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后面问题。 心与手 [美]欧·亨利 在丹佛车站,一帮旅客拥进...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后面问题。

心与手                           [美]欧·亨利

在丹佛车站,一帮旅客拥进开往东部方向的BM公司的快车车厢。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衣着华丽的年轻女子,她身边摆满了有经验的旅行者才会携带的豪华物品。在新上车的旅客中走来了两个人。一位年轻英俊,神态举止显得果敢而又坦率;另一位则脸色阴沉,行动拖沓。他们被手铐铐在一起。

两个人穿过车厢过道,一张背向的位子是唯一空着的,而且正对着那位迷人的女人。他们就在这张空位子上坐了下来。年轻的女子看到他们,脸上即刻浮现出妩媚的笑容,圆润的双颊也有些发红。接着只见她伸出那戴着灰色手套的手与来客握手。她开口说话的声音听上去甜美而又舒缓,让人感到她是一位爱好交谈的人。

她说道:“噢,埃斯顿先生,怎么,他乡异地,连老朋友也不认识了?”

年轻英俊的那位听到她的声音,立刻强烈地一怔,显得局促不安起来,然后他用左手握住了她的手。

“费尔吉德小姐,”他笑着说,“我请求您原谅我不能用另一只手来握手,因为它现在正派用场呢。”

他微微地提起右手,只见一副闪亮的“手镯”正把他的右手腕和同伴的左手腕扣在一起。年轻姑娘眼中的兴奋神情渐渐地变成一种惶惑的恐惧,脸颊上的红色也消退了。她不解地张开双唇,力图缓解难过的心情。

埃斯顿微微一笑,好像是这位小姐的样子使他发笑一样。他刚要开口解释,他的同伴抢先说话了。这位脸色阴沉的人一直用他那锐利机敏的眼睛偷偷地察看着姑娘的表情。

“请允许我说话,小姐。我看得出您和这位警长一定很熟悉,如果您让他在判罪的时候替我说几句好话,那我的处境一定会好多了。他正送我去内森维茨监狱,我将因伪造罪在那儿被判处7年徒刑。”

“噢,”姑娘舒了口气,脸色恢复了自然,“那么这就是你现在做的差事,当个警长。”

“亲爱的费尔吉德小姐,”埃斯顿平静地说道,“我不得不找个差事来做。钱总是生翅而飞的。你也清楚在华盛顿要有钱才能和别人一样地生活。我发现西部是赚钱的好去处,所以——”

姑娘的眼光再次被吸引到了那副亮闪闪的手铐上,她睁大了眼睛。

“请别在意,小姐,”另外那位来客又说道,“为了不让犯人逃跑,所有的警长都把自己和犯人铐在一起,埃斯顿先生是懂得这一点的。”

“要过多久我们才能在华盛顿见面?”姑娘问。

“我想不会是马上,”埃斯顿回答,“我想恐怕我是不会有轻松自在的日子过了。”

“我喜爱西部。”姑娘不在意地说着,眼光温柔地闪动着。看着车窗外,她坦率自然,毫不掩饰地告诉他说:“妈妈和我在西部度过了整个夏天,因为父亲生病,她一星期前回去了。我在西部过得很愉快。金钱可代表不了一切,但人们常在这点上出差错,并执迷不悟地——”

“我说警长先生,”脸色阴沉的那位粗声地说道,“这太不公平了,我需要喝点酒,我一天没抽烟了。你们谈够了吗?现在带我去抽烟室好吗?我真想过过瘾。”

这两位系在一起的旅行者站起身来,埃斯顿脸上依旧挂着迟钝的微笑。

“我可不能拒绝一个抽烟的请求,”他轻声说,“这是一位不走运的朋友。再见,费尔吉德小姐,工作需要,你能理解。”他伸手来握别。

两位来客小心翼翼地穿过车厢过道进入吸烟室。

另外两个坐在一旁的旅客几乎听到他们的全部谈话,其中一个说道:“那个警长真是条好汉,很多西部人都这样棒。”

“如此年轻的小伙子就担任一个这么大的职务,是吗?”另一个问道。

“年轻!”第一个人大叫道,“为什么——噢!你真的看准了吗?我是说——你见过把犯人铐在自己右手上的警官吗?”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头男女主人公依次出场,只介绍人物的外貌神态,并不点明人物的具体身份,目的是设置悬念,推动情节发展。

B这篇小说讲述的故事,情节曲折离奇,读后给人带来一种悬疑得到解决的刺激,这也是这篇小说最大的魅力。

C欧·亨利的小说一般具有讽刺的味道,这篇小说实际上是在嘲笑这个罪犯装得像真警察一样,讽刺了装腔作势的人。

D欧·亨利的这篇小说技巧性很强,埋下伏笔,作好铺垫,勾勒矛盾,而情节的设置显得有些逊色,缺乏戏剧性。

E本文的结尾显示了欧·亨利的小说独特的艺术魅力,让读者感到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

2.请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费尔吉德小姐的形象特点。(6分)

3.这篇小说的结尾暗示了什么?哪些地方对这一结尾做了铺垫?(6分)

4.小说的题目是“心与手”,请从情节和主题的角度探究以此为题的理由。(8分)

 

1.A、E 2.长相妩媚,衣着华丽,声音甜美、舒缓;爱好交谈,坦率自然,纯真善良。(6分) 3.暗示承认自己是罪犯的人才是真正的警长,而埃斯顿才是罪犯。(2分)铺垫有以下几处:①埃斯顿的神情。当姑娘给他打招呼时,他显得局促不安。②埃斯顿的语言。当姑娘问多久能见面时,他说“我想恐怕我是不会有轻松自在的日子过了。”③自称是罪犯的人的神情。这位脸色阴沉的人一直用他那“锐利机敏的眼睛偷偷地察看着姑娘的表情”。(写出其中两处铺垫即可) 4.小说的情节是和两只铐在一起的手紧密相关的。一个女子在火车上遇到了老朋友,却发现老朋友的一只手和另外一个人的手用手铐铐在了一起,女子惊讶,朋友尴尬,而另外一个被铐的人——真正的警长出于好心解释说自己是罪犯,她的朋友是警长,缓解了这一尴尬局面。(4分)小说表面上写的是“被铐在一起的手”的故事,揭示的却是“心”的问题——心灵深处的人性美。警长为了保护罪犯的面子和尊严,不给他造成心灵上的负担,编造了一个善意的谎言,这体现了警长善解人意,为别人着想、体谅他人之心。(4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发现异同,确定正误。其中,B项错误在于,小说的情节并不“曲折离奇”,读后给人带来的是一种思考;C项错误在于,错误地分析了罪犯的心理,小说也并未在讽刺装腔作势的人,而是重在表现警察的善解人意、体谅他人的美德;D项错误在于,“情节的设置显得有些逊色,缺乏戏剧性”说法错误,小说很富戏剧性。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要注意从文本中筛选有关费尔吉德小姐在肖像、穿着、语言和个性等方面特点的信息。比如,小说一开头就有“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衣着华丽的年轻女子,她身边摆满了有经验的旅行者才会携带的豪华物品”一句叙述,这说明她衣着华丽、爱好旅游、家庭比较富有;接下来又有“年轻的女子看到他们,脸上即刻浮现出妩媚的笑容,圆润的双颊也有些发红”一句,这说明她长相妩媚,纯真善良;等等。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先读懂全文,注意文中一些细节和伏笔,比如文本写当姑娘给埃斯顿打招呼时,埃斯顿显得局促不安,这就在暗示埃斯顿是真正的罪人,等等。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要注意几点:一是要求回答以“心与手”为题的“理由”,二是这“理由”必须从“情节和主题”这两个角度出发。在情节方面,小说的情节和两只铐在一起的手紧密相关,而真正的警长则是出于好心为犯人顾全面子。这个题目合乎情节需要。从主题方面看,小说揭示的是心灵深处的人性美。警长把两人的手铐在一起,为了不给犯人造成心灵上的负担,编造了一个善意的谎言。这有利于凸显主题。 考点: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快阁的紫藤花

徐蔚南

细雨,百无聊赖之时,偶然从《花间集》里翻出了一朵小小的枯槁的紫藤花,花色早褪了,花香早散了。啊 ,紫藤花!你真令人怜爱呢!岂令人怜爱你; 我还怀念着你的姊妹们——一架白色的紫藤,一架青莲色的紫藤——在那个园中静悄悄地消受了一宿冷雨,不知今朝还能安然无恙否?

啊,紫藤花!你常住在这诗集里吧;你是我前周畅游快阁的一个纪念。

快阁是陆放翁饮酒赋诗的故居,离绍兴城西南三里,正是鉴湖绝胜之处;去岁初秋,我曾经去过了,寒中又重游一次,前周复去是第三次了。但前两次都没有给我多大印象,这次去后,情景不同了,快阁的景物时时在眼前显现——尤其使人难忘的,便是那园中的两架紫藤。

快阁临湖而建,推窗外望,远处是一带青山,近处是隔湖的田亩。田亩间分出红黄绿三色:红的是紫云英,绿的是豌豆叶,黄的是油菜花。一片一片互相间着,美丽得远胜人间锦绣。东向,丛林中,隐约间露出一个塔尖,尤有诗意,桨声渔歌又不时从湖面飞来。这样的景色,晴天固然极好,雨天也必神妙,诗人居此,安得不颓放呢!放翁自己说:

“桥如虹,水如空,一叶飘然烟雨中,天教称翁。”是的,确然天叫他称放翁的。

阁旁有花园二,一在前,一在后。前面的一个又以墙壁分成为二,前半叠假山,后半凿小池。池中植荷花;如在夏日,红莲白莲盖满一地,自当另有一番风味。池前有春花秋月楼,楼下有匾额曰“飞跃处”,此是指鱼言。其实,池中只有很小很小的小鱼,要它跃也跃不起来,如何会飞跃呢?

园中的映山红和紫竹都很鲜妍,但远不及山中野生的自然。

自池旁折向北,便是那后花园了。

我们一踏进后花园,便有一架紫藤呈在我们眼前。这架紫藤正在开最盛的时候,一球一球重叠盖在架上的,俯垂在架旁的尽是花朵。花心是黄的,花瓣是洁白的,而且看上去似乎很肥厚的。更有无数的野蜂在花朵上下左右嗡嗡地叫着——乱哄哄地飞着。它们是在采蜜吗?它们是在舞蹈吗?它们是在和花朵游戏吗?……

我在架下仰望这一堆花,一群蜂,我便想象这无数的白花朵是一群天真无垢的女孩子,伊们赤裸裸的在一块儿拥着,抱着,偎着,卧着,吻着,戏着;那无数的野蜂便是一大群的男孩,他们正在唱歌给伊们听,正在奏乐给伊们听。渠们是结恋了。渠们是在痛快地享乐那阳春。渠们是在创造只有青春只有恋爱的乐土。

这种想象决不是仅我一人所有,无论谁看了这无数的花和蜂都将生出了种神秘的想象来。同去的君看见了也拍手叫起来,他向那低垂的一球花朵热烈地亲了个嘴,说道:“鲜美呀!,呀,鲜美!”他又说:“我很想把花朵摘下两枝来挂在耳上呢!”

离开这架白紫藤十几步,有一围短短的东青,穿过一畦豌豆,又是一架紫藤。不不定期这一架是青莲色的,和那白色的相比,各有美处。但是就我个人说,却更爱这青莲色的,因为淡溥的青莲色呈在我眼前,便能使我感得一种和平,一种柔婉,并且使我有如饮了美酒,有如进了梦境。

很奇异,在这架花上,野蜂竟一只也没有。落下来的花瓣在地上已有薄薄的一层。原来这架花朵的青春已逝了,无怪野蜂散尽了。

我们坐在架下的石登上,观看那正在一朵一朵飘下的花儿。花也知道求人爱怜似的,轻轻地落了一朵在膝上,我俯下看时,颈项里感得飕飕地一冷,原来又是一朵。它接连着落下来,落在我们的眉上,落在我们的脚上,落在我们的肩上。我们在这又轻又软又香的花雨里几乎睡去了。

猝然“骨碌碌”一声怪响,我们如梦初醒,四目相向,颇形惊诧。即刻又是“骨碌碌”地响了。

君说;“这是啄木鸟。”

临去时,我总舍不得这架青莲色的紫藤,便在地上拾了一朵夹在《花间集》里。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每取出这朵花来默视一会儿。

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啊,紫藤花!你真令人怜爱呢!”这是作者触景生情,直抒胸臆,情感抒发得真切动人。

B作者叙述自己曾经三次去过快阁,但前两次都没有多大印象,是为了突出紫藤的美丽,紫藤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回忆。

C文章第4自然段,作者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描写了快阁的美景,使人如临其境。

D“那无数的野蜂便是一大群男孩,他们正在唱歌给她们听,正在奏乐给她们听。他们是结恋了。他们是在痛快地享乐那阳春。他们是在创造只有青春,只有恋爱的乐土。”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E文章在描写紫藤时融情于景,储蓄隽永,使全篇笼罩着由于紫藤花落而引发的悲凉心境。

2.文章从题目来看是要写紫藤花的,作者为什么用了很多文字写快阁周围的景物?

3.作者在写到快阁时,用到了陆游的典故,有什么作用?

4.这篇散文以“快阁的紫藤花”为题,请分析其妙处。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 风起云涌的娱乐选秀如今成为了电视媒体吸引受众屡试不爽的招数。“红歌会”没有排斥选秀的形式,但在内容上却独辟蹊径,重温红色记忆,激起群众的广泛参与热情。

B. 当年《渴望》中的刘慧芳曾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时代在发展,现在要塑造一个“刘慧芳”式的形象和当年的那一个一定会大相径庭,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一脉相传的。

C. 无数人把普洱茶当成快速积累财富的投资而趋之若鹜,还有的企业和商家投机取巧,滥用古树茶、茶王茶、野生茶等概念,使一大批的普洱茶加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D. 胡适故居楼上为“通转楼”,楼下是堂屋。后进为内庭,栏板隔扇,精雕细刻,梁托上一对荷花仙子栩栩如生,门窗上饰以兰花雕版,反映出胡适的浓浓乡土之情和立世风格。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表格,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平均每天花在数字媒介阅读上的时间

A.学历越高,数字媒介阅读时间越长。

B.很少有学生成天通过数字媒介阅读。

C.高中生数字媒介阅读时间相对较短。

D.数字媒介已成为所有人的阅读方式。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那么士人阶层是怎样一个社会阶层呢?这个阶层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                  。人们将原来对最低一级贵族的称谓移到这些人身上,称他们为“士”。

①他们将文化带到民间

②于是许多庶民的子弟也通过私学获得了文化知识

③并促进了私学的兴起

④社会的分化、改组使原来的许多有文化知识的贵族沦为庶民

⑤这样由来自这上下两个方面的人员就构成了一个新的社会阶层

⑥当时正是西周宗法制土崩瓦解的时代

A.⑥④①③②⑤     B.⑥④②①③⑤     C.④⑥①③②⑤    D.④⑥②①③⑤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默   客   酸刻薄   草人命

B. 意   胆   提   而不舍   窃私语

C. 今   地   堆   同仇敌   货款付

D. 耋   盛   广   未雨绸   合神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