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昌者,沛人也。与从兄周苛,秦时皆为泗水卒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昌者,沛人也。与从兄周苛,秦时皆为泗水卒史。及高祖起沛,击破泗水守监,于是周昌、周苛自卒史从沛公,沛公以周昌为职志,周苛为客。从入关,破秦,沛公立为汉王,以周苛为御史大夫,周昌为中尉。

汉王四年,楚围汉王荥阳急,汉王遁出,去,而使周苛守荥阳城。楚破荥阳城,欲令周苛将,苛骂曰:“若趣降汉王!不然,今为虏矣!”项羽怒,亨周苛。于是乃拜周昌为御史大夫。常从击破项籍以六年中与萧曹等俱封封周昌为汾阴侯周苛子周成以父死事封为高景侯

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昌尝燕时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问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纣之主也。”于是上笑之,然尤惮周昌。及帝欲废太子,而立戚姬子如意为太子,大臣固争之,莫能得。上以留侯策即止。而周昌廷争之强,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上欣然而笑。既罢,吕后侧耳于东厢听,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

是后戚姬子如意为赵王,年十岁,高祖忧即万岁之后不全也。于是乃召周昌,谓曰:“吾欲固烦公,公强为我相赵王。”周昌泣曰:“臣初起从陛下,陛下独奈何中道而弃之于诸侯乎?”高祖曰:“吾极知其左迁,然吾私忧赵王,念非公无可者。”于是徙御史大夫周昌为赵相。

(选自《史记·张丞相列传》,有删改)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常从击破项籍以六年∕中与萧曹等俱封∕封周昌为汾阴侯∕周苛子周成以父死∕事封为高景侯。

B. 常从击破项籍∕以六年中与萧曹等俱封∕封周昌为汾阴侯∕周苛子周成以父死事∕封为高景侯。

C. 常从击破项籍以六年∕中与萧曹等俱封∕封周昌为汾阴侯∕周苛子周成以父死事∕封为高景侯。

D. 常从击破项籍∕以六年中∕与萧曹等俱封∕封周昌为汾阴侯∕周苛子周成以父死∕事封为高景侯。

2.对下列文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兄:“从”的造字法是会意,即一人前走,一人后随;所以“从”有跟随之义。“从兄”说明周昌跟随兄长周苛追随汉高祖。

B. 燕时:“燕”通“宴”,有宴会之义,引申为“娱乐”,又由此引申为“闲适、闲暇”之义;此处“燕时”即指闲暇休息之时。

C. 期期:此为摹写周昌口吃情状;三国时魏将邓艾说话口吃,语称艾艾。后来人们连用“期期艾艾”来形容人说话口吃。

D. 万岁之后:是用避讳的说法来称皇帝死后。君王为古代尊者,故君王之死常用避讳的说法,还如“崩”,指如山崩地裂。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周苛勇敢忠诚,临危不惧。荥阳保卫战,周苛临危受命,驻守荥阳。即使是城破被擒,他也拒降赴死。汉王因此封他儿子周成为侯。

B. 周昌正直不阿,直言不讳。周昌入宫奏事,面对行为不检点的高帝,敢于直言骂高帝是历史上的昏君夏桀商纣,赢得高帝敬畏。

C. 周昌性情耿直,不善言辞。在废太子一事上,周昌和高祖意见不一,虽然言语不畅,但仍据理力争,为此吕后对他感激不已。

D. 周昌忠于职守,任劳任怨。高祖担心自己死后宠爱的赵王不能保全,就任命周昌辅佐赵王,周昌欣然应允,不负重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苛骂曰:“若趣降汉王!不然,今为虏矣!”项羽怒,亨周苛。

(2)既罢,吕后侧耳于东厢听,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

 

1.B 2.A 3.D 4.(1)周苛骂道:“你赶快投降汉王,不然的话,马上就会被汉王俘虏了(或:马上就要成为汉王的俘虏了)!”项羽大为恼怒,将周苛烹杀。(“若”“趣”“亨”) (2)废太子的事结束后,吕后在东厢房侧耳偷听,事后她见到周昌,便对他欠起身道谢说:“如果没有您,太子几乎被废掉。”(“既罢”“微君”“几废”) 【解析】《史记•张丞相列传》,作者:司马迁,朝代:西汉。 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断句。本题需要注意动词“封”的官职的不同,人物的变化,结合句意断句。句意:后来他跟随汉王击败项羽。在汉六年中和萧何、曹参等人同时受封,封周昌为汾阴侯。周苛的儿子周成因为父亲为汉而死,被封为高景侯。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A项,前半部单纯从造字法训“从”字是正确,但在该上下文语境中,训“跟从”之意有误。此处从兄即堂兄;“从”此指堂房亲属。故A项错。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D项,从原文对话“强(勉强)”、“陛下独奈何中道而弃之(我)于诸侯乎”、“吾极知其(你)左迁”等表述中可知,周昌是极不情愿去担任赵国相的,所以“欣然应允”的分析有误。 4.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1)“若”译为你,“趣”通“趋“,译为赶快,“亨”译为烹杀。(2)“既罢”译为废太子的事结束后,“微君”译为如果没有您,“几废”译为几乎被废掉。 参考译文: 周昌,是沛县人。周昌和他的堂兄周苛,在秦朝时都在泗水郡当卒史。到高祖在沛县起兵,打败了泗水郡守、都监,于是周昌、周苛便以卒史身份跟随沛公,沛公任用周昌管理徽章旗帜,周苛为随从门客。他们跟随沛公进入武关,推翻秦朝。沛公被封为汉王,任周苛为御史大夫,周昌为中尉。 汉王四年,楚军把汉王包围在荥阳,形势非常危急,汉王逃出城离开了,而留下周苛守卫荥阳城。楚军攻破荥阳城,项羽想让周苛做楚军将领,周苛骂道:“你赶快投降汉王,不然的话,马上就会被汉王俘虏了!”项羽大为恼怒,将周苛烹杀。于是汉王就任命周昌为御史大夫。后来他跟随汉王击败项羽。在汉六年中和萧何、曹参等人同时受封,封周昌为汾阴侯。周苛的儿子周成因为父亲为汉而死,被封为高景侯。 周昌为人强悍有力,在皇帝面前敢直言,萧何、曹参等人都敬畏他。周昌曾在高帝休息时进宫奏事,高帝正抱着戚姬,周昌见状转身就走,高帝赶上抓住周昌,骑在他脖子上,问道:“我是什么样的君主?”周昌仰头回答说:“陛下就是夏桀、商纣那样的君主。”这时高帝笑了,但他特别敬畏周昌。到高帝打算废黜太子,立戚姬所生的儿子如意为太子,大臣们极力劝谏,都没能成功。皇上后来因为留侯的计谋才打消了废太子的念头。而周昌在朝廷极力争谏,高帝问他的理由,周昌有口吃的毛病,又加上非常愤怒,便说:“我口里说不出,但我心里明白那么做不行。陛下纵然要废黜太子,我期期不能奉命。”高帝高兴地笑了。废太子的事结束后,吕后在东厢房侧耳偷听,事后她见到周昌,便对他欠起身道谢说:“如果没有您,太子几乎被废掉。” 此后戚姬所生的儿子如意被封为赵王,才十岁,高祖担忧在他去世之后赵王不能保全。于是就召见周昌,对他说:“我一定要麻烦你,请你勉力为我辅佐赵王。”周昌流着泪说:“我从刚起兵时跟随陛下,陛下怎么忍心中途就把我扔到诸侯国里去呢?”高祖说:“我很清楚这是降级使用,但我私下担心赵王,考虑非你不能当此重任。”于是调御史大夫周昌为赵国丞相。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对下列课文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归去来兮辞》)

三径:西汉蒋诩归隐后,在庭院竹下开辟三径与友来往。后三径便成隐士住处代称。

B.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滕王阁序》)

请缨:终军向汉武帝请赐长缨,缚住南越王前来归顺。后用“请缨”指文人从军。

C. 北冥有鱼,其名为……化而为鸟,其名为(《逍遥游》)

鲲鹏:是庄子虚构的古代神兽之一。后成为诗人笔下高远志向、豪放气概的象征。

D.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陈情表》)

结草:来自《左传》,说的是一个老人为自己女儿被魏颗搭救,而结草绊倒敌将以报答的故事。后来结草就成了报恩的典故。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均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①悟已往之不谏(《归去来兮辞》)

②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逍遥游》)

③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

④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见”,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①臣诚恐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家叔以余贫苦,遂用于小邑(《归去来兮辞》序)

③生孩六月,慈父背(《陈情表》)

④所赖君子机,达人知命(《滕王阁序》)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均有活用,其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①或命巾车,或孤舟(《归去来兮辞》)

②徐孺陈蕃之榻(《滕王阁序》)

③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笃(《陈情表》)

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滕王阁序》)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既无叔伯,终兄弟(《陈情表》)        鲜:少

B.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逍遥游》)        劝:勤勉

C. 乘化以归尽(《归去来兮辞》)          聊:姑且

D. 酌贪泉而觉(《滕王阁序》)            爽:差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