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始终是一个核心理念和重要命题。作为中国传统生态世界观的高度概括和集中体现,“天人合一”把人与自然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其根本意蕴就是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陈寅恪先生指出:“中国之思想,可以儒、释、道三教代表之。”儒、释、道在比肩而立、相伴而行的过程中,都对“天人合一”情有独钟、多所阐扬、屡有创获,并呈现出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周易》不仅被儒家奉为群经之首,被道家、道教尊为“三玄”之冠,亦曾为佛教众多高僧大德所倚重,它还是最早表述“天人合一”思想的著作。《说卦传》指出:“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文言传》更有精妙的总结:“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这些都成为“天人合一”思想的重要渊薮,也成为中国传统生态世界观的经典表述。

儒家主张“赞天地之化育”,其核心思想“仁”不仅仅针对人际交往,也包括对大自然、对生态环境的热爱和友善,希望最终能够协助天地化育万物,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孔子具有效法天地而感化万物的优秀品质,“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将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推及自然界。孟子的“仁民爱物”也有按照自然时节进行生产、生活的思想取向。经过历代大儒的传承、发挥,到了宋代,张载明确提出了“天人合一”的命题,中国传统生态世界观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被尊为道家和道教始祖的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则进而强调:“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道教也继承了这种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思想观念。道教早期经典《太平经》指明凡事皆可一分为三,“天、地、人本同一元气,分为三体”,三者同心相合,即可成就万物。《阴符经》则用天、地、人“相盗”之说来体现天与自然之间相互补益的密切关系。佛教中“众生平等”“依正不二”等主张,也都体现了与“天人合一”异曲同工的生态世界观:人与自然构成了紧密的共生关系,这种关系存在于世间万物之中,所有事物都显现着这种关系,所有事物也都因为这种关系而平等。人类保护了生态,也就是保护了人类自身。

以上各家尽管在具体表述上有一定差异,但都致力于天人关系的和谐发展,而且都强调人的主体意识和能动作用。例如,《周易》要求顺天而动、适应自然,但又强调“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使大自然造福于人类。又如,《老子》有云:“道大,天大,地大,人(一本作“王”)亦大。”这也是在凸显人在天人关系中重要的主体作用。“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在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儒、释、道之所以能够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借鉴,《周易》固然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被各家一致认同的“天人合一”生态世界观,应该也是出现这种思想文化盛况的重要思想前提和文化基础。

(选自张涛《天人合一——传统文化中有机整体的生态世界观》,2016年10月10日《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天人合一”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人合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核心理念和重要命题,它高度概括并集中地体现了中国传统生态世界观。

B.从“天人合一”的视角看,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整体,人应该顺应、保护并保护尊重自然,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C.“天人合一”思想虽然最早是在《周易》中表述的,但《说卦传》、《文言传》中的相关论述才是这一思想的经典表述。

D.“天人合一”的命题是宋代大儒张载在借鉴前人思想基础上明确提出的,这标志着中国传统生态世界观发展到新阶段。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陈寅恪先生认为,在中国传统思想中,儒、释、道三教比肩而立、相伴而行,并且都很推崇“天人合一”的理念。

B.儒家主张“赞天地之化育”,即协助天地化育万物,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其核心思想“仁”不仅适应于人际交往,也符合人与自然关系。

C.道教继承了道家的老子、庄子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思想观念,这从道教经典《太平经》、《阴符经》中可以窥见一斑。

D.佛教主张“众生平等”“依正不二”,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紧密的共生关系并因此而平等,这同样也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生态世界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被儒家奉为群经之首的《周易》,也被道家、道教尊为“三玄”之冠,同时受佛教重视,可见它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有着轻重的地位。

B.孔子效法天地而感化万物,将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推及自然界,孟子提倡按照自然时节进行生产、生活,这些都蕴含了“天人合一”思想。

C.在生态时节观方面,儒、释、道三家都致力于天人关系的协和发展,都强调人的主体意识和能动作用,虽然在具体表述上有所不同。

D.“天人合一”生态世界观受到儒、释、道三家一致认同,促进了三家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借鉴,其历史作用甚至大于《周易》。

 

1.C 2.A 3.D 【解析】 1.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天人合一’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和概括能力。C项, “但《说卦传》、《文言传》中的相关论述才是这一思想的经典表述”不正确。文章第二段说的是“这些都是‘天人合一’思想的重要渊薮”,也是对“中国传统生态世界观的经典表述”。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比如本题,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关于‘天人合一’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选项C源自文章第二段,选项曲解文意。 2.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意的理解能力。A项,根据原文第一段,陈寅恪先生只是认为儒、释、道三教是中国思想的代表。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时候,首先应认真审题,“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那就要求考生应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内容;然后认真辨析所给的选项,把文本的信息和选项进行比较,看选项有无改变文章的表述。比如本题的A项,该信息源自文章第一段,文中说的是“陈寅恪先生指出:‘中国之思想,可以儒、释、道三教代表之。’儒、释、道在比肩而立、相伴而行的过程中,都对“天人合一”情有独钟、多所阐扬、屡有创获,并呈现出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D项,“其历史作用甚至大于《周易》”在原文中缺乏依据,“应该也是……重要思想前提和文化基础”中的“也”表示并列,是说都重要,没有说比《周易》更重要或作用更大。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像这种题目,考生应先认真审题,要从题干中审明答题的方向,比如本题中,“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就要到文中找到与选项有关联的文字,看一看文中的信息与选项是否一致。比如选项D.“其历史作用甚至大于《周易》”在文中没有依据,文中最后一段说的是“《周易》固然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被各家一致认同的‘天人合一’生态世界观,应该也是出现这种思想文化盛况的重要思想前提和文化基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正值青春年华的你,刚刚跨越一道门槛,开始一段新的旅程。你的青春,或平淡无奇,或绚丽多彩;你的青春,或在迷惘中追寻,或在寂寞里求索,或在反思后成长;你的青春,或许没有青春小说里的残酷情节,也没有青春片里的狗血剧情,却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版本。青春的你,正在经历着什么?又有什么样的体验与感悟?

请以《这是我的青春》为题,写一篇夹叙夹议的作文,不得透露个人信息(学校名称、班级名称及本人与师生的真实姓名等),书写整洁,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用得好,它是阿里巴巴的宝库,里面有取之不尽的宝物;用不好,它是潘多拉的魔盒,给人类自己带来无尽的伤害。正因为如此,②            ,也要治理互联网。网络安全与规范文明的网络环境,则是网友必须遵守的底线。当然,任何文明规范的治理,③            。只有当法律不断完善,依法治网有了更科学的依据,网民利益才能更有保障,互联网产业才能健康发展。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     

A.这篇别具特色的报道体现出较高的政策把握水平和驾驭文字的能力。

B.读了《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一文,深切感受到了纳粹对人类的惨绝人寰的摧残和迫害,控诉了纳粹滔天暴行的罄竹难书。

C.《别了,“不列颠尼亚”》用灵活的笔法、深沉的感情、丰厚的内涵,记录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也为我们上了一堂形象而深刻的历史课。

D.特写性消息侧重于“再现”,往往采用文学手法,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的发生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传统的文史哲学科,有许多蜚声中外的学术大师,有浩如烟海的学术资料,有非常成熟的学科体系,这是其它学科难以相比的。

B.也许是大家都知道巴金老人对玫瑰情有独钟,一束束象征热情与朝气的红玫瑰将冬日里巴老的病房装点得春意盎然。

C.《包身工》被称为我国报告文学的经典之作,“包身工”“芦柴棒”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名词,给每一位认真读过本文的人以心灵的震撼。

D.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情不自禁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  

A.戊    马生涯róng   左顾右盼     笔而记之

B.     维艰     文彩斐然     博闻强记

C.chà    交流     剑拔驽张     酣畅淋漓

D.kàng   高歌káng   流言蜚语     泪下沾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