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马兰花 李德霞 大清早,马兰花从蔬菜批发市场接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马兰花

李德霞

大清早,马兰花从蔬菜批发市场接了满满一车菜回来。车子还没扎稳,邻摊卖水果的三孬就凑过来说:“兰花姐,卖咸菜的麻婶出事了。”

马兰花一惊:“出啥事啦?”

三孬说:“前天晚上,麻婶收摊回家后,突发脑溢血,幸亏被邻居发现,送到医院里,听说现在还在抢救呢。”

马兰花想起来了,难怪昨天就没看见麻婶摆摊卖咸菜。三孬又说:“前天上午麻婶接咸菜钱不够,不是借了你六百块钱吗?听说麻婶的女儿从上海赶过来了 ,你最好还是抽空跟她说说去。”

整整一个上午,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地瞅着菜摊旁边的那块空地发呆。以前,麻婶就在那里摆摊卖咸菜,不忙的时候,就和马兰花说说话,聊聊天,有时买菜的人多,马兰花忙不过来,不用招呼,麻婶就会主动过来帮个忙……

中午,跑出租车的男人进了菜摊。马兰花就把麻婶的事跟她男人说了。男人说:“我开车陪你去趟医院吧。一来看看麻婶,二来把麻婶借钱的事跟她女儿说说,免得日后有麻烦。”

马兰花就从三孬的水果摊上买了一大兜水果,坐着男人的车去了医院。

麻婶已转入重症监护室,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门口的长椅上,麻婶的女儿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马兰花安慰了一番,放下水果就出了医院。男人撵上来,不满地对马兰花说:“我碰你好几次,你咋不提麻婶借钱的事?”

马兰花说:“你也不看看,那是提钱的时候吗?”

男人急了 :“你现在不提,万一麻婶救不过来,你找谁要去?”

马兰花火了 :“你咋尽往坏处想啊?你就肯定麻婶救不过来?你就肯定人家会赖咱那六百块钱?啥人啊!”

男人铁青了脸,怒气冲冲地上了车。一路上,男人把车开得飞快。

第三天,有消息传来,麻婶没能救过来,昨天她女儿火化了麻婶,带着骨灰连夜飞回了上海。

男人知道后,特意赶过来,冲着马兰花吼:“钱呢?麻婶的女儿还你了吗?老子就没见过你这么傻的女人!”

男人离开时,一脚踢翻一只菜篓子,红艳艳的西红柿滚了一地。

马兰花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

从此,男人耿耿于怀,有事没事就把六百块钱的事挂在嘴边。马兰花只当没听见。 一天,正吃着饭,男人又拿六百块钱说事了。男人说:“咱都进城好几年了,住的房子还是租来的,你倒好,拿六百块钱打了水漂儿。”

马兰花终于憋不住了,眼里含着泪说:“你有完没完?不就六百块钱吗?是个命!就当麻婶是我干妈,我孝敬了干妈,成了吧?”

男人一撂碗,拂袖而去,把屋门摔得山响。

日子水一样流淌。转跟,一个月过去。

这天,马兰花卖完菜回到家。一进门,就看见男人系着围裙,做了香喷喷的一桌饭菜,马兰花呆了,诧异地说:“日头从西边出来啦?”

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嘴快,说:“妈妈,是有位阿姨给你寄来了钱和信,爸爸高兴, 说是要犒劳你的。”

马兰花看着男人说:“到底咋回事?”

男人挠挠头,嘿嘿一笑:“是麻婶的女儿从上海寄来的。”

“信里都说了些啥?”

男人从抽屉里取出一张汇款单和一封信,说:“你自己看嘛。”

马兰花接过信,就着灯光看起来。信中写道:“兰花姐,实在是对不起了。母亲去世后,我没来得及整理她的东西,就大包小包地运回上海了。前几天清理母亲的遗物时,我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小本本,上面记着她借你六百块钱的事,还有借钱的日期,根据时间推断,我敢肯定,母亲没有还这笔钱。本来母亲在医院时,你还送了一兜水果过来,可你就是没提母亲借钱的事。还好我曾经和母亲到你家串过门,记着地址。不然麻烦可就大了。汇去一千元,多出来的四百块算是对大姐的一点心意吧。还有一事,我听母亲说过,大姐一家住的那房子还是租来的,母亲走了,房子我用不上,一时半会儿也卖不了,大姐如果不嫌弃,就搬过去住吧,就当帮我看房子了,钥匙我随后寄去。”

马兰花读着信,读出满眼的泪水……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线索与人物形象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马兰花一家为借款而引发的冲突,暗线是麻婶母女的还款过程。

B. 设置麻婶母女还钱的这一暗线,虽然着墨不多,但仍可以展现她们的品质,丰富小说的主题。

C. 马兰花是一名朴实善良、善解人意的女子。听说麻婶住院及时到医院探望,见麻婶女儿伤心,便不再提借钱的事。

D. 马兰花性格软弱,没有主见。丈夫对他不满,她都尽力忍让,到医院去是因为丈夫想要回借款。

2.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 马兰花刚从市场接菜回来,三孬就急忙告诉她麻婶生病住院的亊,还鼓动她到医院向麻婶女儿要钱,说明三孬好嚼舌,是个搬弄是非的人。

B. 马兰花的丈夫因为六百元钱就耿耿于怀,收到一千元的汇款单后又主动为妻子做饭,这些细节惟妙惟肖地写出了这个人物的世故圆滑、反复无常。

C. 小说以麻婶女儿来信作为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仅呼应了故事留下的悬念,还巧妙地造成了情节的逆转,颇具艺术匠心。

D. 小说注重于细微处写人,从上海来信中可以看出,麻婶的女儿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又是一个精明的人,她内心深处很不愿意欠别人的情。

E. 发生在马兰花与麻婶两家之间的故事温馨动人,其中也蕴含着作者对当下社会伦理道徳和人际关系的忧虑与反思,这是小说的深刻之处。

3.小说三次写马兰花流泪,每次流泪的表现都不同,心情也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1.D 2.CE 3.①第一次是“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马兰花强忍泪水的背后,是受到丈夫指责后的委屈与隐忍。②第二次是“眼里含着泪”是对丈夫不明事理、斤斤计较的气愤和不满。③第三次是“满眼的泪水”,是对麻婶去世的惋惜,对麻婶女儿知恩图报的感激,以及对丈夫终于不再唠叨的释然。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小说线索与人物形象的设置,D项“性格软弱,没有主见”错。马兰花做人很有原则,她不为钱伤害情谊,丈夫言行过分,她也会据理力争。 点睛:小说的线索是指情节的发展脉络。有时,小说会有明线与暗线两条线索。对此及明暗线这样安排的有什么好处,可回想咱们学过的小说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小说明暗线安排的好处或作用的分析,一般是从情节的安排和主题的挖掘这两个角度切入。 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A项“说明三孬好嚼舌,是个搬弄是非的人”错;B项“惟妙惟肖地写出了这个人物的世故圆滑” 错;D项“是一个精明的人,她内心深处很不愿意欠别人的情”错。 3.试题分析: 答什么,怎么答,一定要审题,借助于题干的提示。至于效果,这是对人物的神态描写,可从人物形象与小说主题方面考虑。三次描写,层层递进,丰富了马兰花的人物形象,凸显了小说“人间自有真情在”的主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孔府档案是围绕孔子直系后裔历代衍圣公的活动所形成的文书档案,也是我国现存数量最多、收藏最完整、内容最丰富、涵盖时间最长的私家档案文献。因档案中保存了衍圣公与明清以来中央和地方机构之间事务往来的大量文书资料,使其又兼具官方档案的性质。

孔府档案表明,居住在孔府的衍圣公凭借大宗主的地位,在家族中建立了严密的宗族组织和管理机构,并通过修宗谱、订族规等方式统管全国各地的孔氏族人,孔氏家族宗族体系之完整、宗法制度之完善、祖训族规之完备,是其他宗族很难比拟的。孔子世家谱汇集了分散在全国80余处支派的谱系衍变信息和流寓朝鲜半岛的孔氏族人的世系信息,其对于考察孔氏宗族繁衍,迁移、发展和影响等,具有重大参考价值。

崇儒尊孔是历代统治者巩固和强化统治秩序的手段,孔子直系后裔也因之被扶植成为拥有部分政治和经济特权的世袭贵族。朝廷与孔氏贵族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的共同利益,这在孔府档案中都有较深刻的反映。明清帝王或亲赴辟雍诣学观礼,或临幸阙里释奠孔子,或遣子派官致祭庙林;对孔子后裔或优免差徭,或置官封爵,或赐土赐民。这固然表明国家对孔子学说的尊崇和对孔子后裔的优待,但也是出于强化国家思想的需要。

孔府是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贵族地主庄园,保存了成序列的土地文书,包括不下10万件的各种土地执照、纳税和过割凭证等。这些文献信息,为研究明清以来的地权分配和转移、土地买卖和经营、租佃制度及其变迁,以及农业耕作制度等经济史问题提供了翔实而可靠的材料,对探索中国古代基层社会实态和演变轨迹具有重要价值。孔府司房日用账簿、日收支款项账簿等,也为探究明清及民国时期基层社会的商业贸易网络、物价和生活水平及其变迁等,提供了全面而原始的记录。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孔府档案的价值也日渐凸显,它不仅保留了作为道德规范存在的族规家训,还记载了族人弘扬孝道、敦睦宗族、彰显忠义的言行事迹,其中可资弘扬家风、传承家训、承继家史的资料,无疑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思想宝库。“诗礼为本”是孔氏家风家教的基本精神。从孔子对孔鲤“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的庭训,到明太祖对孔克坚“多读书”“不读书是不守你祖宗法度”的劝勉,到嘉庆对孔庆溶“好生读书”“祭祀要虔诚行礼”的嘱托,再到各地孔氏族规家训中有关“励读书、崇学校、贵教子”的规定,无不说明诗礼传家的理念已内化为孔门世代相传的家风,对于今天弘扬传统文化和优秀道德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节选自《光明日报》姜修宪《孔府档案的历史文化价值》,2016年11月26日11版)

1.下列关于“孔府档案”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孔府档案是国内现存数量最多、收藏最完整、内容最丰富、涵盖时间最长的重要文书档案文献。

B. 孔府档案大量保存了衍圣公与明清以来官方机构之间事务往来的文书资料,所以具有官方档案的性质。

C. 孔府档案中记录的国家尊崇孔子学说和优待孔子后裔的相关内容,与历代统治者崇儒尊孔密切相关。

D. 孔府档案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思想宝库,对于今天弘扬传统文化和优秀道德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衍圣公凭其地位在家族中在家族中建立了的宗族组织和管理机构,并通过修宗谱、订族规等方式严密统管全国各地的孔氏族人。

B. 为了强化国家思想统治,明清时代的帝王们或亲赴辟雍诣学观礼,或临幸阙里释奠孔子,或遣子派官致祭庙林。

C. 那些保存在孔府档案中成序列的土地文书,为研究明清以来农业耕作制度等经济史问题提供了翔实而可靠的材料。

D. 孔氏族规家训中有关“励读书、崇学校、贵教子”的规定,对于弘扬传统文化和优秀道德仍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孔子世家谱能够窥见孔氏家族的变化和影响,因此,孔府档案在考察宗族历史变迁方面有其自身的参考价值。

B. 当孔子直系后裔被扶植为拥有部分政治经济特权的世袭贵族,朝廷与孔氏贵族之间才有相互依存的共同利益。

C. 要探究民国时期基层社会的物价和生活水平等,可以参考孔府档案中全面而原始的孔府司房日用账簿等的记录。

D. 从孔府档案中记录的明太祖与孔克鉴以及嘉庆与孔庆溶的对话,也可以看出明清时孔府与朝廷之间有着往来。

 

查看答案

以“无情未必真豪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莱州秦生,制药酒,误投毒味,未忍倾弃,封而置之。积年馀,夜适思饮,而无所得酒。忽忆所藏,启封嗅之,芳烈喷溢,肠痒涎流,不可制止。取盏将尝,妻苦劝谏。生笑曰:“快饮而死,胜于馋渴而死多矣。”一盏既尽,倒瓶再斟。妻覆其瓶,满屋流溢。生伏地而牛饮之。少时,腹痛口噤,中夜而卒。妻号,为备棺木,行人殓。次夜,忽有美人入,身长不满三尺,径就灵寝,以瓯水灌之,豁然顿苏。叩而诘之,曰:“我狐仙也。适丈夫入陈家,窃酒醉死,往救而归。偶过君家,彼怜君子与己同病,故使妾以馀药活之也。”言讫,不见。

余友人丘行素贡士,嗜饮。一夜思酒,而无可行沽,辗转不可复忍,因思代以醋。谋诸妇,妇嗤之。丘固强之,乃煨醯以进。壶既尽,始解衣甘寝。次日,竭壶酒之资,遣仆代沽。道遇伯弟襄宸,诘知其故,因疑嫂不肯为兄谋酒。仆言:“夫人云:‘家中蓄醋无多,昨夜已尽其半:恐再一壶,则醋根断□。’”闻者皆笑之。不知酒兴初浓,即毒药犹甘之,况醋乎?此亦可以传矣。

1.解释加点字在文中的含义。

(1)夜思饮                       (2)故使妾以馀药之也

(3)而无可行                     (4)谋

2.下列加点字活用情况与“生伏地而饮之”中相同的一项是(   )

A. 固宜然    B. 不赂秦

C. 李牧连    D. 于洛阳之盛衰而知

3.下列句子句式特点与“胜于馋渴而死多矣”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乃煨醯以进    B. 继以五季之酷

C. 并力向西    D. 苟以天下之大

4.可填入第二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A.     B.     C.     D.

5.文中运用的写作手法有(   )

A. 正面描写    B. 欲扬先抑    C. 正反对比    D. 借物喻人

6.分析作者怎样用夸张的手法穷形尽相地刻画了酒鬼的形象。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促   织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令以责之里正。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为人迂讷,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百计营谋不能脱。不终岁,薄产累尽。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忧闷欲死。妻曰:“死何裨益?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成然之。早出暮归,提竹筒丝笼,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靡计不施,迄无济。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宰严限追比,旬余,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并虫亦不能行捉矣。转侧床头,惟思自尽。

时村中来一驼背巫,能以神卜。成妻具资诣问。见红女白婆,填塞门户。入其舍,则密室垂帘,帘外设香几。问者爇香于鼎,再拜。巫从旁望空代祝,唇吻翕辟,不知何词。各各竦立以听。少间,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成妻纳钱案上,焚拜如前人。食顷,帘动,片纸抛落。拾视之,非字而画:中绘殿阁,类兰若;后小山下,怪石乱卧,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旁一蟆,若将跃舞。展玩不可晓。然睹促织,隐中胸怀。折藏之,归以示成。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细瞻景状,与村东大佛阁逼似。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有古陵蔚起。循陵而走,见蹲石鳞鳞,俨然类画。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冥搜未已,一癞头蟆猝然跃去。成益愕,急逐趁之,蟆入草间。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遽扑之,入石穴中。掭以尖草,不出;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逐而得之。审视,巨身修尾,青项金翅。大喜,笼归,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不啻也。上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备极护爱,留待限期,以塞官责。

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虫跃掷径出,迅不可捉。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儿惧,啼告母。母闻之,面色灰死,大惊曰:“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儿涕而去。

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怒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夫妻向隅,茅舍无烟,相对默然,不复聊赖。日将暮,取儿藁葬。近抚之,气息惙然。喜置榻上,半夜复苏。夫妻心稍慰,但儿神气痴木,奄奄思睡。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亦不复以儿为念,自昏达曙,目不交睫。东曦既驾,僵卧长愁。忽闻门外虫鸣,惊起觇视,虫宛然尚在。喜而捕之,一鸣辄跃去,行且速。覆之以掌,虚若无物;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审谛之,短小,黑赤色,顿非前物。成以其小,劣之。惟彷徨瞻顾,寻所逐者。壁上小虫忽跃落襟袖间,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喜而收之。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思试之斗以觇之。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因出己虫,纳比笼中。成视之,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较。少年固强之。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因合纳斗盆。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少年又大笑。试以猪鬣毛撩拨虫须,仍不动。少年又笑。屡撩之,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龁敌领。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

成大喜。方共瞻玩,一鸡瞥来,径进以啄。成骇立愕呼,幸啄不中,虫跃去尺有咫。鸡健进,逐逼之,虫已在爪下矣。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成益惊喜,掇置笼中。

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成述其异,宰不信。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鸡,果如成言。乃赏成,献诸抚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既入宫中,举天下所贡蝴蝶、螂螳、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遍试之,莫出其右者。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益奇之。上大嘉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俾入邑庠。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抚军亦厚赉成。不数年,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

异史氏曰:“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

1.解释加点字在文中的含义。

(1)无毫发                     (2)蹑迹

(3)翁归                       (4)虫翘然

2.下列加点字活用情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 大喜,    B. 日将暮,取儿

C. 市中游侠儿得佳者养之    D. 与子弟角

3.下列句子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 故不我若也    B. 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C.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D. 既而得其尸于井

4.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2)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

5.分析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咏   怀

阮籍①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②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③号外野④,翔鸟⑤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注】①阮籍(公元210年—263年),三国时期魏诗人,陈留(今属河南)尉氏人。竹林七贤之一。 ②鉴:照。 ③孤鸿:失群的鸿雁。  ④外野:野外。⑤翔鸟:盘旋飞翔着的鸟。

1.从体裁上看,本诗属于五言______诗。

2.根据诗歌内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起首两句化用王粲《七哀诗》中的“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表示因为忧伤,到了半夜还不能入睡,就起来弹琴。

B. 三四两句进一步描写一个不眠之夜。其中,月之明、风之清,正衬托了诗人独自赏月、享受凉风习习的自得其乐。

C. 三四两句写自然景色,但景中有人,烘托出一种凄清的气氛,更点出景中人的心境,这比直接写人的心情更高妙得多。

D. 结尾两句诗人的笔触从客体的自然回复到主观的自我,得不到慰藉,只能是无限的忧思,孤独地徘徊,永恒的悲哀。

3.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诗歌画线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