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原阳秋 香菜又叫芫荽,可她更喜欢把它叫香菜。听听,香...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原阳秋

香菜又叫芫荽,可她更喜欢把它叫香菜。听听,香,菜。不由分说气势逼人地就把香字占了去,这股子傲娇劲儿,啧啧。不过,名字和味道都很傲娇的香菜真到成了菜的时候,就显出了矫情。乍一看似乎挺低调,因它从不做主菜,只是一道配菜。只是凉菜的底边儿,热菜的俏尖儿,煲汤时也是最后一道花色儿。可是再细品,这低调不是真低调,有没有它,菜的品相还真是不太一样。该有它的时候没有它,菜到底就短了些微的精气神儿。

香菜成了她厨房里的日常,每一顿都离不了。可市场上十有八九见到的都是大香菜,大杆子大叶儿,样子糙,香味儿也跟着糙。好香菜要水嫩嫩的,一点儿不能干。还不能久放,一放两三天,蔫样子就出来了。

为了香菜,她没少发愁。说来好笑,为香菜发愁,也不算是个正经事儿。

那天,她在小区闲逛。逛着逛着,她就闻到了香菜味儿。这香菜味儿是很随意的,随意里却有着一种浓郁,她直觉来了:好香菜。

她小心翼翼地循着这味道,轻手轻脚地跟踪着,走了不多一会儿,眼前果然就出现了一盆香菜。香菜种在一个废弃的花盆里,刚刚长出了俏模样。半尺高,婷婷袅袅,细碎的叶子嫩嫩地擎着。她蹲下来,摸了摸她们的绿叶子,又摸了摸盆里的土,那土有点儿黏手的润。

真是一盆好香菜。真想掐两棵。她犹豫了一会儿,终于还是掐了。回家配了紫菜和虾米,吃了一顿虾肉馄饨。味道好极了。

有一次就有两次,越掐她越觉出了这香菜的好。现掐现吃的新鲜劲儿也着实让人惦记。也是奇怪,她从秋天掐到冬天,又从冬天掐到春天,掐了一次又一次,居然一次也没有碰见过那个主家。掐着掐着,香菜还又多出了一盆。

有一天,她在厨房忙着,腾不出手,便喊儿子去掐。

“我不去偷。”儿子断然拒绝。

“怎么叫偷?”她恼了。

“人家知道不?不知道就是偷。”儿子言之凿凿。

“我倒想告诉人家,可找不着人。”她气得要撂勺子。

“你找了没?诚心找能找不着?”小家伙要把她给噎死了。

怎么找?偌大的小区,还真是毫无头绪。贴个启事:寻找香菜主人?这也太可笑了吧?她寻思,这香菜主人是个什么人呢?是退休的老人家吧?千万别碰到个老太太,老太太多半是难缠的,她又该怎么脱身呢?

她仔仔细细地琢磨了好几天,终于想好了,每次给一块钱,而且必须是硬币,半深半浅埋在盆里,这样主人总能看到吧,也不至于风吹了。

从此,她掐得越发踏实了。

那一天,她又去掐香菜,刚刚直起身,就看到一个老太太在看着她。

“你这香菜,是在这盆里掐的吧?”老太太口气很平静,却是一副押解罪犯指证现场的口气。

她站住,点点头,谄媚地笑笑,回头指指那个盆:“您种的?”

“嗯。”老太太的脸突然硬起来,“吃人家的菜,也不打个招呼啊?”

“找不着人。总不能整天蹲在这里等吧,还是挨家挨户问?还上班呢,特别忙。”她忐忑着奋力往语气里注入诚恳,“我每天放了1块钱的。”

“都是你放的?十二块。我是卖菜的?”老太太脸更硬了。

“对……我不是那个意思。”她有点儿心慌,果然是个难缠的老太太。

“不是钱的事儿。我不缺那点儿钱。”老太太又说。

“知道,我知道。”她赶紧应答,“您的劳动,很辛苦的。”

她有些后悔掐那些香菜了。

“好吃不?这是原阳秋。”老太太终于又开了口。

“好吃,好吃,真好吃。这香菜……还分种类啊?”她暗暗松了口气,“过两天,我也去买点儿种子,跟您学种香菜吧。”

“不是特别忙么?你知道啥时候浇水?浇多少?你们年轻人,啥都不知道。就知道吃。”

她乖乖点头,任老太太抢白。
     老太太回身看一眼楼群:“住几号楼?”

“三号楼一单元。”——又有点儿悬心,不会是去物业告她一下吧?

她看着老太太的脸色,把手里那根香菜递了过去:“还给您。”

“嗤,”老太太倒是一副气笑了的样子,“都掐下来了,还我干啥?”

“那,您的香菜,我以后还能吃不?”

“这人,我还甩不脱了。”老太太又笑了,“以后,吃你自己的。也别往盆里放钱了。”

“哦。”她有些落寞。说到底,这老太太,还是小气呢。——她打了一下自己的脸。呸,这念头起得没良心呢。不能太贪婪不是?碗米养恩,斗米养仇。难不成人家的好香菜还养出了自己的小怨恨?

一周后,她发现自己家的单元门口,出现了一个花盆。花盆里,种的也是香菜。她端详了好一会儿,这香菜和老太太盆里的一模一样,也是原阳秋呢。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

A.小说的首段写香菜有一股子傲娇劲儿,是一道低调的配菜,有了它,不仅菜的品相好,也多些微的精气神儿,这样写突出了香菜的特别。

B.小说中“儿子”虽着墨不多,却是作者肯定的人物,他不肯去摘别人家的香菜,可以看出他的正直,也反衬出他母亲的自私和贪小便宜。

C.小说注重写出人物微妙的心理变化,如在被老太太拒绝后,“她”有些落寞,继而责怪老太太小气,马上又自责,充分展现了“她”的性格。

D.小说善于从细微处暗示情节内容,为下文作铺垫,香菜虽然种在一个废弃的花盆里,但是模样俏,盆里的土还有点粘手的润,暗示是有人精心养的。

E.小说以散文化的语言,舒缓细腻的笔调,围绕“一盆原阳秋”叙述了“她”和“老太太”之间发生的故事,充满邻里之间的融融温情。

(2)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老太太”的形象特点。

(3)“她”的形象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1)DE (2)①慷慨大方。老太太精心培育的原阳秋常被陌生人掐走,她不但不介意,还养多一盆任掐。②善解人意。面对给钱的误解,老太太虽有嗔怪,但还是原谅了“她”,并且体谅年轻人的忙碌。③真挚热诚。老太太不但不要钱,还不露声色送了“她”一盆。④生活品位高。老太太只种“原阳秋”,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3)①从形象塑造上看,借“她”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衬托“老太太”形象,对表现“老太太”性格起着关键作用;②从情节结构上看,“她”是线索人物,通过“她”的经历和细微的心理变化串起整个故事,使情节曲折动人;③从艺术效果上看,设置悬念,用“她”的反复推测,引起读者对香菜主人的好奇和疑问,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④从主题内涵上看,“她”的精打细算、反复疑虑,与老太太的宽以待人、乐于助人形成了鲜明对比,不仅丰富了小说的内涵,也使小说主题更为鲜明。(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A项“是一道低调的配菜”不正确;B项“自私和贪小便宜”分析不正确。C项“展现了‘她’的性格”是对的,但算不上“充分展现”,不够准确;D项对其中艺术特色的分析,正确。E项是对文章整体内容和写法的分析鉴赏,正确。 (2)试题分析:本题着重考查考生对小说人物作用的分析评价。“老太太”的形象特点,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慷慨大方,善解人意,真挚热诚,生活品位高。结合文本内容分析。 (3)试题分析:本题着重考查考生对小说人物作用的分析评价。“她”的形象在小说中的作用,主要从小说的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塑造、主旨表达等方面分析。 点睛: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其作用一般有:①对主要人物起陪衬作用;②贯穿全文的线索,特别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我”,多起到叙述和见证人的作用,增加小说的真实性;③同主要人物一同揭示或凸显主旨;④推动情节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_。   (《登高》 杜甫)

(2)剑阁峥嵘而崔嵬,______________,万夫莫开。(《蜀道难》 李白)

(3)______________,孤舟一系故园心。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4)_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    (《锦瑟》 李商隐)

(5)别有幽愁暗恨生,______________。    (《琵琶行》 白居易)

(6)同是天涯沦落人,______________。    (《《琵琶行》 白居易)

(7)______________,分明怨恨曲中论。    (《咏怀古迹》 杜甫)

(8)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      (《锦瑟》 李商隐)

(9)千呼万唤始出来,______________。    (《《琵琶行》 白居易)

(10)大弦嘈嘈如急雨,______________。   (《琵琶行》  白居易)

 

查看答案

诗歌鉴赏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此诗系作者于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②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③晋代:指东晋,建都金陵。④衣冠:指当时的名门世族。

1.概括诗歌颔联的内容,分析此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2.分析尾联的修辞手法效果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琵琶行》语段,完成小题。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1.用简明的语言概括琵琶女人生三个阶段的特点,每点不超过7个字。

2.“春江花朝秋月夜”本是美好时光,诗人为什么此时却倍感悲伤?

3.结合诗歌中的有关内容,简要分析“江州司马青衫湿”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林黛玉进贾府》,完成小题

1.“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王熙凤的这一出场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对王熙凤的外貌描写,意在表现她怎样的性格特征?

3.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作为贾府里的“老祖宗”竟然用这样戏谑的语言与孙媳妇谈笑,其作用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红楼梦》这部古典长篇小说是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B.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他一生中经历了曹家由兴盛到衰败的过程。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使他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对社会上的种种黑暗有所认识,从而为他对《红楼梦》的创作打下了基础。

C. 《林黛玉进贾府》通过林黛玉进贾府的耳闻目睹,再次描写了贾府的环境,通过不同的描写手法刻画了贾府的主要人物。照应前两回的内容,为小说情节的展开作了充分准备。

D. 曹雪芹从事《红楼梦》的创作,全书未成而病卒。《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使我国古典长篇小说发展到顶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