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2)故国神游,_____________,早生华发。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_____________________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多情应笑我 一尊还酹江月 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解析】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酹”“尊”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各题。

甘草子  柳永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珍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栏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1)词的上片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2)词的结尾“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两句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  夜归临皋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释:(1)这首词是作者元丰五年九月在黄州谪所所作。(2)绉纱似的皱纹。常用以比喻水的波纹。

(1)作者因何而醉?试概括其思想原因。

(2)“夜阑风静縠纹平”一句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于定国字曼倩,东海郯人也。其父于公为县狱吏、郡决曹。决狱平,罗文法者于公所决皆不恨。郡中为之生立祠,号曰于公祠。

东海有孝妇,少寡,亡子,养姑甚谨,姑欲嫁之,终不肯。姑谓邻人日:“孝妇事我勤苦,哀其亡子守寡。我老,久累丁壮,奈何?”其后,姑自经死。姑女告吏:“妇杀我母。”吏捕孝妇,孝妇辞不杀姑。吏验治,孝妇自诬服。具狱上府,于公以为此妇养姑十余年,以孝闻,必不杀也。太守不听,于公争之,弗能得,乃抱其具狱,哭于府上,因辞疾去。太守竟论杀孝妇。郡中枯旱三年。后太守至,卜筮其故,于公曰:“孝妇不当死,前太守强断之,咎当在是乎?”于是太守杀牛自祭孝妇冢,因表其墓。天立大雨,岁孰。郡中以此大敬重于公。

始,定国父于公,其闾门坏,父老方共治之。于公谓曰:“少高大闾门,令容驷马高盖车。我治狱,未尝有所冤,子孙必有封者。”至定国为丞相。永为御史大夫,封侯传世云。

节选自《汉书•卷七十一•于定国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平法,未尝有所冤狱       狱:案件。

B. 文法者于公所决皆不恨            文法:法令条文。

C. 我老,久累丁壮,奈何            丁壮:年轻男子。

D. 其后,姑自经            自经:上吊。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至定国丞相             ②今不速往,恐他人所先

B. 父于公为县狱吏             ②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

C. ①郡中为生立祠             ②孝妇不当死,前太守强断

D. 是太守杀牛自祭孝妇冢             ②得复见将军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于公“执法公正”的一组是(    )

①决狱平,罗文法者于公所决皆不恨

②郡中为之生立祠 

③于公以为此妇养姑十余年,以孝闻,必不杀也

④于公争之,弗能得,乃抱其具狱,哭于府上,因辞疾去 

⑤于是太守杀牛自祭孝妇冢

⑥郡中以此大敬重于公

A. ①③④    B. ②⑤⑥    C. ①④⑤    D. 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于定国的父亲曾做过县里的狱吏,后来升为郡里的狱官,他断案执法公正,从未有过被冤枉的。

B. 东海郡有个孝妇,没有子女,年轻时就守寡,侍奉她的婆婆特别恭谨。《窦娥冤》中窦娥有一句唱词:“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其中“孝妇”说的就是她。

C. 东海孝妇的婆婆可怜她,不忍心长久地拖累她,上吊身亡。后来,她婆婆的邻居家有个女孩告到官府,说:“这个女人杀了她的婆婆。”官府逮捕了孝妇。

D. 文中的“于公”在孝妇“屈打成招”后,认为孝妇侍奉婆婆几十年并以孝闻名,这就证明她不会杀死婆婆,可是多次争辩也未能改变太守的意见,于是他就借病辞去官职。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孝妇不当死,前太守强断之,咎当在是乎?

(2)我治狱,未尝有所冤,子孙必有封者。

 

查看答案

阅读《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完成第下面小题。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1.下列对诗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楚天,战国时期楚国据有南方大片土地,所以古代泛称南方的天空为楚天。与“暮霭沉沉楚天阔”中“楚天”含义相同。

B. 玉簪螺髻,用来比喻纵目望去所见到的远方群山,群山姿态万千,苍翠挺拔的青山有如碧簪,层峦叠嶂的山峰好比螺髻。

C. 吴钩,吴地特产的弯形宝刀,此处借代武器,也喻指诗人自己,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英雄无用武之地。

D. 树犹如此,为用典,原句为“木犹如此,人何以堪?”。写出了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的现实。

2.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作者在赏心亭上所见的景色。楚天千里,辽远空阔,秋色无边无际。大江流向天边,也不知何处是它的尽头。

B.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用“落日”二字,比喻南宋国势衰颓;“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作为“江南游子”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

C.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写出了诗人对季鹰归隐行为的否定,还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又抒发了对金人、对南宋朝廷的激愤。

D.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搵英雄泪。”倩,是请求,“红巾翠袖”,是少女的装束,这里就是少女的代名词。这句诗写出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怀念。

3.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阙,在阔大苍茫的背景上,呈现于读者眼帘的是一个忧愤孤寂的爱国者的形象。诗人运用景物烘托、动作描写、排比修辞来刻画人物。

B.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是写山。诗人运用移情及物的手法,写自己心中有愁有恨,虽见壮美的远山,但远山在“献愁供恨”。

C. 下阕连用三典,诗人不学张翰秋风思归,不学许汜求田问舍,是反衬自己复国大志。“可惜流年”,写年华虚度,壮志难酬。

D. 下阕的三个典故,增加了词的容量,使内蕴更为丰厚;使得语言简练,风格典雅能收到言近旨远,辞约意丰的效果。

 

查看答案

某人因病不能出席一个学术讨论会,写信向大会秘书处说明,措辞得体的一项是(    )

A. 因病不能到会,失去良机,深感不安。

B. 因病不能到会,失去学习机会,十分遗憾。

C. 因病不能到会,有负众望,深感不安。

D. 因病不能到会,不能对会议作出应有贡献,特致歉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