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 啰嗦、累赘、不和常规的病态表...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 啰嗦、累赘、不和常规的病态表达,就如同“癌细胞”一样不断增大,已经扩散到大众口中及各种媒体上,这种现象应该广泛引起社会各界特别是语言学界的关注。

B. 二孩政策全面放开,许多期盼已久的夫妇却放弃了要“二宝”的打算,其主要原因不是观念的变化,也不是经济、精力等方面的压力太大,而是因为“大宝”的坚决反对。

C. 柴静自费拍摄的《穹顶之下》自从在网络上曝光之后,雾霾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就连柴静本人也因此一度在网络上走红。

D. 任务大厅接收到的数据显示,“悟空”的四大科学载荷探测到的高能电子和伽马射线计数与地面预测计数率一致,这意味着卫星的有效载荷已开始正常工作。

 

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病句。A项语序不当,“广泛”应该修饰“关注”,移到“关注”前面。B项句式杂糅,“其主要原因”“而是因为”杂糅,去掉“因为”。C项语序不当,应将“自从”放在“柴静自费拍摄的”的前面。故选D。 点睛:关联词语的位置用错是病句考查的常见内容。主要指关联词语同主语的先后次序。复句中关联词语的位置在前一分句中使用时,如果前后两个分句主语相同,一般在主语之后;反之则在主语前。表递进关系的“不但……而且…… ”和表示并列关系的“一面……另一面…… ”顺序固定,必须如此。虽然部分的主语是收视率,转折部分主语是春晚,是两个主语,关联词应在主语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项是

①在对待叙利亚局势的态度上,英国又一次紧跟美国顺风吹火,这纯系英美关系的惯性使然,尤其显示了它们当前特别需要互相借重的一面。

奥巴马此次企图以贸易保护来维护美国本土企业的利益,却走上了一条极端的道路,从长远来看无异于釜底抽薪

③同样都是携款外逃,有人花钱买岛,有人却落拓不羁。今年4月,中央纪委网站登载了外逃腐败分子忏悔录,以作警示。

④理想中是“铿锵玫瑰”,现实里是无人关心的“野草花”,女子三大球缺关注,收入与男子判若云泥。这已不是一两天的问题了。

⑤从用字之讲究可以看出,这首诗的作者苦心孤诣,要在这有限的篇幅中营造出一种深邃悠远的意境。

⑥上海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国际都市,以其独特的城市个性、品位和文化内涵,为世人展现出了卓尔不群的风格与魅力。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③⑥

 

查看答案

默写

(1)《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遥望天空,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坚定了自己归隐田园,回归故乡的决心。

(2)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尽九月水色山光之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归去来兮辞》中描写春天生机勃勃之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阕范侍御

李白

我觉秋兴选,谁云秋兴悲?山苷落日去,水与晴空宜。

鲁酒白玉壶,送行驻金羁。歇鞍憩古木,解带挂横枝。

歌鼓川上亭,曲度神飙吹。云归碧海夕,雁没青天对。

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

1.下列对整首诗内容和手法的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本诗标题交代了时间“秋日’’、地点“鲁郡尧祠亭”、人物“杜补阙”“范侍御”及事件“宴别”。

B. 诗开头两句“我觉”、“谁云”前后对照,以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体现李白的艺术个性,一“悲”字为全诗定下伤感的基调。

C. 三、四两句交代别宴的具体时间和场景,抓住群山、落日、水流、睛空等景物与后文“云归碧海夕,雁没青天时”共同营造了一种落寞凄清的氛围。

D. 送别宴会上大家开怀畅饮,歌唱的歌唱,奏曲的奏曲。作者以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描写了别宴上的热烈场面。

E. 此诗语言自然而夸张,层次分明而有节奏,增强了全诗的艺术感染力。

2.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孙登字子高权长子也。魏黄初二年以权为吴王登东中郎将封万户侯登辞疾不受。是岁立登为太子选置师傅铨简秀士以为宾友于是诸葛恪等以选入侍讲诗书出从骑射。登待接寮属略用布衣之礼与恪等或同舆而载或共帐而寐。黄龙元年权称尊号立为皇太子。

登或射猎当由径道常远避良田不践苗稼至所顿息又择空闲之地其不欲烦民如此。尝乘马出有弹丸过左右求之。有一人操弹佩丸咸以为是辞对不服从者欲捶之登不听使求过丸比之非类乃见释。又失盛水金马盂觉得其主左右所为不忍致罚呼责数之长遣归家敕亲近勿言

登所生庶贱徐夫人少有母养之恩后徐氏以妒废处吴而步夫人最宠。步氏有赐登不敢辞拜受而已。徐氏使至所赐衣服必沐浴服之。登将拜太子辞曰“本立而道生欲立太子宜先立后。”权曰“卿母安在?”对曰“在吴。”权默然。

年三十三卒。临终上疏曰闻郡县颇有荒残民物凋弊奸乱萌生是以法令繁滋刑辟重切。臣闻为政听民律令与时推移诚宜与将相大臣详择时宜博采众议宽刑轻赋均息力役以顺民望。陆逊忠勤于时出身忧国謇謇在公有匪躬之节。诸葛瑾、步骘忠于为国通达治体。可令陈上便宜蠲除苛烦爱养士马抚循百姓。五年之外十年之内远者归复近者尽力兵不血刃而大事可定也。愿陛下留意听采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也。”既绝而后书闻权益以摧感言则陨涕。谥登曰宣太子。

选自《三国志·卷五十九》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又失盛水金马盂/觉得其主/左右所为/不忍致罚/呼责数之/长遣归家/敕亲近勿言

B又失盛水/金马盂觉得其主/左右所为/不忍/致罚呼责数之/长遣归家/敕亲近勿言

C又失盛水金马盂/觉得其主左右/所为不忍致罚/呼责数之/长遣归家/敕亲近/勿言

D又失盛水/金马盂觉得其主/左右所为/不忍致罚呼责/数之/长遣归家敕亲/近勿言

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拜”授予官职与《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又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中的“拜”意思相同。

B“布衣”借指平民百姓“布衣之礼”指像平民一样交往。

C“尊号”指古代尊崇皇帝、皇后的称号这里指称帝。

D“窃” 私下、私自表示对自的谦称与其相同的谦称还有“愚”“孤”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登礼贤下士。他对待下属幕僚十分亲切随和与下属出行有时同坐一辆车有时同睡一张床。

B孙登体恤百姓。他出外狩猎时常绕远路避开良田不践踏百姓的庄稼休息时也是选择空闲之处。

C孙登孝顺感恩。对他有养育之恩的徐氏遭废但她派人前来赐给孙登的衣服孙登必定沐浴后才穿上。

D孙登忧国忧民。临终前他上奏章陈述政事认为有些地方奸乱萌生应加重刑罚还认为应减轻赋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者欲捶之,登不听,使求过丸,比之非类,乃见释。

(2)既绝而后书闻,权益以摧感,言则陨涕。

 

查看答案

文学文本阅读

谭 木 匠

墨中白

泗州城奇人奇事多,出生的孩子叫父亲为爷爷,喊父亲的父亲为爹爹。叫没出嫁的姑娘为小大姐,管小媳妇叫他大姐。泗州城的小大姐和他大姐爱美,梳洗打扮都离不开梳子。

泗州人买梳子,爱到谭家药铺。谭家药铺不抓药,只卖梳子。开店的老头儿,有人尊称他为谭木匠,更多的人叫他老谭。也曾有人劝老谭,把谭家药铺的门牌摘下,重起个店名,或干脆就叫谭木匠。每次老谭听了微微一笑,也不摇头,更不点头。

谭家药铺门牌还高高悬挂在店门上,老谭还是不抓药,卖梳子。尽管到谭家药铺买梳子,要把脉,需时间,但泗州人乐意等。据说,有的人患了疑难杂症,抓了许多药没有喝好,用了老谭家的梳子梳头,病竟神奇而愈。

关于谭家药铺为什么不抓药卖梳子,在泗州城有多个传说。但更多人相信谭家祖上是个御医,因为给皇家抓错了一味药,被赐死。为了不让子孙步其后尘,谭家药铺后来就改卖梳子。是真是假,无人考证,但老谭会把脉看病,是真的。不然,他怎么能治好知府大人的病。事情是这样的,新上任的白知府到泗州城不久,身上起红点,奇痒,还失眠。看遍泗州城的中医,喝了太多中药,可就是不见好。白知府找到谭家药铺,要看病。老谭头直摇,告诉他,只卖梳子。

白知府问:“你家梳子能治失眠奇痒吗?”

老谭微微一笑,伸出手说:“想买梳子,就交定钱吧!”

白知府交钱,让老谭把脉。

“三天后来拿吧!”老谭睁开微闭的双眼,“还有,你这不是水土不服,没事要到乡间多跑、多看,城外风景养眼哩!”

白知府的脸就透着红,似信非信。

说来神奇,按照老谭说的时辰方法梳头,七天后,白知府身上的红点渐渐消失,每晚睡得也香。望着手中的桃木梳,白知府百思不得其解,喝许多中药也没治好的病,怎么用梳子梳头发,就把病梳掉了呢?

白知府想不明白,也不去问,还是按时梳头,经常深入寻常百姓家了解疾苦。从老百姓的嘴里,他知道老谭用梳子帮助许多百姓治好了顽疾,这让白知府对老谭更是高看一眼。

老谭用梳子去掉病人身上的疾病,民间传说太多。但最让白知府好奇的,是谭家药铺的梳子能让西猪山上的十几号山匪弃刀成佛。如果不是老谭用梳子治好了他的病,白知府是不会相信的。

西猪山有一伙响马,专在泗宿大道上抢劫过往富商。响马的头目叫跳山彪,此人虽为山贼,但是个孝子。老母亲头晕多天,吃药无效,有人就推荐了老谭。为给母亲治病,跳山彪亲自骑马带着金银登门请老谭。

老谭也不拒绝,借口说,药铺忙,走不开。

跳山彪见状,单膝跪地,求老谭前去:“只要治好老娘的病,什么条件都答应。”

老谭拿着手里的榆木梳说:“见你一片孝心,好吧,就让家中小女随你上山一趟。”

“这……”跳山彪一脸怀疑。

“不用担心。”老谭微笑如佛。

一杯茶工夫,谭家药铺跑来一匹黑马,马上坐着一身白衣,尽管用白纱蒙面,但还是能看出来是个少年。老谭向跑山彪一挥手:“前方带路去吧!”

跳山彪心里嘀咕,但还是上马,一路西奔。

白衣少年上山为跳山彪母亲把脉,完了,走到院子里告诉跳山彪:“两天后,去谭家药铺拿梳子。”

真是女娃声。望着山路上跳跃的黑马拖着一道尘烟远去,跳山彪自言自语:“行吗?”

转眼两天过去了,跳山彪准时来到谭家药铺。黑牛梳一把,其余还有十八把桃木梳。跳山彪二话没说,照价,全买。

一路上,跳山彪想不明白,别人买梳子,需要把脉,连自己母亲也不例外。可他们兄弟十八人,不号脉,还非卖给每人一把梳子。这个谭木匠不是一般的怪。

回山后,跳山彪用梳子按时帮母亲梳头,七天后,母亲头不晕了。自己和弟兄们天天陪着母亲梳头,却对过往商人视而不见。一想着那事,堵心,还烦。

再后来,跳山彪和弟兄们陪着母亲,在山上开垦土地种粮,还修了座庙,天天面佛,念经,心静如水。

跳山彪放下刀剑,数佛珠,泗州人都说是因为谭木匠,可每次老谭听后,微微一笑。

泗州人这才发现,老谭身边不知何时多了位小女孩,天天戴着面纱。有泗州人传说别看孩子小,谭家药铺卖的梳子,全出自她的手哩!

小女孩会把脉,白知府相信,可她会制作那神奇好用的梳子吗?

白知府望着手里的桃木梳想,不管真假,但梳子一定出自谭木匠的手。小女孩是老谭的女儿,称她为谭木匠,也没有错。

(选自2015年第3期《小说月刊》,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第一段写泗州城的奇人怪事,手法巧妙,由孩子对父亲、祖父的称呼与别处不同引出小大姐、他大姐,然后引出梳子,由此引出下文对谭家药铺卖梳子的叙述。

B. 小说在介绍谭家药铺时设置多个悬念,如药铺不卖药只卖梳子,还有谭家药铺的传说等,这为下文老谭用自家梳子治疗别人的疾病做了铺垫,也体现了魔幻小说的特点。

C. 小说对老谭给白知府治病的描写很形象,如用“伸出手”这一动作描写表现老谭的自信和圆滑,用语言描写表现老谭对白知府患病真正原因的充分了解。

D. 跳山彪是西猪山的响马,但很有孝心,积极为生病的母亲寻求治疗,不过对老谭木梳的功效和他女儿行医水平持有疑心,但结果发现谭家木梳在治病方面确实不同凡响。

E. 小说通过对谭家药铺卖梳子的记述,形象表现了谭家木梳在治病方面的奇效,赞扬了谭木匠的各种善举,表达了人人相互关心最终世界大同的主题思想。

2.小说中设置白知府这个人物的具体作用有哪些?请结合小说内容概括并分析。

3.请简要分析老谭的女儿(小女孩)的形象特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