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12分) 罗国杰:儒者爱兰 罗老师走了。 两个多...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12分)

罗国杰:儒者爱兰

罗老师走了。

两个多月前,他刚刚获得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的殊荣。那时,他身体状况已是日益孱弱,他却把100万元奖金全部捐出作学生奖学金。

“他就是这样,永远心系学生,是真正的师者。”他的学生,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焦国成今天一直在罗先生家收拾遗物,心情沉重。

在罗国杰教授这个称谓的前面,可以加上很多殊荣。他是我国当代著名哲学家、伦理学家、教育家,他是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他是中国伦理学会名誉会长,他是新中国伦理学事业的奠基人,他是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开创者。

在他的学生——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肖群忠的眼中,最能形容老师的却是“现世的儒者”。

“他对待学生总是春风化雨,关爱有加,却严于律己,有儒者风范。我上大学期间,先生除了教学外,还担任学校副校长。有一年过节,我们几个学生给他买了一兜苹果,以表尊师之意。先生当时不说话,只是笑眯眯地看着我们,等到我们告辞的时候,他却坚决让我们把苹果拿回去。虽然仅仅是几个苹果,而且是学生的心意,但是先生还是认为不能收。”肖群忠说。

“在治学上,先生也总是告诫我们要把学问与国家前途命运联系起来,要理论联系实际,不做‘空学问’。而且,先生极其求真,有一次,我提到清代有一部《孝经大全》的文献,先生马上来了兴趣,说:‘我怎么不知道,要读一下。’书籍浩如烟海,没有读过很正常,但是有的学者大儒没有先生这份真实的气度。”肖群忠说。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姚新中印象最为深刻的则是罗国杰先生的讲义。“我是1978年读大学的,当时只有中国人民大学一个学校开设伦理学课程,我是课代表,可以看到先生的讲义。先生每次备课极其认真,讲义上每每增增删删,而且先生每次上课总是提前几分钟到,从不迟到。有一次,先生病了,需要在海淀医院住院,即使如此也没有缺课,无论身体多么难受,他总是白天从医院出来上课,然后再回到医院治疗。”

一辈子研究道德、伦理,罗国杰在生活中对自己要求严格,甚至在熟悉的人眼中,多少有些苛刻。

此前,罗国杰接受中国人民大学校媒采访时曾表示,儒家的修身养德之道讲求“吾日三省吾身”,他坚持做到“四省”:“我最喜欢的格言是陶行知先生的‘每日四问’。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第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

也许就是在这样的每日追问下,他不仅是学者,还像个“侠客”。他的学生不会忘记,几十年来,只要路遇不平,他都会挺身而出。61岁那年,一天,他在北京蓟门桥商场看到两人相争,其中一人还手持尖刀,他却毫不犹豫冲上前去把二人拉开。这件事一时成为美谈。

罗国杰皓首穷经,几十年如一日,钻研学问。他的学生告诉记者,即使是晚年历经脑梗、心脏停跳、车祸等6次大的病痛和事故,先生依旧没有放下手中的笔、桌上的书。“现在,他终于可以歇歇了。”焦国成说。

罗国杰的爱好很多人都知道,他独爱花中君子——兰花。他种植兰花,欣赏各种兰花,因为“不求闻达只烟霞”。这略有些寂寞的花如今独自在先生的书桌之上,它没有绚烂的颜色,却见证了一个儒者、师者、学者在“六经注我”与“我注六经”中不断探索与砥砺的一生。

相关链接:

(1)88岁的罗国杰头衔无数,生前最后一个头衔是“吴玉章人文科学终身成就奖”,该奖的颁奖词中这样介绍罗国杰:

罗国杰先生,中国当代著名伦理学家、哲学家、教育家。其为人谦逊、慎独、达观,其为学也勤勉、严谨、创新,他的学术思想声名远播,蜚声海内外,他的道德学问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他纵论历代治国理政经验之得失,建言献策,思想多次被中央采纳。

——摘自《澎湃新闻》

(2)罗国杰教授于1960年主持组建了中国高校第一个伦理学研究室,主编了新中国第一部伦理学教材。在罗国杰教授领导下,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教研室面向全国举办伦理学教师进修班和研究生班,培养了全国伦理学教学和科研的基本骨干队伍。罗国杰教授著作等身,独著、合著和主编的主要著作有:《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伦理学》《伦理学教程》。

——《罗国杰教授生平》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罗国杰永远心系学生,是真正的师者。在自己身体状况日益孱弱的情况下,他将自己刚刚获得的100万元奖金捐出作为学生奖学金。

B.罗国杰喜欢陶行知的“每月四问”,坚持做到“四省”,是因为他对陶先生的崇拜,体现了他严于律己,以身治德的进步思想。

C.罗国杰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不做“空学问”。他告诫学生要把学问与国家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因此当他知道有自己没读过的书,马上就来了兴趣。

D.罗国杰生前最后一个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奖是“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获得该奖项源于他高尚的情操、精深的学术思想。

(2)罗国杰有哪些学术上的贡献?请简要分析。

(3)兰花,被誉为“花中君子”,罗国杰独爱兰花,他身上体现了哪些高尚的情操?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A (2)他是新中国伦理学事业的奠基人,是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开创者;主编了新中国第一部伦理学教材;著作等身,独著、合著和主编的主要著作有:《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伦理学》《伦理学教程》。 (3)作为儒者,他严于律己,情操高洁,他日省其身,“每日四问”,修身养德,追求道德与行动的共同进步,体现出真正的儒家风范;作为师者,他心系学生,关爱有加,把自己的100万的奖金全部捐献给学生,而学生给他的,即使是一兜苹果,他也不肯收下;作为大师,他淡泊名利,不求闻达,他声名远播,蜚声海内外,建言献策,多次被中央采纳,但是他不求闻达,依旧不断探索、砥砺前进。 【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B项“是因为他对陶先生的崇拜”分析欠妥;C项强加因果,罗国杰对于没有读过的书产生兴趣一事体现了他求真的气度,与“理论联系实际”无关;D项无中生有,文中没有提及“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奖”。 (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信息筛选。罗国杰学术上的贡献,结合文本第四节内容及相关链接(2)的内容分析。他是新中国伦理学事业的奠基人,是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开创者;主编了新中国第一部伦理学教材;著作等身。 点睛: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析,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如本题,结合相关链接(2)的内容可知,著作等身,独著、合著和主编的主要著作有:《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伦理学》《伦理学教程》。 (3)试题分析: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概括传主的某些品质,罗国杰独爱兰花,他身上体现的高尚情操,答题时首先概括出传主的品质,然后列举文章中的具体事件说明,不要脱离文本随意作答。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报纸上读到百年柯达破产的消息,令人唏嘘。柯达记录了美国和国际上几代中产阶级的人生,养育了摄影的艺术和产业,进而将摄影送上几乎取代文字的时代图像文化的高位。今天,人们将柯达破产的原因归于柯达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保守的经营路线。

我觉得,特定的即使、特定的发明必然带着深刻的时代烙印,柯达将注定随着工业时代的勃兴而繁盛,随着工业时代的转型而衰微。作为一个时代的象征,它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技术进步和思想进步,并成为人类文明长链承上启下的一环。柯达的破产也带来一种技术文化的命运的信息。随着技术的汰换,那技术的文化必将转型。

由此,我想到了油画。显然,油画不是科技文化,但它有技术的因素,有材料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在数字图像高度发达的今天,传统绘画的方式及其能量正受到疑问。今日欧美绘画的衰微就是例证,因此我们才反复提出“图像时代绘画何为”的命题,对绘画的时代使命和历史命运提出警示,并将思考持续地指向绘画的当代关怀。

我画葵,是画向阳花开的一代人,正如著名作家余华所说:“向日葵是我们共同的记忆,是让一代中国人热泪盈眶的意象。”显然,葵是一种诗化的意象。但葵的绘画却不是一种象征,更不是意识形态的替代物,而是一代人的历史性的生命写照。这种写照在今天和今后仍然存在,它持续而真实地描绘着一代人的历史经验和生命轮廓,并以生动的形象,呼唤绘画古老的诗性命题,进而重建我们这个时代处于式微之中的感受力。

我经常遇到一些外国朋友,他们总是询问我的老葵、我的葵园中有什么政治意图。我希望我们能够绕过“东方与西方”的传统话语,绕过冷战所构造和延续的意识形态话语,来开启一个新的对话空间。我以为在那些既有的话语中,某些误读总是严重地遮挡着现实的整体,某些习惯的定见总是掩蔽着生活本身,并且压抑着我们可能拥有的生动而广大的思想资源。

今天,我们处在一个数字媒体的时代,无以量计的图像以各种方法迅疾产生并包围着我们。一方面,我们获取众多的便利,另一方面, 又无奈地领受技术的宰制;一方面是图像的汪洋,另一方面仿像无处不在。众多的景观“装置”将我们切割成消费和被消费的碎片,我们越来越失去对事物整体的、深刻的感受能力。面对图像的汪洋大海,感受力原是唯一的渡筏。但随着主体的碎片化和浅表化,时代的感受力正在衰微。我们所谈论的绘画的衰微,正是源自于这种时代的感受力的衰微。因此,绘画的当代使命和振兴,就与时代感受力的拯救相关联。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柯达记录了美国和国际上几代中产阶级的人生轨迹,使摄影艺术得以提升,使摄影产业获得快速发展。

B. 技术汰换,技术的文化必将转型,作者由此想到了油画,因为油画完全只是一种技术而不是科技文化。

C. 作者画葵,是在画向阳花开的一代人,葵是一种诗化的意象,是一代人的历史性的生命写照。

D. 今天,众多的景观“装置”将我们切割成消费和被消费的碎片,我们正失去对事物整体的、深刻的感受能力。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在柯达产业的推动下,摄影技术得到长足发展,最终登上了取代文字的时代图像文化的高位。

B. 作者认为,特定的技术与发明都带有深刻的时代烙印,柯达也一样,随着工业时代转型而衰微。

C. 在数字图像产业高度发达的今天,欧美绘画的衰微,证明了人们在质疑传统绘画的方式及其能量。

D. 今天,我们在享受获取无以量计的图像的便利的同时,又要无可奈何地领受各种技术的宰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现在,有人将柯达破产的原因归于柯达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保守的经营路线,作者也是非常赞同这一看法的。

B. 我们提出“图像时代绘画何为”的命题,警示绘画的时代使命和历史命运,并将思考持续地指向绘画的当代关怀。

C. 面对外国朋友对我的老葵的疑问,我希望我们能够绕过意识形态话语,来开启一个新的对话空间。

D. 主体的碎片化和浅表化使时代的感受力正在衰微,要完成绘画的当代使命并使之振兴,就要拯救时代的感受力。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请以“我想握住你的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散文,不得抄袭或套作。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塑料制品多属于一次性使用,用后即扔,①       ,在公园、车站、影院、风景名胜区和公路铁路沿线随风飘扬着塑料袋、塑料薄膜、饮料瓶、包装填充物等塑料垃圾。自然界几乎没有能够消化降解塑料的细菌和酶,所以 ②      。不仅如此, ③        。当废旧塑料作为生活垃圾进入垃圾场被填埋或散落在田野进入土壤后,混在土壤中会影响土壤内的物质、热量的传递和微生物的生长,改变土壤的特性。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这其实也正是一切高贵者的通病。                        。是啊,只有宽容大度才能成就大事。

项羽不懂这个道理,他的失败便是理所当然了;

由于高贵,他们往往不能容人;

胸中容不得尘埃;

然而他们不知道,海洋之所以博大,恰在能容

而且还自诩为眼里容不得沙子。

A. ①②④③⑤

B. ②③⑤①④

C. ②⑤③④①

D. ①④②⑤③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文段处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何谓“角色之衡”?____________,这是由舞台艺术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决定的。由于天赋、机缘、人气等各方面的限制,能成头牌的毕竟是极少数。因此,在人才培养上既要勇于“开小灶”,为有潜力成为金字塔顶端的演员创造更多学习、实践和拜师的机会,同时,也要为二三线配角演员的培养制订扎实可行的计划。

A. 戏曲需要的不仅仅是作为四梁八柱的相对整齐的配角,还需要一两个站在舞台中央的主角

B. 戏曲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两个站在舞台中央的主角,还需要作为四梁八柱的相对整齐的配角

C. 戏曲需要的不是一两个站在舞台中央的主角,而是需要作为四梁八柱的相对整齐的配角

D. 戏曲需要的不是作为四梁八柱的相对整齐的配角,而是需要一两个站在舞台中央的主角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