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360公司的天眼系统,全称叫作“全球网络攻击实...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360公司的天眼系统,全称叫作“全球网络攻击实时监测预警系统”,这个系统能够实时捕获发生在全球成规模的每一个角落的网络攻击。

B.“和”字当选为2015海峡两岸的年度汉字,“和”字真切反映了两岸民众对80年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的珍惜,对未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由衷期盼。

C.民国时期知识分子的待遇普遍较高,从工资收入看,鲁迅和徐志摩都属于“高大上”阶层,但他们如果想买辆自己的私人轿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D.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得好的重要因素,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课题。

 

B 【解析】 试题分析:A项,语序不当,应为“全球每一个角落的成规模的”。C成分赘余,删去“自己的”或“私人”。D项,两面对一面,“质量”隐含两面性,与“衡量一所大学办得好”不搭配。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近代欧美轮船侵入我国,    ,宁波商帮迅速停止了传统的沙船贩运业,转而经营轮船运输业,甚至组成了航运集团。

②生活的智慧离不开细心的发现,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善于观察,善于分析,    ,才能发现问题背后的本质。

③《红楼梦》表面看来写的是寻常的生活琐事,却能够    ,借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命运,表现整个封建王朝的兴衰。

A见微知著    一叶知秋    以小见大

B.一叶知秋    见微知著    以小见大

C.一叶知秋    以小见大    见微知著

D.见微知著    以小见大    一叶知秋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表现“小年”的两句是

                                   ”。

(2)“亡羊补牢,犹为为晚”意在告诫人们要决绝过去,放眼未来。《归去来兮辞  并序》中与之相似的句子是                                   ”。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的繁华奢靡与老百姓的生活形成对比。其中将乐声之多与市井言语对比的句子是                             ”。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小题。

生查子   晏几道

关山魂梦长,塞雁音书少。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

归梦碧纱窗,说与人人道:真个别离难,不似相逢好。

1.请对“关山魂梦长,塞雁音书少”中的“长”和“少”二字的表达效果加以赏析。

答:                                                                          

2.本词下片与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在情意的表达上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七岁能属文,景德初,张知白安抚江南,以神童荐之。帝召殊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帝嘉赏,赐同进士出身。复试诗、赋、论,殊奏臣尝私习此赋,请试他题。”帝爱其不欺,既成,数称善。命直史馆陈彭年察其所与游处者每称许之帝每访殊以事率用方寸小纸细书已答奏辄并稿封上帝重其缜密。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奉遗诏权听政。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各欲独见奏事,无敢决其议者。殊建言:“群臣奏事太后者,垂帘听之,皆毋得见。”议遂定。上疏论张耆不可为柩密使,忤太后旨。坐从幸玉清昭应宫,从者持笏后至,殊怒,以笏撞之折齿,御史弹奏,罢知宣州。数月,改应天府,延范仲淹以教生徒。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殊始。召拜资政殿学士、兵部侍郎。太后谒太庙,有请服衮冕者,太后以问,殊以《周官》后服对。陕西方用殊请罢内臣监兵,及募弓箭手教之,以备战斗。又请出宫中长物 助边费,凡他司之领财利者,悉罢还度支。悉为施行。

殊平居好贤,当世知名之士,如范仲淹、孔道辅皆出其门。及为相,益务进贤材,而仲淹与韩琦、富弼皆进用,至于台阁,多一时之贤。帝亦奋然有意,欲因群以更治,而小人权幸皆不便。孙甫、蔡襄上言:“宸妃生圣躬为天下主,而殊尝被诏志宸妃墓,没而不言。”又奏论殊役官兵治僦舍以规利。坐是,降工部尚书、知颖州。

以疾,请归京师访医药。既平,复求出守,特留侍经筵,仪从如宰相。逾年,病浸剧,帝乘舆将往视之,未行,巳而薨。帝虽临奠,以不视疾为,特罢朝二日,谥元献,篆其碑首曰“旧学之碑”。

节选自《宋史•晏殊传》)

1.“/”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命直史馆陈彭年察其所与游处者/每称许之/帝每访殊以事/率用方寸小纸细书/ 答奏/辄并稿封上/帝重其慎密

B命直史馆陈彭年察其所与游处者/每称许之/帝每访殊以事/率用方寸小纸/细书 已答奏/辄并稿封上/帝重其慎密

C命直史馆陈彭年察其所与游/处者每称许之/帝每访殊以事/率用方寸小纸细书/ 已答/奏辄并稿封上/帝重其慎密

D命直史馆陈彭年察其许之/帝每访殊/以事率用方寸小纸/细书已答奏/辄并辆封上/帝重其慎密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出身”是科举时代按照中试等第赐予的一种资历称号。宋代赐予进士的资 历分为“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B晏殊所担任的“资政殿学士”,是宋代皇帝特设、以示尊宠的一种官职名,与后来设立了“资政殿大学士”一样,均无吏守、无职掌,仅出入待从,以备皇帝咨询国政。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名号,如高祖、太宗等,而皇后、皇太后 依从于皇帝,同样享有庙号,如文中的“章献太后”。

D“侍经筵”是指廷臣入禁中在皇帝或太子面前讲授儒家经典或治国之道宋代始称 “经筵”,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职位为儒臣之荣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殊七岁便能写文章,参加殿试提笔成文,复试时主动要求更换已做过的试题,深得皇帝赞美,这充分表现了晏殊出众的文学才华和诚实的优良品质。

B晏殊性情暴躁、自恃清高,曾用笏板撞落侍从牙齿,而又退企轻视诏令、役使官兵,这 些传统知识分子所具有的性格弱点导致他或被免官或被降职,一生坎坷。

C晏殊改任应天府时,兴办学校太后拜谒太庙,他以《周官》中规定的太后服装应答陕西作战时,他提出切实有效的军事建议。可见晏殊具有突出的文才武略。

D本文写晏殊,除了正面刻画,还侧面烘托,如写晏殊重病时,皇帝将亲临探望,晏殊去世后皇帝亲自祭奠,罢朝两天,反映了晏殊在当朝的声望。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译成现代汉语。

(1)欲荀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译文:                                                               

(2)群臣奏事太后者,垂帘听之,皆毋得见。

译文                                                               

(3)及为相,益务进贤材,而仲淹与韩琦、富弼皆进用。

译文:                                                               

 

查看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

李济:中国考古学之父

这个年轻的中国学生在“自撰简历”的最后写道:“要是有机会,还想去新疆、青海、西藏、印度、波斯去刨坟掘墓,断碑寻古迹,找些人家不要的古董来寻绎中国人的原始出来。”那一年,他22岁,即将去哈佛攻读人类学。后来,他果真去“刨坟掘墓寻古迹”了,只不过是在中原的河南、山西和山东。

1926年,他主持山西夏县西阴村仰韶文化遗址发掘,成为第一位挖掘考古遗址的中国学者。1930年,主持济南龙山镇城子崖遗址发掘,他让龙山文化呈现于世人面前。如今,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已成为中国远古历史的标志性术语,许多对考古学一窍不通的人也耳熟能详。只不过,大多数人对他却是闻所未闻。

1928年至1937年,他主持了震惊世界的河南安阳殷墟发掘,使殷商文化由传说变为信史,并由此将中国的历史向前推移了数百年。直至今日,它依旧被视为人类文明史上最重大的发掘之一。

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名字——李济。

我们关于商代的知识很大程度上是由李济给我们划定的。他领导的安阳殷墟发掘,对20世纪下半叶的中国考古学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包括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前所长夏鼐、台湾中研院史语所前所长高去寻在内的中国考古学界领袖人物,都曾受李济指导,在安阳接受过考古学训练。

已故的考古人类学大家张光直以台湾中研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教授的权威身份,曾对自己的导师李济做过评价:近60年的岁月里,一开始作为中国考古学之父,随后又作为中国考古学掌门人,他的学术思想一直在中国这门学问的发展中占据支配地位。

如果不将张光直所说的“中国学界”缩小为台湾学界,那么他的判断显然过于乐观了。李济在1948年年底随史语所迁台,这一选择很难以优劣论,但其所造成的尴尬局面却是显而易见的。

1959年,以《考古》杂志为代表的大陆考古学界对李济发起了猛烈的“围剿”。李济的儿子李光谟甚至还收藏了当年的一期《考古》,整整一期都在批判李济。此后,和许多政治上选择错误的著名学者一样,这个名字逐渐消失在我们的阅读视野中。但他曾对1949年后大陆的考古发掘报告提出过严厉的批评,认为其中缺乏实际材料,充满了政治术语,对出土地、器物、尺寸等内容居然都号称“保密”。

“我想,按照他一贯的标准,这些根本都够不上考古学。”李光谟对记者感叹道。

据说,直到后来西安半坡遗址的发掘报告出来以后,李济对大陆考古学的印象才有所改变,他自己的文章中也开始引用大陆学界的资料。在儿子眼中,李济相当固执,总是直道而行。“他不知道拐弯的,有时候。”

李济去世后,人们回忆:“他是一个被上级、同僚、晚辈、学生害怕的人,但他对真心为学的人则给予最大的帮助。”其实岂止“害怕”,在一些人眼中,此人简直就是“可恶”。台湾名人李敖就曾写过文章,称李济为“最后一个迷人的学阀”。李济因固执而获罪为“学阀”,但饶是刻薄如李敖,也从不否认他身上“迷人”的一面。李济人生最辉煌的一页是在殷墟,此后,考古学家和他发掘的遗址天各一方,路途迢迢。身不能回大陆的李济,晚年心中是否牵挂殷墟?隔海相望殷墟,心中是怎样一番滋味?这些问题,由于长期的两岸阻隔,甚至连李光谟也无法回答,但他说:“1977年,李济生前最后一本著作是《安阳》,可见殷墟在他心中的位置。”

(选自《民国那些人》,有删改)

【相关链接】

1949年社会巨变,中国学术一分为二,胡适、钱穆、李济、傅斯年等一批学人离开大陆,其中不少人在台湾传薪播火。自此以后,殊途发展,虽为异流,却显同归之势。殷墟的不少资料以及李济在台湾,使海峡对岸仍有不少学者继续着对殷墟的研究。这种研究,不仅是学术,还分明包含着对乡土的牵挂,对故园的思念。《中国文明的开始》和《安阳》等学术著作,均为李济去台后的心血结晶,可见古老的殷墟,仍然是他学脉所牵、心魄所系。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如果没有河南安阳殷墟的发掘,殷商文化也只能以传说的形式出现;它的成功发掘,使得中国的史又向前推移了数百年。

B.李济原来的梦想是去新疆、青海等地寻绎中国人的原始出来,后来由于中国人的历史起源于夏商周,所以决定改去河南、山西和山东。

C.安阳殷墟的发掘对中国考古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前所长夏鼐、台湾史语所前所长高去寻和考古人类学家张光直,都曾受李济的指导,在安阳接受过训练。

D.本文简述了李济的考古贡献并展现了其高尚的学养人品,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并不为很多人所知、却在考古学界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科学家形象。

2.文中多处引用了别人评价李济的话,这些引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敖称李济是“一个迷人的学阀”,对此你怎样理解?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