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 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灵魂,茅...

下列各句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灵魂,茅盾说他既是中国的布尔乔亚的“开山诗人”,又是“末代诗人”,他以后的继承者没有能望其项背的。

一个国家,需要的是有远大理想、有创造激情、有头脑且有精神高扬的国民、而不是拾人牙慧、思想浅薄、斤斤于物质生活和低级趣味的民众。

昨晚,Jay述和娱记们期待已久的“周杰伦超级时代巡回演唱会”苏州站终于在苏州体育中心开唱,歌迷云集,盛况空前,整个苏州城出现了十室九空的现象。

他心爱的书籍,经过再三处理,还是没有地方放置,只能堆放在地上或塞在床底,生活的屈辱和窘困,无出其右

莫言的小说首先征服你的是语言,那一个个平淡的文字背后深藏着穿云裂石的哀痛和精彩斑斓的怜爱。

在很多学校,虽没有公开的“重点班”与“普通班” 、“快班”与“慢班”,但实际上家长和学生心里都十分清楚,只是心照不宣而已。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⑤⑥  D④⑤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①望其项背:王建他的颈项和后背,比喻赶得上。②拾人牙慧:比喻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语当作自己的话,也比喻窃取别人的语言和文字。③十室九空:十家有九家一无所有。形容人民大量死亡或逃亡后的荒凉景象。用于修饰“盛况中的苏州城”,望文生义。④无出其右:表示才能没有能超过他的。不合语境。⑤ 穿云裂石:形容声音高亢嘹亮。适用对象不当。⑥心照不宣:指彼此心里明白,而不公开说出来。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成语的错误类型主要有内涵不明,感情色彩失当、对象错类和不合语法,考核的重点是望文生义、对象错配和褒贬失当,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成语积累中找到成语的关键,记忆含义的同时还要记忆用法,如词义的褒贬、适用的对象、语法功能,在答题时首先明确句子要表达的意思,然后分析成语的内涵,看是否搭配恰当,此题中十室九空:十家有九家一无所有。形容人民大量死亡或逃亡后的荒凉景象。用于修饰“盛况中的苏州城”,望文生义。总之不但要加强成语的意思的积累,还要注意用法的积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小题。

胡刚复:交给中国真正的物理

1923年末,在往返于上海与南京的火车上,人们总会见着一个身穿中山装、个头不高的年轻人。他行色匆匆,随身携带着一个藤木织成的黄色箱子。这原本没什么稀奇,这样的箱子,是老上海寻常人家常有的普通物件。

但箱子里的实验室仪器,却并不为那个年代的人们所熟知—一套测定光波用的干涉仪,一套测量电子电荷的油滴仪……这些仪器中的大部分,是这个年轻人亲手制作的,他是中国早期寥寥可数的几个物理学博士之一,胡刚复。

上世纪20年代,物理学在中国尚处于萌芽阶段,留学生大多选读法政、工程技术等学科,研习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学生为数极少,获得学位者更是寥寥无几。1918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之后归国的胡刚复,开了研习物理风气之先,成为中国近代物理学发展史的“起点”人物。

物理这门学科在晚清引入我国之后,教物理者在讲堂宣读讲义,学生照章背诵,大学堂里无物理实验室。而胡复刚的最大功绩之一,“就是以亲手制作的实验仪器充实了实验室和在实验基础上进行的物理教学,从而把真正的物理学引进中国大学的讲堂”。

作为一个以实验物理为毕生专业的研究者,1918年,他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创建了中国最早的现代物理实验室。5年后,这所高校的理化楼失火,他倾注心血的实验仪器付之一炬,为了不耽误学生的实验,胡刚复于当天乘火车赶赴上海,向自己正在兼职的上海大同大学借理化仪器,并立即乘车携回南京。这样的往返,持续了近一年。

这个身着中山装的教授就这样手中夹着书和仪器,不停地奔波于全国各地,从青葱少年到白发老翁,一刻不停地活跃在中国近代物理的讲台上,在他教过的学生里,有中国现当代物理学界响当当的名字——吴有训、严济慈、钱学森、吴健雄、卢嘉锡等。

在学生们的记忆中,胡先生的实验课,实在考验自己的“动手能力”。在这儿是没有什么现成答案的,胡先生的口头禅是:“做了就知道”,如果实验室的仪器损坏了,也别想用新的,唯一的选择,就是把它修理好了,再用它来做实验。

胡上课“颇有激情”,是有名的“拖堂”老师,一堂课拖延两三小时是常事。安排在他后面上课的老师总是很“倒霉”,只能带着学生在外等候腾空教室,而胡视若无睹,侃侃而谈,常常是学生不好意思了,起立拉他,才会下课。在浙江大学任教时,有一次,胡刚复在台上讲课,快到中午吃饭的时候,他还滔滔不绝地讲个不停。旁听的校长竺可桢几次给他打手势,要他快点结束,可他还是一拖再拖。竺可桢忍无可忍,一把将他拖下台去,激起台下学生的一片掌声和笑声。

尽管如此,在他任教过的各大高校中,他的物理课却常是学生的首选,他也是学生崇拜的大教授,曾有浙大的学生回忆说:“那个时候,大学部的老师好到什么程度,我实在不知道。据说,像胡刚复那样的天才博士,在外国都是很少的。”

如果没有归国,胡刚复在世界物理学史上,也许能留下更为显赫的印记,在哈佛留学期间,他针对X射线光谱方面的研究,已经走在当时整个物理学界的前列。但1918年博士毕业后,他依旧选择束装归国,他曾说:“面对祖国的命运,我将做艰苦的奋斗。”

在抗日战争期间,胡刚复任职的浙江大学被迫西迁,他总是担任迁校委员会的领导,每次迁校总是由他先寻找校址、借房、安排校舍、安排图书仪器运输、安排交通工具,疏散人员。以他的体力和毅力,别人看来办不到的事竟为他所办到。数次迁校图书仪器无一丢损。他个人公而忘私,面对邪恶,一生正气,克服了土匪绑架、国民党党棍陷害等种种艰难险阻,使学校数次迁校都取得成功。

1948年他考察了美国的战后科学研究,特别是核物理、高能物理的进展后,于11月回到杭州。不久,他便和竺可桢一起到达上海,坚决抵制当局要他们撤到台湾的安排,而留在祖国大陆。

1966年他患严重的肾病,经手术摘除肾结石后肾炎复发,于1966年2月19日逝世于天津市总医院。享年74岁。他离世后,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他亲笔书写的条幅:“一身傲骨”。这四个字是一位有骨气的爱国知识分子、中国科学教育先驱无愧的自我写照。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的《胡刚复:教给中国真正的物理》和胡南琦的《先父小传》)

相关链接:

胡刚复抵美期间对于学习数理化中的哪一学科,认真进行了选择。他同样酷爱数理化三科。出于科学教国、实业救国的抱负,他认为物理学不但是严正科学的典范,而且与工程生产实业关系最为密切,因此决心学习物理。

1936年胡刚复不幸得了伤害重症。当时他的攀友竺可楨被任命为浙江大学校长,多次去医院敦请刚刚清醒过来的胡刚复同他一起办学,如胡刚复不去则他也决不接受任命。在国民党保证不以党务干预办学后,胡刚复才决定接受聘请,担任文理学院院长。

——胡南琦《先父小传》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胡刚复选择物理学,因为物理学不仅是严正的科学典范,而且能帮助他实现科学救国、实业救国的抱负

B.胡刚复作为中国最早的物理学博士,曾经亲手只做了一套测定光波用的干涉仪和一套测量电子电荷的油滴仪。

C.胡刚复先生的口头禅是‘做了就知道’,这充分的反应了他对实验的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着力培养

D.胡刚复上课常常拖堂,曾经因‘拖堂’惹恼了校长竺可桢,当校长忍无可忍把他拖下课堂时,学生拍手称快

E胡刚复博士毕业时如果没有选择回国,那么他在X射线光谱方面的研究成果,已经让中国的物理学走在世界前列了

(2)胡刚复作为中国著名物理学教授,他的物理课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3)文中认为“胡刚复是中国近代物理学发展史的‘起点’人物”,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文章结尾说“一身傲骨”是胡刚复这位有骨气的爱国知识分子的自我写照。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晕厥羊

铁凝

老马一生没有什么特别的嗜好,就是喜欢吃蒜。但是,这个通俗而又廉价的嗜好并不总是能够顺利地被满足,原因是他的老伴绝不能闻大蒜的气味。

昨晚临睡前,她已经向他交代了这几天他一个人在家应该注意的事情:冷水表里的存水不多了,水表好像有点不准。现在,老马穿好衣服来到客厅,又推开老伴房间虚掩着的门观察片刻,在确认房子里真的没有老伴之后,便疾步进了厨房,拉开柜橱的最下边一只抽屉,拿出预先藏好的两头蒜,三下两下地剥起来。

这时有人按门铃。

老马不觉浑身一激灵:莫非她丢了什么东西又折回来取?慌乱中他把蒜藏进抽屉赶紧去开门——他从来不敢怠慢老伴的门铃声。门开了,唉,原来是单位的出纳给他送工资来了。老马接了工资信手放在门厅的餐桌上接着赶紧回到厨房继续剥蒜。眼看着那些象牙色的、光溜溜、鼓绷绷的小蒜瓣在他手下越聚越多,老马心中那鬼祟的激情和暧昧的欲望说什么也按捺不住了,他抓起一瓣丢进嘴里猛嚼,一股热辣辣的蒜香伴着脆生生的响动在老马口腔里爆炸。这就是幸福了,咀嚼中的老马暗自思量。

这时又有人按门铃。

正在享受大蒜的老马本来不愿意此刻有人造访,但是,正因为几头大蒜下肚,经常打不起精神的老马,现在是精神昂扬力量充沛,尤其当他看见门口没有老伴。门口是个全新的陌生人,可这个陌生人按了门铃又转身要走,老马就非常想把他拦住,他觉得现在他既有拦住这人的力量又有拦住这人的权利。

老马说,那你怎么按了门铃就走啊。

陌生人说,你这是201.我找错门了。

老马说,你想找谁家?

陌生人说301.说自己是小区物业公司的水工。

提起物业公司,老马更不想放这人走了。我正想找物业公司呢,你先进来看看我们家的水表。

老马的态度是不由分说的,陌生人却显得犹豫,也许还有几分不易觉察的慌张。但这犹豫和慌张显然敌不过老马的不由分说,于是他跟着老马走进了老马的家。

其实老马也未必想到陌生人这么听话,他一向缺少让别人听他发令的体验。现在他发令了,陌生人居然听令了,老马终于体验了命令别人的愉悦。他领着陌生人穿过狭窄门厅的小餐桌,拐进与厨房相邻的卫生间。陌生人摘下身上的工具包,站在水表跟前似是而非地鼓捣了几下。他鼓捣不成什么,急于离开的样子。

陌生人的态度很让老马恼火。他开始厉声谴责站在门厅里的这个人。

陌生人低眉顺眼地听着老马谴责,不争辩也不反驳。就为了陌生人的低眉顺眼和他的不争辩不反驳吧,情绪激昂的老马还获得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意外满足感。老马头上冒着热汗,满嘴喷着不散的蒜气,借着不请自来的某种珍贵的快感连想带说连说带想,从务实说到务虚又从务虚返回务实,最后,他终于向面前这个沉默而懦弱的“水工”喊出了他此刻打算实施的计划:既然你做不了经理的主,我也就不再怪你。

沉默的“水工”就在这时突然把身子晃了几晃,接着双膝一弯就软软地倒在老马家门厅的地上。

怎么了,这是怎么了?难道他是被我吓晕了不成?老马有点惭愧,然而,让老马不敢承认的是,这惭愧里却又搀和着某种莫名的满足。是对,那的确是一种满足:原来他老马也有今天,他也能对一个年轻力壮的活人充满威慑力量,他也能让一个活人低眉顺眼,最后他也能把一个活人吓晕过去。

老马要通电话叫了对方来救人,很快从客厅里出来,发现门厅地上那个晕着的人已经不见了。他打开房门追出去,走廊和楼梯均不见人影。老马的心紧缩了一下,好像刚明白了什么。惊慌中的老马赶紧回屋,进门先看餐桌,餐桌上他那沓不算厚实的工资也不见了,确实不见了。一切都在瞬间。

老马在餐桌旁坐下,人像瘪了似的,翻来覆去只有一个感慨:这个“水工”跟我配合得多好啊。

这晚老马不吃不喝和衣睡去。

老马再次醒来并不是早晨,可能是深夜一点钟。他再也睡不着,耷拉着一张更显“自来旧”的脸爬起来看电视,一个澳大利亚的电视片,讲他们那里有一种奇怪的羊,那是一种长不大的小羊,害怕声音,害怕风雨,害怕比它们大的动物,外界稍有响动就会导致它们晕厥,动物学家命名它们为“晕厥羊”。

他本能地对画面上那些晕厥羊有好感,那是活脱儿一个他自己啊。可是,早晨晕在老马家地上的那个人他又是谁呢?

一只晕厥羊兴许完全有能力去恐吓另一只晕厥羊。

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作者纯用心理描写的手法写了老马在第一次听见门铃响起时的紧张反应,暗示了老马平时在家没有地位,畏惧老伴的境遇

B老马顺手就把单位出纳送来的工资放在餐桌上,这一细节为后文老马丢钱埋下伏笔,同时也说明老马家庭经济情况不错

C小说从老马怕老伴写起,再写老马让“水工”害怕,最后以“昏厥羊”点题,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构思巧妙,颇具匠心

D老马谴责“水工”时获得的“让别人听他发指令”的满足感,让他对陌生人完全失去了分辨力和警惕性,导致他最终丢失了工资。

E当“水工”假装晕倒以后,老马心理对此既惭愧又有莫名的满足,赶紧去客厅打电话找人救“水工”,暗示了老马色厉内荏的性格

(2)陌生人“水工”在文中起什么样的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小说主人公老马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4)小说开头部分写老马对大蒜的嗜好,后面主要写了老马与修水工的故事。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写阿房宫内走廊蜿蜒曲折,屋檐凸起犹如牙齿的句子是                 

(2)白居易琵琶行》中                          两句描写了邻船寂静、冷月无声的情景,反衬了音乐带给人们强大的感染力。

(3)王湾次北固山下》中                              一联,描摹了潮平江阔、风浪潜踪的景象,表现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气概。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文后各题。

 

黄景仁

潇潇冷雨洒轻尘,僵卧空斋百感新。

旱久喜滋栽麦陇,泥深恐阻寄书人。

希声或变中宵雪,贵价先愁来日薪。

岁暮柴门寒较甚,可堪此夜倍思亲。

【注】黄景仁:清代诗人,文学家,少年时即有诗名,乾隆三十三年(1768)为求生计开始四方奔波,一生穷困潦倒。

1.诗歌颔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2.诗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感情?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刘文静肇仁,倜傥有器略。与晋阳宫监裴寂善。寂夜见逻堞传烽,咤曰:“天下方乱,吾将安舍?”文静笑曰:“如君言,豪英所资也。吾二人者可终羁贱乎?

高祖为唐公,文静察有大志,深自结。既又见秦王,谓寂唐公子,非常人也。豁达神武,汉高祖、魏大祖之徒欤!”寂未谓然。文静俄坐李密姻属系狱秦王私入视之。文静喜,言曰:“丧乱方剡,非汤、武、宣、光不能定。”王曰:“安知无其人哉?今过次,非儿女子姁姁相忧者。世道将革,直欲共大计,试为我言之。”文靜曰:“上南幸兵填河、洛,盗贼蜉结,以万数,须真主取而用之。诚能投天会机,则四海不足定也。今汾晋避盗者皆在文静素知其豪杰一朝号召十万众可得也加公府兵数万一下令谁不愿从鼓而入关以震天下王业成矣。”王笑曰:“君言正与我意合。”乃阴部署宾客。

唐公乃开大将军府,以文静为司马,文静请与突厥连和,唐公从之。遣文静使始毕可汗,始毕曰:“唐公兵何事而起? ”文静田:“先帝废冢嗣以授后主,故大乱。唐公,国近戚惧毁王室,起兵黜不当立者。愿与突厥共定京师,金币、子女尽以归可汗。”始毕大喜,即遣二千骑随文静至,又献马千匹。公喜曰:“非君何以至之?”

唐公天子位,擢纳言,时多引贫臣共榻,文靜谏曰“今率土莫不臣,而延见群下,帝坐严尊,屈与臣子均席,此王导所谓太阳俯同万物者也。”帝曰:“我虽应天受命,宿昔之好何可忘?公其无嫌。

文静自以为材能过裴寂远甚,又屡有军功,而寂独用顾旧恩居其上,意不平。每论政多戾驳遂有隙。文静妾失爱,告其兄上变,遂下吏。帝遣裴寂、萧瑀讯状。帝遂杀之,年五十二。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十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汾晋避盗者/皆在文静/素知其豪杰/一朝号召/十万众可得也/加公府兵数万/一下令谁不愿从/鼓而人关/以震天下/王业成矣

B今汾晋避盗者皆在/文静素知其豪杰/—朝号召十万/众可得也/加公府兵数万/—下令谁不愿从/傲而人关/以震天下/王业成矣

C今汾晋避盗者皆在/文静素知其柰杰/一朝号召/十万众可得也/加公府兵数万/一下令谁不愿从/激而人关/以震天下/王业成矣

D今汾晋避盗者/皆在文静/素知其豪杰/一朝号召十万/众可得也/加公府兵数万/一下令谁不愿/从鼓而入关/以震天下/王业成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称“表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名定字。

B高祖庙号,我国封建时代,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C可汗古代北亚游牧民族突厥、契丹、蒙古等建立的汗国,其最高统治者皆称可汗

D文中特指皇帝登临帝位,君主即位也可叫“践祚”、“位”、“践帝”、“登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文静对世道有自己的看法。当社会动乱时,文静认为这正是英雄豪杰建功立业之时,并发出“可终羁贱乎”的感慨。

B刘文静才干卓异,有识人之明早在李渊还是唐公镇守太原时,刘文静就察知他胸怀大志,与李氏父子深相交结

C刘文静擅长外交谋略。他请求与突厥交好,唐公派他去出使,他用金币美女等引诱可汗,可汗答应请求,文静完成任务。

D刘文静恃才招祸,他自认为才能超过裴寂很多,又多次建立战功,在讨论问题时,总要反驳,终于招来杀身之祸。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君言,豪英所资也。吾二人者可终羁贱乎?

(2)我虽应天受命,宿昔之好何可忘?公其无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