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风可以吹走 一张 无助的纸片, 却无法吹走 一只...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风可以吹走  

一张  

无助的纸片,

却无法吹走

一只

会飞的蝴蝶……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

 

任尔东西南北风 如果说雏鹰腾飞苍穹要经历风雨的打击,那么,搏击长空、绝不屈服的意气就是他那犀利的双眼;如果说骏马奔腾于旷野要经历万里奔跑的锤炼,那么为夙愿奔腾万里,绝不屈服的意气就是助其翻越千山万水的铁蹄。人,欲傲立于世,那任尔东西南北风,绝不屈服的意气就是其成功的基石。 任凭时代的浩劫,他,绝不屈服,在风中主宰自己。 在厚厚的《随想录》中,巴金直面“文革”给民族带来的浩劫,直面自己人格曾经出现的扭曲,进行了痛定思痛的反省和忏悔。绝不屈服的意气让他无情地剖析自己,鞭挞自己,用血和泪警醒世人不要忘记这场民族劫难,不要让悲剧重演。一个大义凛然热情澎湃的书生,一个从未停止过思考的精神战士,从天堂到地狱,再到重返人间,是他绝不屈服的意气让人们记住了这个当代活得最痛苦的老人。 任凭环境的恶劣,他,绝不屈服,在风中充实自己。 “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是徐霞客一生的志向。为了实现理想,充实自己,他毅然摒弃仕途,开始了阅读大地,描述自然的艰苦旅程。漫漫长路,他不避风雨,不怕狼虎,以野果充饥,清泉解渴露宿残垣,寄身草莽,走笔为记,历尽艰难险阻,走遍三江五岳。绝不屈服的意气让他以三十年的科学实践记下行履所至。观察所得,内容详实,文笔优美。一位终其一生只为充实自己的学者,一位在恶劣环境里完成“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巨著的追梦者,是他绝不屈服的意气让短暂的生命绽放出了永恒的光辉。 任凭仕途的坎坷,他绝不屈服,在风中造就自己。 他的多情造就了他的豪放,他的豪放造就了他的豁达,他的豁达造就了他“风雨任平生”的一生,他就是苏东坡。一生风雨,一生坎坷,然而,怀着绝不屈服的心,虽然遭遇官场与文场一起泼来的脏水,他却任然意气风发,毫不妥协,在坎坷中造就了自己。一个高唱“大江东去”的诗人,一个“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行者,是他绝不屈服的意气让他在有生之年用美酒面对如画的江山。 于风中,无助的纸片任风摧残,幼小的生灵却毫不屈服,尽显美丽。人,欲傲立于世,亦需要任尔东西南北风,绝不屈服的意气。 【解析】 试题分析: 材料作文的关键是要从材料出发,紧扣材料立论和论述。 材料是作文的已知条件,是思考的前提,是立论依据,脱离或偏离材料,就是审题立意不到位。 材料中的三个意象:风、无助的纸片、会飞的蝴蝶 把握三个意象之间的内在关系:风是施力者,纸片和蝴蝶是受力者,纸片与蝴蝶的区别在于:纸片单薄、苍白、脆弱、没有生命力,只能无助地被风吹走,成为被风随意摆布的对象;蝴蝶虽同样单薄、弱小,但它具有生命活力,拥有会飞的翅膀,能够在风中把持自己,摆脱风的控制。 结合现实生活,联想三个意象背后的某种象征义或隐喻义。可以以其中的一个意象为主,进行联想,但最好能将几个意象组合起来,根据彼此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整体联想,揭示某种生活道理。 可以将联想放在特定的生活领域或范围:如、文化建设、艺术追求、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思想道德修养、个人智慧与才干的增长、民族乃至国家的自主发展等方面 四个审题立意的角度——分与合 1.“风”——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无影无踪,形态多样,变化莫测,是一种吹动他物的“外力”(有正面和负面之分)。正面是助力,如顺风、春风、风力(发电)等,可以用来喻指各种顺境、有利条件、好的社会风尚、风气等;负面是阻力,如逆风、寒风、飓风(成灾)等,可以用来喻指各种逆境、不利条件、不良的社会思潮、歪风邪气等。面对好“风”,我们要学会顺风而行,如“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勇开风气之先”;面对坏“风”,我们要学会御(逆)风而行,如“任尔东西南北风”、“抵御歪风葆本色”,而不要“盲目跟风”、“顶风作案”、“尽出风头”。“风”也可以是中性的,如时尚、潮流,用好了造福人生,没用好危害社会。 2.“无助的纸片”——一种常用的生活用品,轻飘,单薄,易碎,无生命,无思想,“无助”地被吹走的状态,容易让人想到没有思想活力、没有自控力、没有根基的人和事,只能在外力的作用下,孤立无助地被动地任其摆布。如“无生命力的支撑,永远是被动的”、“不能自己给力,只能受制于人”、 “不能自我主宰、只能被人主宰“、“无力者无位”、“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 “无助”一词,还可理解为没有外界资源、没有外界帮助,但主要应指没有精神内涵。 3.“会飞的蝴蝶”——一种弱小的生命,同样是单薄,脆弱,但轻盈,灵动,有生命,有灵魂,有活力,特别是拥有一双美丽的翅膀,能够自由自在地飞翔,风来时它可以敛翅静待,可以震翅而息,也可以展翅而起,迎风飘舞,它可以在风中主宰自己,把持自己,展现自己。“会飞”的特技,让人想起那些有生气、有灵魂、有思想、有本领、有实力的人,他们能在各种外力(包括外界坏境、条件等)面前,能把持自己思想和灵魂,独立自主,特立独行,能掌控自己前进的动力和方向,不随波逐流等。如“有活力才有定力”、“在脆弱中走向坚韧靠的是生命活力”、“用灵魂(思想、智慧)主宰命运”、“自立者必自强”、“用实力证明自己的存在”、“练就一双过硬的翅膀”等。 4.风、无助的纸片、会飞的蝴蝶三者之间的关系——风与纸、风与蝴蝶(外力与内力,客观与主观等)、纸与蝴蝶(被动与主动、消极与积极等),思考事物之间的前因后果、相生相克、对立统一等哲学关系,对材料的内在寓意进行整体把握,可以使立论更完备,说理更辩证,论述更严谨更深刻。 就以上四个角度而言,单独从“风”的角度立意较难,容易犯以偏概全的毛病,侧重从“无助的纸片”或“会飞的蝴蝶”角度立意,必然要以“风”的作用为参照,如果丢掉了“风”的要素,也容易使议论失去依傍,而且“纸片”与“蝴蝶”之间也可以彼此对照,使论述更鲜明。其实,真正孤立地从一个意象的角度来写是不可取的,必须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来分析材料,才能使立意更准确。 好的作文讲求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共性”的特点是,大家容易想到,角度一般,观点正确,符合常态的中规中矩的构思要求,不容易出现大的偏差和失误,但也较难在立意上出彩;“个性”的特点是:大家不易想到,角度特别,观点独到,有些出人意料的构思,也易出现偏差和失误,有风险,要慎用。好的做法是在共性中求个性,力求两者的统一。 只有共性,叫普通,而只有个性叫另类。从立意、结构、材料、语言几个要素看,立意的个性来自对共性的准确把握,是共性基础上提取出来的个性;结构上以合乎阅读习惯的常态共性为主,力求在首尾呼应、篇中过渡转换之间有点巧思,显出个性;材料要在具备正确、客观、恰当等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力求典型、新鲜、充分的个性;语言则在准确、通畅、规范等共性要求的基础上,力求显出个性色彩。不宜盲目在文体创新上追求所谓个性。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夏日里的最后一趟班车

符浩勇

夏日的黄昏,西斜的日头仍不肯减弱炽烈灼人的威力,贪婪地俯视着金黄的田野。李茂的粗布汗衫已被汗水湿透,贴在他单薄的身上,裤袋里那只借来的小灵通又响起短信息铃声。他真想停下手中的镰刀,直起身子歇息一会儿,看看小灵通里传来什么信息。

其实,他知道,小灵通里一定是城里的朋友发来的有关民办教师转正的信息。他读完高中,就在小学当代课老师,八年后转为民办教师,山里人简称民师。二十多年过去,期间每隔三年,县里都组织人员来山里小学听课,考察民师的教学质量,优中选优,推荐转正。尽管每次他都被推荐填写申请表,可最后批下来的却总是别人。听说,今年是最后一次民师转正了,赶不上这趟班车,就别想再找到座位了。但是,他身后“嚓嚓”的割稻声追了上来,妻子在后面说:“天不早了,赶紧些,割完这一畦,明天就结束得早些,你还可以赶回学校去。”

他顾不得腰酸腿痛,掏出小灵通匆匆看过信息,知道明天县教育局就敲定民办教师转正名单,朋友说他凭硬件是最有希望的。他心中不由掠过一阵喜悦,手里的镰刀也快多了。

这时,隔河那边的田野传来一个男人的喊声:“收工吧,别累坏了身子,明天再割。我再请几个小工,一天割完。”喊话的是王详堂。他在小学当教师没几年,就称病转行,后又开商店。如今手头松了,每逢收割季节,总是请人来帮忙。

他生怕妻子听见后生出埋怨,妻子却已经甩过话来:“你看人家王详堂,早下海经商,农家活都不用自己忙。这次,如不能转正,你就乖乖回来帮我干活!”

为缓和气氛,他赔着笑脸说:“你说离开学校,离开孩子,我还能干什么?人各有志嘛!都说我这回一定会民师转正。”

“你离不开学校?学校都放农忙假了,可你班上李记那帮学生,也不见谁来帮你一把。”妻子唠叨着挖苦他。

“你……你怎么能这样说?”他好像受了侮辱,陡生怒气,可看到妻子黑瘦的脸,看到前面待割的那片田,心一软,愤怒又咽下去了。

回到家里,天已黑透,他掏出小灵通再看信息内容。其实在田头时他不止一次看过城里朋友发来的信息:最后一趟民师转正明天就可确定,但竞争非常激烈,如可能,今晚进城来疏通关系,以防万一。他苦笑着摇了摇头。

吃过饭,他给城里的朋友回了信息:听天由命吧,吉人自有天相。

妻子对他说:“听说,你班上李记他们家里已收割完了,你是他们的老师,你去请他们,要是他们肯来帮忙,明天一个上午就可割完 。”他听后犹豫了:李记他们是毕业班学生,平日功课紧,放假又帮家里忙,好不容易休息一下,怎可又烦扰他们?但一想到妻子明天又要在烈日下蒸烤一天,而时令也不等人,他便硬着头皮走出家门。

刚走近李记家,未进门就听见屋里王详堂的嗓门:“明天,你让孩子们来帮我,有酒有肉,一天每人20元。”下面的话他没听完就拔腿回家了。

次日,天刚蒙蒙亮。李茂和妻子拖着疲惫来到田头,却见薄雾中十多个人头在稻穗中起伏,他走上去:“李记,你们怎么来了?王老师不是请你们了吗?”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回答:“我们不稀罕他的钱,我们在放假前早约好了,等家里收割完就一起过来帮忙……”

妻子显然被孩子们的言语感动,她对李茂说:“你招呼孩子们收割,我回家张罗饭菜,你们师生今天叙叙情。”孩子们却婉言拒绝了。李茂很生气,说:“你们瞧不起老师了,老师再穷,也请得起一顿饭。”没想到,李记颤抖着声音说:“我们不嫌老师穷。要是你像王详堂一样去经商,也早富了,但谁来教我们啊?……”他听罢竟一时语塞,心想,这回如果民师转正了,他会潜心一辈子陪伴山里的孩子。

正午时分,稻子终于割完了,李茂的心里充满收获的喜悦,他同孩子们约好明天就回学校去。孩子们走远,他又接到城里朋友的电话:最后一次转正名单已确定,可惜他落选了。本来会议上对他是有争论的,都说像他这样的条件,早些年就应该转正了,可现在,他的年龄早过了规定年限……

他听着愣住了,这让他怎么对妻子和孩子们说呢?朋友在电话那头还在说:“最大的遗憾是,这一次没能转正的民师将被清退,离开教师队伍……”他听不清后面的话,脑海里却浮现出一个恍惚的画面:一辆破旧的班车从他身边呼啸而过,他手里却攥着一张皱巴巴的过期车票……

1.从全文看,小说开头“夏日的黄昏,西斜的日头仍不肯减弱炽烈灼人的威力,贪婪地俯视着金黄的田野”这句话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分析小说结尾在结构与塑造人物方面的作用

3.小说夏日里的最后一趟班车为题有何妙处?

4.你如何看待李茂这一人物形象,试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游子①作客他乡之情怀,佳节思亲之愁绪,②可谓穷形尽相。古代风行九月九日插茱萸的习俗,③因此所以又叫茱萸节。茱萸入药,可④用它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⑤逐风邪的作用,且能消积食⑥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九日也是逢凶之日,常有灾难⑦所以这天人们喜欢⑧佩戴茱萸以辟邪求吉⑨茱萸⑩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1)为了表达简明,画线的词语有两处应该删去,序号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

(2)画线的标点有两处错误,序号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根据下面材料提供的信息,拟一条一句话新闻。(限20字以内)

中新网南京12月17日电 田雯14日晚,“嫦娥三号”成功登陆月球进行探测。17日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悉,该校研发的超声电机就被应用在了探月车“玉兔”上,而该技术也是首次在航天工程中运用。

走进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密仪器驱动所,该校超声电机科研团队负责人之一的李华峰教授说,他们实验了近200个超声电机,最后提供了5个互换性好的超声电机给“嫦娥三号”装备,最终在“玉兔”上使用了1个。据其介绍,这个超声电机相当于对承担着月球大气和土壤成分分析工作的红外光谱仪系统进行“把关”,主要控制舱门,让光线可以进入舱内,同时阻止污尘进入。

据了解,这台只有46克的超声电机,花费了上百万的研发成本。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在朱光潜先生看来,人生的悲剧尤其能给人带来惊心动魄的震撼。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因为人生多悲剧而悲观厌世,他却认为人生有价值,正因其有悲剧。他看到了悲剧的积极意义。他甚至还说:“我们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为      。”这话表面看来,矛盾至极,但是其实含有至理。因为如果件件事都尽美尽善了,自然没有希望发生,更没有努力奋斗的必要。所以,       ,才是我们应有的人生态度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阿房宫赋》 中,杜牧用反问句来形容长桥似龙的两句是“                       ”。

(2)杜甫《蜀相》中,用以下一联“                          表达了对多次出师北伐而未获成功的诸葛亮的同情。

(3)李白的《将进酒》中诗人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不为金钱所使的两句诗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