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各题。 《归园田居 其二》 野外罕人事①,穷巷寡轮鞅②。...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各题。

《归园田居  其二》

野外罕人事①,穷巷寡轮鞅②。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③中,披④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地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注】①人事:指与人交接来往。②鞅:马驾车时颈上的皮带。这句是说居处僻陋,车马稀少。指车马。③墟:隐僻之地。墟曲:犹乡野。④披:拨开。

1.对这首诗理解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语言质朴无华,语调悠然自在,叙述了乡居生活的日常片段,描绘了一个宁静谐美的理想天地。

B开头四句侧面写“静”,诗人用“野外”“穷巷”“荆扉”“虚室”来反复强调乡居的清贫。

C中间四句着意描写生活的动态,继说之交往者都是农夫,相谈的都是“桑麻”,营造了纯朴的动人氛围。

D最后四句说明作者此时心中亦乐亦忧的是作物与耕地。

2.分别概括本诗与《归园田居·其一》所写内容的情感。

 

1.B 2.《归园田居·其一》描绘了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表达了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归园田居·其二》诗歌叙述了乡居生活的日常片段,写出了乡村生活的幽静和自己内心的恬静。 【解析】 1.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对这首诗理解判断不正确的一项”,这是综合考查,既考查诗歌的语言,与考查诗歌的技巧及情感。B项,开头四句应是正面写“静”。“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诗人“久在樊笼”之后,终于回归田园,他摆脱了“怀役不遑寐,中宵尚孤征”的仕官生活,就极少有世俗的交际应酬,也极少有车马贵客——官场中人造访的情景,他总算又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宁静;在“白日”大好的时光,可以自由地掩起柴门,把自己关在虚空安静的居室里,让那些往昔曾萦绕于心间令人烦恼的尘俗杂念,彻底断绝。那道虚掩的柴门,那间幽静的居室,已经把尘世的一切喧嚣,一切俗念都远远地摒弃了。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解答此类题目的方法如下,先浏览诗歌,整体感知诗歌中的景物、情感及技巧,然后再结合选项重点分析每个选项涉及的诗句。比如B项,“开头四句侧面写‘静’”既为“侧面”,诗句中应无直接的语言写“静”,但诗歌中说“住在郊野外很少交住,僻巷里难闻到车马声响;白天里经常地关闭柴门,独处在空室中不生杂想”,这是直言“静”,并非侧面体现。 2.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分别概括本诗与《归园田居•其一》所写内容的情感”。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归园田居·其一》中,从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农村生活的舒心愉快,流露了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表达了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归园田居·其二》中,着意写出乡居生活的宁静,以朴实无华的语言不加雕饰地描绘出一个宁静纯美的天地,表现了乡村的幽静和作者心境的恬淡。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解答本题,考生可以抓住诗歌中所写的内容,比如自然景物、人物活动、直接表达情感的词语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屈平既黜,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原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厚币委质事楚                       厚币:丰厚的礼物。

B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明年:第二年

C系心怀王,不忘欲                 反:违反

D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             治国:治理得好的国家

2.以下文段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B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C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D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3.下列对于文章的说明,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张仪采取连横之策,用商於的土地为诱饵,欺骗楚国断绝与齐国的关系。

B怀王听信子兰等人不听屈原的劝告,终于遭致身死异乡的悲剧。

C屈原劝楚怀王应该杀掉张仪,等怀王醒悟,已经来不及了。

D楚王听从了屈原的建议,出兵讨伐出尔反尔的秦国,结果大败而归。

4.请将上文中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2)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文学史向来以“风骚”并称,“风”指的的是《诗经》中的“国风”,“骚”指的是楚辞中的《离骚》,它们分别开创我国诗歌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传统。

B《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汉民族最早的一篇长篇叙事诗,是汉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与北朝民歌《木兰辞》并成为“乐府双璧”。

C《古诗十九首》是南朝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主要写的是作者的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被称为“五言之冠冕”。

D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七子”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无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查看答案

下列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夫晋,何厌之有?

A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B.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C为仲卿母所遣

D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总角(年少世代)之宴        便言多(美好)        枉用相(保存)

B处分(适合、依照)兄意    (感谢)后世人        (赠送)钱三百万

C榆柳(遮蔽)后檐          交广(购买)鲑珍        晻晻日欲(日暮)

D否极(坏运气和好运气)如天地   伶俜苦辛(缠绕)    山不(嫌恶)高

 

查看答案

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有相同的一项是

A①送子涉淇,至于顿秋         ②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B①宁溘死以流亡             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C①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②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D①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②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