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白圭,字宗玉,南宫人。正统七年进士。除御史,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白圭,宗玉,南宫人。正统七年进士。除御史,监朱勇军,讨兀良哈有功。巡按山西,辨疑狱百余。从车驾北征,陷土木。脱还,景帝命往泽州募兵。寻迁陕西按察副使,擢浙江右布政使。福建贼郑怀冒流剽处州,协诸将平之。天顺二年,贵州东苗干把猪等僣号,攻劫都匀诸处。诏进右副都御史,赞南和侯方瑛军往讨。圭以谷种诸夷为东苗羽翼,先剿破百四十七寨,乘胜攻六美山。干把猪就擒,诸苗震詟。成化元年,荆、襄贼刘千斤等作乱。敕抚宁伯朱永为总兵官,而以圭提督军务,发京军及诸道兵会讨。千斤,名通,河南西华人。县门石狻猊重千斤,通只手举之,因以为号。正统中,流民聚荆、襄间,通窜入为妖言,潜谋倡乱。石龙者,号石和尚,聚众剽掠。通与共起兵,流民从者四万人。圭等至南漳,贼迎战,败之,乘胜逼其巢。通奔寿阳,谋走陕西。圭遣兵扼其道,通乃退保大市,与苗龙合。官军又破之雁坪,斩通子聪及其党苗虎等。贼退保后岩山,据险下木石如雨。诸军四面攻,圭往来督战,士皆蚁附登。贼大败。擒通及其众三千五百余人,焚其庐舍,夷险阻而还。石龙与其党刘长子等逸去转掠四川圭等分兵蹙之长子缚龙以降余寇悉平录功加圭太子少保增俸一级父忧,葬毕,视事。三年改兵部尚书,兼督十二团营。六年,阿罗出等驻牧河套,陕西数被寇。圭言镇巡官偷肆宜治。圭乃议大举搜河套,发京兵及他镇兵十万屯延绥。而以输饷责山西、陕西民,不给,则预征明年赋。于是内地骚然。十年卒官,年五十六。赠少傅,谥恭敏。圭性简重,公退即闭阁卧,请谒皆不得通。在贵州时,有愤中官虐而欲刺之者,误入圭所。圭拥衾问之,其人惊曰:“乃吾公耶?”即自刎,不殊,仆于地。圭呼烛起视,傅以善药,遣之。人服其量。

(节选自《明史·白圭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石龙与其党刘长子等逸去/转掠四川/圭等分兵蹙之/长子缚龙/以降余寇/悉平录功/加圭太子少保/增俸一级/

B. 石龙与其党刘长子/等逸去转掠四川/圭等分兵/蹙之长子/缚龙以降/余寇悉平/录功/加圭太子少保增俸一级/

C. 石龙与其党刘长子等逸去/转掠四川/圭等分兵蹙之/长子缚龙以降/余寇悉平/录功/加圭太子少保/增俸一级/

D. 石龙与其党刘长子/等逸去转掠四川/圭等分兵/蹙之长子/缚龙以降/余寇悉平/录功加圭/太子少保增俸一级/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字是成年才起的,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对名有表述、阐明的作用,故又叫“表字”。古人自称称名,称人称字。

B. 御史为我国古代的一种官职名。先秦时为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自秦朝开始专门作为指挥作战的官职。

C. 父忧是父丧的婉辞。按照古代礼仪,父母死后,子女须守丧三年,但本文中白圭在父亲“葬毕”即“视事”。

D. 少傅为“九唧”之一,由夏朝始设,历代多沿置。后只作为皇帝对有功之臣的表彰,为虚职;文中亦是如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白圭为国分忧,积极平叛。先后参与平定福建贼郑怀冒,剿灭贵州东苗干把猪,镇压刘千斤、石龙等人的叛乱。

B. 白圭善于用兵,作战勇敢。征讨干把猪时,他主张先攻谷种诸夷;攻打后岩山,他冒着如雨的木石,往来督战。

C. 白圭性情简重,铁面无私。陕西屡遭侵袭,他认为镇巡官应当惩治;公务完毕即闭门睡觉,从不接受他人邀请。

D. 白圭宽宏大量,不记人过。在贵州时,有人行刺中官而误入白圭住所,白圭不但不加责罚,反而用好药为他疗伤。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以输饷责山西、陕西民,不给,则预征明年赋。

(2)其人惊曰:“乃吾公耶?”即自刎,不殊,仆于地。

 

1.C 2.B 3.C 4.(1)并拿运输军粮责令山西、陕西百姓,不能供应,就提前征收第二年的赋税。(句意通顺2分,“责”“给”“ 预”各1分。)(2)那个人吃惊地问:“是主公吗?”立即自刎,没有死,倒在地上。(句意通顺2分,“乃”“殊”“仆”各1分。) 【解析】《明史•白圭传》,作者:张廷玉,朝代:清。 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断句。结合上下文,通览全句,理清人物、事件,并结合表示人名(如石龙、刘长子、圭)及官职(太子少保)的关键词判断。断句如下:石龙与其党刘长子等逸去,转掠四川。圭等分兵蹙之,长子缚龙以降,余寇悉平。录功,加圭太子少保,增俸一级。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作为指挥作战的官职”错误,应为“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从不接受他人邀请”不正确。原文为“请谒皆不得通”,即别人请求拜见都不通报。 4.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1)“责”译为责令,“给”译为供应,“ 预”译为提前。(2)“乃”译为是,“殊”译为死,“仆”译为倒。 参考译文: 白圭,字宗玉,南宫人。正统七年考中进士。授官御史,监朱勇军,讨伐兀良哈有功。巡视山西,查清疑难案件一百余例。跟从皇上北征,身陷土木堡,脱身回朝后,明景帝命他到泽州招兵。福建贼寇郑怀冒流窜抢劫处州,白圭协同诸将扫平了他。天顺二年,贵州东苗干把猪等人冒用帝王称号,攻打劫掠都匀等处。皇上下诏晋升白圭为右副都御史,辅助南和侯方瑛军队前往征讨。白圭认为谷种诸夷是东苗羽翼,先剿破其一百四十七座营垒,乘胜攻打六美山。干把猪被擒住,诸苗震惊惧怕。四年,召为兵部右侍郎。成化元年,荆、襄一带贼寇刘千斤等作乱。朝廷下令抚宁伯朱永为总兵官,而用白圭提督军务,派遣京城军队及各诸军队一齐讨伐。刘千斤,名通,河南西华人。县衙门口的石狮子重千斤,刘通用一只手举起,以此为号。正统年间,流民聚集在荆、襄之间,刘通窜入妖言惑众,阴谋作乱。石龙这个人,号石和尚,聚众抢掠,刘通和他共同起兵,附从的流民有四万人。白圭等人来到南漳,贼寇迎战,白圭击败他们,乘胜逼近其巢穴。刘通逃奔寿阳,打算向陕西逃跑。白圭派兵扼守住他的去路,刘通就退保大市,与苗龙会合。官军又在雁坪击破他们,斩杀刘通的儿子刘聪及其党羽苗虎等人。贼寇退保后岩山,据险抛落木石如雨。各路大军四面围攻,白圭往来督战,士兵都像蚂蚁一样攀附登城。贼寇大败,擒获刘通及其部下三千五百余人,焚烧他们的房舍,夷平险阻的地方而撤军。石龙与其党羽刘长子等人逃去,辗转掠夺四川,连陷巫山、大昌。白圭等分兵追逼,刘长子捆绑着石龙来投降,余寇都被扫平。记功,加授白圭为太子少保,增加俸禄一级。遭受父丧,安葬完毕,到职办公。成化三年,改任兵部尚书,兼督十二座团营。六年,阿罗出等居留在河套放牧,陕西屡次被侵犯。白圭说镇巡官苟且恣肆应惩处,白圭就建议大举搜索河套,调发京军及其它镇兵十万屯居在延绥,并拿运输军粮责令山西、陕西百姓,不能供应,就提前征收第二年的赋税,于是内地动荡不安。成化十年,死在官任上,终年五十六岁。被赠予少傅,谥号恭敏。白圭性情庄严持重,公务完毕就关闭阁楼睡觉,别人请求拜见都不通报。在贵州时,有愤恨宦官肆虐而想刺杀他的人,误入白圭房间。白圭围着被子问他,那个人吃惊地问:“是主公吗?”立即自刎,没有死,倒在地上。白圭叫人点上蜡烛站起查看,用良药敷其伤口,让他走,人们佩服他的气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丁聪百年,漫画一生

李辉

丁聪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上海文化的产儿。

三十年代初的上海,呈现在十几岁丁聪眼前的无疑是最具多元化的社会与文化的景象。在这座光怪陆离的大都市里,伟大与渺小、艰难与安适、激烈与平和,都以各自的方式存在着。战争、革命、商业、时尚等,不同的主题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而对那些热爱艺术、从事艺术的人采说,这里无疑是最适合于他们成长、发展的天地。

说到自己艺术修养和风格的形成,丁聪总是会提到在上海旧书店阅读那些欧美时尚杂志、电影画报的经历。正是这样一些杂志,还有不断上演的好莱坞影片,使年轻的丁聪的思路活跃起来,眼界开阔起来。

丁聪保存下来的画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的生活速写,以及发表于1936年前后的生活漫画,让我们看到了他在艺术上最初起步的姿态。

丁聪1935年在上海美专虽只抽时间自学了不到一年,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的笔从未停过。教室里围观的学生们,头戴礼帽横坐在电车条凳上的乘客,麻将桌上专注的妇女和好奇凝望的孩子……在他年轻的笔下,一一留下了生动身影,永远也不会消失了。

丁聪走上了自己选择的路。绘画一直伴随一生!

他始终保持着一个艺术家的灵敏嗅觉。从最初走上画坛初显身手的时候起,年轻的丁聪便学会了用批判的目光观察社会。身处光怪陆离的上海滩,丁聪与他的前辈和同辈漫画家一样,专注于描绘贫富之间的强烈对比,勾画那些社会暗角的丑陋……

丁聪的作品最初显露出的这种社会讽刺的特点,在后来的创作中蔚为大观,它与政治讽刺往往密不可分,融为一体,成就了他的创作中最有分量的作品。

就现实战斗性和社会震撼力而言,丁聪在抗战时期和内战时期的政治讽刺画,无疑最为突出,也最能反映出他的锐气。一幅《现象图》长卷,形象勾画出抗战后期的政府腐败和社会惨状。贪官、伤兵、淑女、官商、穷教授、沽名钓誉的画家……形形色色的人物,构成了现实生活真实的画面。三年后创作的另一长卷《现实图》成为《现象图》的延续。内战风云中大发战争财的中外商人、饥饿中的穷人、被迫上阵的炮灰……在丁聪的笔下,不同身份的人物排列一起,便成了那个时代的缩影。

“文革”结束后,晚年丁聪又挥动起他的笔。

从磨难中走来,岁月沧桑与环境不可避免地消磨掉一些他曾拥有过的锐气和勇气,但他仍具有活力,尽其所能地发出一个艺术家个人的声音。他的画所体现出来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批判精神,仍让人赞叹不已。二十余年来,他的数以千计的漫画涉猎广泛,政治风雨、世态万象,尽在笔下。心酸的,兴奋的,苦涩的,无奈的,现实生活带来的百般心绪,也在画面中。他的笔端,有时也有幽默,但更多的时候,是辛辣的讽刺,是入木三分的解剖,情感也是沉甸甸的。

晚年的丁聪,仿佛重新找回了早年的自我。他依然年轻而富有朝气。

每逢聚会,只要丁聪在场,关于他的黑发,关于他的永远年轻,总是成为少不了的一个话题。其实,真正让丁聪永远年轻的是他的达观精神。一生的风风雨雨,着实让他经历了不少磨难,可是,他从来没有改变过对生活和艺术的热情。说起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他激愤,他惋惜,但同时也显得尤为平静。他以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看待一切。他庆幸自己走过了“文革”,在晚年获得了难得的平稳。因为这样一种精神状态,他在这些年里,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敏感,思想从来没有衰老,他的漫画,将历史反思和  现实感触巧妙地融合起来,显得更为老到和精粹。

晚年丁聪画得最多的还是他的社会讽刺画和政治讽刺画。他的近千幅作品,犹如社会现状的形象画卷。自称“小丁”,丁聪挥动的却是一支如椽大笔。

(选自2016年12月5日《人民日报》,有删节)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丁聪坚持走自已选择的路,始终保持着艺术家的灵敏嗅觉,关心现实社会,并以批判的目光观察社会。

B. 丁聪勇于揭露社会的丑陋面,其作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批判精神,并且产量丰富,涉猎广泛。

C. 丁聪一生以绘画为伴,但“文革”消磨掉他不少锐气和勇气,直到晚年他才重新挥起画笔,找回自我。

D. 丁聪历经磨难仍具有活力,保持达观的精神,从未改变对生活的热情,以积极的人生态度看待一切。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丁聪在艺术上最初起步于上海美专时期,那时候创作的生活速写与生活漫画,题材多样,形象生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B. 丁聪在前辈和同辈漫画家的影响下,专注于描绘贫富的对比,从而使作品呈现出鲜明的社会讽刺,的特点,创作很有分量。

C. 作于抗战时期的《现象图》和内战时期的《现实图》是丁聪政治讽刺画中的名作,具有很强的现实战斗性和社会震撼力。

D. 晚年的丁聪依然一头黑发,年轻而富有朝气,因而自称为“小丁”;每逢聚会,他的年轻总是成为与会者津津乐道的话题。

E. 面对不堪回首的往事,丁聪在激愤、惋惜的同时也很平静,晚年的他依然年轻而富有朝气,而他的漫画却更为老到和精粹。

3.为什么说“丁聪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上海文化的产儿”?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侯一刀

石上流

在青田填,谁最出名?侯一刀。侯一刀本北平人氏,怎会流落名不经传的青田小镇,无人知晓。在那日寇侵华、兵荒马乱的时代,每个背井离乡的人也许都有一个故事吧。

侯一刀是个沉默寡言的汉子,就像他的外表,冷硬如铁。从他那里,你是很难探究出什么秘密。

那些星星点点的关于侯一刀的陈年旧事,是从胡三口中掏出来的。

胡三是随侯一刀一同来到青田镇的另一个汉子。据他自己所言,和侯一刀是师兄弟。

和侯一刀截然相反,胡三笑眉笑眼,跟面团似的。他跟谁都说得来,平日又好两口,结果青田镇人就用自酿的酒从他口中套话,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好家伙,原来侯一刀竟在北平武林大会上得过刀术冠军,赢得“刀王”称号。

起初,没多少人相信胡三的话,以为那不过是他酒后胡诌。直到亲睹侯一刀手刃为害一方的土匪头子“黑老雕”,这才对他肃然起敬。

那一日,“黑老雕”带着喽罗们下山,一阵恣意践踏之后,还抢得一对孪生姐妹欲押回山寨。为夺还女儿,可怜的老妇喋血当场。就在“黑老雕”仰天狂笑之际,一团影子从人们面前掠过,瞬间,秃顶开花的“黑老雕”从马上栽了下来。

“黑老雕”为匪多年,绝非泛泛之辈,他大概做梦也不会想到,在一招之内便作了别人的刀下之鬼。

除了那祸害的不是别人,正是平日闷声不响、靠打铁为生的侯一刀。自此,侯一刀在青田镇名声大振。

侯一刀除了刀法精绝,还有一手治病救人的本事。据胡三说,侯一刀的祖父、父亲都是有名的中医,而侯一刀则将他们的医术发扬光大,一柄小小手术刀曾让多少濒危病人起死回生。

就因他有这一手绝技,连日本人都找上门来了。一天,翻译官带着几个日本兵来到侯一刀的铺子,声言铃木先生有请。

铃木乃是驻扎当地县城的日本鬼子头目,平日带着小鬼子烧杀掳掠无恶不作,青田镇的男女老少谁不恨之入骨,将他与“黑老雕”并称“双煞”。今日铃木派人来“请”侯一刀,谁都猜不透他葫芦里卖的是啥药。

尽管极不不希望侯一刀随他们前去,但看着荷枪实弹的日本兵,大家心里虽担忧却又无可奈何。

侯一刀在临行之际向众乡亲深深一揖,说谢谢大伙对侯某的关心了,眼波中似闪烁着说不出的依恋。

侯一刀到了日军驻地,被带至一间武馆。铃木正傲慢地坐在那里,皮笑肉不笑地对侯一刀说,你的,领教一下日本武士的厉害。说话间,武士打扮的山田次郎持剑逼了过来,眼中透着一股寒气。侯一刀从兵器架中操起一把大刀迎了上去,乒乒乓乓地和他交起手来。打到近百回合时,侯一刀渐渐不支。又过一会儿,山田次郎的剑尖已对准侯一刀的咽喉。

铃木狂笑不已,走了过来,拍着侯一刀的肩膀说,你的大大的良民,皇军不会为难你的,有一个手术你的来做。

侯一刀似乎早已料到,不动声色地随铃木来到一间房里。那里面躺着铃木的情人佐美子。佐美子体内长了一个肿瘤,日本军医做不了这一复杂的手术,于是铃木想到了侯一刀。狡猾的铃木又怕侯一刀耍花样,便先给他来了个下马威。

侯一刀果然不负盛名,手术做得很漂亮。至于事后少了一把小小的手术刀,又有谁会注意到呢。

庆功宴上,铃木高兴地端起酒来敬侯一刀。

侯一刀傲然一笑道,且慢,铃木先生。说起来咱们可是早就相识了呢。

铃木不解地望着侯一刀,陪在一旁的山田次郎也颇感好奇。

方中醒这个名字你想必不会陌生吧。

铃木怎会不记得呢,昔日他在北平驻守,逼迫名医方中醒专门为皇军效劳,方中醒坚决不从,正是自己暴怒之下用手术刀割断他咽喉的啊。因此铃木一听侯一刀提及此名,就紧张得霍地站了起来,你的,和方中醒的什么关系?

你给我听好了,我就是方中醒的儿子方宏。侯一刀一字一顿、义正词严地说。

铃木枪已出鞘,还未及发射,但见一道银光射向铃木,铃木颓然倒下。

在一阵枪声中,方宏哈哈大笑而绝。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6年3期)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小说塑造了胡三这一形象,是为了衬托主要人物侯一刀;同时,也借胡三之口巧妙地交代侯一刀的相关信息。这一安排颇具匠心。

B. 小说善于运用白描手法,往往寥寥数语便能突出人物风采,如写侯一刀手刃土匪头子“黑老雕”,描写简洁传神,富有传奇色彩。

C. 青田镇男女老少对日本鬼子头目铃木恨之入骨而又无可奈何,希塑侯一刀能为民除害,因此看到他被铃木请去,心里既喜且忧。

D. 为了给侯一刀来个下马威,铃木安排山田次郎与他比武,比武时侯一刀被剑尖对准咽喉,这一细节为下文侯一刀牺牲作了铺垫。

E. 在刺杀铃木之前,侯一刀主动询问他是否记得方中醒这个名字,并且表明自己就是方中醒的儿子方宏,是为了让铃木死个明白。

2.侯一刀的形象有哪些特点?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侯一刀就是为父报仇的、北平名医方中醒之子,这一结局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请联系前文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与西方文化相比,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是中华文化的根本精神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一项重要贡献。中华文化从西周以来就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文化品格,而西方在公元以后形成的是以神为本的文化,直至欧洲启蒙运动时期才高举起人本主义的旗帜,启发人不要做神的奴隶,要做人自己。它的思想来源是古希腊罗马文化,同时也受到16世纪以后传教士从中国传回去的人本文化的影响。

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有两个重要传统。第一个是“以史为鉴”。唐太宗说,“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鏊,可知兴替”,强调历史经验的重要性。也正因为如此,我国的历史著作在全世界是最系统、最完备的,仅正史就有二十四史或者说二十五史,还有很多野史和辅助性历史资料。中国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就是通过“以史为鉴”总结出来的,是这个传统的一个成果。商灭夏,周灭商,在历史上被称为“汤武革命”。夏商两代的历史给周王朝非常深刻的启示。以历史为借鉴,周王朝一开始就认识到一个重要的道理:“天命靡常。”那么,天命是如何变化的,又根据什么变化呢?《尚书》里记载了周人对历史的总结:“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周人提出了一个重要观念——“敬德”,而且要“疾敬德”,国家治理者要努力地、快快地提升自己的德行。这就形成了中国文化的一个根本特性,即决定命运和政权兴亡的不在于外在力量,而在于人自身德行的好坏。上天是根据民意来行事的,“王者以民为天”。中国文化里的天不是简单地指天空的天,也不是一个造物主的天。天的含义很丰富,是自然而然天道的天,也是代表民意的天。中国文化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重点在于人不是受外在力量主宰的,而是靠自己德行的提升来行动。

中国文化中的第二个重要传统是“以天为则”。中国人非常强调以天地为榜样,向天地学习。传统上用“德配天地”来赞扬孔子。圣人的品德能够与天地相配,与天地一样高明博厚。人绝对不能妄想去做万物的主宰,而要向天地万物学习。“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天地是这样的广大无私、广阔包容。人们首先就要学习天地的这种品德。同时,天地也是非常诚信的。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人道是从天道学来的,天道诚,所以做人也要诚。人不仅要向天地学习,还要向万物学习。唐代白居易的名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要人们学习小草坚韧不拔的生命力。中华传统文化中很多人提到要学习的物,就是“水”。古书记载,孔子遇水必观,非常注重向水学习,因为水的品德太多了。老子也说:“上善若水”。水总是往下流,普润万物,却从不居功自傲,也不要求回报;水能够包容万物,却没有自己的形状,而是随器赋形。这彰显了“道”的精神。

纵观近几百年来的历史,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或社会的关系、人自身身心的关系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紧张,这与传统以人为本人文精神的式微颇有关系。现在亟须重振这种精神,正确阐释和弘扬中华文化中以人为本人文精神的现代意义,将它贡献给世界。

(选自楼宇烈《中华人文精神的两大传统》,《人民日报》2016年7月18日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为中华文化的一种根本精神,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一大贡献,并对西方文化产生了影响。

B. “以史为鉴”和“以天为则”是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的两大传统,前者主张向历史学习,而后者强调向天地学习。

C. “汤武革命”等前代历史给了周王朝非常深刻的教训,使周王朝懂得了以历史为鉴,认识到“天命靡常”的道理。

D. 所谓“以天为则”,就是以天地为榜样,孔子因为向天地学习,做到了品德与天地一样高明博厚,才被称为“圣人”。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在中国的出现要早于西方;西方直至欧洲启蒙运动时期才宣扬人本主义,而中国在西周以来就已确立。

B. 我国之所以拥有全世界最系统、最完备的历史著作,正是因为有着“以史为鉴”的文化传统,十分强调历史经验的重要性。

C. “王者以民为天”,这里的天的含义非常丰富,它指的是自然而然天道的天,代表民意的天,而不是天空的天,造物主的天。

D. 在传统文化中,很多人提倡学习“水”。孔子重视向水学习,因其品德很多;老子认为“上善若水”,因其彰显“道”的精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尚书》总结了周人的历史,提出了“敬德”的重要观念,告诫国家治理者要提升自己的德行,因为德行的好坏决定国家命运和政权兴亡。

B. “以天为则”的传统告诉我们,人类不应妄想做万物的主宰,而应向天地万物学习,学习天地的广大无私、广阔包容以及诚信等美好品德。

C. “未出土时先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这两句诗可以理解为用竹子做比喻,告诫人们要学习它从根子上就有气节,地位再高也虚心谦下。

D. 以人为本人文精神的式微会引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等多种关系的紧张;当今时代,很有必要重振这种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西安外国语大学的毕业生韩蓉毕业后回到她的母校——陕北一所乡镇小学当老师。总有人明里暗里议论,甚至同学聚会、邻居亲戚闲聊的时候也时不时冷嘲热讽。他们觉得:“念了一回大学,最后还不是回到这里了,还不是和我们这些没念过大学,甚至没念过高中的人在一个地方。”韩蓉为此很困惑。 “我去读书,去上大学,难道就是为了不再回到家乡吗?”

现在有个新词叫“城归”,是指大学生、科技人员下乡创业而形成的一种新现象。农村、农业已成为“双创”新天地。

对于大学毕业生韩蓉毕业后是否回到家乡创业,你怎么看?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某市希望高级中学将于2017年仲春在九曲河岸边举行“走进仲春诗歌朗诵会”,请你为主持人写一段开场白。要求:紧扣主题,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表达得体,富有文采;不写称呼语、问候语;不超过9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