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小题。 “四余作家”宗璞 陈洁 我和宗璞接触越多,越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小题。

“四余作家”宗璞

陈洁

我和宗璞接触越多,越少将她当做“一”个人来理解。想到她时,总下意识地连带想到某种关系或群体:冯友兰的女儿、冯老太君吴清芝的孙女、任继愈和张岱年的姻亲、河南唐河的冯家人……

之所以这样,或许与她的族人有关。要理解宗璞其人,首先要理解她的家族。南阳地区有“冯家三兄妹”:哥哥哲学家冯友兰;弟弟地质学家冯景兰, “丹霞地貌”的命名者;妹妹五四时期作家冯沅君,古典文学专家。一个堂妹是张岱年的夫人。其中,兄弟二人共育有五男五女,都各有成就,其中一个是任继愈的夫人。这样一个家族长大的宗璞,在一般读者眼里,是著名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认识她的人却往往淡忘这些身份,而说,她是个孝女——她在父亲生前照顾他身体,在父亲身后维护他声誉,完全不遗余力,奋不顾身。

这或许是一种家族传统,冯沅君就曾将200万稿费以母亲的名义,在河南大学设立“唐河冯太夫人奖学金”奖励豫籍女生。冯友兰病中,宗璞放下一切全力照顾;到宗璞生病时,老家的子孙辈来人照顾,也是络绎不绝。他们都是唐河冯家的一分子,瓜扯藤蔓,休戚相关。中国旧式家庭是纵向的家族网络,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从这个角度说,宗璞颇有古风,她的亲情、乡情观念很重。

中国传统社会看重家族郡望,传统学术的治学则讲究道统、学统、家学、师承。宗璞正是这样成长起来的。她出生在校园,在校园里成长,接受高等教育,在报社和学术单位工作,生活范围一直限于高等学府和学术研究机构,受着淳厚的文化学术熏陶,作品也大多反映中国知识分子生活,就连写作风格也是她本人的折射:细密从容、优雅温婉,有大家风范,但有些细节,很死磕,较真得过分。一半因为身体不好,一半因为生性温和,宗璞说话总慢悠悠的,绵软柔和,但一旦关乎父亲和家族的声誉,她会突然变得犀利尖锐。她曾找过何兆武老先生的“麻烦”,也曾与自己的老师杨绛对峙。这种争斗有时让人惊讶,在一些人眼里,甚至是颠倒是非的名利之争。其实,她是出于亲情和家庭(族)荣誉感而战斗。宗璞一个多年好友私下里感慨说,宗璞本是聪明人,可在维护家族问题上,有点痴,做得太过;她护得那么厉害,反而让人不相信她的公允和理性。

这个简单的道理,宗璞不是不知道,一般的事,她也确实“很好说话”。可但凡知道文化圈谁说冯友兰不是了,她忍不住挺身而出,“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父亲过世后,宗璞又用很多时间精力整理父亲的书稿,推进学界对父亲的研究。学界有人评价说,冯学能取得今天的发展,宗璞功不可没,但是,冯友兰的名声在社会上纷争很大,也未必不是宗璞越描越黑的结果。

冯友兰去世后,宗璞最大的心意和志向,本是写完“野葫芦引”四部曲:以抗战前后的西南联大师生为原型,计划写南、东、西、北四部长篇小说。宗璞小时并未立志当作家,15岁发表散文,也不过兴之所至。她在业余、事余和病余开始写作,所以是“三余作家”,现在又加一条:维护父亲形象和家族荣誉之余。所以,她是“四余作家”。宗璞偶尔感慨,读小说是乐事,写小说却是苦事。现在,《南渡记》、《东藏记》和《西征记》都已出版,让人担心的是她的健康。宗璞的身体从小就不好,年轻时贫血,不期然就会晕倒,还因为肺结核休过学。做过多次手术后,达观的她笑称自己是“挨千刀的”。从写《东藏记》开始,她视网膜脱落,眇一目,左眼视力仅0.3.头晕频频发作,半边身子麻痹,不能间断吸氧。在助手的帮助下口述成文,7年成一书,写作的过程异常艰辛。现在,她的几位好友如资中筠、文洁若,都还活跃在学术文化圈,著作不断,她却已经行动困难,写作几乎停顿。朋友们都希望她能坚持将《北归记》写完。

事实上,正如她的“自度曲”所言:“人道是锦心绣口,怎知我从来病骨难承受……痴心肠要在葫芦里装宇宙,只且将一支秃笔长相守。”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冯沅君曾捐赠200万稿费设立“唐河冯太夫人奖学金”奖励豫籍女生,可见冯氏家族向来有热心公益的传统。

B.宗璞的作品大多反映中国知识分子的生活,写作风格细密从容、优雅温婉,折射出她本人的鲜明特点。

C.文章题目为“四余作家宗璞”,“四余”指“业余、事余和病余”,以及“维护父亲形象和家族荣誉之余”,行文中有意突出的是“病余”和最后一“余”。

D.从写《东藏记》开始,宗璞视网膜脱落,眇左目,头晕频频发作,半边身子麻痹,不能间断吸氧,只能在助手的帮助下口述成文。

E.要完成“野葫芦引”四部曲中的《北归记》,宗璞面临着比撰写《南渡记》《东藏记》和《西征记》更大的困难,因为她已行动不便,暂时停止写作。

(2)宗璞的“孝”体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文章分析。

(3)“怎知我从来病骨难承受……痴心肠要在葫芦里装宇宙,只且将一支秃笔长相守”,你如何理解?

(4)结合全文,探究宗璞性格形成的原因。

 

(1)答C给3分,答B给2分,答E给1分;答AD不给分。 (2)①父亲生病,宗璞放下一切全力照顾;②宗璞颇有古风,亲情观念很重;③父亲死后,她奋不顾身地维护父亲形象和家族荣誉;④用很多时间精力整理父亲的书稿,推进学界对父亲的研究。(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3)①“在葫芦里装宇宙”直接陈述的是想以“野葫芦引”四部曲来反映抗战前后这段重要的历史,又泛指自己的文学创作;②“痴心肠”“长相守”表明 对文学执着追求(或坚持不懈,顽强写作);③“从来病骨难承受”而“只且将一支秃笔长相守”,意味着创作异常艰辛但痴心始终不改。(每点2分,意思对即 可) (4)①出身于人才辈出的唐河冯家这样一个书香门第,受长辈影响而成为孝女;②受到中国旧式家庭“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传统观念的深刻影响,颇有 古风,亲情、乡情观念很重;③生活范围一直限于高等学府和学术研究机构,接受到淳厚的文化学术熏陶;④身体向来不好,反倒培养了她达观的性格。(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1)试题分析:试题分析:A.“可见冯氏家族向来有热心公益的传统”说法属于无中生有。D.“眇左目”理解错误。 原文是“眇一目,左眼视力仅0.3”。E.“暂时停止写作”说法不准,因此只能得1分。原文表述是“写作几乎停顿”。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宗璞的‘孝’体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文章分析” 这是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首先应注意审题,“孝”“体现”提供了信息的方向性,“哪些”提示了答案的多样性;然后依据这些信息到文中找到答题的区域。 文章第三段“冯友兰病中,宗璞放下一切全力照顾”“宗璞颇有古风,她的亲情、乡情观念很重”,文章第四段“但一旦关乎父亲和家族的声誉,她会突然变得犀利尖锐”,第五段“父亲过世后,宗璞又用很多时间精力整理父亲的书稿,推进学界对父亲的研究。学界有人评价说,冯学能取得今天的发展,宗璞功不可没”。找到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试题分析:理解重要语句要注意句子中使用的修辞,句子中包含的情感。本句“在葫芦里装宇宙”“葫芦”代指其著作“野葫芦引”四部曲,“宇宙”是比喻自己的文学创作。“病骨难承受”是说自己的身体状况一直不好,“痴心肠”表达自己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将一支秃笔长相守”表现了对写作的坚守。综合而言,就是宗璞表达自己虽然身体状况不佳,却仍对文学创作持之以恒,希望能完成“野葫芦引”四部曲。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结合全文,探究宗璞性格形成的原因”。这是一道人物形象探究题,需要找出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一般从外因和内因入手, 外因可从生长、受教育、工作环境等方面考虑,据此在文章中圈出有关语句“要理解宗璞其人,首先要理解她的家族”“这或许是一种家族传统,冯沅君就曾将200万稿费以母亲的名义,在河南大学设立“唐河冯太夫人奖学金”奖励豫籍女生。冯友兰病中,宗璞放下一切全力照顾”“中国旧式家庭是纵向的家族网络,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从这个角度说,宗璞颇有古风,她的亲情、乡情观念很重”“中国传统社会看重家族郡望,传统学术的治学则讲究道统、学统、家学、师承实用类文本阅读 “四余作家”宗璞陈洁中国传统社会看重家族郡望,传统学术的治学则讲究道统、实用类文本阅读 “四余作家”宗璞陈洁中国传统社会看重家族郡望,传统学术的治学则讲究道统、。宗璞正是这样成长起来的。她出生在校园,在校园里成长,接受高等教育,在报社和学术单位工作,生活范围一直限于高等学府和学术研究机构,受着淳厚的文化学术熏陶”“宗璞的身体从小就不好,年轻时贫血,不期然就会晕倒,还因为肺结核休过学。做过多次手术后,达观的她笑称自己是‘挨千刀的’。” 回答时一般的思路是:先点出人物的典型意义,再根据文章不同内容分别概括人物所具有的鲜明的性格特征,还要用实例进行分析论证。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距离

安晓斯

接到儿子从那座大城市打来的电话,张叔和张婶就没睡好过。

儿媳生了个大胖孙子,这在农家可是大事。

说啥也得去看看我们那大胖孙子。张叔和张婶没事就唠叨这话题。

儿子张晖真争气。大学毕业后,顺利在城市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听说那个城市很大,距离张叔和张婶有五百多公里。工作了一年多时间,儿子就报喜来了。说在那个城市找了个对象,叫楚雪,家里就她一个女儿,条件很不错。

张叔就说,那我和你妈去看看,替你把把关。张晖就说爸妈你们别来了,这么远的路,回头我带她回老家一趟。张叔和张婶就一直等啊等,到底没等来。

终于等来消息了。是儿子准备结婚的消息。张叔和张婶就告诉儿子准备去一趟。儿子说,爸妈你们别来了,回头我带她回老家一趟好了。还有,把咱家的旧房子拆了再盖一次,人家是城里的姑娘,回去也得有个干干净净的地方不是?

从此,张叔和张婶比以往起得更早,睡得更晚。张叔还一咬牙,卖了猪粜了粮食,就拆了旧房盖了新房,还更换了所有的家具。儿子电话来了,说结婚就不回去了,楚雪家把啥东西都准备好了,房子、车子也都买好了,不用咱家花钱。张叔不听,那咋行,咱必须得拿点钱。两天后儿子打来电话,楚雪家把在地下停车场买车位的事让给咱了,爸妈你们就寄五万元钱好了。后来,张叔和张婶才知道,他们花五万元购买的车位,实际上就是用白漆画的一个长方形框。

儿子终于打来电话,说结婚日子定下了。楚雪家里人说,路太远,爸妈你们就别过来了。结过婚,我抽时间带楚雪回去一趟。

张叔和张婶就在家里等。每天,老两口除了干农活儿,回到家就开始收拾房间,扫啊擦啊,虽然累点,可是心里很高兴。

儿子终于又来电话了。火车票儿子都给买好了。张叔和张婶就按儿子说的,怎么到车站去取票,怎么坐车,怎么出站,在哪等,都一一记下了。坐在火车上,张叔和张婶兴奋得没法说,张婶就提醒张叔,别忘了那俩红包,听着火车上来回吆喝的卖饭声,他们只是喝一口从家里带来的凉开水。

下了车,儿子已经在出站口等了。到了一家宾馆。张叔说,咱不住这里,我和你妈就在你那住一夜,看看孩子就走。儿子的双眼就湿湿的。

饭后,张叔和张婶就和儿子一起去看孙子。进了门,张叔和张婶就看见一个衣着讲究、戴着金边眼镜的女人。亲家,都来了。很亲热的声音。楚雪,快来,你爸妈来了。还是那个女人的声音。张叔和张婶就知道一定是亲家母了。换了拖鞋,儿子就拉着张叔和张婶在一个紫光灯下照了一会。

有了孩子,我们从外面回来都要照一会儿,杀菌效果很好的。还是那个女人亲热的声音。坐下来喝茶的时候,张叔就拿出那两个红包来。张婶就说,楚雪啊,这是给你的,10001元,在咱农村老家叫万里挑一。这是给孩子的,8800元,咱老家叫宝贝蛋蛋。别嫌少,是爸妈的一点心意。

闲聊了一会,张叔和张婶就提出想看看孩子。亲家母就说,好不容易哄睡了,脚步轻点儿,咱去看看。轻轻地推开卧室的门,张叔和张婶就看见一个罩着粉红色蚊帐的婴儿车。距离一米远时,张婶想上前抱抱孙子,亲家母就拉住张婶说,咱今天就不抱了呵,就看看。哄孩子睡着不容易。张叔和张婶就隔着那个粉红色的小蚊帐,在朦朦胧胧中看见了孙子红朴朴的小脸蛋儿。

第二天一大早,哭了一夜的张叔和张婶就来到了火车站。离开宾馆时,张叔没有告诉儿子。他把儿子交的押金留在了服务台,自己结算了房费。

张叔对张婶说,看出来咱儿子有多难了吧。张婶流着泪点点头。哎,老头子,我眼神儿不好,你到底看清楚咱孙子没有?张叔没说话,大把的泪涌了出来。

(选自《小说选刊》2013年第11期)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儿子说在城里找了个对象,是独生女,家里条件不错,这些话为后文的故事情节做了铺垫,为写“距离”埋下伏笔。

B.张叔和张婶每天唠叨要去看孙子,这既表明了对孙子的牵挂,对晚辈的疼爱,也暗批了他们传宗接代的传统思想。

C.小张结婚前后,几次拒绝父母的探望,声称要回家看看,并要求翻盖新房,实际这都是小张的借口,他并不真想回去。

D.张叔和张婶的亲家——衣着讲究、戴着金边眼镜的女人,从骨子里就没看得起张叔张婶,小市民的庸俗心态比较重。

E.小说结尾,张叔和张婶的眼泪令人心碎,小说安排这样的结尾,既感动了读者又巧妙地暗扣了题目,发人深省。

(2)小说开篇就写“接到儿子从那座大城市打来的电话,张叔和张婶就没睡好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张叔和张婶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4)小说的题目叫“距离”,请结合全文,谈谈本文反映了哪些方面的距离?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淇水汤汤,__________________。女也不爽____________________。《氓》

(2)兄弟不知,__________________,静言思之,__________________。《氓》

(3)《离骚》中写屈原嫉恶如仇,宁死也不与他们同流合污的句子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小题。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1.请简要分析颈联在写景上的主要特色。

2.请结合诗句,概括诗人抒发了哪些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初,范纯仁以国用不足,请再立常平钱谷敛散出息之法,朝廷用其言;司马光方以疾在告,不与也。已而台谏共言其非,皆不报。光寻具劄子言:“先朝散青苗,本为利民,并取情愿;后提举官速要见功,务求多散。今禁抑配,则无害也。”苏轼奏曰:“熙宁之法,未尝不禁抑配,而其为害也至此。民家量入为出,虽贫亦足;若令分外得钱,则费用自广。今许人情愿,是为设法罔民,使快一时非理之用,而不虑后日催纳之患,非良法也。”会王岩叟、朱光庭、王觌等交章乞罢青苗,光始大悟,力疾入朝,于帘前奏曰:“是何奸邪,劝陛下复行此事!”太皇太后从之。

皇太后谕辅臣曰:“台谏官言近日除授多有不当。”光曰:“朝廷既令臣僚各举所知,必且试用。待其不职,然后罢黜,亦可并坐举者。”吕公著曰:“举官虽委人,亦须执政审察人材。”光曰:“自来执政,止于举到人中取其所善者用之。”韩维曰:“光所言非是,直信举者之言,不先审察,待其不职而罚之,甚失义理。”公著曰:“近除用多失,亦由限以资格。”光曰:“资格亦不可少。”维曰:“资格但可施于叙迁,若升擢人材,岂可拘资格邪!”

九月,丙辰朔,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司马光卒,年六十六。太皇太后哭之恸,帝亦感涕不已。

光居洛阳十五年,天下以为真宰相,田夫野老皆号为司马相公,妇人孺子亦知其为君实也。及为门下侍郎,苏轼自登州召还,缘道人相聚号呼曰:“寄谢司马相公,毋去朝廷,厚自爱,以活我。”辽人敕其边吏曰:“中国相司马矣,切毋生事、开边隙。”光自见言行计从,欲以身徇社稷,躬亲庶务,不舍昼夜。宾客见其体羸,举诸葛亮食少事烦以为戒,光曰:“死生命也。”为之益力。病革,不复自觉,谆谆如梦中语,然皆朝廷天下事也。既殁,其家得遗奏八纸,皆手札,论当世要务。百姓闻其卒,罢市而往吊,鬻衣而致奠,巷哭而过,车盖以万千数。京师民画其像,刻印鬻之,家置一本,饮食必祝焉。归葬陕州,四方来会者数万人。

(选自《续〈资治通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禁抑配                     抑配:强行摊派

B.台谏官言近日除授多有不当     除授:授予官职

C缘道人相聚号呼曰             缘道:沿路

D宾客见其体羸                 宾客:尊贵客人

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范纯仁以国用不足   一位五十步笑百步

B.是为设法罔民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C.则无害也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D.于帘前奏曰         青,取之于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光忠于朝廷。他带病坚持工作,把生死置之度外,临死前,昏睡中仍关心国家大事。

B.司马光知人善任。针对当时官员不够称职的情况,他主张让朝官各举所知,加以试用。

C.司马光从谏如流。他原本支持恢复轻描法,但听见苏轼等人的意见后,主动放弃己见。

D.司马光深得人心。他被贬,百姓还当他是真宰相;他去世,百姓自发地去哀悼和纪念。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司马光方以疾在告,不与也。

2)待其不职,然后罢黜,亦可并坐举者。

3)资格但可施于叙迁,若升擢人材,岂可拘资格邪!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

无论是“五线谱”还是“数字简谱”,其目的都是为了对声音进行数量化的记录和描述。如果没有这一前提,复杂的音乐作品既不能创作,也难以演出。从这一意义上讲,正如数学是所有科学中最为抽象的科学一样,音乐是所有艺术中最为抽象的艺术,它们都可以被简单的符号体系加以表述。所以,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指出:“音乐就它的基础来说,是数学的;就它的出现来说,是直觉的。”而西方人所要做的,就是在音乐的直觉背后,发现数学的基础及其“演算”规律。于是,西方音乐和算数、几何、天文一起成为教会必修的四门功课。在西方13世纪,音乐既是艺术,又是数学,还是宗教,因为音乐家要根据数学的原理创造出符合宗教精神的艺术。

音乐不是数学,我们不能指望将一组数学公式能够直接转变成五线谱;音乐不是哲学,我们也不能指望将一个哲学命题直接转变为交响乐。然而,一方面,音乐和数学存在着类似,因为数学和音乐具有抽象探索方案的特征,在探索中由类推和变奏来引导;另一方面,哲学与音乐也拥有一些共同的世界观、共同的生活态度、共同的信仰模式。

最初,西方人对数字的崇拜、对音乐的崇拜、对宇宙本体的崇拜是交织在一起的。从“数字本质主义”的观点出发,西方人竭尽全力地去探索和谐音符背后的数学秘密。在这种探索过程中,音乐家发现,任何单一数字所对应的音响都不能产生美,和谐的音乐产生于不同音响之间的数学关系。这个观点显然比以往的“数字拜物教”有更大的进步,其意义相当于理性哲学对宗教神学的取代。

然而,数学是发展的,音乐是发展的,哲学也是发展的。数学家对“无理数”的发现不能不引发音乐家的恐慌。这个无理数和极不和谐之间的隐喻的相似,比我们期望的更为深远更为神秘。一个音乐音程和一个数学的数字被人们同样地判断:人们认为它们都在可允许的界限之外。它们对于一个已经建立起来的秩序来说,被认为不仅不使人愉快,而且是危险的,不仅有威胁,而且是魔鬼性的。

这种数学家对无理数的恐惧、音乐家对不和谐音程的恐惧,犹如哲学家对非理性世界的恐惧。然而,无论数学家是否喜欢,无理数确实是存在的;无论哲学家是否高兴,这个世界确实不是按照我们的理性模式被创造出来的;无论音乐家是否愿意,不和谐的音响也确实构成了音乐世界的一部分。于是,正像数学家必须正视无理数,哲学家必须正视非理性一样,音乐家们也必须正视不和谐音程在作曲中的地位。  (摘编自陈炎《科学精神对西方艺术的双重影响》)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线谱”和“数字简谱”都是对声音进行数量化的记录和描述,这种记录和描述是复杂的音乐作品创作和演出的前提。

B.数学和音乐分别是科学和艺术中最为抽象的,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数学和音乐都可以被简单的符号体系加以表述。

C.音乐的基础是数学,它是以直觉出现的,西方人所要做的,是在音乐的直觉背后,发现数学的基础及其“演算”规律。

D.音乐家要根据数学的原理创造出符合宗教精神的艺术,所以,音乐和算数、几何、天文在西方成为教会必修的四门功课。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音乐不是数学,一组数学公式不能够直接转变成五线谱;音乐不是哲学,一个哲学命题不能直接转变为交响乐。

B.数学和音乐都在探索中由类推和变奏来引导。哲学与音乐也拥有一些共同的世界观、生活态度、信仰模式。

C.音乐家发现,和谐的音乐产生于不同音响之间的数学关系,这个观点导致了理性哲学对宗教神学的取代。

D.西方人对数字、音乐、宇宙本体的崇拜是交织在一起的,他们竭尽全力地去探索和谐音符背后的数学秘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学的发展推动了音乐、哲学的发展。因为无理数和极不和谐之间的隐喻的相似,所以数学家对“无理数”的发现不能不引发音乐家的恐慌。

B.如果一个音乐音程和一个数学的数字超出了可允许的界限,它们对于一个已经建立起来的秩序来说,被认为是危险的,有威胁且是魔鬼性的。

C.世界不是按照我们的理性模式被创造出来的,不和谐的音响构成了音乐世界的一部分:这个事实不以数学家、哲学家、音乐家的意志而转移。

D.尽管数学家和音乐家分别对无理数和不和谐音程感到恐惧,但是数学家必须正视无理数,音乐家们也必须正视不和谐音程在作曲中的地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