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春思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

阅读下面首唐诗,回答问题

春思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注】贾至在唐肃宗朝曾因事贬为岳州司马。“历乱”:花开极茂盛

1.前两句描绘出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从整首诗来看,这两句有什么作用?

2.有人评价三、四两句在情感的抒发上“构思新奇”,说说你的理解。

 

1.①这首诗描绘出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春草青青,柳色嫩黄;桃花盛开,李花飘香,花枝披离,花气氤氲。②前两句与后两句形成对照,使所要表达的“愁、恨”显得加倍强烈。画面上的春光点染得越是明媚,春意越是喧闹,就更能从反面衬托出诗人无法消除的深愁苦恨。 2.①这两句不是直接抒发自己的愁情,而是运用拟人的手法借“东风”和“春日”来写愁思。 ②“东风不为吹愁去”,不说自己愁重难遣,而怨东风冷漠不为遣愁;“春日偏能惹恨长”,不说因愁闷而百无聊奈,产生度日如年之感,却反过来说成是春日惹恨,把恨引长。这样,诗意的表现就更为曲折、含蓄、更有深度。 【解析】 1. 试题分析:先抓住主要景物,展开联想想象,描绘画面,语言力求优美。然后再概括景物营造氛围特点及运用的表现手法。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等。主要景物:草、柳、桃花、李花。在描绘中尽力将其营造的生机盎然的春景描绘的淋漓尽致。然后再根据后面诗句“愁”“恨”等从以乐景衬哀情的角度答出其对比和反衬作用即可。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生机盎然的春天景象;次句“桃花历乱李花香”,用暗笔为这幅景象添上嫣红、洁白两色,并以传神之笔烘染了花枝披离、花气氤氲的浓春图景,使画面上的春光更加艳丽,春意更加喧闹。诗人在这两句里写足了春景,其目的在于为下面抒写深愁苦恨作对照。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抓住结尾两句的关键词,从这两句运用的表现手法,表达效果及表达情感等角度组织答案。读后可知,“愁”“恨”将东风和春日人格化,故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的将诗人愁闷无奈的情感委婉的表达出来,达到了曲折含蓄的效果。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规范答题: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诗歌的表达技巧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如本题第四句“春日偏能惹恨长”,不说因愁闷而百无聊赖,却反过来说成是春日惹恨,将恨引长,如此立意显得新奇巧妙。这首诗因春景而兴愁恨,诗中所表达的愁恨,并非一般的闲愁闲恨,而是诗人被贬荒地后产生的流人之愁,逐客之恨。所以,尽管春光明媚,但这愁恨却不减丝毫,反而愈益地难奈难遣。答题时要注意每条中手法和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叶嘉传

(宋)苏轼

叶嘉①,闽人也。其先处上谷。曾祖茂先,养高不仕,好游名山,至武夷,悦之,遂家焉。尝曰:“吾植功种德,不为时采,然遗香后世,吾子孙必盛于中土。”茂先葬郝源,子孙遂为郝源民。

至嘉,少植节操。或劝之业武。曰:“吾当为天下英武之精,一枪一旗,岂吾事哉!”因而游见陆先生②,先生奇之,为著其行录,传于时。上读其行录而善之,敕建安太守召嘉,给传③遣诣京师。

郡守始令采访嘉所在,命赍书示之。嘉未就,亲至山中,为之劝驾,始行登车。天子见之,曰:“吾久饫④卿名,但未知其实尔,我其试哉!”因顾谓侍臣曰:“视嘉容貌如铁,资质刚劲,难以遽用,必槌提顿挫之乃可。”遂以言恐嘉曰:“砧斧在前,鼎镬在后,将以烹子,子视之如何?”嘉勃然吐气,曰:“臣山薮⑤猥士,幸惟陛下采择至此,可以利生,虽粉身碎骨,臣不辞也。”上笑,命以名曹处之,又加枢要之务焉。

上敕御史欧阳高、金紫光禄大夫郑当时、甘泉侯陈平三人与之同事。欧阳疾嘉初进有宠,计欲倾之。嘉虽见侮,为之起立,颜色不变。上为责欧阳,怜嘉,视其颜色,久之,曰:“叶嘉真清白之士也。其气飘然,若浮云矣。”遂引而宴之。少顷,上鼓舌欣然,曰:“始吾见嘉未甚好也久味其言殊令人爱朕之精魄不觉洒然而醒书曰启乃心沃朕心嘉之谓也。”于是封嘉钜合侯,位尚书,曰:“尚书,朕喉舌之任也。”由是宠爱日加。

后因侍宴苑中,上饮逾度,嘉辄苦谏。上不悦,曰:“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遂唾之,命左右仆于地。嘉正色曰:“陛下必欲甘辞利口然后爱耶?臣言虽苦,久则有效。陛下亦尝试之,岂不知乎!”上因含容之,然亦以是疏嘉。

嘉既不得志,退去闽中。上以不见嘉月余,劳于万机,神苶⑥思困,颇思嘉。因命召至,遂恩遇如故。居一年,嘉告老,上曰:“钜合侯,其忠可谓尽矣。”遂得爵其子。又令郡守择其宗支之良者,每岁贡焉。

赞曰:今叶氏散居天下,皆不喜城邑,惟乐山居。氏于闽中者,盖嘉之苗裔也。天下叶氏虽夥,然风味德馨为世所贵,皆不及闽。闽之居者又多,而郝源之族为甲。嘉以布衣遇天子爵彻侯位八座可谓荣矣然其正色苦谏竭力许国不为身计盖有以取之(选自《东坡全集》,有删改)

【注释】①〔叶嘉〕,叶之嘉者,指茶叶。②〔陆先生〕陆羽,唐朝人,著《茶经》,被后人称为“茶圣”。③〔传zhuàn〕传车,驿站的车马。④〔饫(yù)〕饱食,这里引申为听闻。⑤〔山薮〕深山密林。⑥〔苶 (niè)〕疲倦。

1.下列对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嘉以布衣/遇天子爵/彻侯位/八座/可谓荣矣/然其正色/苦谏竭力/许国不为身计/盖有以取之

B.嘉以布衣遇天子/爵彻侯位/八座/可谓荣矣/然其正色苦谏/竭力许国/不为身计/盖有以取之

C.嘉以布衣/遇天子爵/彻侯位/八座/可谓荣矣/然其正色/苦谏竭力/许国不为身计/盖有以取之

D.嘉以布衣遇天子/爵彻侯/位八座/可谓荣矣/然其正色苦谏/竭力许国/不为身计/盖有以取之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郡守:官名。郡的行政长官,始置于战国,原本是防守边地的官员,后渐成为地方行政长官。

B.《书》:即《尚书》,也称为《书经》,是我国第一部古典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以记言为主。后被列为“五经”之中,是儒家重要的经典。“尚”即为“上”,《尚书》就是上古之书的意思。

C.鼎镬:是鼎与镬的合称,二者都是古代的烹饪器。后来成了古代的一种酷刑,就是用鼎镬烹人。

D.告老:指封建时代臣子或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后专指官员因身体有病或政见不合而委婉地提出辞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为叶嘉作传,目的在于表达自己对高洁刚正、恬淡飘然的品格的追求,同时也通过对叶嘉生平的叙述,劝诫人们对名利不必汲汲以求,而应功成身退。

B本文表面写人,实际写茶叶。通篇无一“茶”字,却又无处无茶,从茶的历史到茶的采摘、制作、品质、功效,其中蕴含着丰厚的茶文化内涵。

C叶嘉出身布衣,从小树立气节操守。因品行出众被皇上征召入朝,在朝中他宠辱不惊,气度非凡,敢于直谏,忠心报国。

D文章开篇介绍了叶嘉的家世,他的原籍是福建,祖先曾居上谷,曾祖父茂先迁居武夷,死后葬在郝源,从此茂先的子孙都成了郝源人。

4.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因而游见陆先生,先生奇之,为著其行录,传于时。

(2) 嘉虽见侮,为之起立,颜色不变。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拜祭先祖,其来有自。从甲骨文时代就有文字的证明,延绵至清末,始终未断。纵观古今,拜祭的形式随着时间、世情的变化而有所演变。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拜祭先祖理念的根基,也就是为何拜祭先祖,没有改变。

炎黄文化成型于农耕时代。农耕生产的发展、家庭和家族的繁衍,很重要的是要靠继承。从财产到技能、知识,都需要承接先人和前辈的成果。重继承,是中华民族文化区别于世界上很多民族文化的特征。不仅继承宗祖给自己的知识,还要延续他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追求。 正是由于重继承,在继承中发展,所以中国被称为一个文化“早熟”的民族。这是以希伯来系列文化为标杆,而且出于历史线性发展观。前工业化时期希伯来文化与希腊罗马文化结合,经过文艺复兴,形成了西方的观念体系,包括西方哲学所说的宇宙观、价值观、伦理观和审美观。而中国早在农耕还比较原始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自己的哲学思考体系,这一体系的定型者就是孔子。我们的文化至少五千年来延绵未绝。定型早,有足够的时间深入到民众心里,渗透在人们衣食住行的每一个习惯里。因此,尽管有外族入侵和内乱,仍然无法使它中断和消灭。

中华民族一代一代举行拜祭,反映了人们对于社会发展、进步的思考。我们对于先祖先烈为社会所作的贡献和对今天的影响,有着富于理性的认识。这就是,社会要通过劳动,构成和谐的气氛,加强继承和传播,并且不断地创造。今天无论是拜祭伏羲、黄帝,还是拜祭孔子,没有人想回到那个时代的状况中去生活,先祖的精神是在激励我们不断前进。

我是从哪里来的?将要归于何处?至今这还是人类思考的头等问题。中华民族长期思考得出的结论是:我们来自大自然与先祖自己也会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人终有一死,尸骨灭而精神存时间、空间转变了,此理则依然。例如清明节的家祭,实质和拜祭民族共同祖先相同。用宋朝哲学家的话说,这叫“理一分殊”。理一,就是寻根溯源,想象未来,想到自己如何继承先祖的精神,如何继续创造,而这一切都围绕着如何完善人生的价值“分殊”,就是拜祭黄帝、伏羲、家祖和父母等等,对象、形式各有特色。

但是,当一个社会只有小家庭拜祭祖先,久之,这个社会就呈现出一种离散趋势,凝聚力减弱。想想过去,思考现在,有心人都会认识到,我们今天的生活、学术、社会,都是对古代的继承和发展。未来的发展,也离不开今天的基础。既然如此,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就要想到,应该如何做人,一百年后的后代将如何议论现在的我们。一想到此,我们越发感到一种敬畏,应该感谢列祖列宗,应该给后人留下点什么。

1.下列关于“拜祭先祖”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华民族拜祭先祖的历史极其悠久,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时代。

B.拜祭先祖,虽说拜祭对象和形式可以不同,但在精神实质上却是一致的。

C.尽管拜祭先祖的形式会因时代和世情的不同而有所改变,但拜祭先祖的理念一直未变。

D.拜祭先祖,缅怀先祖,是为了延续他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追求,用先祖的精神激励我们不断前进。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华文化是“早熟”的文化,而且定型早,所以才能历经外族入侵和内乱,仍然延绵不断。

B.中华文化是农耕文化。农耕生产的发展、家庭和家族的繁衍,很重要的是要靠继承。所以注重继承是中华文化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的根本区别。

C.中华民族拜祭先祖,无论是拜祭伏羲、黄帝、孔子,还是拜祭自己的祖先,都是为了对先祖的贡献有理性的认识,并将先祖的精神继承和传播下去。

D.拜祭先祖既是寻根溯源,继承先祖的精神,又是想象未来如何继续创造,最终指向是完善人生的价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华民族拜祭先祖的传统绵延不绝,反映出炎黄子孙对先祖开创的中华文明的热爱,缅怀先祖的精神,渴望从先祖的精神中得到激励。

B.中国文化被认为“早熟”的文化,这是以希伯来系列文化为标杆得出的观点。如果以中华文化为标杆,也可以说西方的文明是“晚熟”的。

C.拜祭先祖,要求我们想想过去,我们今天的生活、学术、社会,都是对古代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也要求我们想想现在,我们应当给后人留下点什么。

D.一个只有小家庭拜祭祖先的社会是一个人心离散的社会,因此,只有恢复全社会对民族共同祖先的祭拜仪式,才能增强民族凝聚力。

 

查看答案

阅渎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环卫工人陈阿姨在打扫卫生时,遭到正在旁边健身器材上做仰卧起坐的一位大妈的辱骂,她骂陈阿姨影响她锻炼身体。其他市民赶紧劝阻,陈阿姨也没还嘴,还用扫帚将健身器材下面的最后一点树叶扫起来。这一下彻底激怒了大妈,她夺过陈阿姨手中的扫帚,用脚踩断,并用力向陈阿姨的手上和脚上敲去。陈阿姨见况跑开,大妈追赶时被其他市民拦下,但她竟拨110称“农民工打人”,彻底看不下去的市民直接把她团团围住,等待给警方作证。

在警方和目击市民的劝说下,大妈承认了错误,并给了陈阿姨3000元的赔偿金。这件事经媒体曝光后引发了社会的关注,有人为陈阿姨点赞,有人为目击市民点赞,也有人为大妈点赞。

对于以上三类人,你更倾向为谁点赞?请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义,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合理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愿意

金砖国家为了自己及其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等项目筹措资金,遵循维护金融主权、合作促发展、公平互利的原则,于2014年7月在巴西峰会上宣布签署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协议。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该大学的生物学家在长年的野外科研活动中发现,蚂蚁常常会冒着生命危险救援同伴,不过,他们也发现,     ,这种态度的差异可能与蚁群的生存环境有一定的关系最热心的救援者通常是那些生活在松软的沙土中、习惯单独外出觅食的蚂蚁。由于     ,所以遇到其他蚂蚁受困,更乐于相助。与之相反,那些生活环境相对安全、天敌较少的蚂蚁,比如以坚硬紧实土壤为栖息地的蚂蚁,因为自身不容易陷入险境,所以      。但它们的冷漠也仅限于袖手旁观而已,并不会对家门口受困的外来蚂蚁进行攻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