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面加点的虚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系颈以组 始怀王遣我,固以能...

下面加点的虚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系颈组                          始怀王遣我,固能宽容

B. 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太公往视,见蛟龙于其上

C. 诸将过此多,吾视沛公大人长者    楚与诸侯之慕从数万人

D. 高祖狎侮诸客                    张良遂略韩地车睘辕

 

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答题关键词“意义与用法相同”,题中C项,者:定语后置句的标志,可不译。A项,以:介词,用/动词,认为;B项,则:连词,表假设,如果/连词,表顺承,就;D项,因:介词,乘机/介词,凭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 高祖为亭长,素诸吏          易:看不起

B. 夺其军,四千余人          可:大约

C. 宫休舍                  止:居住

D. 项羽闻汉军之楚歌          卒:同“猝”,突然

 

查看答案

下面加点的词语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良久许之             我自失道

B. 青捕虏知单于居       为虏生得

C. 岁,元狩四年也       而时公孙敖新失侯

D. 其身不正,令不从     此言小,可以谕大也

 

查看答案

下面句中加点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固自辞于大将军。大将军不    听:准许

B. 广不大将军而起行            谢:辞别

C. 幕,遇前将军、右将军      绝:与世隔绝的

D. 老壮皆为垂涕                无:无论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士以此爱乐为    善骑射

B. 广勒习兵        旦日沛公百余骑来见项王

C. 彼虏以我为      弃甲曵兵而

D. 匈奴有数千骑    君还何所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意境是作家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诗、赋、词、曲、小说、散文、骈文等各种文学体裁,以及绘画、音乐等艺术种类都可以创造出意境。注重意境的创造,是中国文学艺术共同的特点。

意境的形成,有赖于作家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二者的交融。或情随境生;或移情入境;或体贴物情,物我情融。有时意境很快就达到鲜明清晰的地步,有时需要在初始之境的基础上深化、开拓。《漫叟诗话》说:杜甫的《曲江对酒》中的两句诗,原作“桃花欲共杨花语,黄鸟时兼白鸟飞”,后改为“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此诗是杜甫乾元元年在长安任拾遗时所作,他对肃宗既怀有幻想,又感到失望。久坐江畔,寂寞无聊之感袭上心来。“桃花欲共杨花语”,偏于想象,意境活泼,与此时心情不合。“桃花细逐杨花落”偏于写实,意境清寂,正好表现久坐无聊的心情。

诗词中鲜明的富于启示性的意境不胜枚举。“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这些诗句,我们反复体味,即可进入那意境之中,获得美的享受。

有些抒情写景的散文和骈文,也有诗的意境。王勃的《滕王阁序》、苏轼的前后《赤壁赋》,自不待言。即使是先秦诸子散文,也有诗一样的片段。如《侍坐》章,孔子让他们各言其志,其他人都直截了当地说,而曾皙是借描述性的语言来表达的:“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戏曲中的曲词尤其注重意境的表现。有些曲词善于描摹景物,烘托气氛,抒写人物的内心活动,如王实甫《长亭送别》的曲子:“【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中国文学的创作注重表现意境,文学的鉴赏也应该力求感受并进入意境。当我们读着那些意境深远的作品时,可能暂时忽略了周围的一切,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整个心灵沉浸在想象的世界之中。有时是自己过去的审美经验被唤起,和诗人取得共鸣。有时仿佛心灵打开了一扇窗户,对宇宙和人生得到新的理解。

怎样才能进入文学作品的意境呢?必须驰骋自己的想象和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诗歌鉴赏需要运用想象和联想,戏曲鉴赏也是如此。中国戏曲的表演有很强的虚拟性,乘车荡舟,骑马作战,叩门登楼,各种各样的动作都是由演员通过虚拟的方式加以表现,舞台上并没有真实的布景。那山山水水,千军万马,都要由观众自己去想象。而读剧本时,眼前没有布景,也没有演员。读者要借助剧本文字想象舞台的情景,让死的文字一个个活起来,变成一些生动的场景,这样才能进入它的意境。

                                                        (选自《中国文学鉴赏》,袁行霈,有删改)

1.下列表述中,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意境是作家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相互交融的结果,它可以使读者沉浸在想象的世界中。

B.意境创造不受文学体裁和艺术种类的限制,注重创造意境是中国文学艺术共同的特点。

C.意境或是情随境生,或是移情入境,或是体贴物情,物我情融,都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

D.意境是文学艺术表情达意的重要方式,对初始之境不断深化、开拓才能创造清晰的意境。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阅读意境深远的作品,定会让我们忘记周围的一切,沉浸在想象的世界里,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B.作者在创作文学作品时注重表现意境,读者在鉴赏文学作品时也要力求感受意境并进入意境。

C.展开想象的翅膀进入到文学作品的意境中,有时可以与作者产生共鸣,有时也可以获得新理解。

D.戏曲的舞台上虽没有真实的布景,但演员虚拟性很强的表演也会给观众以联想与想象的空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鲜明的富于启示性的意境,我们反复体味,即可领略到其雄奇壮阔之美。

B.杜甫妙改后的诗句“桃花细逐杨花落”,意境清寂,偏于想象,恰切地表现了他久坐江畔的寂寞无聊之感。

C.《侍坐》章中其他人直截了当地各言其志,曾皙则借描述性的语言、诗一般的意境表达自己“礼治”的志向。

D.《长亭送别》中【正宫】【端正好】通过营造凄凉的意境表达主人公难分难舍的离情,可见戏曲的曲词也有意境之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