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松江独宿 唐•刘长卿① 洞庭初下叶,孤客不胜愁...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松江独宿

唐•刘长卿

洞庭初下叶,孤客不胜愁。

明月天涯夜,青山江上秋。

一官成白首,万里寄沧洲

久被浮名系,能无愧海鸥。

【注】①刘长卿的主要创作活动是在安史之乱以后。刘长卿早年生活困顿,又屡试不第,长期功名无成。直到四十多岁方才中第,授长洲县尉。入仕后,他的遭遇反而更不幸,曾两遭贬谪。这首诗应作于第二次被贬谪后。②沧州:古时常用以称隐士的居处。

1.诗歌的前两联写景,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诗歌表现了诗人的哪些“愁”?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1.(1)点明时节、地点。 (2)通过描写洞庭落 叶、夜间明月、青山秋江,营造出凄清的意境。 (3)为全诗奠定了悲凄的感情基调。 2.(1)宦海失意、羁旅思乡之愁。 (2)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之愁。 (3)想回乡归隐却又不甘心放弃追逐功名之愁。 【解析】 1.试题分析:这类题目一般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分析。从内容上看,诗歌的前两联中“洞庭”“江上”交代了地点;“初下叶”刚刚落下树叶,“初下叶”“秋”,说明是在初秋时节;“明月天涯夜”说明时间是晚上。所写景物的特点清冷凄凉,营造了一种凄清有境地。从结构上看,考查的诗句在诗歌的开头部分,而且是写景的句子,一般具有营造意境,烘托气氛,为全诗奠定感情基调的作用。 点睛:本题考查对诗歌语句作用的分析。这类题目解答时应先解释诗句含义,分析其内容作用,然后分析其结构作用。内容作用就是写了什么,结构上的作用,则要关注诗句在诗歌的位置:首句多为渲染氛围,奠定全诗的情感基调;中间多为承上启下的作用;尾句以热情议论句作结多为点明主旨情感,若以景作结,则是为了收到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本题考查的诗句从内容上看是写景,从结构上看处于诗歌的开头部分,考生从这两个方面分析即可。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情感的分析,解答时注意抓住关键句子分析。“孤客不胜愁”点明诗人的客居境地,表达出无限的羁旅之愁;“一官成白首”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倦,再结合诗后的注释,可知此诗写于诗人二次被贬之时,那么,这句诗显然还包含有仕途失意、怀才不遇的悲伤;“万里寄沧洲”,由注释可知,“沧洲”指的是隐士的居处,这句诗透露出诗人归隐的想法;“久被浮名系,能无愧海鸥”写诗人长时间为浮名奔波,自感愧对自由自在的鸥鸟,其实表达的是自己被浮名所累的无奈,也反映出诗人虽厌倦官场又不想脱离官场的矛盾心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杨义臣,代人也,本姓尉迟氏。父崇,周,为仪同大将军。以兵镇恒山。时隋文帝为定州总管,崇知帝相貌非常,每自结纳,帝甚亲待之。及为丞相,尉迥作乱,崇以宗族之故,自囚,遣使请罪。帝下书慰谕之,即令驰驿入朝,恒置左右。开皇初,封秦兴公。岁馀,从行军总管达奚长儒击突厥于周盘,力战而死。大将军、豫州刺史,以义臣袭崇官爵。时义臣尚幼,养于宫中,未弱冠,奉诏宿卫数年,赏赐甚厚。上尝言及恩旧,顾义臣嗟叹久之,因下诏赐义臣姓杨氏,编之属籍,为皇从孙。未几,拜陕州刺史。义臣性谨厚,能骑射,有将领才。后突厥达头可汗犯塞,以行军总管出白道,大破之。明年突厥又寇边义臣击之追至大斤山与虏遇时太平公史万岁亦至与义臣合击大破之万岁为杨素所陷,义臣功不录。

炀帝嗣位,汉王谅反,时代州总管李景为谅将乔钟葵所围,义臣时为朔州总管,奉诏救之。钟葵见义臣兵少,悉众拒之。义臣自以兵少,悉取军中牛驴,得数千头,复令数百人,人持一鼓,驱之涧谷间,出其不意。义臣晡后复与钟葵战,兵初合,命驱牛驴者疾进。一时鸣鼓,尘埃张天,钟葵军不知所以,以为伏兵发,因大溃,从击破之。以功进位上大将军。累迁太仆卿。从征吐谷浑,令义臣屯琵琶峡,连营八十里,南接元寿,北连段文振,合围吐谷浑主于覆袁川。复从征辽东,以军将指肃慎道。至鸭绿水,与乙支文德战,每为先锋,一日七捷。时渤海高士达、清河张金称并相聚为盗,攻陷郡县。帝遣将军段达讨之,不能克,诏义臣率辽东还兵击之,大破士达,斩金称。帝恶其威名,遽追入朝,贼由是复盛。义臣以功进位光禄大夫,寻拜礼部尚书。未几,卒官。

(选自《北史•列传第六十一》,有删改)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周,为仪同大将军        仕:做官。

B. 即令驰驿入朝,恒置左右    左右:左右的侍卫。

C. 义臣功不录              竟:竟然。

D. 驱之涧谷间              潜:暗中。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明年突厥又寇/边义臣击之追/至大斤山与虏遇时/太平公史万岁亦至与/义臣合击大破之/

B. 明年/突厥又寇边/义臣击之/追至大斤山/与虏遇/时太平公史万岁亦至/与义臣合击大破之/

C. 明年/突厥又寇/边义臣击之/追至大斤山/与虏遇时/太平公史万岁亦至/与义臣合击大破之/

D. 明年突厥又寇边/义臣击之追至/大斤山与虏遇/时太平公史万岁亦至与/义臣合击大破之/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大臣的功绩,在大臣死后,追授给大臣一个较高的官职或称号。

B. 男子20岁称弱冠。行冠礼,即带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年少。

C. 属籍指宗室族谱,原文中“编之属籍”就是将义臣赐姓杨氏,然后纳入皇室的族谱之中。

D. 骑射指骑马射箭,与古代六义“礼、乐、射、御、书、术”中的“御”“射”对应。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杨义臣谨慎忠厚,主动承担责任。同宗族的尉迟迥作乱,他对此深感内疚,主动向隋文帝请罪。文帝不但没有怪罪他,反而将他留在身边。

B. 杨义臣征战疆场,屡次立下战功。曾与太平公史万岁合力打败来犯的突厥军队,征辽东时曾一天打七次胜仗,名重一时,声誉流传到后世。

C. 杨义臣善于谋划,作战以少胜多。在与叛将乔钟葵交锋时,因对方人多势众,他让部下赶着牛驴作为疑兵,出其不意,大败敌军。

D. 杨义臣战功赫赫,一度受到猜忌。在他打败了高士达、斩杀了张金称之后,隋炀帝讨厌他的威名,急忙让他回到朝廷,致使贼势复盛。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隋文帝为定州总管,崇知帝相貌非常,每自结纳,帝甚亲待之。

(2)一时鸣鼓,尘埃张天,钟葵军不知所以,以为伏兵发,因大溃,从击破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全面认识传统文化的内涵

田青

复兴中华民族的“中国梦”,必须要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开始。因为一个中断了历史和传统的民族,不可能仅仅依靠全面“移植”外来文化而再现属于自己的辉煌。而全面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则是认识、学习、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第一步。目前,很多人把中华传统文化等同于儒学,而且只讲典籍,这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窄化和不全面的认识。我曾经把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概括为“三根柱子两层楼”。

大家都知道最简单的物理原理,不能少于三根柱子才能撑起一个物体,所谓三足鼎立。支撑起中国传统文化的三根柱子就是儒、释、道。这三者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力量,所谓“以儒济世、以道修身、以佛养心”,儒释道三者在构成中国人的人格方面是分工不同,各有侧重,但缺一不可。

儒家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读书人要“为天地立命,为万世开太平”,每个家长让孩子读书的时候都希望孩子有出息,在中国人看来,最大的出息莫过于治国平天下。

中华传统文化还有一个重要内容是佛教。佛教进入中国有2000年,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之大超过许多人的认识,如果从我们现存的汉语当中去掉佛教传来的语言,我们恐怕就不能说话了。为什么?汉语中很多都是佛教中传来的词。比如我们常常说的“世界”这个词就是佛教词汇。我们引以为豪的中国古代雕塑,从敦煌、云岗、龙门,到乐山大佛,大部分来自佛教,如果不讲佛教雕塑的话,中国几乎就无法撰写雕塑史。

儒、释、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三根柱子”,“两层楼”上面一层的文化是由文人创造的精英文化,包括孔、孟、老庄,唐诗、宋词、元曲……其共同载体是汉字,是借汉字传承的中华文化。一提传统文化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这些,但是很多人常常忽略了楼下还有一层。这个底层不是低下的意思,其广大,其高远,其丰富,其精彩,都超出许多人的想象。这部分文化的载体是语言,即主要由口头传承的文化,其特点就是口口相传,与以文字为载体的精英文化不同,包括传统戏剧,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美术、手工技艺,民俗、节日等等都是。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中华民族而言,是“根与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DNA,是我们民族的标识和符号。我曾经在一个大学讲课的时候请学生们设想一下:在传统社会,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子弟,不识字,甚至只有一个乳名,他是传统社会中几亿人中的一个。但是,他不但知道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知道勤俭持家,还知道孝顺父母,知道“二十四孝”故事,甚至,在国家危难的时候,他会挺身而出,知道“精忠报国”!他虽然一字不识,但是他会给你滔滔不绝地讲杨家将,讲岳飞传,他知道赵子龙,知道关云长,也知道秦桧……他爱恨分明,有强烈的道德感,邻居家有谁不孝顺父母他会谴责,会不齿!请问:他从哪里知道的忠孝廉耻?从哪里知道的仁义理智信?他听说书,他看戏,他过传统节日!他在这些丰富的,和中国人的生活融为一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不但建立了深层的道德感,有了生动的历史知识,还有了一个“中国人”的自我认知!就是这些使每一个中国人保持着他的基本人格,他会健康地度过一生,他会用同样的方式教育自己的子女,从而保持了中国社会千百年来基本的结构和文化的传承。

5000年的历史为我们留下了无比丰富的文化遗产;30年的改革开放给了我们更多的东西,既为复兴传统文化打下了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也在现代化、城镇化的进程中出现了把传统视为陈旧、落后、“土”的东西迅速抛弃、抹掉的现象,只有把中华传统文化所包含的全部内容充分认识,认真总结,才能找到我们自信与自豪的支点,抛弃自卑与自残的思想与行为,在不断反思中前进,才可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

______年12月04日 《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历史与传统是一个民族再现辉煌的重要条件,全面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有利于实现“中国梦”。

B. 我国传统文化内容广博,不仅仅是儒学,认识、学习、弘扬传统文化的第一步是要全面认识它的内容。

C. 佛教虽然不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但它在进入中国的2000年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却是非常重大和深远的。

D. 中国人的人格主要是由儒释道三家学说构成,以儒济世、以道修身、以佛养心,三者相融合,缺一不可。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在中国人看来,儒家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读书理想中,能够“治国平天下”是最被看重的。

B. 中华传统文化分成两个层次:一是由文人创造的精英文化,如诗词等;二是由底层平民创造的底层文化,如戏剧等。

C. 文化的载体有多样性,一类是以文字为载体,如唐诗宋词等;二是以语言为载体口口相传,如民俗等。

D. 以语言为载体的传统文化尽管处在“楼下”底层常常被很多人忽略,但其广大,其高远,其丰富,其精彩,都超出许多人的想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已与中国人的生活融为一体,已成为民族的基因。

B. 深层的道德感、生动的历史知识和“中国人”的自我认知,可以使中国人保持中国社会千百年来基本的结构和文化的传承。

C. 丰富的文化遗产为我国的社会建设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在建设过程中日益流失。

D. 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需要在传统文化中找到自信与自豪的支点,不再自卑与自残,在不断反思中前进。

 

查看答案

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请以阅读的乐趣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文体特征鲜明;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请仿照画线的句子另写两句话,要求句意通顺、连贯,修辞一致。

点亮心灵的灯,燃烧孤独、寂寞、凄冷和荒凉,让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活力

点亮心灵的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亮心灵的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语音修辞”有点儿像作曲家给一首歌词“谱曲”,主要是为了使语句富于节奏,优美动听。这对于口语来说至关重要,如电影、电视、戏剧、广播、演讲、报告等,主要靠口头传递和听觉接受信息,________。书面表达虽然主要诉诸人的视觉,但语句在语音上是否和谐,也会影响阅读效果。朱光潜先生说:“文学须表现情趣,而情趣就大半要靠声音节奏来表现……声音节奏对于文章是第一件要事。”中国的古典诗词,千百年来代代相传,许多篇章为人们熟读成诵,________,念起来琅琅上口,能给人优美的享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