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初,范纯仁以国用不足,请再立常平钱谷敛散出息之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初,范纯仁以国用不足,请再立常平钱谷敛散出息之法,朝廷用其言;司马光方以疾在告,不与也。已而台谏共言其非,皆不报。光寻具劄子言:“先朝散青苗,本为利民,并取情愿;后提举官速要见功,务求多散。今禁抑配,则无害也。”苏轼奏曰:“熙宁之法,未尝不禁抑配,而其为害也至此。民家量入为出,虽贫亦足;若令分外得钱,则费用自广。今许人情愿,是为设法罔民,使快一时非理之用,而不虑后日催纳之患,非良法也。”会王岩叟、朱光庭、王觌等交章乞罢青苗,光始大悟,力疾入朝,于帘前奏曰:“是何奸邪,劝陛下复行此事!”太皇太后从之。

皇太后谕辅臣曰:“台谏官言近日除授多有不当。”光曰:“朝廷既令臣僚各举所知,必且试用。待其不职,然后罢黜,亦可并坐举者。”吕公著曰:“举官虽委人,亦须执政审察人材。”光曰:“自来执政,止于举到人中取其所善者用之。”韩维曰:“光所言非是,直信举者之言,不先审察,待其不职而罚之,甚失义理。”公著曰:“近除用多失,亦由限以资格。”光曰:“资格亦不可少。”维曰:“资格但可施于叙迁,若升擢人材,岂可拘资格邪!”

九月,丙辰朔,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司马光卒,年六十六。太皇太后哭之恸,帝亦感涕不已。

光居洛阳十五年,天下以为真宰相,田夫野老皆号为司马相公,妇人孺子亦知其为君实也。及为门下侍郎,苏轼自登州召还,缘道人相聚号呼曰:“寄谢司马相公,毋去朝廷,厚自爱,以活我。”辽人敕其边吏曰:“中国相司马矣,切毋生事、开边隙。”光自见言行计从,欲以身徇社稷,躬亲庶务,不舍昼夜。宾客见其体羸,举诸葛亮食少事烦以为戒,光曰:“死生命也。”为之益力。病革,不复自觉,谆谆如梦中语,然皆朝廷天下事也。既殁,其家得遗奏八纸,皆手札,论当世要务。百姓闻其卒,罢市而往吊,鬻衣而致奠,巷哭而过,车盖以万千数。京师民画其像,刻印鬻之,家置一本,饮食必祝焉。归葬陕州,四方来会者数万人。

(选自《续〈资治通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禁抑配                     抑配:强行摊派

B.台谏官言近日除授多有不当     除授:授予官职

C缘道人相聚号呼曰             缘道:沿路

D宾客见其体羸                 宾客:尊贵客人

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范纯仁以国用不足   一位五十步笑百步

B.是为设法罔民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C.则无害也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D.于帘前奏曰         青,取之于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光忠于朝廷。他带病坚持工作,把生死置之度外,临死前,昏睡中仍关心国家大事。

B.司马光知人善任。针对当时官员不够称职的情况,他主张让朝官各举所知,加以试用。

C.司马光从谏如流。他原本支持恢复轻描法,但听见苏轼等人的意见后,主动放弃己见。

D.司马光深得人心。他被贬,百姓还当他是真宰相;他去世,百姓自发地去哀悼和纪念。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司马光方以疾在告,不与也。

2)待其不职,然后罢黜,亦可并坐举者。

3)资格但可施于叙迁,若升擢人材,岂可拘资格邪!

 

1.D 2.C 3.B 4. (1)司马光当时正因为生病请假,没有参与(这件事)。 (2)等到他们不称职了,然后再罢免,也可以连同举荐人一起治罪。 (3)资格只能用于正常的升迁,如果是破格提拔人材,怎么能够受资格的局限呢? 【解析】 1. 试题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 其词义,D项解释不正确,由原文上下句大意内容可知,D宾客:门客,幕僚。所以选D。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C均为副词,就。A:介词,因为/介词,凭借;B:动词,是/动词,成为;D:介词,在/介词,从。所以选C。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B“知人善任”原文无据。他主张对被举荐的官员先试用,如果不称职就罢免,并追究举荐者的责任,则是对当时任用官员不称职的解释和补救。所以选B。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方”“与”“职”“坐”“但”“擢”及“拘资格”被动句式。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文言译文: 先是,范纯仁因为国家经费不够,请求朝廷重新施行用常平仓的钱谷贷款给百姓收取利息的方法(即青苗法),朝廷采纳了他的意见;当时司马光正因为生病请假在家休养,没有参与(这件事)。不久以后,御史台和谏官一起说这是错误的做法,都不批准。司马光不久就上奏说:“前朝散发青苗钱,本意是有利于百姓,并且要求百姓主动贷款;后来提举官们急功近利,千方百计地要大量散发,(才成为弊端)。如果禁止强行摊派,就没有害处。”苏轼接着上奏说:“熙宁变法时,未尝不是禁止强行摊派,可是它造成的祸患严重到这个地步。百姓们只要量入为出,即使贫民也能自给自足;如果让他们能额外地获得钱财,那么花费自然也就多了。如果准许他们主动贷款,这就是颁布法律来欺骗百姓,使他们快活于暂时的不合理的花销,却不考虑以后官员催缴本息的祸患,这不是什么好法律。” 适逢王岩叟、硃光庭、王觌等人先后上奏章请求废除青苗法,司马光才彻底醒悟,带病上朝,在太皇太后帘前上奏说:“这是哪个奸邪小人,劝皇上再实行青苗法呢?”太皇太后听从了他的意见(没有重新施行青苗法 )。 太皇太后晓谕辅佐大臣们说:“御史台和谏官们说最近任命官员有很多不恰当的地方。”司马光说:“朝廷 既然下令让官员们每人都举荐自己了解的人才,那么就一定要试用一段时间。等到他们不称职了,然后再罢免,也可以连同举荐人一起治罪。”吕公著说:“举荐者虽然推荐了人材,也还需要当政者对人材进行审察。”司马光说:“从来当政者都是从推荐来的人材中选取那些优秀的加以任用。”韩维说:“司马光所说的话不对,只相信举荐人的话,不先对被举荐者加以审察,等到他不称职了再施以惩罚,很不合理。”吕公著说:“近来任用官员有很多失误,也由于受资格的限制。”司马光说:“资格也不能少。”吕公著说:“资格只能用于正常的升迁,如果是破格提拔人材,怎么能够受资格的局限呢?” 九月初一,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司马光逝世,享年六十六岁。太后哀悼他,非常悲痛,皇上也很伤感,哭个不停。 司马光闲居洛阳十五年,天下百姓都认为他才是真正的宰相,老百姓们都称他为“司马相公”,甚至连妇女和小孩子也都知道他就是“司马君实”。等到他担任门下侍郎(宰相)后,苏轼从登州被召回朝廷,沿路上老百姓聚集在一起,大声呼喊说:“替我们带句话给司马相公,请他不要离开朝廷,好好保重自己的身体,给我们一条活路。”大辽的统治者命令他们的边疆官员们:“中原(宋朝)任命司马光当宰相了,再也不要惹是生非,挑起边疆的争端。”司马光看到朝廷对自己言听计从,就想用自己的生命报答国家,亲自处理各种事务,不分白天黑夜。他的幕僚们见他身体瘦弱,就拿诸葛亮吃得少、事务多(而英年早逝)来告诫他,司马光说:“什么时候死,那是命中注定的啊!”处理政务更加勤勉努力。病重了,自己还不知道,喃喃自语,好像在说梦话,说的都是国家大事。司马光去世以后,家人找到他留下的八篇奏章,都是亲手书写的,说的都是当时最重要的大事。百姓们听说他去世了,都放下生意不做,前往吊唁,甚至卖了衣服得点钱去祭奠他,从大街小巷里痛哭前去悼念,马车更是成千上万。京城的市民有人画了他的遗像,刻印了拿去卖,几乎每家都买了一本,吃饭之前一定要祈祷他。归葬陕州时,四面八方前来祭奠的,共有几万人之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无论是“五线谱”还是“数字简谱”,其目的都是为了对声音进行数量化的记录和描述。如果没有这一前提,复杂的音乐作品既不能创作,也难以演出。从这一意义上讲,正如数学是所有科学中最为抽象的科学一样,音乐是所有艺术中最为抽象的艺术,它们都可以被简单的符号体系加以表述。所以,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指出:“音乐就它的基础来说,是数学的;就它的出现来说,是直觉的。”而西方人所要做的,就是在音乐的直觉背后,发现数学的基础及其“演算”规律。于是,西方音乐和算数、几何、天文一起成为教会必修的四门功课。在西方13世纪,音乐既是艺术,又是数学,还是宗教,因为音乐家要根据数学的原理创造出符合宗教精神的艺术。

音乐不是数学,我们不能指望将一组数学公式能够直接转变成五线谱;音乐不是哲学,我们也不能指望将一个哲学命题直接转变为交响乐。然而,一方面,音乐和数学存在着类似,因为数学和音乐具有抽象探索方案的特征,在探索中由类推和变奏来引导;另一方面,哲学与音乐也拥有一些共同的世界观、共同的生活态度、共同的信仰模式。

最初,西方人对数字的崇拜、对音乐的崇拜、对宇宙本体的崇拜是交织在一起的。从“数字本质主义”的观点出发,西方人竭尽全力地去探索和谐音符背后的数学秘密。在这种探索过程中,音乐家发现,任何单一数字所对应的音响都不能产生美,和谐的音乐产生于不同音响之间的数学关系。这个观点显然比以往的“数字拜物教”有更大的进步,其意义相当于理性哲学对宗教神学的取代。

然而,数学是发展的,音乐是发展的,哲学也是发展的。数学家对“无理数”的发现不能不引发音乐家的恐慌。这个无理数和极不和谐之间的隐喻的相似,比我们期望的更为深远更为神秘。一个音乐音程和一个数学的数字被人们同样地判断:人们认为它们都在可允许的界限之外。它们对于一个已经建立起来的秩序来说,被认为不仅不使人愉快,而且是危险的,不仅有威胁,而且是魔鬼性的。

这种数学家对无理数的恐惧、音乐家对不和谐音程的恐惧,犹如哲学家对非理性世界的恐惧。然而,无论数学家是否喜欢,无理数确实是存在的;无论哲学家是否高兴,这个世界确实不是按照我们的理性模式被创造出来的;无论音乐家是否愿意,不和谐的音响也确实构成了音乐世界的一部分。于是,正像数学家必须正视无理数,哲学家必须正视非理性一样,音乐家们也必须正视不和谐音程在作曲中的地位。  (摘编自陈炎《科学精神对西方艺术的双重影响》)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线谱”和“数字简谱”都是对声音进行数量化的记录和描述,这种记录和描述是复杂的音乐作品创作和演出的前提。

B.数学和音乐分别是科学和艺术中最为抽象的,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数学和音乐都可以被简单的符号体系加以表述。

C.音乐的基础是数学,它是以直觉出现的,西方人所要做的,是在音乐的直觉背后,发现数学的基础及其“演算”规律。

D.音乐家要根据数学的原理创造出符合宗教精神的艺术,所以,音乐和算数、几何、天文在西方成为教会必修的四门功课。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音乐不是数学,一组数学公式不能够直接转变成五线谱;音乐不是哲学,一个哲学命题不能直接转变为交响乐。

B.数学和音乐都在探索中由类推和变奏来引导。哲学与音乐也拥有一些共同的世界观、生活态度、信仰模式。

C.音乐家发现,和谐的音乐产生于不同音响之间的数学关系,这个观点导致了理性哲学对宗教神学的取代。

D.西方人对数字、音乐、宇宙本体的崇拜是交织在一起的,他们竭尽全力地去探索和谐音符背后的数学秘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学的发展推动了音乐、哲学的发展。因为无理数和极不和谐之间的隐喻的相似,所以数学家对“无理数”的发现不能不引发音乐家的恐慌。

B.如果一个音乐音程和一个数学的数字超出了可允许的界限,它们对于一个已经建立起来的秩序来说,被认为是危险的,有威胁且是魔鬼性的。

C.世界不是按照我们的理性模式被创造出来的,不和谐的音响构成了音乐世界的一部分:这个事实不以数学家、哲学家、音乐家的意志而转移。

D.尽管数学家和音乐家分别对无理数和不和谐音程感到恐惧,但是数学家必须正视无理数,音乐家们也必须正视不和谐音程在作曲中的地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泉州南安一处工地,90后的搬砖工石神伟,因为在工地直播健身,成了网红,粉丝百万,被大伙称作“搬砖小伟”。不知从何时起,“网红” “闯入”大众生活,各类“网红”铺天盖地,“网红”现象成为公共话题。中国有多少“网红”?《2016中国网红经济白皮书》一项调查统计显示,“网红”人数目前已超过100万,八成以上是女性,清一色的锥子脸、高鼻梁、尖下巴,超过54%的受调查的95后称,渴望当主播、当“网红”。可见,在年轻一代中,想要成为“网红”已成为群体现象。同时有人认为网红繁荣背后也存有较大隐忧。

作为95后的你,对“网红”,你怎么看?请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查看答案

观察这幅《好与快》漫画,请写出画面内容,并说明漫画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画面内容不超过50字,寓意不超30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正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日,古人又称夜为“宵”,            。正月十五是一年之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又值大地回春,人们欢庆佳节,既是为了赏月,      。元宵节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性活动,      ,届时,君臣百姓都去看灯、猜谜,文人们则饮酒、赋诗、答对,异常热闹。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对国家来说,勤俭节约是立国之本,______是治国之道。俭可以养廉,廉可以治国。______是处在繁荣盛世的贞观之治时期,魏征_____不断谏劝唐太宗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历史表明,勤俭和廉洁如同一对孪生兄弟,克勤克俭______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勤俭节约所要求的清静寡欲、淡泊节制,可以消解和克制人内心的贪婪和欲望,有效防止国家公权力的腐败滥用和官吏的贪污腐化,实现廉洁自律的内在要求。在这个意义上,勤俭节约_____是敦风化俗的重要手段,______是防腐倡廉的重要途径。

A.也  即使    往往  不仅 

B.更  即使    往往   不仅 

C.也  虽然    一定      而且

D.更  因为    常常    /    并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