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刘文静字肇仁,倜傥有器略。与晋阳宫监裴寂善。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刘文静肇仁,倜傥有器略。与晋阳宫监裴寂善。寂夜见逻堞传烽,咤曰:“天下方乱,吾将安舍?”文静笑曰:“如君言,豪英所资也。吾二人者可终羁贱乎?

高祖为唐公,文静察有大志,深自结。既又见秦王,谓寂唐公子,非常人也。豁达神武,汉高祖、魏大祖之徒欤!”寂未谓然。文静俄坐李密姻属系狱秦王私入视之。文静喜,言曰:“丧乱方剡,非汤、武、宣、光不能定。”王曰:“安知无其人哉?今过次,非儿女子姁姁相忧者。世道将革,直欲共大计,试为我言之。”文靜曰:“上南幸兵填河、洛,盗贼蜉结,以万数,须真主取而用之。诚能投天会机,则四海不足定也。今汾晋避盗者皆在文静素知其豪杰一朝号召十万众可得也加公府兵数万一下令谁不愿从鼓而入关以震天下王业成矣。”王笑曰:“君言正与我意合。”乃阴部署宾客。

唐公乃开大将军府,以文静为司马,文静请与突厥连和,唐公从之。遣文静使始毕可汗,始毕曰:“唐公兵何事而起? ”文静田:“先帝废冢嗣以授后主,故大乱。唐公,国近戚惧毁王室,起兵黜不当立者。愿与突厥共定京师,金币、子女尽以归可汗。”始毕大喜,即遣二千骑随文静至,又献马千匹。公喜曰:“非君何以至之?”

唐公天子位,擢纳言,时多引贫臣共榻,文靜谏曰“今率土莫不臣,而延见群下,帝坐严尊,屈与臣子均席,此王导所谓太阳俯同万物者也。”帝曰:“我虽应天受命,宿昔之好何可忘?公其无嫌。

文静自以为材能过裴寂远甚,又屡有军功,而寂独用顾旧恩居其上,意不平。每论政多戾驳遂有隙。文静妾失爱,告其兄上变,遂下吏。帝遣裴寂、萧瑀讯状。帝遂杀之,年五十二。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十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汾晋避盗者/皆在文静/素知其豪杰/一朝号召/十万众可得也/加公府兵数万/一下令谁不愿从/鼓而人关/以震天下/王业成矣

B今汾晋避盗者皆在/文静素知其豪杰/—朝号召十万/众可得也/加公府兵数万/—下令谁不愿从/傲而人关/以震天下/王业成矣

C今汾晋避盗者皆在/文静素知其柰杰/一朝号召/十万众可得也/加公府兵数万/一下令谁不愿从/激而人关/以震天下/王业成矣

D今汾晋避盗者/皆在文静/素知其豪杰/一朝号召十万/众可得也/加公府兵数万/一下令谁不愿/从鼓而入关/以震天下/王业成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称“表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名定字。

B高祖庙号,我国封建时代,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C可汗古代北亚游牧民族突厥、契丹、蒙古等建立的汗国,其最高统治者皆称可汗

D文中特指皇帝登临帝位,君主即位也可叫“践祚”、“位”、“践帝”、“登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文静对世道有自己的看法。当社会动乱时,文静认为这正是英雄豪杰建功立业之时,并发出“可终羁贱乎”的感慨。

B刘文静才干卓异,有识人之明早在李渊还是唐公镇守太原时,刘文静就察知他胸怀大志,与李氏父子深相交结

C刘文静擅长外交谋略。他请求与突厥交好,唐公派他去出使,他用金币美女等引诱可汗,可汗答应请求,文静完成任务。

D刘文静恃才招祸,他自认为才能超过裴寂很多,又多次建立战功,在讨论问题时,总要反驳,终于招来杀身之祸。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君言,豪英所资也。吾二人者可终羁贱乎?

(2)我虽应天受命,宿昔之好何可忘?公其无嫌。

 

1.C 2.A 3.D 4.(1)按照你说的,正是英雄豪杰所依仗的条件。我们二人难道可以终身依附隋朝吗? (2)我虽然受上天之命做了皇帝,但以往的好友怎么可以忘记呢?你千万不要有什么顾虑(疑惑、疑忌)。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今汾晋避盗者皆在文静素知其豪杰一朝号召十万众可得也加公府兵数万一下令谁不愿从鼓而入关以震天下王业成矣”,本题注意虚词“也”,连词“来”等。联系起来,这句话的意思是“现在汾、晋等地躲避盗贼的人都在,我平时就知道他们都是豪杰,一旦号召,十万军队是可以召集到的。加上公府士兵几万,命令一下,谁不愿意追随呢?大张旗鼓进关,以此来威震天下,王的大业就成了”。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A 项“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名定字”错,“名”,是出生后取的。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与“名”相表里的,所以又称“表字”。古人取表字十分讲究,情况也非常复杂,但仔细考察、分析、研究,也是有规律可寻的。在古代,由于特别重视礼仪,所以名、字的称呼上是十分讲究的。在人际交往中,名一般用作谦称、卑称,或上对下、长对少的称呼。平辈之间,只有在很熟悉的情况下才相互称名,在多数情况下,提到对方或别人直呼其名,被认为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平辈之间,相互称字,则认为是有礼貌的表现。等平时需要注意积累。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D项结合文本内容“文静妾失爱,告其兄上变,遂下吏。帝遣裴寂、萧瑀讯状”可知,说“刘文静恃才招祸”错,文静被杀是因为失宠的妾让自己的哥哥告发刘文静谋反。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D项结合文本内容“文静妾失爱,告其兄上变,遂下吏。帝遣裴寂、萧瑀讯状”可知,说“刘文静恃才招祸”错,文静被杀是因为失宠的妾让自己的哥哥告发刘文静谋反。 4. 试题分析:主要重点词语的翻译:(1)“如”译为按照,“资”译为依仗,“羁”译为依附。(2)“虽”译为虽然,“宿昔”译为以往的好友,“嫌”译为顾虑。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如”“资”“嫌”等词语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 【参考译文】 刘文静,字肇仁,潇洒不羁有气度才智。与晋阳宫监(官职)裴寂关系很好。裴寂晚上看见烽火台传递烽火,叹息说:“天下正乱,我将何处安身?”文静笑着说:“按照你说的,正是英雄豪杰所依仗的条件。我们二人难道可以终身依附隋朝吗?” 高祖当时为唐公,文静看出他有大志向,用心去结识他。又见了秦王后,对裴寂说:“唐公的公子,不是普通的人,心胸开阔神明英武,是汉高帝、魏太祖那样的人!”裴寂并没有认同。文静不久因李密姻属关系牵连入狱,秦王私下里入狱探望。文静心里惊喜,故意用言语挑逗(观察他的态度)他说:“混乱局面正严峻,除了汤、武、宣、光这样的圣君不能平定。”秦王说:“怎么就知道没有那样的人呢?现在来看望你,不是想同情安慰你。世道将变,只是想同你商议大事,请试着为我分析。”文静说:“皇帝南巡,军队都在河洛一带,盗贼到处都是,以万来计算,必须有真命天子来收复使用它们。如果确实能顺应这个机遇,那么天下还不够你平定的(平定天下很容易)。现在汾、晋等地躲避盗贼的人都在,我平时就知道他们都是豪杰,一旦号召,十万军队是可以召集到的。加上公府士兵几万,命令一下,谁不愿意追随呢?大张旗鼓进关,以此来威震天下,王的大业就成了。”秦王笑着说:“您的话正与我的心意相合。”于是暗地里部署宾客。 唐公于是打开大将军府(调兵遣将),任命刘文静为司马。文静请求与突厥结盟,唐公答应了。唐公派文静出使结交始毕可汗,始毕可汗说:“唐公因何事起兵?”刘文静说:“先帝废除太子把王位授予后主,所以天下大乱。唐公,国家的近亲,害怕毁掉王室,起兵罢黜不应该继承王位者。希望与突厥共同稳定京城,金币、少男少女都可以属于可汗。”始毕可汗非常高兴,立即派两千人马跟随文静回去,又献千匹骏马。唐公高兴地说:“没有您哪里能够做好这件事呢?” 唐公登上天子职位,善于听取大臣的意见。当时多次把尊贵的大臣引到内室共处一床。文静进谏说:“现在境域之内,都是您的臣子。您延请臣子,皇帝的位子尊贵,您屈尊与臣子同卧一床,这就是王导所说的‘如果太阳也和地上万物一样,那么老百姓该到哪里沐浴光辉呢?’”皇帝说:“我虽然受上天之命做了皇帝,但以往的好友怎么可以忘记呢?您千万不要有什么顾虑。” 文静自认为才能超过裴寂很多,又多次建立战功,但裴寂唯独因为故旧的感情位居自己之上,心中不服。每议论政事,多与裴寂唱反调,于是生出嫌隙。刘文静的妾失去宠爱,告诉她哥哥告发刘文静反叛,文静就被关进监狱。皇帝派遣裴寂、萧瑀审问情况。皇帝就杀了他,时年五十二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永州十年,柳宗元为派遣心中郁闷而寻幽探胜,发现许多美丽的景观,并且用生动传神的文笔加以描写,留下了最富于艺术性的永州文本。永州文本发现和表现的自然美丰富多彩。

形象美是自然美的外在表现形态,事物的这种美,首先来自人们对外在形象的直观感受,山水风光尤其如此。柳宗元永州文本中的山水之美,首先同样表现为由地质地貌、色彩线条、结构及其变化形式等构成的外在形象之美。这种特征的形成,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他所写的永州山水多是首次发现,人迹罕至,又隐蔽于深山古树之中,没有俗世的喧嚣,静谧怡然,有超逸之趣。另一方面与柳宗元的心境有关。自然景物以什么形态呈现予文本之中,与创作主体的心态有很大关系。柳宗元在永州的心情是寂寞、忧郁而又孤傲的。这种心绪在观察、选择和表现景物时必然会发生作用,那些清幽脱俗。卓尔不凡的景物容易与他的心境产生同构,因而,他喜欢写“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似的清净幽邃境界。主客体的交融互动,使他的作品中飘荡着幽静的气韵。

幽静的境界,一般具有相对封闭、视阔较小,但景物层次感强、景观丰富的特点。它处于围合空间之内,自成一体。《钴鉧潭记:“其清而平者十亩余,有树环焉,有泉悬焉。”树木环绕,把水潭围合成相对独立的空间。而树林之间,还有泉水飞挂,增强了画面的动感和色彩,使景观丰富而不单调。

但幽静不等于缺乏活力。柳宗元毕竟是有着内在精神力量的文学家,他把这种力量投射于客体,使笔下的景物也表现出生机勃勃的力量感,这就是永州山水的生命力之美。苏东坡曾盛赞《袁家渴记》中“每风自四山而下,震动大木,掩苒众草,纷红骇绿,蓊葧香气的描写“造语入秒”(《柳宗元集》注引)。这固然不错,但本段景物最激荡人心的应该是洋溢于其中的蓬勃生机。被推为唐人五绝压卷的《江雪》也在表面的平静下积蓄着顽强的生命力量。作品描绘了一个寒冷、空旷、幽寂的境界,表面看来似乎与禅家空灵之境一致,实际上作品并没有禅意。渔翁不畏严寒,顶风冒雪,孤舟独钓的行为,曲折地反映出柳宗元不随波逐流的高贵品质,独立不倚的坚定意志和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有的学者认为“《江雪》是一首无一禅字而通篇洋溢着禅意的佳作”,这种看法是及其表面化的。禅家空灵之境,多一份平和,而少一份力量;多一份超逸,而少一份绚烂。柳宗元承担了一份生命中必须承受之重,但他的生活方式更能展示生命的丰富和光辉。

品格美是指永州山水体现出的一些人格特征,主要是特立独行,高洁脱俗。永州山水因为处于所谓“蛮夷”“荒厉”之地,长期无人欣赏,这是它的不幸,但另一方面,没有俗人染指,却也保持了它的天然个性,所以超尘绝俗。当它们向柳宗元等知音初次展现出来时,便风姿绰约,玉洁冰清,有一种让人惊叹的纯净、高洁之美。柳宗元把自己的人格理想投射到景物之中去,他也从景物中发现自身的影子。当二者合一的时候,让他感到极度的舒展和自由,抑郁的情绪得到宣泄,忘记了自己的存在,而自然完全同一。这实际上是一种极度自由舒展的精神状态。

永州有幸,遇到心性高洁、才华俊秀、知识渊博、审美感受力敏锐独到的柳宗元,经过柳宗元的发现、改造和提升,而使其山水风物乃至整个永州从蛮荒草野之中升腾起来,以光彩照人的形象呈现于审美领域和中国文化领域,有效地影响了柳宗元以后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

选自陈永康《永州山水诗文:自然美的发现与提升》,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永州文本中所描写的美丽的自然景观独被柳宗元发现,这与他当时想要派遣心中郁闷而寻幽探胜有着密切的关系。

B.永州山水的自然美来自柳宗元对永州山水的地质地貌、色彩线条、结构及其变化形式等外在形象的直观感受。

C.引用“千山鸟飞绝,万顷人踪灭”这两句诗的目的,是以此证明主客体的交融互动,使柳宗元的作品中具有幽静的气韵。

D.永州山水呈现于柳宗元文本中的形态,清幽脱俗、卓尔不群,这易与柳宗元的寂寞、忧郁而又孤傲的心境产生同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幽静的境界一般处于围合空间之内,其间的景物具有层次感强、景观丰富的特点,且能自成一体。如钴鉧潭就是如此。

B.柳宗元把他内在的精神力量投射在永州山水时,永州文本中的山水景物便具有了静谧怡然且不乏活力的特点

C.苏东坡盛赞《袁家渴记》中的景物描写“造语人妙”,是因为它表现了景物的蓬勃生机,彰显了永州山水的生命力之美。

D.《江雪》虽描绘了一个寒冷、空旷、幽寂的境界,但并没有禅意,因为禅家的空灵之境比这首诗的意境更平和超逸。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永州山水在柳宗元的笔下不仅具有幽静而不乏活力的形象美,而且具有特立独行、高洁脱俗的品格美。

B.永州山水隐蔽于深山古树之中,很少被人发现,正因为如此,这里远离世俗的喧嚣,保持着它的天然个性。

C.当自然景物投射到柳宗元的人格理想中时,他从风姿绰约、玉洁冰清的景物中发现自身的影子,他感到极度的舒展和自由。

D.永州山水因柳宗元的不幸而幸,柳宗元也因永州山水的不幸而幸;永州山水成就了柳宗元,柳宗元也成就了永州的山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看到这棵石头上的树,我们惊叹之余可以想到当初它的根须伸到石头上时会毫无去路,周围也是无尽的石头世界,它一定感到了某种绝望。但它没有别的选择,为了使自己吸收水分,它必须挤进微微裂开的石缝里,为此它不得不变形,不得不将自己与石头合为一体,不得不顺着纹路形成古怪的直角、锐角,与刀子般的石头棱角相磨砺,它的生长姿势也因此变成奇怪的模样,每每引来爬山人长时间的瞩目和赞叹。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需要秋天的人

尹向东

长命的家在康定城边,半山腰上,挨着城市,却属农村。这些年,他们已脱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状态,收入与城里工作的亲戚相比高出不少,也比单位里的人更自由。不过长命仍然不喜欢农村人的身份,这名字,希望长命百岁,没有一点隐喻和暗示。

长命在工地上闪了腰后,五大三粗的老婆成为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一直在外挣钱。长命像个女人,只能在家干些轻松的事,料理家务、照顾老人孩子、饲养三头猪以及种一些蔬菜。养了猪,每日里就得去城里大小餐馆收泔水,这是长命最讨厌的活,得穿上油腻肮脏的衣服,骑上三轮摩托,拖两只大油桶改装的泔水桶穿越城市,这形象活脱就是头顶“我是农民”四个大字,让他特别难受。

一经汇入城市,在人流和车流中,长命显得很突出,三轮拖斗摩托的引擎声异样地响,像一挺机关枪不停吐出子弹。康定城小,但车多,狭窄的道路常常堵塞。长命驾着摩托在车流的空隙中见缝插针般穿梭。司机们坐在车内,见长命乱道穿插,不时暴躁地从车窗里甩出一句:“找死!”长命头也不回地应道:“还不知谁死!”这是生活的常态,人人暴躁,却不影响情绪。

收泔水有一点讲究,康定周边有七八个村子,水的需求量大,许多人会在晚饭后去收,长命动了一点小聪明,赶在那之前。

带着沮丧的情绪,长命把摩托车停在一家面馆外。面馆里已经有两三桌客人,长命进面馆的时候他们都回过头来看他。长命穿着一套辨不出本色的衣裤,那套衣裤被无数油渍侵袭,泛着黑色的、黯淡的油光。

长命熟悉他们嫌弃的眼神,没啥大不了。他直接去了厨房,围着白围裙的小老板正在煮面,看见他来,说:“你又这样早来?没啥泔水的。”

长命笑了笑,伸手去衬衣口袋里掏支烟递过去,说:“有一点算一点吧,来迟了,大家又该争起来。”

小老板叼起烟说:“没见过你这样的人,还怕和别人争。”

厨房里只有小半桶泔水,是少了点,有总比没有强。长命提着桶出来,他看见临门的一个女人独坐一张桌,他走过时女人尽力挤向墙边,女人的眼神中不仅仅是嫌恶,明明白白地表达着讨厌。长命腾了泔水回厨房时,小老板刚好端一碗面递给女人。长命拍着手出来,看见女人低头吃面,女人穿得时髦,脸上扑了嫩白的粉,眼睑下还淡淡地描了蓝色。这是一个漂亮的少妇,她吃面时尽力张大嘴,怕面把口红沾去。长命在店里站了一小会儿,女人留意到他站在那里,小心翼翼地抬起头,快速睃他一眼,又一次本能地避向墙边。

长命不明白这样一个漂亮的女人,她的眼神和表情为啥比别人更恶劣,更让人难以接受。他瞬间就做出了一个决定。他再一次掏出烟来点上,然后坐到女人的对面。

女人现在不敢再看长命,拼命低了头,抵着墙壁。女人尴尬的状态让长命心里舒坦了许多,他需要的效果达到了,正准备站起身时,女人却先站了起来,付过钱匆匆走出面馆。隔着玻璃,长命看见女人恶狠狠地瞪了自己一眼,他猛然觉得身上长出许多鸡皮疙瘩。

长命离开时心情糟透了,他不想再去拉泔水

长命后来把车停在新华书店宽大的橱窗外,准备给儿子买几套模拟题回去。他看见一个微胖的女人领着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蹲在书架边,翻着一本画册给小女孩讲,她的神态安详而恬静。长命觉得她周身都散发着一种让人温暖的气息,这时刻,他固执地认为女人应该是这样的,给人温暖的,虽然这个女人并不太漂亮。长命有了一种强烈的渴望,他想听听女人在给孩子讲些什么,他把车推到边上,进了书店。

快是关门的时候了,书店里除了慵懒的售书员,只剩下这一对沉浸在画册中的母女。长命踱到儿童书柜的另一侧,在那里,他能听见她们说话。

他听见女儿指着画册问:“这是秋天?”

母亲说:“是啊,秋天,多漂亮的秋天。”

女儿说:“康定现在是什么季节?”

母亲说:“正好是秋天。”长命想,真是秋天来了,难怪风冷

女儿说:“秋天有什么用,秋天一来,气候就一天天冷,我们不需要秋天。”

母亲短暂地停顿了一下,小声说:“不是这样的,我们不需要秋天,别人还需要。”

女儿说:“谁会需要?”

母亲说:“你看,你对面的人,他就需要秋天。”

长命看见小女孩稚嫩的脸蛋在书柜一侧晃了一下,小女孩看到长命,嘻嘻笑起来。他看出小女孩的笑中包含着对一个需要秋天的人的崇敬。他的心莫名地跳动起来,跳得厉害,像接受了沉重的嘱托,他的鼻子深处微微发酸,买了模拟题,跨出书店时,严谨而和蔼地对那对母女笑了笑。他跨上摩托,像背负一道使命,向远处驰去。

一路上他想他是需要秋天的人,这是个沉甸甸的嘱托,这样的使命让他全身都暖洋洋的,他想他得把这好心情给延续下去,他要换一种活法。他努力在脑里搜索,要干点秋天的事,收获点什么,从他那几亩地他门前那颗被遗忘的苹果树上……

(《光明日报》2016年7月8人,有删节)

1.小说写“吃面女人”的情节起到什么作用?

2.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 隔着玻璃,长命看见女人恶狠狠地瞪了自己一眼,他猛然觉得身上长出许多鸡皮疙瘩。

2要干点秋天的事,收获点什么,从他那几亩地里,从他门前那颗被他遗忘的苹果树上……

3.长命是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4.请从自身和他人两方面分析,促使长命的“活法”转变的因素有哪些?

 

查看答案

请把下列表格内容写成写成一段话,转述说给未看到的同学。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字。

“孟子儒学班”夏令营招生计划及安排

期数

名额限制

报名截止时间

营训时间

第一期

20人

7月1日 

7月2日-7日

第二期

20人

7月8日 

7月9日-14日

第三期

20人

7月15日 

7月16日-21日

第四期

20人

7月22日 

7月23日-28日

第五期

20人

7月29日 

7月30日-8月4日

备注:如遇到特殊情况想提前或滞后参加的可随到随学。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许多同学在复习过程中喜欢抄笔记,将相同类型的考题进行归纳梳理,以期得出出题的规律和解题的窍门,这      很好,      王文水同学觉得知识和试题的呈现方式永远是不同的,要高于试题看试题,      整体思路清晰了,答题      能够得心应手。他的“考过什么,为什这么考,还能怎么考”这三个处理试题的步骤就      简单地归纳梳理,      超越了试题本身的逻辑,是以不变应万变,适应任何情况的高品质思维的模式,值得借鉴。

 

A

当然

其实

只是

不只是

而且

B

固然

只有

不是

而是

C

当然

只有

不只是

而是

D

固然

其实

只要

不仅是

而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