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是修缮___ 重建,对废墟来说,要义在于保存。圆明园废墟是北京城最有历史感的文化遗迹之一,____把它完全铲平,造一座崭新的圆明园,该是多么得不偿失。大清王朝不见了,熊熊火光不见了,民族的郁忿不见了,历史的感悟不见了,抹去了昨夜的故事,去收拾前夜的残梦。 ____,收拾来的又____前夜残梦,____今日的游戏。
A. 或者 或者 因为 虽然 不是 就是
B. 也许 也许 如果 但是 仅是 不是
C. 不论 还是 即使 所以 仅是 不是
D. 不管 还是 如果 但是 不是 只是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日前,北京市公布了《北京市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至此,全国已出台户籍制度改革方案的省份达到30个。
B. 在里约残奥会上,中国残奥代表团共获107枚金牌、81枚银牌和51枚铜牌,239块奖牌的骄人成绩连续第四次占据金牌榜与奖牌榜双第一。
C. 根据国家统计局9月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CPI(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3%,创下今年以来新低。
D. 地名是重要的文化形态和载体,是国家和民族的历史的见证、情感的寄托,切忌不可因长官意志或眼前经济利益而“任性”修改。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当下正处在信息化时代,一个人既不懂得网络技术又不愿意去学,如此身无长物便很难跟得上当下飞速发展的时代步伐。
②《新华日报》曾说过“一些高校图书馆公布的借阅排行榜让人大跌眼镜”:当经典书籍被束之高阁落满灰尘的时候,图书馆里的流行小说短短几个月就会被翻烂。
③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从选址、创新设计到研发制造、组织施工,经历了22年的风雨同舟,于9月25日正式启用。
④旁边一位中学生模样的青年诚恳地说:“叔叔,这些都是名人的字画,您就买一幅吧,挂在客厅里不仅没关打气,还可附庸风雅。”
⑤没有强大的创新设计、生产制造能力,国家实力的提升就无从谈起,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⑥摆好后,他照例是横瞅瞅,竖看看,里磕磕,外扳扳,直到那砖横平竖直了,他自己也觉得称心如意了,这才摸起另一块。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⑤⑥ D. ③④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陆谷孙:低调的“老神仙”
曹刚 刘建芳
74岁的复旦大学教授、博导陆谷孙,被学生们昵称为“陆老神仙”。
如今,年过古稀的陆先生保持着非常规律而忙碌的生活节奏——每天早晨7时左右起床;早餐后,快速浏览当天英语新闻;紧接着,开始为明年即将付梓的《中华汉英大词典》审改校样。从这个学期开始,74岁的陆先生不再给本科生上课,他终于可以全身心投入这件让他牵挂了20多年的事。
提及陆先生,他的得意门生、词典编纂团队亲密战友、复旦大学外文学院副院长高永伟的语气里充满敬意。“陆老执教四十年,一直坚持为本科生开课,直到本学期才因身体问题,暂时离开复旦的讲台。他的英美散文课是很多复旦毕业生最美好的回忆之一。”
2012年,陆先生以最高票被学生选为“复旦十大杰出教授”。在其荣誉无数的一生里,这是他最看重的一顶桂冠。高永伟介绍,陆老一直认为教书育人,哪怕只能影响到一两个人,也是一件乐事。几年前,为了通晓世情,与时代接轨,陆老曾把讲台搬上微博,在那里化身“陆老神仙”,与网友探讨“小清新”“萌”等新兴词汇的准确英译。无论在网上还是生活中,他都是那个乐观的老顽童,与弟子们亲密互动,是活词典,也是教科书。去年11月开始,他回归内心,独享静思,专注于词典编纂,不再更新微博。
“陆老神仙”负责的《中华汉英大词典》的编纂工作,最早可以追溯到1991年。那时,《英汉大词典》刚编完,这一干又是20多年。从“文革”期间被“发配去与字打交道”——编新《英汉大词典》,陆谷孙便开始与词典结缘,一编就是一辈子。1991年出版《英汉大词典》第一版,2007年第二版,一字一句的苦心斟酌的背后,是一个求索者青丝变白发的不懈追求。传说在欧洲,惩罚一个人的方式就是让他去编词典,而在陆先生眼里,这份极为枯燥而漫长的工作,却乐趣无穷。
在复旦从教数十载,陆先生可谓桃李满天下。他言传身教,给弟子们留下了无法磨灭的印记。回忆起当年跟随老师编纂《英汉大词典》第二版的经历时,高永伟仍然记忆犹新。
“那是2001年底,我跟随陆先生读博,他首先让我们新人通读第一版,那时我们会把一本词典拆掉,随身带着,一有时间就拿出来看看。他想让我们培养对词典的感觉,包括一些微观结构、布局……先仔细通读,综合多方意见,参考众多资料,反复补充、修订、审定,然后还有层层审稿和校稿。”说这些话的时候,高永伟的语调不自觉地变得温和起来,他说,“有陆老在,我们做得很安心。” ,
让高永伟印象最深的,是陆先生的淡泊名利——他很少接受采访,颁奖也是避之不及。四年前的师德标兵奖,就是高永伟代领的,“他太忙了,不想生活受到过多打扰,也不愿把时间费在领奖典礼上”。最近荣获第六届“上海文学艺术奖”杰出贡献奖,陆先生一如往常般低调,就像他面对媒体时反复强调的那样:编词典的影响没那么大,而且是集体功劳,不能一个人顶着一组人的名义去拿奖。
孜孜不倦的“陆老神仙”,一直保持着活跃的创新思维,对词典的未来发展也有自己的构想,他认为,以后的词典应该充满互动性,使用者同时也是编写者,互动性就像维基百科一样。他说自己编词典是寻章摘句老雕虫,时下也需要更多精通科技的数字化人才。
修订、审定、审稿……一部词典在问世前要经历层层打磨,编纂者若无兴趣,无疑会深受煎熬。在陆先生身边耳濡目染,高永伟早已学会享受这一份沉默、低调而内涵丰富的工作。“要培养对新词的敏感,你或许是第一个找到它最准确中文释义的人,你无形中会成为一个新词的发明者,这种乐趣难以言表。词典是文化的忠实记载者,看词典就像在看一幅历史画卷,这难道不是一件很美妙的事么?”说这话时,高永伟眼中闪动着灼人的光芒。
(摘编自《新民晚报》2014年12月17日)
相关链接
①陆谷孙个性鲜明、敢于高调议论说猛话,比如近几年有人建议降低高考英语权重时,已古稀之年的他“不合时宜”地反驳,中国人的英语学得多却粗燥,“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不相称”,不该减少而应加强;《英汉大词典》修订发布,他直截了当说估计每一百页就有一处错。 (人民日报《陆谷孙,还是太少》)
②我要说的是,我、你们——任何人,都要“变成一个更好的自己”,请注意是“更好”,不是“最好”。这是一种强调个人终生修养并提升自己的“精英主义”,如果让我解释,就是三句话:第一句,“追求超越——注意:是‘超越,而非‘卓越’,超越的当然是自我”;第二句,“求智向善”;第三句,“不断抵近一—抵近的目的地自然是彼岸”。如果我说我们需要这样的精英主义,在座的“愤青”会反对吗?我这三句话其实只是给柏拉图转述的苏格拉底的名言“悟到自己无知才是最大的智慧”作了个脚注而已。
(陆谷孙2009年为复旦大学青年学生演讲《高等教育不应只批量生产拜物教徒》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____)(_____)
A.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陆谷孙人生的最好写照。陆谷孙教本科生、编词典等工作,为低调的他赢得了他并不怎样看重的各种荣誉。
B.陆谷孙教书、编词典四十年,年龄虽大了,但思想依然年轻。他把讲台搬上微博,与网友交流,甚至设想将来的词典要有互动性。
C.陆谷孙最初是被“发配”去编新《英汉大词典》的,但最终这份极枯燥而漫长的工作给他带来了无穷乐趣。
D.为了通晓世情,与时代接轨,也为了编词典时准确英译新兴词汇,陆谷孙开通了个人微博;同样,为了专心编词典,他又关闭了它。
E.陆谷孙教书,得到学生的髙度认可;编辞典,获得社会给予的很大荣誉,他做这些事很快乐,并且把这种快乐传递给了他的学生们。
(2)陆谷孙的“低调”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3)文中用了较多的篇幅写高永伟,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一贯“低调”的陆谷孙,为什么会有“高调”的议论?你如何理解“低调”和“高调”的关系?请结合材料详细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免费的午餐
刘心武
父亲在世时,曾向我讲述过他年轻时所获得过的一次免费午餐。
那是20世纪20年代初,父亲才十七八岁,因为祖父远行,而后祖母对他极为吝啬,所以他离开了家庭,一个人在社会上闯荡。那时他的维生手段之一,是代人投考名牌大学,他也实在是有应考的才能与气数,竟每回都能高中。但是他从那些私雇他冒考的少爷手里,每回也得不到几个钱,用不上多久便又一筹莫展。父亲本人何尝不想进入名牌大学,但纵使他让自己考取了头一名,也没钱缴纳学费。就算学校爱才如渴,准许他减免学费,他也无法应付食宿等方面的开支,而勤工俭学,路子也不是那么好找;惟一的办法,便是设法贷到一笔款,毕业后尽早归还。谁能贷给他款呢?想来想去,有这种实力并可能情愿的,应在祖父所交往的伯叔辈中。父亲在那一年的夏天为自己去应考,以优异成绩被协和医学院放榜录取,这令他万分兴奋,当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既是祖父对他的期望也是他自己的夙愿,于是筹措入学读书的费用便成了当务之急。他经过一番盘算,决定向自己的一位老友求助,该人当时在社会上已享有很大的名气,经济状况极佳,并且从小看着他长大。父亲找到了那位名人,住在一所很堂皇的四合院里。该人见了父亲,不待父亲发话,便感慨万端地说了很多同情的话。父亲听了非常感动,原来这位伯伯很了解情况,并关爱着自己,于是便倾诉起自己的具体窘境和祈盼来。名人没听完便有电话打来,一连接听打出了几个电话后,名人便蔼然可亲地对父亲说,中午有个饭局,无妨一同去,席间可以继续聊。
父亲跟着那位名人,乘坐当时仍颇时髦的弹簧马车,到了前门外的“撷英番菜馆”,这是当时显贵名流们才有财力与雅兴去消费的一家最著名的西餐馆。
祖父在北京时不曾带父亲吃过这么高档的西餐,想到这一点父亲便更加感激那位伯伯的厚待。而这一切都还并不是主要的,更令父亲念念不忘的,是那天在席间出现的,几乎都是后来进入历史的人物,有的是社会活动家,有的是艺术家,有的是学者、教授。刚进入餐厅时父亲惶恐不安,非常自卑。但那位名人牵着他的手引他入席,并向大家介绍说他是祖父的公子,显然祖父在众人心目中也是有相当分量的,父亲发现席间的名流们对他都很友善,于是也就慢慢放松下来? 那是父亲青年时代所享用到的一次高档、丰美、雅致的免费午餐,令我听来也不禁神往。父亲没有详细地向我讲述这顿免费午餐的结局,但有一点那是交代得很清楚的:他没能从那位名流伯伯那里得到另外的帮助。
我问父亲:“您饭都吃了,为什么不能要求他借给您钱呢?”
父亲说:“他们一直聊得很欢,我简直没有办法插进话去。”
我再问:“吃完饭,您可以单独向他提出呀?”
父亲说:“饭局一散,我发现他们都忙极了,各人都有自己的下一站。我实际上也没有办法找到一个单独的机会,人们都纷纷礼貌地,甚至可以说是带有爱怜之情地跟我握手告别。”
我还问:“那么,您可以再到他家里找他呀?”
父亲说:“也曾有过那样的念头,不过,没有去。”
我说:“是因为觉得他太虚伪了吧?”
父亲正色道:“不!怎么能怪人家虚伪呢?那顿午餐,人家让我一起去,是出于真心真意的!”
我说:“可是,他到头来没有借给您钱呀!”
父亲说:“这就是我讲这件事给你听,要你悟出来的:别人不该你不欠你!在你一生中,你应该尽量去帮助别人,可是却一定不要有依赖别人的想法!别人可能会向你提供一顿免费午餐,但你自己一生的餐饭事业,还是需要你自己去挣出来!”
我正琢磨这话,父亲又说:“其实,后来我成家立业以后,也曾无意中这样对待过别人。我可以请他一餐饭,听他诉苦,给他些安慰。可是,要我付出相当的代价帮助他,往往还是下不了决心。也许,除非是你那时不帮他他马上活不下去。人际之间,还是这样为好——可以给一顿免费午餐,却还是希望每个人自己想办法,去安身立命!”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_____)
A. 这篇小说以“免费午餐”作为题目,因为“免费午餐”既是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同时又是行文线索。
B.起初,“ 父亲”代人投考,并不是他自己不想上大学,而是他知道即使考了第一名,他也没钱交学费和生活费,所以,只能把替别人考试作为谋生手段之一。
C.祖父的朋友表达了对父亲的理解,又带父亲吃了一顿丰盛的午餐,但最终也没有给予父亲想要的帮助。父亲起初也有一些抱怨,但随着年龄的长大,渐渐悟出了其中的道理。
D.小说最后“父亲”说“也曾无意中拒绝过别人的求助”,这里表现了父亲淡淡的悔恨。
E.父亲给“我”讲他的故事的目的是希望“我”能成为像名流伯伯那样被别人求助的人,而不要成为向别人求助的人,即希望“我”成为一名成功人士。
(2)请概括小说第二段的主要内容,简要分析该段在文中的作用。
(3)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父亲”这一人物形象。
(4)小说中通过写“父亲”叙述自己的经历以及“父亲”与“我”的对话,能让你悟出怎样的生活道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中,宋濂叙写自己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被绮绣”的同舍生之间,但一点也不欣羡他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的《阿房宫赋》中,用夸张的手法,总体勾勒出阿房宫占地广阔、凌云蔽日的宏伟气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离骚》里屈原面对背直追曲的时代虽然感到忧郁苦闷、走投无路,却也表示自己“___,____”,这表明了他不愿苟合取容的高尚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