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文学类),回答下面小题。 青花瓷 左世海 当麻大急匆匆赶回...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文学类),回答下面小题。

青花瓷

左世海

当麻大急匆匆赶回村里时,他的弟弟麻二和妹妹麻花也早到家了。昏暗的屋子里,除了盘腿坐在铺着破芦席的土炕上的娘,还有位陌生的秃顶老头。

“这是吴叔叔,你爹生前的好友。”娘向麻大他们介绍道:今天让你们回来,是有件事要和你们商量。”

“啥事呀?大老远的催人回来,我单位还忙着呢!”麻大瞄了眼坐在炕上的老头,疑惑地问。

“可不是,有话快点说,我公司还有事要办。”麻二有些不耐烦了。

“你们都吃公家饭,哪有我忙,早上走得急,家里猪还没喂哩。”一旁的麻花也嘟哝道。

“他叔,还是你来说?”母亲望了望众人,示意秃顶老头先说。

“是这样!”老头拧灭手中的烟头,望着麻大笑笑,说,“十年前,你爹老麻和我在一个施工队干活,两人相处得亲如兄弟。有一天下班后,老麻见一个衣衫破烂的老婆婆,蹲在路旁冻得浑身发抖,她的面前放着个挺好看的青花瓷瓶,说啥也要卖给他。老婆婆说这是她祖辈留下的东西,为了吃饭活命,只好拿了出来。当时,老麻看她确实可怜,一咬牙花了100元买下了那只青花瓷瓶。”

“那,后来呢?”麻大禁不住问道。

“后来,老麻又跟着施工队去了河南,我没去,临走时他把花瓶存放到了我家,说等返回时来取。不料这一走竟然杳无音信。直到上个月,我遇到一个和他一起打过工的老乡,才知道那年他在河南工地出了事。唉,好人命苦啊。”

老头说着,从提包里小心地拿出一个布包,捧到母亲面前,一层层打开后,果然露出一只尺余高的很好看的青花瓷瓶。

麻大、麻二和麻花见了,立即凑过脑袋来。

“这可是宝贝呀!”老头又说,“前些日子我专门找专家看了,说这是地道的宋代官窑真品,按现今的价,少说也在50万元以上。”老头边说边将花瓶递给了麻大娘。

麻大娘盯着花瓶,抚摸着,半晌,两行浊泪从满是沟壑的面颊淌下。

麻大等人听后呆了。

“我和你们爹是兄弟,他虽然走了,但我不能做出见利忘义的事情。这不,我经过多方打听,才找到你们这个村子,这次物归原主,我也放心了。”

“这……这花瓶真值那么多钱?”麻大瞪大眼睛,紧盯着娘手里的花瓶,有些不敢相信。

“这还有假?”老头笑笑说,“专家亲自鉴定过的。本来,我想出50万,把花瓶留下来,可你娘非要把你们一个个都叫回来,商量后再定。”

“娘,我看卖了吧!50万,值了!”麻大说。

“娘,大哥说得对,卖了吧!”麻二和麻花在一旁帮腔。

麻大娘看看儿女们,又望望对面坐着的老头,迟疑着,最后摇了摇头。

“这……您老糊涂了咋的?”兄妹几个急了。

“我不卖,自有不卖的理由!”娘抹着泪,思虑了片刻说,“你爹死了,这是他的东西,我想留个念想,有它在身边,  就像有你爹陪着我一样,我不孤单。再说,我不愿看到你们为分几个钱弄得六亲不认,家事不和,要卖也要等我死了后,你们咋分、咋闹,我不想看到。”

麻大兄妹听了,面面相觑。

“你娘说得也对!”老头插话道,“这古董嘛,越放越值钱,到你娘百年之后,就不止这个数了。”

麻大兄妹听了低头不语。

老头走后麻大抢先发话了:“娘,我看您跟我到市里去吧,这老屋走风漏气的,哪像人住的地方。”

麻二赶紧说:“娘,还是跟我到县城去,您这么大岁数了,每天还出去捡垃圾,您听听村人背后咋骂我们,说您养了几头靠不住的白眼狼。”

麻花也急了,说:“娘,跟我到镇里去吧,看看您脏的,衣服、被褥多年没人洗,都快发霉了。去我那儿,给您换一茬儿新的。”

可麻大娘始终摇着头,抚摸着那个花瓶,浊泪横流。

兄妹们我看看你,你看看我,没辙了。

月初到了,麻大破天荒地提着大包小包回来了,说:“娘,我工作再忙,以后每月也都会来看您,您想吃啥,尽管说。”

麻大走后没两天,麻二也回来了,说:“娘,以后我每月专门请假回来看您,您没零花钱和我说,我少下一顿馆子,就够您用了。”

未到月底,麻花又来了,说:“娘,这是我给您买的新衣服,您先换上,我这就给您洗被子去。”

村人见麻大他们隔三岔五来看娘,都说:“这麻婶有后福呀,早些年一个人凄惶的,没人管。现在好了,俺以后老了要是能像她这样,就知足了……”

麻大娘听后,嘴上笑着,眼窝不由又淌出几滴眼泪。

两年后的一天早晨,麻花突然给麻大打来电话,说:“出大事了,咱娘屋子烟囱倒烟,昨夜她一氧化碳中毒,等人发现时,已经去了。”

麻大听后立即驱车赶回村子。

安排完娘的后事,麻大、麻二和麻花迫不及待地取出娘珍藏的那个青花瓷瓶,话不过三句,就吵闹起来。

在麻大娘的坟前,一个秃顶老头一边烧纸,一边喃喃念叨着:“老嫂子,放心走吧。要不是我当初编了个故事,给你一个假古董,你这晚年咋活呀!”

(选自《小说月刊》2015年11期)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麻大娘先是因丈夫早逝、儿女不孝而生活孤苦,但丈夫生前好友送来一只宋代青花瓷瓶使她的生活出现转机,幸福地度过晚年。

B. 麻大兄妹开始对青花瓷瓶的真伪是有怀疑的,但秃顶老头说已请专家鉴定过是真品,他们就不再怀疑,而真心对麻大娘孝顺起来。

C. 麻大兄妹听了娘不愿卖青花瓷瓶的理由后虽面面相觑,但也算理解娘的做法。特别是麻大最懂娘的心思,抢先要接娘跟他到市里去住。

D. 小说的对话描写很成功,作者用典型化的人物对话来刻画人物,既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极富艺术感染力。

E. 小说故事情节简单,但意蕴深远,作者通过写麻大娘因为一个青花瓷瓶而命运好转的故事,突出了“该怎样赡养老人’这一社会问题。

2.小说描写秃顶老头这一人物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针对秃顶老头用假青花瓷瓶来帮麻大娘赢得儿女赡养的做法,有人认为这样做得对,有人认为不该这样做。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1.DE 2.①没有孝心。麻大娘住的是“昏暗”“走风漏气”的屋子,睡的是“铺着破芦苇土炕”,靠“每天出去捡垃圾”维持生活,衣服、被褥多年没有人洗;而麻大兄妹有在市里工作的,有在县里工作的,但他们没有去赡养自己的亲娘。②贪图钱财。一听说自己父亲留下了宝贵的青花瓷瓶,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卖了;母亲的丧事刚办完,兄妹们就“迫不及待取出娘珍藏的那个青花瓷瓶,话不过两句,就吵闹起来”。③虚伪势力。麻大兄妹知道娘手里有只50万的青花瓷瓶后,竞相地孝顺起来,其目的不言而喻,都想表现自己的孝心,将来能多分遗产。 3.示例一:赞同这种做法。这种做法其实是无奈而有效的办法。①麻大娘早年丧夫,一人孤独地生活,而麻大兄妹对她不闻不问,说明他们没有尽到赡养老人的义务 。 ②麻大兄妹日子过得都不错,但没有人顾及自己的亲娘,而让娘穿破衣、睡冷炕、捡垃圾,这是丢失了起码的良心。 ③秃顶老头用假青花瓷瓶帮麻大娘赢得了儿女的赡养,说明麻大兄妹是贪财的,对待这样无情无义的人,用这种方法让他们表现出孝顺之心,做得对。 示例二 :反对这种做法。这种做法带有欺骗性质,是不可取的。① 儿女不孝,是很令人痛心,但用欺骗的方式取得所谓的“孝顺”,并不能使麻大娘真正开心。②用这种方法取得儿女养老成功了,但带有欺骗性质,会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不利于社会的诚信建设。③这样做会使儿女有被耍的感觉,并不能使他们真正醒悟,达不到教育儿女的目的。 (只要观点正确,理由充分,能自圆其说,即可酌情给分)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概括及手法鉴赏。A项“幸福地度过晚年”错误。B项“真心对麻大娘孝顺起来”错误,一直都不是“真心”。C项“特别是麻大最懂娘的心思”错误。 2.试题分析:本题是变相考查人物形象。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麻大兄妹,没有孝心,贪图钱财,虚伪势力等,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 点睛:分析人物形象要看该人物在作品做了哪些事情、说了哪些话;要看作者对其外貌、心理是如何刻画的。首先要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合理说明。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小说内涵解读的能力。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可以结合小说内容,从线索、情节、人物形象、主题、环境、手法等角度思考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句默写

(1)《蜀道难》中写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锦瑟》借两个古人典故,表达对美好感情的追怀又生出凄凉悲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登高》借落叶和江水来抒发光阴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4)《琵琶行》中点明诗人秋夜送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出凄凉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5)______,一夫当官,万夫莫开。《蜀道难》

 

查看答案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注】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1.分析“江山阅鬓华”中“阅”的妙处。

2.请简要分析诗作中作者所表达的丰富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善长,百室,定远人。少读书,有智计,习法家言,策事多中。太祖略地滁阳,善长迎谒。祖知其为里中长者,礼之,留掌书记。尝从容问曰:“四方战斗何时定乎?”对曰:“秦乱,汉高起布衣,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嗜杀人,五载成帝业。今元纲既紊,天下土崩瓦解。法其所为,天下不足定也!”太祖称善。从下溆州,为参谋,主馈饷,甚见亲信。太祖威名日盛,诸将来归者,善长察其材,言之太祖。复为太祖布款诚,使皆得自安。有以事力相龃龉者,委曲为调护。郭子兴中流言,疑太祖,稍夺其兵柄。又欲夺善长自辅,固谢弗往,太祖深倚之。太祖军和阳,自将击鸡笼山寨,少留兵佐善长居守。元将谍知来袭,设伏败之,太祖以为能。

太祖为吴王,拜右相国。善长明习故事,裁决如流,又娴于辞命,太祖有所招纳,辄令为书。尝请榷两淮盐,立茶法,皆斟酌元制,去其弊政。既复制钱法,开铁冶,定渔税,国用益饶,而民不困。吴元年九月,论平吴功,封善长宣国公。改官制,尚左,以为左相国。太祖初渡江,颇用重典,一日,谓善长:“法有连坐三条,不已甚乎?”善长因请自大逆而外皆除之,逐命与中丞刘基等裁定律令,颁示中外。

洪武三年大封功臣帝谓善长虽无汗马劳然事朕久功甚大宜进封大国。封韩国公,岁禄四千石,子孙世袭。予铁券,免二死,子免一死。时封公者,善长位第一,制造比之萧何,褒称甚至。

善长外宽和,内多忮刻。参议李饮冰、杨希圣稍侵善长权,即按其罪奏黜之。贵富极,意稍骄,帝始微厌之,四年,以疾致仕。后坐惟庸党死。

(节选自《明史·李善长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洪武∕三年大封功臣∕帝谓善长∕虽无汗马劳∕然事朕久功甚大∕宜进封大国

B. 洪武三年∕大封功臣帝∕谓善长虽无汗马劳然事∕朕久功甚大宜进封大国

C. 洪武三年大封∕功臣帝谓善长∕虽无汗马劳∕然事朕久∕功甚大宜进∕封大国

D. 洪武三年∕大封功臣∕帝谓善长∕虽无汗马劳∕然事朕久∕功甚大∕宜进封大国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人幼时取名,成年取字。在他人面前说自己一般说名,以示谦虚与礼貌;称呼他人一般称字,以示尊重和祝愿。

B. 太祖,太宗之类的称呼叫做庙号,一般人去世之后都可以有这种封号。只针对特定人群去世之后的封号称为谥号。

C. 布衣指平民百姓的最普通的廉价衣服,代指平民;纨绔指用细绢做的裤子,泛指富家子弟穿的华美的衣服,后世称富家子弟。

D. 致仕是指交还官职,即官员退休。致仕的年龄一般是七十岁,有疾病可以提前。官员自请退职也可称之为乞骸骨。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朱元璋大封功臣的时候,李善长位居公侯之首,荣宠无双,但由于性格弱点,李善长逐渐被朱元璋厌烦,终至被杀。

B. 郭子兴听信流言而怀疑朱元璋,逐渐剥夺了他的兵权,由此可知朱元璋当时还是郭子兴的部将。

C. 朱元璋既赞赏李善长有谋略,又称赞他面对危险形势,临危不乱,制胜敌人的能力。

D. 向朱元璋投诚的人,因为相互意见不合,产生矛盾,李善长宁肯自己受委屈也要让他们和好。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下溆州,为参谋,主馈饷,甚见亲信。

(2)又欲夺善长自辅,固谢弗往,太祖深倚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流行语折射多元文化心态

所谓流行语,是指在某一时期、地域中出现的、广为流行的语汇。它以鲜活的形式来表达特殊的含义,丰富了我们的话语空间。对原生态的生活形式和内容有很强的概括性,又不失幽默、调侃的意味。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多元,传媒的发达,尤其是网络的异军突起,流行语往往在一夜之间传遍社会的各个角落。流行语无一不是社会现实、社会风尚的某种折射,借助于网络等传媒,犹如插上了翅膀,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由于这些流行语契合了现代人的某种心理期待,产生了共鸣,成为其快速流行的社会心理基础。

其实,一个社会,一个时代,总有属于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的流行语,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风”,何尝不是那个时代的流行语呢?“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现在我们翻看《诗经》,依然能够品味那个时代的社会风尚和价值取向。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每年都有相当规模的流行语调查和发布。

流行语的情况比较复杂,有的属于社会热点,有的属于网络语言,有的是商业化助推的结果。流行语属于典型的大众文化,有鲜明的大众文化的特点。以前可能是小范围的传播,现在由于借助于现代传媒,能够很快地在社会上传播。应该说,流行语的流行,是社会文化有活力的表现。从一个社会来说,历来有主导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的分野,流行语显然属于大众文化的范畴。虽然主导文化、精英文化对大众文化经常有所排斥,但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说,现在的大众文化常常扮演着主体的角色,不少流行语经过沉淀后可以进入主流社会,甚至进入精英文化的范畴。

流行语的盛行,也是文化多元的产物。在大众传媒时代,尤其是网络时代,流行语的盛行,说明话语权的下移扩散越来越明显,它反映社会冷暖,反映时代节奏,尤其是反映了一定的社会文化心态。

当然,部分流行语也呈现出泡沫化现象,浅表化,庸俗化。因而,我们平时经常可以接触到一些非常粗俗甚至不堪的流行语,消解着一个社会应该具有的主流价值观。

“流行语强迫症”一定程度上也成为社会庸俗化的表征之一,比如说,每年的春晚小品,为了包装和商业化效果,而刻意制造出一定的“流行语”,但这些流行语总体价值不大,甚至成为廉价的时尚点缀品。

流行语是社会和时代的晴雨表,透过流行语,我们可以领略社会和时代某种微妙的文化心理,体味社会和时代的某种深意。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流行语是民间生活的润滑剂,哪儿的民间社会充满活力,哪儿的流行语就大量出现。什么时候的社会生活越宽松活跃,什么时候的流行语就越发达。流行语贴切地反映着时代的变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流行语是一种以鲜活的语言形式表达特殊的内容和含义,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中出现的广为流行的概括性语汇。

B. 流行语都是社会现实和社会风尚的某种折射,它能满足人们的某种心理期待并产生共鸣。

C. 流行语是社会和时代的晴雨表,社会和时代的某种微妙的文化心理、某种深意可以从流行语中领略和体味。

 

D. 流行语是文化多元的产物,是民间生活的润滑剂,反映着时代的变迁,消解着一个社会应该具有的主流价值观。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流行语以幽默、调侃的语言形式,概括了原生态的生活形式和内容,表达特殊的含义,丰富了人们的话语空间。

B. 一个社会,一个时代,总有属于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的流行语,从中可以品味时代的社会风尚和价值取向。

C. 流行语属于大众文化的范畴,虽然常常被主导文化、精英文化所排斥,但又常常扮演着主体的角色。

D. 如果出于包装和商业化效果的需要而刻意制造出流行语,那么这些流行语不仅总体价值不大,甚至还会沦为廉价的时尚点缀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流行语的成因比较复杂,社会热点、网络语言和商业化因素都会导致流行语的出现,它是文化多元的产物。

B.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是《诗经》反应的那个时代的流行语,体现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风尚。

C. 当今时代,由于以网络为标志传媒的发达,话语权的下移扩散趋势越来越明显,因而流行语广为盛行。

D. 社会生活的宽松活跃,社会心理的开放多样,对于体现民间社会活力和时代变迁的流行语的风行具有推动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

材料二:由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全国老龄办等单位共同发布的“新二十四孝”行动标准中有“支持父母的业余爱好”“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陪父母拜访他们的老朋友”等要求。

材料三:开始吧,孩子,开始用微笑去认识你的母亲吧。——维吉尔(古罗马)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