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考据、批评与欣赏 朱光潜 ①把快感、联想当作美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考据、批评与欣赏

朱光潜

①把快感、联想当作美感,是一般人的误解。有一种误解是学者们所特有的,就是把考据和批评当作欣赏。

②拿我在国外大学读的莎士比亚这门功课来说。英国的教授整年地讲“版本的批评”:莎士比亚的某部剧本在哪一年印第一次“四折本”,哪一年印第一次“对折本”,各有几次翻印,某一个字在第一次“四折本”怎样写,后来在“对折本”里又改成什么样……自然他们不仅讲这一样,对来源和作者生平也很重视:莎士比亚大概读过些什么书?《哈姆雷特》是根据哪些书写的?他和戏院和同行的关系如何?“哈姆雷特”是不是作者现身说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者们个个埋头于灰封虫咬的故纸堆中,寻找片纸只字就以为至宝。

③这些功夫都属于中国人说的“考据学”。这门课的教授只做这种功夫,对我们也只讲他研究的那一套。至于学生能否欣赏剧本本身,他并不过问。从美学观点来说,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考据工作呢?

④考据所得的是历史知识,可以帮助欣赏,却不是欣赏本身。欣赏之前要有了解。只就欣赏说,版本、来源以及作者生平都是题外事,因为美感经验全在欣赏形象本身。但就了解说,这些历史的知识却非常重要,要了解《洛神赋》,就不能不知道曹植和甄后的关系;要了解《饮酒》诗,就不能不先考定原本中到底是“悠然望南山”还是“悠然见南山”。

⑤但若只了解而不能欣赏,则没有走进文艺的领域。通常富于考据癖的学者难免犯两种错误。第一种错误是穿凿附会。他们以为作者字字有来历,便拉史实来附会它。他们不知道艺术是创造的,虽然可以受史实的影响,却不必完全受其支配。第二种错误是因考据而忘欣赏。他们好比食品化学专家,把一席菜的来源、成分及烹调方法研究得有条有理之后,便袖手旁观,不肯染指。而我是饕餮汉,对于考据家的苦心孤诣虽十二分地敬佩、感激,但我认为,最要紧的事还是伸箸把菜取到口里来咀嚼,领略领略它的滋味。

⑥在考据学者们自己看来,考据就是一种文学批评,但是一般人所谓的文学批评,意义实不仅如此。文学批评学者向来有派别的不同,所认识的文学批评的意义也不一致。区分起来,除开上述帮助了解的文学批评,主要还有两类。

⑦第一类是“法官”式的文学批评。“法官”要有“法”,也便是“纪律”。“法官”式的学者心中预存几条纪律,用来衡量一切作品,符合它们的就是美,违背它们的就是丑。他们向作家下批语说:“亚里士多德明明说过坏人不能做悲剧主角,你何以要用一个杀皇帝的麦可白?”但文艺是创造的,谁能拿死纪律来限制活作品?

⑧第二类就是近代法国印象主义的文学批评。这一派学者可说是“饕餮者”:只贪美味,尝到美味便把印象描写出来。法郎士说:“依我看来,文学批评和历史一样,只是一种给深思好奇者看的小说;一切小说,精密地说起来,都是一种自传。凡是真正的文学批评家都只叙述他的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这是印象派文学批评家的信条。他们主张,文学批评应当是艺术的、主体的,各人应以自己的嗜好为标准。

⑨“法官”式的文学批评所持的是“批评的态度”,印象派的文学批评所持的是“欣赏的态度”,它们是相反的。批评的态度是冷静的,不杂情感;欣赏的态度则注重我的情感和物的姿态的交流。批评的态度须用反省的理解;欣赏的态度则全凭直觉,批评的态度预存美丑的标准,把我放在作品之外去评判它的美丑;欣赏的态度则忌杂有任何成见,把我放在作品里面去分享它的生命。遇到文艺作品如果始终持批评的态度,则我是我而作品是作品,得不到真正的美感经验。

⑩我是倾向于印象派的,不过我也明白它的缺点,比如看一幅图,内行有内行的印象,外行有外行的印象,它们的价值是否相同呢?我小时候欢喜读《花月痕》一类的东西,现在想来不禁赧颜,究竟是从前对还是现在对呢?文艺虽无普遍的纪律,而美丑的好恶却有一个道理。遇见一个作品,只说“我觉得好”还不够,还应说出觉得好的道理。

⑪总之,考据、批评都不是欣赏,但是欣赏却不可无考据与批评。有的人太看重考据和批评的功夫,有的人又太不肯做脚踏实地的功夫,以为有文艺的嗜好就可以谈文艺,这都是很大的错误。

(有删改)

【注】①《花月痕》:清代长篇小说,情调缠绵哀怨。

1.第②段详细列举“功课”内容,对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流露出作者对纯考据工作不满的态度。

B. 证明考据学者只做这种无意义的功夫。

C. 有助于读者对考据工作形成感性认识。

D. 为“考据对欣赏是题外事”提供证据。

2.以下对文章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提出文章讨论的对象,总领全文。

B. 第②~⑤段着重阐述了作者对考据的看法。

C. 第⑨⑩段分别对第⑦⑧段进行了深入分析。

D. 第⑪段总括了上文,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把考据和批评当作欣赏,是学者们所特有的一种误解。

B. 如果不欣赏形象本身,就不能得到美感经验。

C. 在考据学者们自己看来,文学批评也是一种考据。

D. “法官”式文学批评者并不否认《麦克白》是一部悲剧。

 

1.B 2.C 3.C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作用。第②段详细列举“功课”内容,对其作用分析,B项“证明考据学者只做这种无意义的功夫”,其中“无意义”理解有误,从后文第④段“考据所得的是历史知识,可以帮助欣赏”可以看出。A项“流露出作者对纯考据工作不满的态度”,从“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者们个个埋头于灰封虫咬的故纸堆中,寻找片纸只字就以为至宝”可以推断。C项“有助于读者对考据工作形成感性认识”根据第④段“但就了解说”可以推断。D项“为‘考据对欣赏是题外事’提供证据”根据第⑤段“但若只了解而不能欣赏,则没有走进文艺的领域”推断。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第⑨⑩段不是分别对第⑦⑧段进行了深入分析。第⑨段主要列举“法官”式和印象派的区别,而不是只针对印象派进行深入分析。 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及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第⑥段提到“在考据学者们自己看来,考据就是一种文学批评”,C项的表述与原文不符。 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以“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一个小男孩在他父亲的葡萄酒厂看守橡木桶。每天,他将一个个空木桶擦拭干净,摆放得很整齐。但往往一夜之间,风就把他排列整齐的木桶吹得东倒西歪。父亲摸着孩子的头说:“孩子,别伤心,我知道你会想办法征服风的。”小男孩擦干眼泪,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把每一只空桶都装满清水。从此,那些木桶再也没有被风吹倒过。他高兴地对父亲说:“我懂了,木桶想要不被风吹倒,就要加重自己的重量。”父亲赞许地笑了。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查看答案

下面是作文中“编写故事”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得当,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每到春末,村子里就变成了一片槐花的海洋。____________。阳光透过浓密的树叶洒在地上,洒在身上,闭上眼睛,深深地呼吸,尽情陶醉在这芬芳的世界里。

①空气中弥漫着槐花淡淡的清香,香风拂面,沁人心脾

②成串的乳白色小花,仿佛是能工巧匠们用白玉雕刻而成,玲珑精致

③顽皮的孩子用力摇动着树干

④当你走过的时候,就会沐浴在花雨中

⑤村庄的小路在这时就是花朵的走廊

⑥花瓣纷纷扬扬的飘撒下来

A. ①②③⑥⑤④    B. ②①⑤③⑥④    C. ③⑥②④①⑤    D. ③⑥⑤①④②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枸杞是一味不错的中药,但是,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利用这味中药来达到养肝护肝呢?

B. 门罗的许多小说写的都是平凡小镇上的普通人物,因而文笔细腻、精致,能够精确把握节奏和气氛,准确拿捏人物心理。

C. 目前高校面试已经把重点放在了对学生专业兴趣和素养的考察上,这体现了一种明确的导向性,并与高中选修课建设形成了对接。

D. 作为一位成功女性,杨澜在国内名校毕业后赴美国留学,获得国际传媒专业硕士学位,现在已肩负著名主持人、CEO等多个成功角色于一身。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①虽然笔架山下的古代先哲义士早已逝去,但这块钟灵毓秀之地仍文脉永续,浩气长存,延续着一股正气、英雄气。

②实行“问责制”以后,各政府部门分工更加细致明确。只要大家各行其是,各尽其责,就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③那古色斑斓的青铜器,那琳琅满目的汉代工艺品,那笔走龙蛇的晋代书法,无一不是我国灿烂文化的直接展示。

④就日本名古屋市长关于“南京大屠杀”事件的危言危行,外交部发言人表示支持南京市做出暂停与名古屋市官方交往的决定。

⑤云安县西有小汤溪,土俗有云:此溪与云安溪同源。经考证,这只是民间流传的不经之谈,是没有任何根据的。

⑥在座的各位都是本领域的顶尖专家,我们请大家来,就是想听听各位的高见,大家不必客气,就姑妄言之吧。

A. ①②⑤    B. ①③⑤    C. ②④⑥    D. ③④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