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目送 龙应台 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题记...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目送

龙应台

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题记

(1)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钩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2)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儿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3)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么多穿梭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4)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5)十六岁,他到美国做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6)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忽不见。

(7)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8)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交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交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9)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10)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11)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12)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13)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14)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

(15)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也不过五米。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16)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1.作者以“目送”为线索叙写了自己生命历程中哪两份难以割舍的目送?分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情感?

2.结合上下语境,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1)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2)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3.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4.“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这是本文的题记,作者意在告诉我们什么?试做探究。

 

1.一是目送儿子渐渐长大的背影,表达出对儿子的牵挂与不舍以及面对儿子的成长难以释怀的落寞;二是目送父亲渐渐老去远离的背影,表达出面对父亲的老去而无法挽留的痛楚。(每点2分,共4分。语意相近即可) 2.(1)“交会”一词写出我对儿子的牵挂与儿子对我的依恋融合在一起的情形,形象表现出母子间无法割舍的深情。 (2)既表现儿子离去后大街上空无一人,又表现自己无法走进儿子内心的空荡失落。 3.通过环境(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心情,作者以飘进长廊内的斜风细雨烘托自己内心惨痛别离的情绪;叠词反复,增强了抒情效果,“深深、深深地凝望”,作者连用两个“深深”表达自己对父亲的难舍和失去父亲的痛心。描写与抒情自然融合到一起,使行文真切动人。(语意相近即可) 4.①任何亲人只能是我们生命中的一个片段;②生命中的有些成长是我们必须独立面对的;③面对生活中种种失去的落寞与痛楚是我们生命的必然;④我们应珍惜属于我们的每一份情缘。(每点2分,共6分;答对3点给满分。语意相近即可)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于文章内容和情感的理解,题干中答题关键词“哪两份难以割舍的目送” “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情感”。第一份在(1)-(9)节中,第二份在(10)-(16)节中。情感关键句“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关键语句的表达效果。先解释这个词在文章中的意思,联系上下文,以及作者在文章中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联系文章的主旨和主题再分析其表达作用。另外如果重点词是一些带有比喻色彩的或是比较妙的,要重点考虑一下作者用这个词的原因。 3.试题分析:题干考查句子赏析。答题时主要从内容,结构和表达效果几个角度答题。句子中,作者以飘进长廊内的斜风细雨烘托自己内心惨痛别离的情绪;叠词反复,增强了抒情效果,“深深、深深地凝望”,作者连用两个“深深”表达自己对父亲的难舍和失去父亲的痛心。描写与抒情自然融合到一起,使行文真切动人。 点睛:关于句子的含义,要注意以下几点(三注意、三想到): “三注意”是指首先要注意从本句入手,看清句子在文中的位置,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其次要注意分析对本句的语法分析,了解本句的主干与枝叶成分,尤其要注意枝叶部分.第三要注意本句子与上下文的句子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句子间的相互关系有:指代(复指)、总分(分总)、说明、扩展(含阐述、解说)、比较、呼应等.如果是复句,其一般强调的重点是后半部分,那么就应该在此处着重揣摩. “三想到”,一些句子的含义有时比较深奥,需要想到其特殊性,即“三想到”:“一想到”是其可能采用了某种修辞手法或者某种表现手法(如果是比喻,则应该找到本句中的本体,是说明生动形象的本体的什么特点呢,还是化抽象为具体来说明什么道理;如果是象征,则应先找出其象征的对象是什么,其含蓄而形象地显示了对象的什么特点).“二想到”是其可能在结构上具有某种特殊的功能(总结上文、引起下文、承上启下)、“三想到”是一些文中的重要语句,有时受文章写作背景和思想内容的制约,给人以扑朔迷离之感,这时仅*上下文难以理解句子的含义,还需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主题等内容加以理解. 关于句子的表达作用: 关于句子的作用,应该注意从两个方面来加以思考:思想内容上与结构上.第一个方面:思想内容上:①联系本句的含义.②突出(强调)上下文的什么内容或者揭示段意;③联系(揭示)本文的中心(论点、特征)与作者的态度、感情.④注意是否运用了某种修辞或者表现手法,如果运用,一定要注意其表达效果. 4.试题分析:题干 “‘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这是本文的题记,作者意在告诉我们什么?试做探究。”这是一道探究题,探究的题目有两类,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本题要求“谈‘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的理解”应该是向内挖掘,联系文章内容答题。 点睛:探讨文本反映得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尤其是我们这一代人和我们这个时代的普遍价值影响,并对作者的观点态度和艺术处理方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探讨类似问题时,一方面需要探讨文本之中蕴含的传主的人生观和人生价值,一方面要求我们联系现实生活探讨其现实意义。答题思路可概括为:观点——引据——论述——小结。观点:明白无误地表明观点。这是第一个得分点。引据:恰当引用论据,遵循“内引外联”的原则,既要充分利用原文信息,又要合理联系现实状况。论述:即归结回扣观点,简要作结。最后整合信息,分条陈述,⑴要点须全面;⑵陈述有条理。作为综合阐述题,观点明确,言之有据,言之成理,是得分的关键点。具体步骤:第一句:应写自己的观点,句式是“我认为„„”或“我赞同„„”。接下来,分析自己的理由,句式是“理由是:1……2…… 3……”,把理由分点罗列。最后,可加总结句,句式“所以或因此„„”,如果已超字数、超范围,可不写总结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各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兄弟不知,          。(《诗经·氓》)

(2)          ,不能十步。(荀子《劝学》)

(3)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韩愈《师说》)

(4)          ,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5)         ,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范仲淹《岳阳楼记》)

(6)转朱阁,           ,照无眠。(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7)民惟邦本,         。(《尚书·夏书》)

(8)            ,偏信则暗。(司马光《资治通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

辛弃疾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注】耒阳:湖南省耒阳县;张处父,词人好友;推官,官职名。

(1)词的上阕写了哪些景物?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概述。

(2)“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所用典故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一致,具体指谁的什么事?有什么表达效果?

(3)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公讳邦义,字希稷,胄出汉太尉震。五代时,其先避乱徙居庐陵,后遂为吉州吉水人也。世以儒学相承,父登进士第,初命长沙民掾,未终月而卒。后五月公始生,未冠而妣陈氏即世。兄弟相为命。公天性孙悌,视兄犹父。

太学七年,苦心嗜学,言行忠敬,每以古人自励。政和乙未,以上舍生解褐,赐第还家。公初调歙州婺源县教授,改蕲州州学教授,以育才作人为己任,不专文辞而已。秩满,授从政郎、卢州州学教授,除南京宗子博士,改建康府府学教授。荐者状其所居,转移宣教郎,辟知本府溧阳县事。时二圣北狩,中原多故,寇盗蜂起。公训民为兵,五里一堠,号令期会,枹鼓一鸣,远近毕集。未几,府兵叛,闭关杀官吏,四境狼顾虑变。公乃阅民兵,军实,申号令,即日趋府,讨叛者。贼畏公威声。亟白部刺史,愿从谕招。发运使方公会诸郡之师于城下,公率民兵首集,士整而奋,观者伟之。

初,兵之叛也,溧阳旧县镇射士数十百,以羽檄往戍他所,乘隙离次而归,劫巡检为魁甲而趋溧阳,将屠之以掠金帛。公即率民兵之,一战贼歼焉。部刺史奏功议赏,公悉推逊僚佐,曰:杀人而利赏非吾志。邑人德公,肖像之。后朝廷诏举文武全才,当路以公名闻就命通判建康军府,兼提领沿江措置使司公事。其时贼李成剽江北,又值金虏大至,与成合,我师败绩。知军府事陈邦光柔怯不足赖。是日,邦光出城迎降,亦强公以行,公至街桥大呼曰:“我岂为降虏者?”虏知其不可屈,遂害之。

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知本府溧阳县事         权:暂时。

B. 军实                     赡:使……充足。

C. 公即率民兵之             逆:迎战。

D. 邑人德公,肖像之         祀:祭祀。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杨邦乂从小就命运坎坷,在父亲去世五个月后他才出生,还没有成年,母亲陈氏也去世,只得与兄弟相依为命。

B. 杨邦乂学习勤奋,在太学七年,刻苦钻研,十分喜爱学习,言行举止忠诚恭敬,常用古人的事迹来勉励自己。

C. 杨邦乂文武兼修,并名声在外,正值朝廷招揽文武全才,他被任命为通判建康军府,兼沿江措置使司公事。

D. 杨邦乂极具气节,金兵大举入侵,朝廷军队被打败后,他被陈邦光胁迫投降金人,终因不肯屈服而被陈邦光杀害。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改蕲州州学教授,以育才作人为己任,不专文辞而已。

(2)部刺史奏功议赏,公悉推逊僚佐,曰:杀人而利赏非吾志。

4.杨邦乂为什么能够迅速平定州府的叛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贴切的一项是(   )

A. 讽刺某些人好高骛远,不切实际。

B. 讽刺某些人自吹自擂,夸大成绩。

C. 赞扬某些人兢兢业业,一心为公。

D. 讽刺某些人不自量力,自我夸耀。

 

查看答案

下列选项填入语段中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中国美术馆和台湾长流美术馆共同举办的“江山万里——张大千艺术展”今日与观众见面。在展厅右侧,一幅《江山万里图》静静地面对着来来往往的人流。“                 ”开阔的画面及其意境,向人们展示着笔墨点染间的艺术功力,也仿佛在诉说着画家眷恋故土的情怀。

A.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B.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C.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D.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