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简答题。 (1)《红楼梦》中“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词句咏的何物?作者是谁?...

简答题。

(1)《红楼梦》中“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词句咏的何物?作者是谁?她有什么性格特点?

(2)阅读下面《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

……全无惧色,回叱飞曰:“汝等无义,侵我州郡!但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

说这话的是《三国演义》中哪位人物?他是怎么落入张飞之手的?后来张飞如何对待他的拒降?

 

(1)咏的是柳絮 作者是薛宝钗她的性格特点是温柔贤淑,通情达理,处事周到;世故,善于迎合别人;恪封建道德,热衷仕途经济。 (2)巴郡守将严颜。张飞先让人装扮自己往小路行进,严颜见状便鸣鼓来劫粮草,结果反中了张飞早已设下的埋伏,被张飞生擒。张飞亲自解其缚,取衣与之,扶在正中高坐,低头便拜,好语劝慰,进酒压惊,以上宾待之。严颜感其恩义,遂降。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经典名著的题目,注意熟读名著,记忆相关的细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鲁迅写小说善于通过富有典型意义的细节反应时代氛围。如《阿Q正传》中,用阿Q盘辫子、秀才戴“银桃子”、鲁四老爷家半脱落的对联等细节写革命后未庄的变化。

B. 《边城》开篇集中笔力对湘西的山水和民俗风情进行了描绘,有幽静的山、流动的溪水、竹制的渡船等自然之景,有端午赛龙舟等民情风俗,为小说构建了诗意的境界。

C. 《飞鸟集》共收录三百多首清丽的小诗,白昼和黑夜、溪流和海洋、树木和花朵,都在泰戈尔笔下呈现优美的意境,短小的诗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D. 《老人与海》叙述故事的角度是多样的,有平铺直叙,也有插叙。插叙大多是写老人对往事的回忆,如老人出海不久便梦见孩提时候见过的非洲海峡和大山等。

E. 《子夜》中的吴荪甫曾留学欧美,懂管理经营,有发展民族工业的雄心。他在上海开有丝厂,又组建益中信托公司,收购小厂,希盟生产灯泡、肥皂等占领国际市场。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小题。

所谓“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而不自知其然”。和之生于心,其可见者如此。后之为乐者,文备而实不足。乐师之志,主于中节奏、谐声律而已。古之乐师皆能通天下之志故其哀乐成于心然后宣于声则必有形容以表之故乐有志声有容。其所以感人深者,不独出于器而已。

(选自沈括《乐律》,有删改)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2.沈括是________(朝代)著名的大学者,他撰写的笔记体名著是《________》。

3.作者认为古乐感人的两点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按要求作文。

现今的中国很难出一个牛顿。第一,中国人没有闲暇功夫坐在树下。第二,苹果砸到了中国人,中国人第一选择是抱怨,凭什么砸到我头上呢,第二个选择就是吃了。

这是央视主持人白岩松的一段话,对于他所描述的现象你怎么看?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查看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

一代通儒顾炎武

顾炎武从科举制度桎梏中挣脱出来后,便一改旧习,自警“能人不为文人,能讲不为讲师”力倡“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为了一抒山河壮怀、广交天下贤哲,也为了摆脱纠缠,躲避豪绅叶方恒的陷害,他以游为隐,将家事稍作安排,便只身出游。最初往来于山东、北京、江苏、浙江之间,自康熙元年起,其游踪扩至河北、河南、山西、陕西。以友人所赠二马二骡载书自随,南北往返,风尘仆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把自己的后半生献给了著述事业。顾炎武每到一处,必考察当地风土人情、山川地理,如与平日所闻不符,便打开书卷验证。旅途中则在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就翻书温习。据他在《书(为顾宁人征天下书籍启)后》回忆,自己曾临泰山,谒十三陵,登恒山,抵太原,“往来曲折二三万里,所览书又得万余卷”。他把所搜集到的地理文献资料一分为二,将有关水利、贡赋、经济、军事部分,编为《天下郡国利病书》;有关地理沿革、建制、山川、名胜部分,则编为《肇城志》。

顾炎武把《论语》中的“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作为自己的治学宗旨和处世之道,虚怀若谷,严于律己,注重友情。在他看来,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难成。交友是益学进道的重要途径,古人学有所得,未尝不求同志之人,所以,寻友交友构成他为学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为学交友过程中,他始终推友之长,虚己待人,以友为师,其高尚品格足为后世楷模。他晚年所撰《广师》,从学术视野、学术贡献、博闻强记、文风雅正、治学态度等方面,对同时代的十位“同学之士”加以称许。其弟子潘耒在《日知录》序中,盛赞其师足迹半天下,所至交其天下贤豪长者。天下无贤不肖,皆知先生为通儒。

顾炎武一生,始终关注“国家治乱之源,生民根本之计”,早年奔走国事,中年谋求匡复,即使暮年独居北方,依旧念念不忘“东土饥荒”“江南水旱”,直到逝世前,病魔缠身,他仍然以“救民水火”为己任。他主张,天生豪杰必有所任,“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正是自己的责任。顾炎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关注,有其特定的原因,今天看来固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对于一个旧时代的思想家和学者来说,却是难能可贵的。面对明清交替的现实,顾炎武从历史反思中得出结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后世学者将他的这一思想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颇有道理的。                   

(摘编自陈祖武《顾炎武评传》)

1.本文从哪些方面评述了顾炎武的一生?试结合全文加以概括。

2.顾炎武能成为一代通儒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3.说说结尾划线句子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态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问题。

清水洗尘

迟子建

礼镇的人把腊月二十七定为放水的日子。所谓“放水”,就是洗澡。而郑家则把放水时烧水和倒水的活儿分配给了天灶。天灶从八岁起就开始承担这个义务,一做就是五年了。

天灶家洗澡的次序是由长至幼,老人、父母、最后才是孩子。

天灶从未拥有过一盆真正的清水来洗澡。他只能见缝插针地就着家人用过的水洗,所以,天灶讨厌过年。

奶奶第一个洗完了澡。天灶的母亲扶着颤颤巍巍的她出来了。奶奶嘘嘘地喘着粗气经过灶房回她的屋子,她见了天灶就说:“你烧的水真热乎,洗得奶奶这个舒服,一年的乏算是全解了。你就着奶奶的水洗洗吧。”

母亲也说:“奶奶一年也不出门,身上灰不大,那水还干净着呢。”

天灶并未搭话,他只是把柴禾续了续,然后提着脏水桶进了自己的屋子。湿浊的热气在屋子里像癫皮狗一样东游西蹿着,电灯泡上果然浮着一层鱼卵般的水珠。天灶吃力地搬起大澡盆,把水倒进脏水桶里,然后抹了抹额上的汗,提起桶出去倒水。路过灶房的时候,他发现奶奶还没有回屋,她见天灶提着满桶的水出来了,就张大了嘴,眼睛里现出格外凄凉的表情。

“你嫌奶奶……”她失神地说……

天灶倒水的时候看见冰湖下的雪地里有个矮矮的人影。

“天灶——”那人直起身说,“出来倒水啦?”

天灶听出是同班同学肖大伟。

“这股洗澡水的味儿真难闻。”肖大伟大声说,“肯定是你奶奶洗的!”

“是又怎么样?”天灶说。

“你今年就着谁的水洗澡?”肖大伟挑衅地说,“我家年年都是我头一个洗,每回都是自己用一盆清水!”

“我自己也用一盆清水!”天灶理直气壮地说。

天灶说完抬头望了一下天,觉得那道银河“刷”地亮了一层,仿佛是清冽的河水要倾盆而下,为他除去积郁在心头的怨愤。

奶奶的屋子传来了哭声,那苍老的哭声就像山洞的滴水声一样滞浊。

天灶拉开锅盖,一舀舀地把热水往大澡盆里倾倒。这时天灶的父亲过来了,他说:“看你,把奶奶惹伤心了。”

天灶没说什么,他往热水里又对了一些凉水。他用手指试了试水温,觉得若是父亲洗恰到好处,他喜欢凉一些的;若是妹妹天云或者母亲洗就得再加些热水。

“该谁了?”天灶问。

……

哭声仍然微风般地从奶奶的屋里传出。

天灶把锅里的水填满,然后又续了一捧柴禾,就悄悄离开灶台去奶奶的屋门前偷听她絮叨些什么。

奶奶边哭边说:“当年全村的人数我最干净,谁不知道哇?我要是进了河里洗澡,鱼都躲得远远的,鱼天天呆在水里,它们都知道身上没有我白,没有我干净……”

天灶忍不住捂着嘴偷偷乐了。

奶奶微妙地笑了一声,然后依然带着哭腔说:“我的头发从来没有生过虱子,胳肢窝也没有臭味。我的脚趾盖里也不藏泥,我洗过澡的水,都能用来养牡丹花!”

奶奶的这个推理未免太大胆了些,所以母亲也忍不住“扑哧”一声乐了。天灶更是忍俊不禁,连忙疾步跑回灶台前,蹲下来对着熊熊的火焰哈哈地笑起来。

天灶便把听到的话小声地学给父亲。

父亲放下宫灯笑了,“这个老小孩!”

……

“天灶——”奶奶带着悲愤的腔调说,“你就那么嫌弃我?我用过的水你把它泼了,我站在你跟前你都不多看一眼?”

天灶没有搭腔,也没有抬头。

“你是不想让奶奶过这个年了?”奶奶的声音越来越悲凉了。

“没有。”天灶说,“我只想用清水洗澡,不用别人用过的水。天云的我也不用。”天灶垂头说着。

“天云的水是用来刷灯笼的!”奶奶很孩子气地分辩说。

“一会儿妈妈用过的水我也不用。”天灶强调说。

“那你爸爸的呢?”奶奶不依不饶地问。

“不用!”天灶斩钉截铁地说。

奶奶这才有些和颜悦色地说:“天灶啊,人都有老的时候,别看你现在是个孩子,细皮嫩肉的,早晚有一天会跟奶奶一样皮松肉散,你说是不是?”

“我相信!”天灶说,“我年纪大时肯定还不如奶奶呢,我不得腰弯得头都快着地,满脸长着痂?”

……

奶奶笑着离开了,天灶也笑了,他拨了拨柴禾,再次重温金色的火星飞舞的辉煌情景。在他看来,灶炕就是一个永无白昼的夜空,而火星则是满天的繁星。这个星空带给人的永远是温暖的感觉。

锅里的水开始热情洋溢地唱歌了。柴禾也烧得毕剥有声。

天灶关上屋门,他脱光了衣服之后,把灯关掉了。他蹑手蹑脚地走到窗前,轻轻拉开窗帘,然后返身慢慢地进入澡盆。他先进入双足,热水使他激灵了一下,但他很快适应了,他随之慢慢地屈腿坐下,感受着清水在他的胸腹间柔曼地滑过的温存滋味。天灶的头搭在澡盆上方,他能看见窗外的隆隆夜色,能看见这夜色中经久不息的星星。他感觉那星星已经穿过茫茫黑暗飞进他的窗口,落入澡盆中,就像课文中所学过的淡黄色的皂角花一样散发着清香气息,预备着为他除去一年的风尘。天灶觉得这盆清水真是好极了,他从未有过的舒展和畅快。他不再讨厌即将朝他走来的年了,他想除夕夜的时候,他一定要穿着崭新的衣裳,亲手点亮那对红灯笼。还有,再见到肖大伟的时候,他要告诉他,我天灶是用清水洗的澡,而且,星光还特意化成皂角花撒落在了我的那盆清水中了呢。

1.文中天灶和同学肖大伟的对话有何作用?请结合上下文作简要分析。

2.简要概括天灶的性格特点。

3.文章最后一段细致地描写了天灶洗澡的情景。请分析这样写的意义。

4.有人说迟子建通过本文把“一份浓浓的温情放在了读者的心底”,你怎么看?试探究文本的这种“温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