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金人捧露盘 庚寅岁春,奉使过京师【注】,感怀作 ...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金人捧露盘

庚寅岁春,奉使过京师【注】,感怀作

(南宋)曾觌

记神京、繁华地,旧游踪。正御沟、春水溶溶。平康巷陌,绣鞍金勒跃青骢。解衣沽酒醉弦管,柳绿花红。

到如今、馀霜鬓,嗟往事、梦魂中。但寒烟、满目飞蓬。雕栏玉砌,空锁三十六离宫。塞笳惊起暮天雁,寂寞东风。

【注】据《续资治通鉴》卷一百四十一载:庚寅年(公元1170年)春,宋孝宗任命曾觌为贺金正旦副使,出使金国,执行和谈任务。京师:即词作中的“神京”(今河南开封),北宋定都于此。

⑴从全词看,作者“感怀”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词的上、下两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请简要赏析全词的结句(“塞笳惊起暮天雁,寂寞东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执行媾和的屈辱使命,途经京师;②国土沦陷,故国衰败;③自己年事已高。(每点1分) (2)将神京昔日的繁华与现在的荒凉进行对比,将自己当年目睹身践的欢乐与而今两鬓飞霜、徒留嗟叹进行对比,突出了国破家亡之痛、人生迟暮之悲。 (3)通过描写苍茫暮色中,东风吹拂,胡笳悲吟,大雁惊飞的凄凉场景,运用“借景抒情”“移情入景”的手法,进一步渲染了凄迷、衰飒的气氛,委婉传达出作者内心的深沉悲酸。(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试题分析:(1)题目问作者“感怀”的原因有哪些?先审清题,不是问感怀的内容,如果审不情,很容易答非所问。“感怀”抒发的情感,“感怀”原因则是回答触动情感的原因。理解词的内容,看看全词写了哪些内容。注解里的背景“出使金国,执行和谈任务”是此行的主要目的,过京师途中所见“寒烟、满目飞蓬。雕栏玉砌,空锁三十六离宫”是感怀的直接触发点,所见是故国衰败之景。“到如今、馀霜鬓”作者感叹自己年事已高。综合以上几点,整理概括,分点罗列即可。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作为古诗词,从某角度归纳内容要点的题型,首先要读懂诗词的内容,理解作品表达的的情感,即读懂作品。这是做题的基础。然后抓住角度寻找要点所在,加以归纳概括。如本词,分上下两片,上片回忆故国昔日繁华,虚写。下片写自己年老,只能空叹往昔,同时写了赴金和谈途中所见故国衰败的景象,是实景,上下片虚实对比,更突出今日之破败。尾句以景结情,以悲景衬悲情。作者抒发的悲情。概括感怀的原因,悲从何来?答案稍加整理即可得出,有为故国而悲,有为自己而悲。 试题分析:(2)题目问,词的上、下两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请简要分析。考查的是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分析上下片的对比,首先理解上下片内容,找到不同的对比点,然后就概括回答上下片对比的内容及对比的作用。上片回忆故国“繁华地”“ 正御沟、春水溶溶。平康巷陌”与下片写今日之故国“但寒烟、满目飞蓬。雕栏玉砌,空锁三十六离宫”形成鲜明的对比,概括回答即,将神京昔日的繁华与现在的荒凉进行对比,突出是的国破家亡之痛;写景是为了抒情,上片乐景中透出乐情,下片写自已年事已高,空嗟叹,自是伤感,形成对比,突出人生尽暮之悲。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虽是分析表达技巧,但也要结合诗词内容来回答。考生要明确诗词中常见的表达技巧有哪些,概念要清楚,不然会误用概念。具体答题模式是,先指出技巧,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如何体现的。最后分析该手法的效果作用。该题指向性明确为对比,省去了第一步。后面结合内容分析对比点及效果作用即可。 试题分析:(3)该题要求简要赏析全词的结句“塞笳惊起暮天雁,寂寞东风”,考查的是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该句写景,诗歌中写景就是为抒情服务的,它又是全词的结尾,因此手法是以景结情或者叫借景抒情。该句从内容上写了傍晚胡笳悲吟,大雁惊飞的场景,哀景衬哀情,因此作用是渲染了的气氛,表达词人内心的悲凉。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赏析诗句通常从理解诗句内容,判断手法,明析表达作用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时要结合诗句。理解诗句的内容要看其中的意象,通过联想想象完整画面,组织语言表述画面时通常要在画面前加上形容词修饰。如本题“塞笳惊起暮天雁,寂寞东风”,所写内容意象有“笳” “惊飞的雁”“东风”,描写的是苍茫暮色中,东风吹拂,胡笳悲吟,大雁惊飞的凄凉场景。诗句中使用的手法可以从多方面考虑,包括常见常用的修辞手法,感官角度,抒情方式,表现手法等。本题中则是从抒情方式角度来作答,借景抒情或以景结情。作用则要看所写内容及其所在位置,如是开头写景,则考虑是否点题,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或环境,渲染某种气氛,奠定感情基调,烘托主人公的内心情感等。结尾则考虑渲染气氛,烘托主人公内心,表达某种情感等,本题中句子的作用是“进一步渲染了凄迷、衰飒的气氛,委婉传达出作者内心的深沉悲酸。”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二、文言文阅读。

元行钦,幽州人。庄宗与梁军战,军败而溃,梁兵数百追及,攒槊围之。行钦驰一骑,夺剑断其二矛,斩首一级,梁兵解去。庄宗持行钦泣曰:“富贵与卿共之!”由是宠绝诸将。

赵在礼反,庄宗以为邺都行营招抚使,将二千人讨之。行钦诏书招在礼。在礼登城谓行钦曰:“将士经年离去父母,不取敕旨奔归,追悔何及?若公善为之辞,尚能改过自新。”行钦曰:“天子汝等有社稷之功,小过必当赦。”在礼再拜,以诏书示诸军。皇甫晖从旁夺诏书坏之,军士大噪。

行钦攻邺无功,庄宗欲自将以往,群臣皆谏止,乃遣明宗讨之。明宗军城西,行钦军城南。而明宗军变,与在礼合。行钦闻之,退屯卫州,以明宗反闻。庄宗遣李从璟驰诏明宗计事。从璟,明宗子也。行至卫州,而明宗已反,行钦乃系从璟,将杀之,从璟请还京师,乃许之。明宗引兵南,行钦率兵趋还京师。从庄宗幸汴州,行至荥泽,闻明宗已渡黎阳,庄宗复遣从璟通问于明宗,行钦以为不可,因击杀从璟。

明宗入汴州,庄宗不得进。庄宗谓行钦曰:“卿等从我久,富贵急难无不同也。今兹危蹙,而默默无言,坐视成败。我至荥泽,欲单骑渡河,自求总管,卿等各陈利害。今日俾我至此,卿等何如?”行钦泣而对曰:“臣本小人,蒙陛下抚养,位至将相。危难之时,不能报国,虽死无以塞责。”因与诸将百余人,皆解髻断发,置之于地,誓死报,君臣相持恸哭。

庄宗崩。行钦出奔,为野人所执。刺史石潭折其两足,载槛车,送京师。明宗见之,骂曰:“我儿何负于尔!”行钦瞋目直视曰:“先皇帝何负于尔!”乃斩于洛阳市。

呜呼!死之所以可贵者,以其义不苟生尔。方明宗之兵变,诸将未知去就,而行钦独以反闻,至于断发自誓,其诚节有足嘉矣。及庄宗崩,不能自决,而反逃死以求生,终于被执而见杀。其言虽不屈,而死非其志也,乌足贵哉!

(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有删节)

1.下列“以”字的用法、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行钦以诏书招在礼

B. 天子以汝等有社稷之功

C. 皆解髻断发,置之于地,誓以死报

D. 刺史石潭折其两足,载以槛车

2.下列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小过必当赦             “宥”,宽容、饶恕

B. 退屯卫州,以明宗反     “闻”,报告、使……闻;

C. 行钦出奔,为野人所     “执”,捉拿

D. 今日我至此,卿等何如? “俾”,帮助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士经年离去父母,不取敕旨奔归,追悔何及?

(2)死之所以可贵者,以其义不苟生尔。

(3)卿等从我久,富贵急难无不同也。今兹危蹙,而默默无言,坐视成败。

4.欧阳修认为元行钦“乌足贵”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下列四副对联中,最适合用来祝贺恩师70岁寿辰的一联是(    )

A. 碧桃献岁宜家受福  耄耋逢春获寿延年

B. 乐道安居音容宛在  因材施教手泽犹存

C. 为学有宗古稀成庆  诲人无倦恩重及门

D. 执掌教坛垂七十载  栽培桃李满三千株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鲁迅先生确乎不是个“冷静”的人,他的憎正由于他的爱,___________。这是“理智的结晶”,可是不结晶在冥想里,而结晶在经验里;经验是“有情的”,所以这结晶是有“理趣”的。开始读他的《随感录》的时候,_____________。他所指出的“中国病症”自己没有犯着吗?可还是常常去翻翻看看,________________。

①他的“热讽”其实是“冷嘲”    ②他的“冷嘲”其实是“热讽”

③一面觉得他所嘲讽的愚蠢可笑,一面却又往往觉得毛骨悚然

④一面觉得毛骨悚然,一面却又往往觉得他所嘲讽的愚蠢可笑

⑤吸引我的是那笑,也是那“笑中的泪”吧 ⑥吸引我的是那“笑中的泪”,也是那笑吧

A. ②③⑤

B. ①③⑥

C. ②④⑤

D. ①④⑥

 

查看答案

下面是《红楼梦》中的一首诗,填入空白处的诗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A. 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    B.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C. 软衬三春草,柔拖一缕香。    D. 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

 

查看答案

依次在下面三处横线上填入诗句,其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    ▲      ”,抗战时期的梅兰芳生活在日寇占领的北平,面对物质上的困顿和日伪的时时骚扰,他坚决拒绝日本人所谓纯商业性质的“邀请演出”。

(2)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的夫人去世后,总有人让老先生续弦,启功先生引用“   ▲     ”的诗句婉言谢绝,他宁肯孤独终老,也不愿续娶。

(3)词人辛弃疾从小舞枪弄棒,何尝有什么身体疾病?金瓯缺,山河碎,国家破败成了他最大的心病,“    ▲    ”的诗句传达出他深沉的忧伤。

A. 时穷节乃见      天长地久有时尽    已是黄昏独自愁

B. 时穷节乃见      曾经沧海难为水    西北望长安

C. 居高声自远      天长地久有时尽    西北望长安

D. 居高声自远      曾经沧海难为水    已是黄昏独自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