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丑琴操 邓跃东 祖父会拉琴,好事者命令他带上两个会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丑琴操

邓跃东

祖父会拉琴,好事者命令他带上两个会拉胡琴的侄儿一起演出。在邻村第一次巡演时,我大伯父刚拉开过门,台下就扔来一只鞋子,砸在他头上。他们指责大伯父的胡琴有问题,硬是逼着他锯掉了琴杆上的龙头……

这件事我是听一个叔父说的,几个伯叔不愿回忆这些旧事,唯有我堂二叔反应异常,他大口大口地吸着烟说:“琴头是我砍的!”我知道二叔一直钟情于胡琴,没想到他竟是这件事的亲历者。透过浓浓烟雾,我看到了二叔眼里流露出的几丝幽怨。

那晚他们受到了批评,被要求将琴头处理掉,否则后果难以想象。祖父答应一定处理好,但不是当场锯掉的。这把琴是大伯父在县城读中学时带回的,却成了二叔的至爱。那时祖父被贬职从学校回乡,思虑最多的是要保住侄子们的性命,要不就对不起大哥。祖父就给二叔做工作,二叔十五六岁,很不配合。祖父发了怒,责问他:“是人头重要还是琴头重要?”二叔噙着泪、含着怨气,在祖父的逼迫下锯下了琴头。祖父说:“这个琴头雕刻得精致,你先收着,日后可能会用上。”二叔不吭气,捡起琴头一把甩进了灶膛。

丑琴无头,祖父他们也无脸面,操琴的模样十分滑稽,总不被人正眼看。当然,心里最憋屈的是二叔。他很年轻,无端被人嘲笑,其实他拉琴是很有水准的,但是心里不平,音色起伏大。丑琴让二叔的脾性也丑了起来,他变得十分倔强,不太理会祖父——以前他们经常一起谈琴论艺,慢慢地不怎么说话了。

没过多久,伯叔姑姑们不能读书了,因为村里不准。二叔二次被生产队长从中学赶回,他聪颖好学,无奈初三未读完,就再也未进过学堂的门了。二叔积下一肚子的愤懑和怨恨,别人拈轻怕重,在生产队混工分,他年纪轻轻就去学泥水匠的手艺,每天用砖刀砍砍剁剁,其实是在发泄不满,他要砍平种种崎岖。但是,这种方式并不能让他感到轻松,他的虎口被震烂,血流不止,也不能释放心中的怨气。他又想起了无头琴,每天劳作回来,把自己关在房里,只有丑琴懂他,眼里的泪、虎口的血,遗落在琴上,他浑然不知。

二叔独自拉琴,长夜不息。祖父知道他心里苦闷,就开导他说:“拉琴可以消解磨难,但不能宣泄情绪,你指上的怨气太重了。”二叔说:“你不是说琴音传递的是心声吗?”祖父反问:“你心里向往的是什么?”二叔不吭声了。听琴知音,得失寸心。二叔对祖父的视听修养极为钦佩,他为自己更名为“清明”,自此静心练琴,研习音律。

清明通透,方有流音。二叔反复体悟,寻求彻悟——人跟丑琴一样,没有脸面,可琴还是琴,心里有音,仍可自然地发声。他的心慢慢地融入了丑琴,琴声开始从心里流泻出来,没有了早时的发泄,音色一片柔美。

二叔认真地看着我说:“琴已无头,人得有名。”

二叔那时带着这把丑琴,一次次地参加上级安排的演出。他用丑琴发出的优美琴声征服了众多同行,感染无数心田。有一次,上级首长要来观看,领导提出给他换把琴,说这琴太丑了,影响县里的形象。二叔说,人能换但琴不能换。

在本村的一场集会上,全家人都被责令到场陪斗,批斗的对象是二叔的母亲。大冬天里她被拉到学校操场上,被风车对着猛吹,她不服软,直挺挺地站了一夜。有人起哄要我家的人拉琴造势,祖父跟他们交涉能不能换人,他们说不行,故意要我二叔拉。祖父尴尬不已,二叔却轻松地拉开了弓子。凝望着受难的母亲,他如入空谷,心若止水,怀中丑琴一如惜日,不动声色。后来我得知,二叔拉的是刘天华先生的《光明行》,他心里存有光亮!

(选自《读者》2015年第9期,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 文章以倒叙开篇,叙述大伯父演出时的遭遇,奠定了文章压抑悲怆的感情基调,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二叔性格的变化做了铺垫。

B. 文章花大量笔墨写“我”家遭遇的种种不幸意在反映生活磨难容易钳制人的精神,从而点明本文人性因生活的不公而异化的主题。

C. 祖父不仅是家庭的守护神,更是侄儿们的精神导师。为了保证侄儿们的安全,忍气吞声答应锯掉琴头;担心二叔怨气太重,开导他要心存希望。

D. “琴已无头,人得有名”的生活体悟既是二叔多年后人生积淀的总结,也是当年促使二叔琴音转变的原因,此句话在文章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E. 文章以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来讲述“我”家所发生的“旧事”,虽然“我”不仅是故事的讲述者,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推动者。

2.文章多次提到“丑琴”,请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3.二叔这一人物在文中的生活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你如何看待这种变化?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1.CD 2.(1)丑琴是全文的线索,串联起二叔的人生经历; (2)丑琴象征着二叔人生的起起落落; (3)丑琴虽丑,但琴音却能一片柔和,暗示了勇于面对逆境也能完成自我救赎的主题。文章以“丑琴”为题也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3.(1)由琴头被砍、遭遇不公正待遇时的偏执、倔强变化为正声清音,心怀光亮; (2)这种变化是生活智慧的体现,展示了面对逆境永不退缩的精神,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 (3)二叔遭遇不公,用极端方式发泄心中不满,沉溺于苦难现实让自己痛苦不堪;祖父教导二叔心中有追求有向往就应积极向上,心怀光亮;心有体悟的二叔能平静、勇敢面对逆境,在生活找到了积极的意义,也因此感染了很多人。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考生可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从人物精神、文章主旨、写作手法和表现手法等方面仔细分享选项的表述是否正确。A项不是倒叙;B项,“磨难容易钳制人的精神”,“人性异化”不合题意;E项,“我” 不是故事情节发展的推动者。所以选CD。 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标题在文中的作用的分析能力。“丑琴”在文中多次出现,贯穿全文始终,显然起着线索作用。从作者塑造人物形象和写作意图的角度思考,“丑琴”的品行与二叔的形象相似,故起着象征作用。“丑琴”的最终演变与二叔的自我救赎类似,因此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点睛:文章标题的一般性作用: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4.反映人物情感的变化等,然后再结合着文章具体内容来分析标题的作用。例如本题便可结合着具体内容,从线索作用、人物形象、主题等角度分析作答。 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并概括故事情节的能力。解答本题可以借助故事情节来分析。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我们需要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比如本文中,二叔的生活态度变化主要与丑琴的遭遇相关,考生可以到文中找到丑琴的内容,再结合二叔的表现进行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海外世界相继发现的中国历代贸易陶瓷遗存,构筑起一条由中国东南沿海通向海外诸番的“陶瓷之路”。“陶瓷之路”上的文化遗产大多可溯源到东汉至明清时期的东南沿海陶瓷,唐宋时期是东南陶瓷贸易的盛期。明清时期,随着环球新航路的开辟与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景德镇窑系、仿景德镇的漳州窑系和闽粤沿海的民窑青花瓷器,更广泛地被发现于世界各地。“陶瓷之路”正是东南古代瓷业面向海外市场的充分证据,也是东南陶瓷海洋性最显著的特征。

从内涵特征来说,东南海洋性陶瓷充分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一方面,东南陶瓷的海洋输出,将中国古代文化与生活带到了海外。宋元时期,建窑黑瓷销往日本等地,带动了当地茶道的初兴。另一方面,海外世界的社会文化也对东南瓷器品种产生了重要影响。宋元时期销往中西亚、东南亚的瓷器品种主要为龙泉青瓷、景德镇青白瓷及其仿制品,伴随着伊斯兰教在这一区域的传播,更符合穆斯林审美情趣的青花瓷成为明清销往该地区的主要瓷器品种。

从技术形态来说,东南海洋性瓷业不同程度地表现为内地窑业的继承与发展。一方面,作为以仿烧内地名窑为特征的东南沿海古代海洋性陶瓷,其器类、造型、釉色、纹饰等工艺内涵很大程度上继承了传统窑业的特征,可以说海洋性瓷业是大陆性各陶瓷窑系在东南地区的扩展与延伸。内地瓷业是海洋性瓷业的母体和技术来源,内地瓷业瓷器的许多重大的风尚变化及时影响着海洋性瓷业的产品风格。大多数东南瓷业窑口从成型技术和装饰技术入手,对流通于世的内地瓷窑产品进行外形的仿造,有些内地窑工可能直接参与了瓷器烧造。另一方面,东南沿海瓷业产品还有逐利的海洋性本质,在瓷胎淘洗、成型、施釉、装烧工艺等各个环节都充斥着简化与缩减。如北宋中晚期闽北浙南的青白瓷窑址在吸收赣江流域青白瓷技术后,迅速完成了从泥点叠烧到漏斗形匣钵——垫饼或垫圈,再到支圈覆烧技术的两次技术革新。漳州窑对原料的精工粉碎和淘洗不够,导致胎体结构疏松和胎质发灰;以泼釉或浇釉的方式给外壁施釉,导致釉不到底和釉层厚薄不均;为节省成本,直接将器物放置于沙上导致“砂足器”的产生等,无不体现了漳州窑瓷器生产急功近利的特点。

“古外销陶瓷”是我国学者研究古代陶瓷的对外传播时使用得最多的一个术语,其核心是相对于内销而言的,强调的是古代瓷器输出国外。“外销瓷”实际上是将东南海洋性贸易陶瓷体系视为大陆性陶瓷体系的外销部分、成为大陆性陶瓷统一体中“旁枝末节”,无法凸显东南沿海古代陶瓷业的独立的海洋性性格。而“海洋性陶瓷”试图克服传统中国陶瓷史研究中强化整体、忽视多元的不足,重视中国古代陶瓷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区域多样性与文化多元性,重视东南陶瓷面向海洋的相对独立性。

(摘编自王新天《中国东南古代瓷业的海洋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陶瓷之路”由中国东南沿海通向海外诸番,最早出现在东汉时期,在唐宋时期进入陶瓷海洋贸易的盛期。

B. 龙泉青瓷、景德镇青白瓷及其仿制品是明清时期销往中西亚、东南亚的主要瓷器品种。

C. 闽北浙南的青白瓷窑址在北宋中晚期迅速完成了两次技术革新,从泥点叠烧到漏斗形匣体再到支圈覆烧。

D. 东南亚海洋性瓷业很大程度上继承了传统窑业的特征,是大陆性各陶瓷窑系在东南地区的扩展与延伸。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新航路的开辟与大航海时代的到来,使东南陶瓷拥有更广阔的海外市场,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东南陶瓷的发展。

B. 东南陶瓷输出将中国古代文化与生活带到海外,对穆斯林产生了重要影响,改变了他们的审美情趣。

C. 漳州瓷窑器生产急功近利,以泼釉或烧釉的方式给外壁施釉,导致釉不到底和釉层厚薄不均

D. 东南沿海瓷业产品在瓷胎淘洗、成型、施釉、装烧工艺等各个环节都充斥着简化与缩减,体现了逐利的海洋性本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外销陶瓷”术语的频繁使用折射出认识的偏颇:大陆性农耕文化是基础,而海洋文化是附庸。

B. 中国古代瓷器行销海外,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陶瓷之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C. 宋元时期日本等地茶道初兴,这与该时期建窑黑瓷销往该地有着不可忽视的关系。

D. 有些内地窑工直接参与了瓷器烧造,使得东南瓷业窑口较好地完成了对内地瓷窑产品外形的仿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曾国藩曾被人诬陷坐了大狱。坐了狱,就得吃狱饭。狱饭可不是好吃的。头一天,狱卒给曾国藩送来一盆狱饭。狱饭散发着浓烈的异味,曾国藩直想吐,索性将狱饭掀翻了!第二天,狱卒又给曾国藩送来同样一盆狱饭。饿了一天一认的曾国藩,突然觉得狱饭没有什么异味了!于是,端起饭盆慢慢地吃了起来。第三天,送狱饭的狱卒来晚了。曾国藩不住地向门外张望。送饭的狱卒终于来了,曾国藩竟早早地伸出手将狱饭接了过来。猛然,他感觉狱饭特别可口香甜!事后,曾国藩感叹道:“狱饭人生令我顿悟——人生没有吃不下去的苦啊!人在苦水中泡一泡,喝着白水比蜜甜!”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面是中国一汽的车票(车票的底色为蓝色),请写出该标志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70个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说到底,改革是人在改革,是改革者催动着改革骏马飞奔。“蹄疾而步稳”,对改革骑手来说,需要多么高超的本领!然而,我们的本领,随着形势和任务不断发展,_______,不适应的一面正在上升。正如毛泽东同志1939年在延安的讲话: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_____!我们必须把高度的责任感、清醒的危机感化为加强学习的紧迫感,_____,多一点学习,多一点思考,多一点实践。少一点无谓的应酬,少一点虚妄的空谈,一刻不停地增强本领。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林木纷纷消逝的年代,                                                ,我直到如今才算听懂了一点点林木之声却不敢妄言转述。

①世上的事物有生就有灭,生生灭灭,浑成宇宙

②林之魂魄没有留恋之地

③有生灭就有喜乐哀愁,有呼号痛歌

④最后找一些安生的地方降落下来

⑤也是云彩远远飘离的岁月

⑥于是只得远去他乡,过西洋,越东瀛

A. ⑤①③②⑥④    B. ⑤②⑥④①③    C. ②⑤④①③⑤    D. ②⑤⑥④①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