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虽然现在所学的一些专业课,对我们很陌生,...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虽然现在所学的一些专业课,对我们很陌生,学起来比较吃力,不过我相信,在老师的帮助下,只要下苦功,就一定能够学好。

B.《华盛顿邮报》报道说,积极应对可能涉及全球85亿人口的粮食危机,正成为联合国的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C.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沙乡年鉴》,作者是具有“近代环保之父”之称的美国作家,生态学家,土地伦理学家奥尔多·利奥波德作者之手。

D.通过学习《赤壁赋》,使我们对苏轼的心灵由矛盾、悲伤转而获得超越、升华的复杂过程更加了解。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项主客颠倒;C项“作者是具有……作者之手”句式杂糅;D项“通过……使”,使主语残缺。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本题主要考查结构性语病。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如C项“作者是具有……作者之手”句式杂糅。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A项主客颠倒。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还是无语病的一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我们都是一起到这儿来到,我们有困难了,你们竭力帮我们,你们有困难时,尽管吩咐,我们一定会鼎力相助的。

B.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中,“孝道”代代相传,不绝如缕,因此对当今的广大青少年进行“孝”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C.灾难使成批的人流离失所,尤其是战争,不但造成田园寥落,骨肉分离,还可能导致道德崩坏,人性扭曲。

D.以词为诗,苏东坡可是始作俑者,在他的倡导和实践下,词在宋代兴盛起来了,宋词成了继唐诗之后诗歌发展史上的另一座高峰。

 

查看答案

根据情景,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                 两句中,荀子通过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2)《劝学》中,作者将柔弱的蚯蚓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和螃蟹有六跪而二螯,然                 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学习必须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

3)《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               

4)《赤壁赋》中,作者写箫声的作用和力量,通过蛟龙和寡妇侧面表现箫声的凄婉悱恻的句子是:               

5)《赤壁赋》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的语句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星星变奏曲

江河

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

柔软得像一片湖

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

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

像星星落满天空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

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

(1)诗歌的前三行选取了哪些意象?写出了夜晚怎样的特点?

(2)“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汉六年,人有上书告楚王韩信反。高帝问诸将,诸将曰:“亟发兵坑竖子耳。”高帝默然。问陈平,平辞谢,曰:“诸将云何?”上告之。陈平曰:“人之上书言信反,有知之者乎?”曰:“未有。”曰:“信知之乎?”曰:“不知。”陈平曰:“陛下精兵孰与楚?”上曰:“不能过。”平曰:“陛下将用兵有能过韩信者乎?”上曰:“莫及也。”平曰:“今兵不如楚精,而将不能及,而举兵攻之,是趣之战也,窃为陛下之。”上曰:“为之奈何?”平曰:“古者天 子巡狩,会诸侯。南方有云梦,陛下弟岀伪游云梦,会诸侯于陈。,楚之西界,信闻天子以好岀游,其势必无事而郊迎谒。谒,而陛下因禽之,此特一力士之事耳。”高帝以为然,乃发使告诸侯会陈,“吾将南游云梦。”上因随以行。行未至陈,楚王信果郊迎道中。高帝豫具武士,见信至,即执缚之,载后车。信呼曰:“天下已定,我固当烹!”高帝顾谓信曰:“若毋声!而反,明矣!”

高帝从破布军还,病创,徐行至长安。燕王卢绾反,上使樊哙以相国将兵攻之。既行,人有短恶哙者。高帝怒曰:“哙见吾病,乃冀我死也。”用陈平谋而召绛侯周勃受诏床下,曰:“陈平亟驰传载勃代哙将,平至军中即斩哙头!”二人既受诏,驰传未至军,行计之曰:“樊哙,帝之故人也,功多,且又乃吕后弟吕媭之夫,有亲且贵,帝以忿怒故,欲斩之,则恐后悔。宁囚而致上,上自诛之。”未至军,为坛,以节召樊哙。哙受诏,即反接载槛车,传诣长安。

……高祖崩。吕媭常以前陈平为高帝谋执樊哙,数谗曰:“陈平为相非治事,日饮醇酒,戏妇女。”陈平闻,日益甚。吕太后闻之,私独喜。面质吕媭于陈平曰:“鄙语曰‘儿妇人口不可用’,顾君与我何 如耳。无畏吕媭之谗也。”吕太后立诸吕为王,陈平伪听之。及吕太后崩,平与太尉勃合谋,卒诛诸吕,立孝文皇帝,陈平本谋也。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平辞谢                          固:本来

B.上告之                          具:详细

C.为陛下之                        危:感到危险

D.高帝以为然,乃使告诸侯会陈      发:派遣

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楚王信果迎道中

A.侣鱼虾而麋鹿   B.假舟楫者,非能

C.学而大遗       D.食埃土,下饮黄泉

3.下列各项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陛下弟出伪游云梦,会诸侯于陈

A.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B.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有人密告韩信谋反时,刘邦没轻信诸将意见,而是认真听取陈平的分析,并采纳了他的意见,说明刘邦很信任陈平。

B.韩信被刘邦捆绑后愤怒高呼,后悔自己没有早烹杀刘邦,刘邦说:“你不用出声喊叫了!你谋反,已经很明显了!”

C.刘邦善于用人,但又多疑,听到有人说樊哙的坏话,立即恼羞成怒,便采用陈平的计谋,让周勃代替樊哙领兵,让陈平到了军中立即斩下樊哙的头。

D.陈平曾为高祖出谋划策捉拿樊哙,刘邦死后,樊哙夫人吕媭就多次在吕太后面前说陈平坏话,可吕太后闻知此事,却暗自高兴。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2)陈平曰:“陛下精兵孰与楚?

(3)谒,而陛下因禽之,此特一力士之事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大明湖之春

老舍

①北方的春本来就不长,还往往被狂风给七手八脚的刮了走。济南的桃李丁香与海棠什么的,差不多年年被黄风吹得一干二净,地暗天昏,落花与黄沙卷在一处,再睁眼时,春已过去了!记得有一回,正是丁香乍开的时候,也就是下午两三点钟吧,屋中就非点灯不可了;风是一阵比一阵大,天色由灰而黄,而深黄,而黑黄,而漆黑,黑得可怕。第二天去看院中的两株紫丁香,花已像煮过一回,嫩叶几乎全破了!济南的秋冬,风倒很少,大概都留在春天刮呢。

②有这样的风在这儿等着,济南简直可以说没有春天;那么,大明湖之春更无从说起。

③济南的三大名胜,名字都起得好:千佛山,趵突泉,大明湖,都多么响亮好听!一听到“大明湖”这三个字,便联想到春光明媚和湖光山色等等,而心中浮现出一幅美景来。事实上,可是,它既不大,又不明,也不湖。

④湖中现在已不是一片清水,而是用坝划开的多少块“地”。“地”外留着几条沟,游艇沿沟而行,即是逛湖。水田不需要多么深的水,所以水黑而不清;也不要急流,所以水定而无波。东一块莲,西一块蒲,土坝挡住了水,蒲苇又遮住了莲,一望无景,只见高高低低的“庄稼”。艇行沟内,如穿高梁地然,热气腾腾,碰巧了还臭气烘烘。夏天总算还好,假若水不太臭,多少总能闻到一些荷香,而且必能看到些绿叶儿。春天,则下有黑汤,旁有破烂的土坝;风又那么野,绿柳新蒲东倒西歪,恰似挣命。所以,它即不大,又不明,也不湖。

⑤话虽如此,这个湖到底得算个名胜。湖之不大与不明,都因为湖已不湖。假若能把“地”都收回,拆开土坝,挖深了湖身,它当然可以马上既大且明起来:湖面原本不小,而济南又有的是清凉的泉水呀。这个,也许一时做不到。不过,即使做不到这一步,就现状而言,它还应当算作名胜。北方的城市,要找有这么一片水的,真是好不容易了。千佛山满可以不算数儿,配作个名胜与否简直没多大关系。因为山在北方不是什么难找的东西呀。水,可大难找了。济南城内据说有七十二泉,城外有河,可是还非有个湖不可。泉,池,河,湖,四者俱备,这才显出济南的特色与可贵。它是北方唯一的“水城”,这个湖是少不得的。设若我游湖时,只见沟而不见湖,请到高处去看看吧,比如在千佛山上往北眺望,则见城北灰绿的一片──大明湖;城外,华鹊二山夹着弯弯的一道灰亮光儿──黄河。这才明白了济南的不凡,不但有水,而且是这样多呀。

⑥况且,湖景若无可观,湖中的出产可是很名贵呀。懂得什么叫作美的人或者不如懂得什么好吃的人多吧,游过苏州的往往只记得此地的点心,逛过西湖的提起来便念叨那里龙井茶,藕粉与莼菜什么的,吃到肚子里的也许比一过眼的美景更容易记住,那么大明湖的蒲菜,茭白,白花藕,还真许是它驰名天下的重要原因呢。不论怎么说吧,这些东西既都是水产,多少总带者些南国风味;在夏天,青菜挑子上带着一束束的大白莲花出卖,在北方大概只有济南能这么“阔气”。

⑦我写过一本小说──《大明湖》──在一二八与商务印书馆一同被火烧掉了。记得我描写过一段大明湖的秋景,词句全想不起来了,只记得是什么什么秋。桑子中先生给我画过一张油画,也画的是大明湖之秋,现在还在我的屋中挂着。我写的他画的,都是大明湖,而且都是大明湖之秋,这里大概有点意思。对了,只是在秋天,大明湖才有些美呀。济南的四季,唯有秋天最好,晴暖无风,处处明朗。这时候,请到城墙上走走,俯视秋湖,败柳残荷,水平如镜;唯其是秋色,所以连那些残破的土坝也似乎正与一切景物配合:土坝上偶尔有一两截断藕,或一些黄叶的野蔓,配着三五枝芦花,确是有些画意。“庄稼”已都收了,湖显着大了许多,大了当然也就显着明。不仅是湖宽水净,显着明美,抬头向南看半黄的千佛山就在面前,开元寺那边的“橛子”──大概是塔个塔吧──静静的立在山头上。往北看,城外的河水很清菜畦中还生着短短的绿叶。往南往北,往东往西,看吧,处处空阔明朗,有山有湖,有城有河,到这时候;我们真得到个“明”字了。桑先生那张画便是在北城墙上面的,湖边只有几株秋柳,湖中只有一只游艇,水作灰蓝色,柳叶儿半黄。湖外,他画上了千佛山;湖光山色,联成一幅秋图,明朗,素净,柳梢上似乎吹着点不大能觉出来的微风。

⑧对不起,题目是大明湖之春,我却说了大明湖之秋,可谁教亢德先生出错了题呢!

载一九三七年三月《宇宙风》第三十六期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文章第三段画线句子在文中起到了引出下文的作用,前半句是根据大明湖三个字而产生的联想,是一片美景,烘托出下文真实的大明湖景色。

B.文中“阔气”本指家庭富有,这里表现了大明湖大白莲花的名贵和丰富,其中流露出作者对大明湖幽默反讽的味道。

C.老舍先生文中的幽默之语随处可见,比如文中第⑦段,老舍把塔比喻为“橛子”,运用方言,既俏皮地写出了开元寺塔的形象,又写出了愿望开元寺时的光秃,寺庙的伶仃突兀。

D.作者认为,即使大明湖不大不明不湖,到底算个名胜,是因为济南大明湖历史悠久,非其他景点所能比。

E.老舍在描摹景物时,非常注意生活画面或景物画面的细节描写,在《想北平》和本文中都有所体现。如“土坝上偶尔有一两截新藕,或一些黄叶的野蔓,配着三五枝芦花”等。

2.为什么作者说春天的大明湖“既不大,又不明,也不湖”?

3.文章结尾处,作者说“对不起,题目是大明湖之春,我却说了大明湖之秋,可谁教亢德先生出错了题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作者用不少篇幅写大明湖之秋的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