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合适的一组是 不只一位先贤指出,一个人无...

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合适的一组是

不只一位先贤指出,一个人无论看到怎样的美景奇观,如果没有机会向他人讲述,他绝不会感到快乐。一个人无论遭遇怎样的不幸,如果有向心爱的人倾诉的机会,他的痛苦自然会减轻。________,________。没有任何人倾听,绝对的孤独,快乐会成为失望,痛苦会成为绝望!

A没有人分担的痛苦是最可怕的痛苦,没有人分享的快乐绝非真正的快乐

B没有人分享的快乐绝非真正的快乐,没有人分担的痛苦是最可怕的痛苦

C痛苦没有人分担是最可怕的痛苦,快乐没有人分享的绝非真正的快乐

D快乐没有人分享的绝非真正的快乐,痛苦没有人分担是最可怕的痛苦

 

B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B从连贯上讲,“有•没有”是一致的句式表达;从意思和结构上讲,先说“快乐”再说“痛苦”是对前文的自然衔接和对下文的提示。所以选B。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拍摄《一个勺子》是演员陈建斌的导演梦,这部电影记述了一个被一个傻子跟上,然后扔掉傻子,又去找傻子,最后自己变成了一个傻子。

B. 被天津人艺搬上话剧舞台的《红旗谱》,今年一直在全国各地巡演,反响热烈,不久前还入选了第十四届中国戏剧节参评剧目。

C. 南山风景区在省内首家推出了免费智能电子导游服务项目,每年购票游客都可以领取一个电子导游器,享受一对一的讲解服务,这项服务丰富了景区的旅游品质和文化内涵。

D. 六部委联合举办的“中华赞”诗词征集活动,将围绕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个传统节日为主题征集原创性诗词。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曾几何时,由于技术所限,人类眼中的海洋只是邻近的一方水域;多年后的今天,借助载人深潜器等高新技术设备,深海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

② 在这次全国武术锦标赛上,尽管我们的代表队没有奖牌进账,但我省健儿的表现仍可圈可点,在与强手的较量中赛出了应有的水平。

③如何看待这股热潮,笔者将从教育产业化的多种说法的分析中,提出一孔之见,就教于各位前辈,以供思考。

④中国经济对世界影响越来越大,中国经济的持续回暖对整个亚洲甚至全球经济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⑤电影《听说》成功的秘诀在于不法常可。它并没有像许多电影那样用第一人称来叙述,而是大胆地选择用背景音乐打破沉默的画面。

⑥在访日的过程中,我非常惊讶地得知,目前日本对其二战历史的教育是严重缺失的;尤其是近来安倍的危言危行更是引起了全世界人的警惕。

A. ①③⑤    B. ②④⑤

C. ②③⑤    D. ③⑤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25 分)

达尔文的拖延

斯蒂芬·杰·古尔德

    没有什么事比一些名人长期而难以解释的停滞行为更能引发人们猜测的了。罗西尼因《威廉·退尔》而达到他歌剧创作的辉煌巅峰,可是此后的30年他几乎什么也没写。多罗西·塞耶斯在名望达到顶点时却背弃了彼得·温姆西勋爵,转向笃信上帝。查尔斯·达尔文在1838年就得出了全新的进化理论,却直到21年后才发表他的观点。

    通过历时五年乘坐贝格尔号与自然的接触,达尔文对物种固定不变的信念发生了动摇。1837年7月,他航海回来后不久,便开始记第一本关于“递变”的笔记。这时的达尔文已经确信进化的发生,他正在寻找一种理论来解释进化的机制。经过最初的猜想和少数不成功的假说,他逐渐建立了他的中心观念。达尔文在自传中写道:“1838年10月,我为了消遣,偶尔翻阅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当时我根据长期对动植物习性的观察,已经可以正确认识生存斗争。我马上联想到,在这种情况下,有利的变异会趋向于保存下来,而不利的变异将被淘汰,这一结果将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达尔文早就认识到动物驯养者所做的人工选择的重要性。但是直到马尔萨斯的斗争与拥挤的观点凝练他的思想之后,他才确定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动因。达尔文知道得出的是什么理论,我们不能将他的拖延归因于他没有认识到自己所取得的成就的重要性。到1844年,他写出了他的理论的基本纲要,他还向妻子作了认真的交代,假如他生前不能完成他的主要著作,希望她发表这些手稿。

    他为什么等了21年才发表自己的理论?我们可能会把过去正常的时期错误地看作漫长的阶段,然而21年仍然是一个人正常事业的一半时间,纵然按照生活悠哉游哉的维多利亚时代的标准来看,那也是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通常的科学传记是有关伟大思想家的明显错误信息的根源。这类传记往往将伟大的思想家描绘成简单、理性的机器,是凭着不懈的努力,不受任何其他事情的影响,严格按照客观材料寻觅真理的人。因此,对于达尔文等了21年的通常解释就是他的工作没有完成。他满意自己的理论,但觉得尚显单薄。他的理论只有等到汇集大量的支持材料才能发表,这需要时间。

导致达尔文推迟发表的原因非常复杂,不能作简单的解释,但是有一件事是确定的:恐惧的负面作用与增加材料的正面需要至少同样重要。然而,达尔文恐惧什么呢?他得出进化论的观点时才29岁,那时他在专业上还没有地位,不可能通过宣扬他所不能证明的一种异端学说来危及自己有前途的事业。

然而他的异端学说是什么呢?信奉进化本身就是一个明确的答案,但这还不是问题的主要部分。达尔文早年有关“递变”的笔记中可能含有问题的答案,这些笔记中包含了他所赞同但却害怕发表的一些观点,即哲学上的唯物主义。这远比进化本身更要异端,没有哪种观点比认为心灵只不过是大脑的产物,更能动摇西方思想中最深刻的传统了。

    达尔文确实进行了一场温和的革命。不仅在于他这么久地拖延了自己的工作,还在于他故意避开公众对他理论中哲学含义的注意。他在1880年写道:“我认为直接反对基督教和有神论,对公众不会有什幺影响;而伴随科学的进步逐渐启迪人类的理解力,会更好地促进思想的自由。因此我一直不写有关宗教的文章,而且我本人的工作仅仅局限于科学之内。”

    然而他的工作内涵与传统的西方思想确是极大的断裂,我们很难将其纳入这种传统中。例如阿瑟·柯依斯勒之所以反对达尔文,也是基于不愿接受达尔文的唯物论,而且他还热衷于认为生命物质中含有特殊性。我承认对此我不太明白。疑惑和知识都应该坚持。我们难道因为自然中的和谐不是设计的就会降低对自然美的赞赏吗?难道因为有数百亿神经元在我们的颅骨里,我们心灵的潜力就激发不了敬吗?        (摘编自《自达尔文以来》)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如同罗西尼和多罗西·塞耶斯等名人长期而难以解释的停滞行为一样,达尔文在得出进化理论21年后才发表他的观点,引发了很多猜测。

B.在创立进化论之前,为了寻找一种理论来解释生物进化的机制,达尔文曾有过不少猜想,也有过一些假说,但是后来这些都被证明不能成立。

C.由于受到马尔萨斯《人口论》中斗争与拥挤观点的启发,达尔文终于确信进化的发生,认识到人工选择的重要性,并确定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动因。

D.达尔文向他的妻子作了认真的交代,假如他生前不能完成他的主要著作,就请她帮助发表这些手稿,这说明他对自己的进化理论十分看重。

   E.在作者看来,达尔文并不是一台简单、理性的机器,而是一位凭着不懈的努力,不受其他任何事情影响,严格根据客观材料追求真理的人。

(2)在作者看来,达尔文21年后才发表他的进化理论,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3)作者说:“达尔文确实进行了一场温和的革命。”他的“温和”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6分)                                                           

(4)文中说:“疑惑和知识都应该坚持。”这里的“疑惑”和“知识”有哪些含义?为什么说“都应该坚持”?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8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写打猎阵容豪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将英雄刘裕成长地方的历史遗迹呈现在读者面前。

(3)《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此小年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松江独宿

唐•刘长卿

洞庭初下叶,孤客不胜愁。

明月天涯夜,青山江上秋。

一官成白首,万里寄沧洲

久被浮名系,能无愧海鸥。

【注】①刘长卿的主要创作活动是在安史之乱以后。刘长卿早年生活困顿,又屡试不第,长期功名无成。直到四十多岁方才中第,授长洲县尉。入仕后,他的遭遇反而更不幸,曾两遭贬谪。这首诗应作于第二次被贬谪后。②沧州:古时常用以称隐士的居处。

1.诗歌的前两联写景,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诗歌表现了诗人的哪些“愁”?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