》,有删改)

1.下列对“静寒境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它宁静而明澈,化解了龌龊与清洁的冲突,还我们清清世界、朗朗乾坤。

B它体现这自然而平淡的美,表明了永恒的宁静是中国艺术追求的全部内容。

C它追求一种绝对的宁静,但这种宁静却不是真正的空虚与死寂。

D它可以帮助我们还原宇宙的本来面目,表达我们对宇宙的独特理解。

2.关于中国画对“静寒之境”的追求,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画以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反衬现实世界的生机,从而体现出静寒之境的生趣。

B中国画的习见画题尽管内容指向不尽相同,但其基本特点是在幽冷中透出宁静。

C无论是动态之景还是静态之景,画家都力图营造空寂的氛围,驱除喧嚣,归于幽静。

D画之静表达的是一种独特的心境,画家在静寒中涵养自己,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④段中作者引用文嘉题画诗的目的是论证构建静寒之境是中国艺术的通则。

B视觉的空与听觉的静融合成静寒境界,因此,中国画既是视觉艺术,也是听觉艺术。

C静之寒就是空之寒,这使得中国艺术隔绝俗世而得以尽量保持其“自然的纯粹性”。

D中国画是中国艺术的重要门类,文章以之为例来谈论中国艺术所追求的静寒境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著名钢琴教师鲍里斯·戈尔德夫斯基经常使用的《勃拉姆斯随想曲》曲谱有一处印刷错误,但是这个错误一直到一个水平较差的学生按照谱子演奏时才被发现。

2007年,俄罗斯国家电视频道播放“北极之旅”的新闻节目。节目中,俄罗斯潜水艇进入北冰洋宣布主权,还配了现场画面进行报道。该画面被许多电视台转播到了世界各地,谁都没感觉有问题,芬兰一个13岁男孩觉得电视画面可疑,他发现该画面居然是从电影《泰坦尼克号》中剪辑下来的。

2008年4月,一个来自密歇根州的小学五年级男生在史密森学会的航天展上发现了27年来一直没被发现的错误,纠正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对于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可能性的预测。

上述情况在我们生活中屡见不鲜。

上面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

(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

(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1400年左右的考试史,其中,长达1300年的科举考试是作文分占100%的。从民国开始,到1949年,近40年中,作文分占100%,是屡见不鲜的;知识、阅读题型间或有一些,只是某种点缀(如古典诗文的标点和翻译,古典文献名称的解释),从来就没影响作文分占压倒优势。1952年开始统一高考以后,分比仍然没有多大改变。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作文分值占70%一80%(折合成今天的分值应该是105 一120 分)。例如1955年和1956年作文分占80% 1957 年作文分占100 %。

一一摘自《南方周末》 郑也夫《重回以作文为中心的语文考试》

对于以上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1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请根据下面的例句,运用比喻、仿写的形式写两个句子。

山水田园诗是乡村牧童的一支短笛,清新而幽雅,绿林、青山、落日、孤烟,尽收眼底。

边塞诗

送别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